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5966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有关中华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许多地方出现了聚落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中华民族指的就是北方的华夏族A . B . C . D . 2. (2分)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共同之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处于同一生活流域B . 都种植原始农业,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C . 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 . 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 (2分)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A . 云南元谋B . 北京周口店C . 陕西西安D . 浙江余姚4. (2分)被海内外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 炎帝B . 黄帝C . 尧D . 秦始皇5. (2分)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 A . 财产B . 血缘C . 信仰6. (2分)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国君暴政,不得民心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 国君采取利民措施D . 周文王伐纣7. (2分)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 . 编钟B . 铜钟C . 古筝D . 笛子8. (2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 . 金文B . 小篆C . 隶书D . 甲骨文9. (2分)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不包括( )A . 青铜业、冶铁业等有所发展B .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C . 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D . 纸质货币被更多地使用10. (2分)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A . 走向统一B . 弱肉强食C . 诸侯争霸D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11. (2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 孔子B . 墨子C . 老子D . 韩非12. (2分)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A . 老子B . 孔子C . 墨子D . 韩非13. (2分)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宋太祖14. (2分)安徽省宿州市西寺坡镇是大泽乡起义的发源地,有关这次农民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A . 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B . 刘邦、项羽是起义的领袖C .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 . 秦始皇调集军队进行反击15. (2分)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 A . 儒家经典B . 道家经典C . 法家著作D . 墨家著作16. (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 . 都江堰的修建C . 商鞅变法D . 大禹治水17. (2分)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越王勾践楚国B . 晋文公齐国C . 齐桓公秦国D . 楚庄王秦国18. (2分)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 A . 基督教B . 佛教C . 道教D . 19. (2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积极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B .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C .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 . 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20. (2分)“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 . 巨鹿之战B . 官渡之战C . 淝水之乱D . 赤壁之战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2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不能)堪(忍受)。”又筑倾宫、瑶台,生活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社会矛盾尖锐。材料二:纣王实行严厉的赋税政策,以充实鹿台之钱,益收天下奇珍异物,充实宫室以酒为池,以肉为林。(1)材料一中的“桀”和材料二中的“纣”分别是哪个王朝的国王?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桀和纣统治的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两位国王的统治对各自王朝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两则材料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启示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22. (20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2)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这套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在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统治措施?(4)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23. (20分)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4.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元三年,张骞带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材料二: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1)材料一中的“建元三年”是哪一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试分析这一路上张骞遇到了哪些困难。 (2)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这次“空前的探险”有什么重大作用? (3)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有何意义? (4)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5)材料二中所说的“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80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