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0421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 . 课文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校证,此书只记载了南方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B .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C .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D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6分)2. (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ng)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yn) 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 素的为人准则。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 (din)。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传(chng)_ (yn)_藏 (p)_素 积_(din)(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改为_改为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3. (7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酬乐天扬州初逢度上见赠一诗中包含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寓意新事物的出现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 (4)对那些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人物,我们可能用范仲淹的名句:“_,_。”来赞美。 (5)_,_。_,_。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四、 语言表达 (共3题;共7分)4. (1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不亦说乎_三军可夺帅也_未若柳絮因风起_5. (1分)大自然的语言开头第一句是:“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句中的“立春”是的农历节气名称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产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请写出一个不带“春、夏、秋、冬”的节气名称_。 生肖的确定也与节气有关,我们生活中的农历就用十二生肖来表示相应的每一个年份,例如图19年是农历猪年,对应的是亥 , 请写出明年2020年是农历_年,对应是_。6. (5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写常见应用文。下面是一个粗心的同学写的一则会议通知,请指出至少两处相应的错误。 通知全体团员:决定于四日下午在学校大礼堂召开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希准时出席。校团委 五月二日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7. (7分)名著阅读填空。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以上文段出自_(作者)的散文集_。该散文集中的_文,饱含了作者对一位潦倒同乡旧友的思念和同情;另一文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8. (16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画 痴刘怀远钱先生贫困,宋乡绅富奢,二人家境差距极大,却是画友。宋乡绅隔三岔五请钱先生来家小酌;钱先生呢,叫吃就吃,叫喝就喝,抡起筷子冷着脸,绝不寒暄,吃罢饭抹嘴便走,也绝无回请。每次饭前,二人都会站到画案前,钱先生抱着双臂看宋乡绅写字作画,嘴却不闲,批评挖苦不绝于耳,直到上桌的酒菜把嘴占住。被刻薄奚落了一顿的宋乡绅却如沐春风,笑吟吟地连连点头。过不了几天,又会请来钱先生,依然好酒好菜伺候着,只为两耳灌满批评和奚落。为何宋乡绅乐此不疲?在宋乡绅眼中,不止在苗湖,就是方圆几十里,除了钱先生,再找不到能在书画上这么谈得来的人,特别是能一下点中宋乡绅运笔痛处的人。一次,二人月下对饮,酒到酣处,宋乡绅说,我的字、画总不长进,皆是因为无古人真迹可摹。钱先生点点头,众目所及都是有形无神的假画赝品,临摹多了,反而害处不浅。宋乡绅说,我独爱董其昌字画,天下都知董其昌的字画被康熙乾隆二帝尽数搜罗入宫,民间哪还得见真品? 钱先生端起一杯老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宋乡绅听出了其中意味,忙施礼道,难怪兄台画风古朴飘逸传神,似得董氏技法,恳请兄台家藏真迹让我一饱眼福!钱先生说,我家徒四壁,隔夜米粮都没有,哪里还有古人字画,我只是这样说说。自此,夜黑风高时分,宋乡绅灯笼都不提,就去钱先生家转上一圈。到了门前,并不进去,只是悄无声息地朝里偷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宋乡绅黑夜中的眼睛瞪圆了:油灯摇曳出的昏黄中,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钱先生正站在画前,细细品味揣摩。宋乡绅窥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去叩门,里面惊慌地问,谁呀?宋乡绅忙说,年兄,是我。好一会儿,门才开了,钱先生拦在门口:深夜何事?宋乡绅说,从此路过,见你没睡,就叩门叨扰,不请我进去喝杯茶?钱先生极不情愿地让他进去。墙上,已没有了字画。案上,却有墨迹未干的画卷。宋乡绅细细看了,那山,那水,那一叶小舟,那几株松柏,皆丰神独绝,无不如出自董其昌之手。宋乡绅说,年兄,你这是才摹的,快拿出真迹让在下过眼。钱先生说,拿什么,我不过随手涂鸦而已。宋乡绅说,我刚在外面都看见了,别再瞒我了。钱先生顿时口吃起来,祖上有训,绝不让外人观看。就让我看上一眼吧。宋乡绅紧紧拉住钱先生的手央求道。钱先生望望一把胡须的宋乡绅,叹口气说,也罢,你我交好多年,今天就是落个不孝之名,也让您看一眼。钱先生去净了手,才从柜子里拿出一轴画,慢慢展开。宋乡绅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待要细细品味时,画卷已收起。宋乡绅说,我再好好细品。钱先生说,祖训当头,请兄莫再逼我。宋乡绅说,年兄守着宝贝饿肚子,不如把画转给我,尽享后半世富贵。钱先生说,即使腹中无过夜米,看上几眼画卷,也如饮甘饴。第二天一早,宋乡绅又来了,让仆人担着一担金银,和钱先生说,除却田地房屋,这是我全部所有,只求兄台转让画卷。钱先生说,谢谢抬举,恕难从命。兄台不想过富庶日子?钱先生微微一笑:画轴在手,朝看彩云,暮伴明月,别无他求。隔一日,宋乡绅又请钱先生去饮酒,钱先生一口拒绝。过几日,钱先生出去访友,回来后家中零乱,每个角落都被翻动,而家里却没有少什么。钱先生偷偷查看后,心方落地。又过几日,天上掉下大喜事,媒婆来提亲,要把宋乡绅的姑娘说给钱先生的儿子。钱先生的儿子二十多岁了,因为家贫从没有媒人登过门。不想,钱先生却一口回绝,竟说儿子还小。半年后,宋家送了信来,说宋乡绅生命垂危,要见钱先生一面。钱先生无奈地一笑,沉思片刻,从带虫的米缸里扒出一轴画放进袖筒,跟上来人去了宋家。宋乡绅面色灰槁,说话有气无力,拉住钱先生掉下眼泪:兄台,我命休矣。临终前,我只想细细品读董其昌真迹一晚,望兄台体恤将死之人。临来时,我已想到你病症的根源。钱先生掏出画轴,递给宋乡绅说,但请兄台爱惜,并望兄台早日康复。不过,明早日出之时,我来取画。第二天天刚放亮,钱先生来到宋家。宋家大门洞开,正屋中央摆放着半担金银,却无一人。钱先生一直等到月亮升起,也不见宋家人回来。钱先生长叹一声,这个画痴呀,把什么都舍弃了。他把宋乡绅的门锁好,依然回到自己的茅屋。宋乡绅从此杳无音讯。而钱先生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呆,品画。只不过每次他都像做贼一样,仔细观察四周后,才净手焚香,从隐秘处拿出一轴古画,静心研习。寂寞中的他有时也想,宋乡绅会携了画带着一家老小去哪里呢?这个宋乡绅啊,只知我是丹青高手,却不知我也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呐!(原载北方文学)(1)画是小说的线索,为了求得此画。宋乡坤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为此做了哪些事?每件事的结果如何?请简要概括。 (2)“钱先生端起一杯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请结合故事情节,说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这句话的2点含义? (3)小说结尾划线句子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钱先生既是丹青高手,又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却依然清贫,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5)小说结尾两位画友最终各奔东西,你认为作者创作此小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 (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包利民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分别是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一说第段有何作用。 (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义项正确选项尝月下戏A.曾经 B.经历 C.品尝,辨别滋味_若令月中无物A.好像 B.你 C.如果_不然A.的样子 B.这样 C.然而,可是 _(2)选出与“人语之曰”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 学而时习之B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 曲肱而枕之D . 日月之行(3)翻译文中划线句。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请简要分析本首词何以称为“壮词”。 (2)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写作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快乐接力(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这是一个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的时代。“超女”们“想唱就唱”,“动感地带”里“我的地盘,我做主”。如今,你也长大了,一定也有想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比如人生的目标、今后的打算,比如说话的方式、处世的原则,甚至小到穿衣打扮,可能有时因为这些还会和父母、师长产生意见分歧。现在就请你以“我的我做主”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讲自己的故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温馨提示:半命题作文题目须补全,题目都须写在作文纸上。文体不限,抒写真情。不要照抄引文,字数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6分)2-1、2-2、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3-1、3-2、3-3、3-4、3-5、四、 语言表达 (共3题;共7分)4-1、5-1、6-1、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7-1、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8-1、8-2、8-3、8-4、8-5、9-1、9-2、9-3、9-4、9-5、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1、10-2、10-3、10-4、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1、11-2、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