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综合测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292421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八年级综合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综合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综合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八年级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5四川质检)下列是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值描述,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为10dmB.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D.中学生正常的体温约为39【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长度、温度、时间和速度的估测,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手掌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0cm=1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为1s。故B不符合实际;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故C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2015武夷山质检)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B选项。故选B。3.(2015镇江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传播、次声波和乐音的特征。人类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声源振动发出声音;(2)频率在人类听觉范围内;(3)声波能传播到人耳处,且响度达到人类能听到的最低响度,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正确;人类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振动频率小于人类能感知的最低频率,C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错误。4.(2015赤峰质检)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降低后升高B.不变C.降低D.升高【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降低了人体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爽;把一支干燥的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由于温度计玻璃泡上外面没有水分,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不变的。故选B。5.(2015无锡质检)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假如你以后登上月球,你做的下列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D.用小锤敲击音叉可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理器材的使用。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无法听到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而测量长度、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和平面镜改变光路都与空气无关,可以在月球上完成。故选D。6.(2015淮安中考)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现象。形影不离的“影”和皮影戏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的“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投影仪的“影”是凸透镜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7.(2015滁州质检)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20cm C.25cm D.30cm【解析】选A。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f,f15cm。故选A。8.(2015武汉质检)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现将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的过程中,关于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先成虚像后成实像笔尖一直变长变大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A.B.C.D.【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的反射、折射的相关知识。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大,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开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然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最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故选A。9.(2015内蒙古质检)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解析】选D。本题考查密度、质量及其特性。铁棒在磨成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铁去掉了,因而铁棒中所含铁比原来减少了,所以其质量减小,故A正确;根据生活经验可判断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故B正确;镂后金石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它的密度不变,故C正确;水流的过程中,水的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种物质没有改变,所以其密度不会改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2015大连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解析】选A。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时的加热方法。把大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加热,目的是受热均匀;而用常温水,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1分)11.(2015苏州质检)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与温度计的读数。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4.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6.47cm,则物体的长度l=16.47cm-14.00cm=2.47cm;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读数时不需要估读,图中示数为-19。答案:2.47 -1912.(2015青山区质检)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_。平时我们使用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对人体的伤害。(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解析】本题考查不可见光的应用。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由于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经常晒太阳会引起皮肤粗糙,所以要使用防晒伞。答案:红外线 紫外线13.(2015淮南质检)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合_m/s匀速行驶,小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_做为参照物,经过了1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_km。【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速度的相关计算。54km/h=54m/s=15m/s;公交车行驶时,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己(或公交车)的位置不断后退,以自己或车为参照物,小明会觉得路边树木快速后退;由v=得:s=vt=15m/s600s=9000m=9km。答案:15 自己(或公交车) 914.(2015安徽质检)小明坐在教室认真地听课,老师的声音是声带_发出的,又通过_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突然窗外的工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小明赶紧将窗子关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进行_从而减弱噪音,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改变了_(填声音的三个特征之一)。【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噪声的减弱方法。人说话是声带在振动发声;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通常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通过隔音的方法减弱噪声;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答案:振动 空气 隔音 响度15.(2015盐城中考)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位置,在纸上呈现一个亮斑,故老花镜是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是倒立的,人们根据此原理制成照相机。答案:凸 倒立 照相机16.某学习小组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乙、丙两图所示,其中_图能反映石蜡的熔化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及物态变化图像。解读甲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刻度上大下小说明温度为零上,根据图中所示,4050之间共10个格,故图中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1,图中温度为40上数8个格,故温度t=40+8=48。根据乙、丙图像可知:乙为晶体的熔化图像,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所以能反映石蜡的熔化过程的是丙图。答案:48 丙17.“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一起去看海豚表演,同学们坐在各个方位都能看清楚节目,因为阳光照在海豚身上发生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同学们被精彩的节目逗得开怀大笑,甚至笑出了眼泪,其中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摘下眼镜,惊奇地发现不戴眼镜看节目同样清晰,这是因为眼泪附着在眼球上,相当于_透镜,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反射种类的判断及视力的矫正。同学们坐在各个方向都能看清楚节目,是因为光照在海豚身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物体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佩戴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物理原理是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而其中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摘下眼镜,看节目同样清晰,这是因为眼泪附着在眼球上,相当于凹透镜,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答案:漫 凹18.(2015汕尾中考)一个容器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_cm3,此液体的密度是_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特性及其计算。水的质量为m水=m1-m0=700g-200g=500g,由=得容器的容积V=V水=500cm3;液体的质量为m液=m2-m0=600g-200g=400g,液体的密度为液=0.8g/cm3=0.8103kg/m3;液体倒掉一部分,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答案:500 0.8103 不变三、作图与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19.(5分)(2015鄂州中考)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的画法。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 20.(5分)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问题:“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写出3个这首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从光学角度:月亮反射太阳光,人们看到了月亮光的反射;从声学角度:我们所听到的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的耳朵中的,我们是通过钟声振动的音色辨别出是钟声的。答案:人们看到了月亮光的反射;钟声传到渔船声音的传播;人们听到的是钟声音色。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21.(6分)(2015潍坊质检)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B蜡烛的“烛焰”高_cm;(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5)小成同学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是他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这么做的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因为蜡烛A的烛焰高2cm,根据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可知,B蜡烛的“烛焰”高也为2cm;(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3)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B蜡烛也并不是真地在燃烧,因此,火柴不可能被点燃;(4)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5cm=15cm,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15cm=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5)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同时可以观察到玻璃板后面,从而方便研究像的大小和位置。答案:(1)2 (2)较暗 (3)不可能 (4)30(5)玻璃板透光,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2.(4分)(2015宜宾中考)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次数123材料玻璃玻璃水晶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焦距/cm8.04.0(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_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时读数为10.0cm,即透镜焦距为f=10.0cm。(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根据表中1、2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光较蓝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答案:(1)10.0(2)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3)蓝(4)没有在成像最清晰的时候测量像距23.(6分)(2015福建质检)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_,按这样的操作,她测出的水温将偏_(选填“高”或“低”);(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某次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她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min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停止加热,水将_(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这样受容器底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会偏高;在读数时俯视,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大;(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66;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吸收热量,若停止加热,水将不会继续沸腾。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读数时视线没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高(2)66 99 小于 不会24.(8分)(2015衡阳中考)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g,酱油的密度为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解析】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探究。(1)称量前,应将游码归零,并通过“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规则调平。(2)倒入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62g-17g=45g,酱油的体积为V=40cm3,则酱油的密度为:=1.125g/cm3。(3)该方法会因酱油倒入量筒中时倒不净,而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4)采用等容法进行测量。答案:(1)零刻线 左 (2)45 1.125103 (3)偏大 (4)装满水 水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25.(7分)(2015南京质检)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先坐火车后坐轿车一起去探望。他们所坐火车长为360m,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72km/h,如图所示,小马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用时108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这条隧道有多长?(2)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是多少?(3)坐轿车时,在限速70km/h的某路段,小马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交警测得肇事轿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7m。查阅资料得知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统计数据如表(注:反应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指踩下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停车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它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到:在相同路况下,反应距离与速度成_(选填“正比”或“反比”)。所以,为了安全,不要超速!(4)根据下表的数据判断:该肇事轿车_(选填“超速”或“不超速”)。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2053840101222802048681002575100【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v=72km/h=20m/s。由v=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vt=20m/s108s=2160m,则s隧道=s-s车=2160m-360m=1800m;(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s=s隧道-s车=1800m-360m=1440m,由v=得:t=72s;(3)观察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统计数据表可知,汽车速度增大到原来速度的a倍,反应距离增大到a倍,所以在相同路况下,反应距离与速度成正比;(4)汽车速度增大到原来速度的a倍,制动距离增大到a2倍,当制动距离为27m时,=9,则=3,此时速度是20km/h3=60km/h70km/h,故该车没有超速。答案:(1)1800m (2)72s (3)正比 (4)不超速26.(8分)(2015淮南质检)张鹏想用矿泉水瓶装酱油,他找来一矿泉水瓶,观察到包装上标的“净装550g”的字样。请你帮他算一算:(1)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mL?(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克酱油?(矿泉水=1.0103kg/m3,酱油=1.1103kg/m3)【解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1)由=可得:V矿泉水=5.510-4m3=550cm3=550mL;(2)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V酱油=V矿泉水=550mLm酱油=酱油V酱油=1.1103kg/m35.510-4m3=0.605kg=605g。答案:(1)550mL (2)60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