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43986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化学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物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如:通过晒海水或煮盐井水得到粗盐,以天然气等位原料合成塑料,用铁矿石、煤炭、石灰石等炼铁,制药厂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上述发生的变化过程中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 ) A . B . C . D . 2. (2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 .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分子在不断运动C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3. (2分)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 O2和N2(燃着的木条)B . 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观察颜色)C . 空气和O2(带火星的木条)D . 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4. (2分)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 .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5. (2分)我国自行研制出的闪烁晶体材料BGO,其化学式为BixGe3O12 , 被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其中Bi、Ge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4价,则x值为 ( )A . 4B . 3C . 2D . 56. (2分)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 . 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B .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C . 镁在氧气中燃烧D . 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7. (2分)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种物质属于氧化物B . 这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 . 这种物质属于化合物D . 这种物质不属于单质8. (2分)(2015河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小木棍碰到浓硫酸后变黑B . 硫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雾D . 向石蕊试液通入SO2试液变蓝9. (2分)下列物质分类中错误的一组是( )A . 单质 Fe、S、N2B . 氧化物 H2O、P2O5、Al2O3C . 酸 HCl、H2SO4、NH4H2PO4D . 碱 KOH、Mg(OH)2、Fe(OH)310.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2015昆明)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化学式为C15H14O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非诺洛芬由3种元素组成B . 一个非诺洛芬分子中有32个原子C . 非诺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D . 非诺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312. (2分)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 依据CO2的性质是( ) A . 无色无味B . 能溶于水C . 密度比空气小D . 密度比空气大13. (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已知铵盐均易溶于水,在受热的条件下均能分解。A . 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先通入二氧化碳B . 反应I得到的另一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C . 反应II得到的CO2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D . 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6.2 g,则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16.8 g14. (2分)(2017日照)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中所含物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 . 可能有银和铜,没有锌B . 可能只有银,没有铜和锌C .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D . 一定有银、没有锌,可能有铜15. (2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将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B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C .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生成气体质量的变化D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二氧化锰质量的变化二、 填空题 (共9题;共58分)16. (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 (2)氦气_; (3)硝酸铵的阴离子_;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 17. (15分)(2015河南)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1)图1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钠属于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小苏打受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_ (3)配制一瓶如图2溶液需氯化钠_ ;制50g 6%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溶液的质量分数_6%(填“”、“”或“=”)(4)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5)钛和钛合金性能优良,广泛用于航空、造船和化学工业中工业上常用钠来制取钛,在高温时,钠与四氯化钛(TiCl4)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若用该方法制取2.4kg钛,理论上需要钠的质量是多少?18. (6分)2014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水利部确定2014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1)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区分软水和硬水可用_区分,生活中可用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 (3)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下列各项与水的净化过程有关的是_(填标号) A . 吸附B . 消毒C . 电解D . 过滤19. (8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2)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_。 (3)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类迫切要求开发和利用氢能、风能、_(填一种)等新能源。 (5)2013年4月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绿V客(Green Week)行动”,邀请公众从小事做起,践行环保。下列行为中,符合“绿V客”活动主题的是 。 A . 尽量开车上下班B .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C . 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D .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20. (4分)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1)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 (2)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 (3)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 (4)在滤液G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 21. (5分)近年来,为了打通城市快速通道,某市新建多架高架立交桥(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使用石油炼制的产品是_(填序号);(2)混凝土构造石柱中的钢筋属于_材料;灯饰外壳由高级塑料制成,塑料属于_(均填“合成”或“金属”)材料;(3)铁制防护栏刷涂油漆,目的是_;(4)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_.22. (4分)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 F的化学式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反应。 23. (6分)(2016南京一模)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_等气体污染物(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4. (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和性质探究的实验装置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如图E所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现象为_,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_(填“氧化性”或“可燃性”)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的_性质 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9分)25. (9分)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1)【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2)【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实验操作M丝插入试管中铜丝插入试管中铝丝插入试管中实验结论刚开始的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无气泡无气泡MCu:_几分钟后的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无气泡有大量气泡产生_(3)【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_。(4)【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6)【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_(任写一种)。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进行判断(任写一种)。四、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6. (5分)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某研究学习小组取用6克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不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50克,分四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不损耗),有关物质质量见下表: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12.5克4.5克第二次加入12.5克3克第三次加入12.5克1.5克第四次加入12.5克0.5克计算石灰石的纯度?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9题;共58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7-5、18-1、18-2、18-3、19-1、19-2、19-3、19-4、19-5、20-1、20-2、20-3、20-4、21-1、21-2、21-3、21-4、22-1、22-2、23-1、23-2、23-3、24-1、24-2、24-3、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9分)25-1、25-2、25-3、25-4、25-5、25-6、四、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