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B卷(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703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一)中美科幻电影主要成本对比统计(单位:万元)中美科幻电影主要成本对比统计中国类别美国类别战狼2战争阿凡达科幻流浪地球科幻复仇者联盟4科幻红海行动战争泰坦尼克号爱情唐人街探案侦探星球大战7科幻美人鱼科幻复仇者联盟3科幻(材料二)(材料三)流浪地球幕后花絮:参与人员有7000多人,光是后期制作人员就有3000多人。看得到的是2小时的电影,看不到的是4年多的筹备,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10000多件道具制作一个修改了153版的特效镜头,出现时间只有3秒。而为了让整个故事能“足够硬”,中科院的科学家,导演硬是请来了4位。演员们要穿上百斤的道具,每日的拍摄都挑战着极限。他们想要做的,是成为一级台阶,“中国科幻电影史的第一步台阶”。(材料四)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评论: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与欧美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但是流浪地球的优势在于融入了中国人将家作为情感载体的观念,因此影片中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选择带着整个地球一起在太空中流浪。这种创意不是西方的,而是中国文化给予我们的。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应该就是这个东西。人民日报评论:流浪地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始终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冰冷的地球和喧闹的地下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未雨绸缪的现实意义;100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投射的是中国人自古崇尚的愚公移山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祌:“集体式救援”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体现的是全人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片中父子情、兄妹情、祖孙情、战友情突出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1 . 读四则材料,下列结论无法得出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电影在特效制作的成本投入上,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B在美国电影票房排名中,科幻电影占据绝对优势,特效制作的高成本研发功不可没。C特效是否精良直接影响科幻电影的质量高低,也是科幻电影是否迎合观众口味的关键。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文化内核有别于西方,强调的是家庭和集体价值的体现。2 . 分析“材料二”中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全球票房占比统计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 . 假如你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面对记者采访,你会如何回应呢?(依据上述材料)。记者:您认为流浪地球所弘扬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与欧美同题材的科幻电影有哪些区别呢?郭帆:我认为_记者:流浪地球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征程,对未来我国科幻电影的健康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流浪地球的导演,您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呢?郭帆:我认为_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被圈住的母亲乔叶“我这一辈子都叫大山圈着”无教次,母亲略带伤感地说。在她的意念里,大山是个圈。小时候,她姥是圆心,她是半径。她十二三岁就一个人赶着花面毛驴,走几十里山路给她的姥姥送煤。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径上的风景。成家后,家和孩子是圆心,她是半径。大哥二哥嗷嗷待哺时,正赶上没粮吃的年代。一丛丛的灌木像汹涌的波浪,她就在这波浪里挖野菜。猛然间,她发现一棵山葡萄树,上面一串串的小葡萄让她牢记在心,掐着指头总算盼到葡萄成熟的日子。她往山上赶,采到葡萄的欢喜让她忘了空空的肚腹和颤抖的膝盖。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父亲在外面教书,母亲一个人扛着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上山拾柴让母亲更加忙碌。山上的橡壳、香栗等野果,母亲都用来填过全家人的肚子。每年夏秋,打山桃、山杏,更是母亲不可少的大事。她总是第一个上山,拾掇得筐满袋满。然后,地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蜕核,核蜕完了再敲仁儿。一灯如豆,锤子板凳叮当响,常忘了夜已三更。仁儿够上一回石碾了就到碾上推,推完了再上火熬油。记忆中,母亲炒菜哪里肯用勺子舀油,就是一截筷子上扎一小块白布,从小油罐里蘸一下,在锅底上蹭几下就开始炒菜。一日三餐就是凭着这些油花,点缀了一家人贫穷的目子。老家缺水,收雪、打冰块是母亲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一大早她就拿上笤帚、簸箕、箩筐出去收雪,收一筐雪不知要摔倒多少次。四里地以外有个地方叫狼窝淘,那里有一眼浅浅的小井,山崖上常年有山涧水流下,冬天这里会结很多冰。母亲要么挑上半担水,要么打上一担冰,回去放在大水缸里。一滴水里有母亲的百滴汗,看着炕上欢蹦乱跳的孩子,她不觉得累。她想着,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圆圈在逐渐缩小。在煤矿打工的二哥是母亲最扯心挂肠的人。如遇雨天,她就提着一箩筐一箩筐的煤灰和柴灰给二哥垫路,一直垫到村口和大路接上,说二哥回来不好走。雪天,她就会站在雪地里,下一层雪,扫掉一层,直到二哥在大路上出现,这才放心地回家暖一下冻得麻木的手。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有一次地到附近的地里刨土豆,不足一腿高的地堰地手脚并用才爬了上丢,但刨了半袋的土豆却怎么也拿不动,她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起来母亲把力气已经都交给了大山和土地,她还想给,可是她没有了。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开始经常摔倒。家人都劝她拄上拐棍,她就是不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腿,拄上了。即便这样,母亲只要觉得自己有点力气,就会做各种吃的,等着孩子们回到老屋享用。她还要站在公路边的榆树下,看着班车停下,载走地的儿孙。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连公路边的榆村下也去不了,只能走到院子下边的柴堆旁,坐下来,把拐棍放在脚边,眼巴巴地往公路上看。再后来,她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儿孙走出家门。这时侯,母亲成了圆心,儿孙、重孙们都是她的半径。可常年守在老屋的母亲无法看到每一个半径上的景致。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中秋节、祭祖日和过年。但这样的日子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热闹之后更冷清母亲坐上轮椅之后,三哥时常推着她在老屋外晒太阳。她无力的目光时不时投向灰蒙蒙的远山,像是和身边的人说,叉像在自语:“又梦见不知道在山上做甚哩,树叶绿汪汪哩,我跑得可快哩”母亲半闭着眼睛,声音拉得悠远,那是对梦境的无限留恋。(选自三晋都市报,有删改)4 .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母亲被圈住了”?5 . 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朗读第段画线句子时,你认为哪几个字该重读?为什么?(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甸子。6 . 文中的“圆心”不断发生变化,这表明了什么?7 . 根据本文及下面链接材料中母亲的形象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获得的感悟。(80-100字)(链接材料)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后面小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夂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囯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棹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千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8 . 文中敌论点是什么?9 . 作者批驳论敌的论点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这个论点是什么?10 . 第段中,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11 . 作者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白洋潮张岱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搏,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注释)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12 .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13 . 三峡按“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写出三峡不同季节的特点,那白洋潮是按什么顺序来表现潮水的不同特点的呢?请你在阅读后填写下表回答该问题(每空不超过5个字)。_顺序_稍近渐近再近到塘白洋潮如线而来_如飓风拍岸水溅数丈14 . (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写到了人的行为,请写出它们在各自文中的作用,并说明理由。15 . 甲乙两文中的最后一句都起着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例:甲文最后借渔歌不但照应前文,暗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三峡地区百姓生活的凄苦,渲染三峡秋季的凄凉美。请仿照示例,赏析白洋潮的最后一句。三、句子默写16 . 默写。(1)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2)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半卷红旗临易水,_。(李贺雁门太守行)(4)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5)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_。(茅盾白杨礼赞)(6)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7)晏殊在浣溪沙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_,_。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送兄唐 佚名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注释: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驿亭举行送别宴会,于此送别。嗟:感叹。17 .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18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作文19 . 请以“说句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二、对比阅读1、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