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9943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为声讨哪一个人物而写的( ) A . 隋文帝B . 隋炀帝C . 唐太宗D . 唐玄宗2. (2分)今年的4月18日,扬州又举办“烟花三月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了。如果有游客请你介绍美丽的扬州风光,你可推荐的名胜古迹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航大运河外,还有哪些?( )瘦西湖 平山堂 个园 何园A . B . C . D . 3. (2分)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 .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 .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4. (2分)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 . 两晋寒门子弟做官的比例比较低B . 隋朝寒门弟子读书最用功C . 隋朝寒门子弟做官较前朝比例开始明显上D . 隋唐寒门子弟做官比例上升与实施科举制有关5. (2分)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A . 世袭制B . 郡县制C . 九品中正制D . 科举制6. (2分)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 . 中华文明的起源C . 统一国家的建立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 (2分)下图的帝王,其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以下对这一帝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她的年号是开元B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 . 她注重发展生产,重用人才D . 她的统治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8. (2分)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A . B . C . D . 9. (2分)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B . 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 . 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D .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10. (2分)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开国皇帝B . 重视发展生产C . 提倡节俭D . 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11. (2分)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 .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 . 开创进士科C .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12. (2分)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什么地方( )A . 阿尔泰山一带B . 青藏高原C . 松花江流域D . 苍山洱海一带13. (2分)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家强盛和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的出现,按先后顺序排列( )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A . B . C . D . 14. (2分)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 .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C .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 . 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15. (2分)郭沫若称赞哪位皇帝时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A . 武则天B . 唐高宗C . 唐玄宗D . 唐高祖16. (2分)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奖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 中华文明的起源C . 统一国家的建立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7. (2分)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8. (2分)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 ) A . 西行漫记B . 大唐西域记C . 西游记D . 封神演义19. (2分)再现开元盛世重振汉唐雄风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倘若你生活在唐朝时期,可以看到( )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 . B . C . D . 20. (2分)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辽阔、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种艺术,是东方文化瑰宝。我国古代书法名家辈出。以下哪位书法家生活在明朝( ) A . 王羲之B . 颜真卿C . 赵孟頫D . 董其昌21. (2分)提倡诗歌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 A . 李白B . 白居易C . 杜甫D . 李春22. (2分)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 . 安禄山B . 史思明C . 黄巢D . 姚崇23. (2分)“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A . B . C . D . 24. (2分)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安史之乱B . 玄武门之变C . 天宝危机D . 黄巢起义25. (2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 .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B .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 .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表现26. (2分)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 一事件后( )A . 澶渊之盟B . 金灭北宋C . 岳飞抗金D . 签订尼布楚条约27. (2分)“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 松赞干布B . 元昊C . 阿保机D . 阿骨打28. (2分)在史学界,都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反映在政治上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主要表现是( )A . 土族政治终结B . 行政权的集中C . 科举制的发展D . 文官制度的完善29. (2分)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名额让文官担任要职设立进士科A . B . C . D . 30. (2分)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己。”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B . 分封制C . 中央集权制D . 行省制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41分)3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与中华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可谓昙花一现。但是,隋朝不论在政治制度上、发展经济上还是工程建设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1)材料二中的此河指我国古代哪项重大工程?下令修建此河的皇帝是谁?诗人为何说“共禹论功不较多”?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南京的读书人,从家中出发经材料二中的“此河”进京赶考,你首先经过的是哪一段? (3)唐朝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朝代,它继承了隋朝的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并逐步发展完善。这两项制度是什么?选择其中一项制度,证明唐朝对它的发展完善。 32. (11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1)材料一中“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指的是什么?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2)图中A地是_ , 是今天的_ , 元朝时归属中央最高行政机构:_的管辖。(3)图中B地在唐朝时生活的民族是_ , 元朝在中央设置_管辖B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_。3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拾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以上材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和议?“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及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41分)31-1、31-2、31-3、32-1、32-2、32-3、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