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79441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吕尚)、周公辅佐的贤明君主是( ) A . 黄帝B . 夏启C . 商汤D . 周武王2. (2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世袭制D . 郡县制3. (2分)公元纪年法是现在国际通用的纪年法。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与今年(公元2015年)相距多少年( )A . 4085年B . 55年C . 4084年D . 4055年4. (2分)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A .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 . 商汤灭夏C . 牧野之战D . 国人暴动5. (2分)如图所示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朝时期( )A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 .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 . 畜牧业发达D . 铁器开始使用6.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秦朝D . 东晋7. (2分)青铜器和甲骨文代表了中国商周时期发达的古代文明。考察青铜器和甲骨文,以下哪一城市是最佳选择( )A . 郑州B . 安阳C . 洛阳D . 西安8. (2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 ) A . 夏朝B . 东周C . 商朝D . 西周9. (2分)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 .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 .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 . 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10. (2分)按照周礼,贵族使用鼎和簋的种类、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一簋”。礼器的类型和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 A . 青铜器的数量增多和种类逐渐丰富B . 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C . 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 . 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的代表性器物11. (2分)“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春秋B . 战国C . 西周D . 商朝12. (2分)有这样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曾经激励了很多人发愤图强。其中“卧薪尝胆”的是( ) A . 吴王夫差B . 越王勾践C . 春秋首霸齐桓公D . 楚庄王13. (2分)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 . 天子依附于诸侯D .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14. (2分)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错误的是( )A . 孔子因材施教B . 越王勾践问鼎中原C .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D . 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15. (2分)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A . A B . B C . C D . D16. (2分)下列哪一位诸侯王不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 A . 齐桓公B . 晋文公C . 楚庄王D . 周武王17. (2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是春秋的一位思想家留下的名言,其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这位思想家应当是( )A . 老子B . 孙武C . 庄子D . 墨子18. (2分)孔子的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教育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教育他凡事要马上去做。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什么思想( ) A . 创办私学B . 提出“仁”学C . 因材施教D . 认为“民贵君轻”19. (2分)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 . 道家B . 儒家C . 法家D . 墨家20. (2分)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主张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代思想家是 ( )A . 老子B . 孟子C . 墨子D . 韩非21. (2分)“我来自元谋,你采自周口,牵起休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 . 北京市B . 陕西省C . 浙江省D . 云南省22. (2分)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 . 黄帝、蚩尤部落B . 炎帝、蚩尤部落C . 黄帝、炎帝部落D .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23. (2分)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 .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 . 国家的分裂24. (2分)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黄河流域是亚洲水稻的起源地B .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C .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D .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等,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25. (2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此诗是描绘生活在黄河流域,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原始居民D . 半坡原始居民26. (2分)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会种植庄稼B . 能人工取火C . 能建造房屋D . 会制作陶器27. (2分)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B .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C . 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D . 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28. (2分)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以上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 ) A . 属于历史的真实记录B . 没有任何依据C . 反映了我国人类起源D . 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29. (2分)1958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发掘出船形彩陶壶,说明了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相传造出车船的是( ) A . 黄帝B . 炎帝C . 蚩尤D . 大禹30. (2分)“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 ) A . 黄帝B . 炎帝C . 蚩尤D . 禹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5分)31. (25分)文明传承自信 (文字篇)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一,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思想篇)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制度篇)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四: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1)请写出上图中文字的名称_,材料一中“书同文”的“文”是指_。(选择对应的选项) A小篆 B甲骨文(2)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写出“百家”中的两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列举出这一时期中国的两项科技发明。 (5)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请你综合本题四则材料论证这一观点。(至少要选取两则材料) 32. (20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 (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5分)31-1、31-2、31-3、31-4、31-5、32-1、32-2、32-3、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