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4268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高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高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高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高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与对策东城职教中心学校 王淞多年来,国内的众多教育者们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相反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及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线的一再降低,似乎还有加剧的趋势,以至于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出现了“生源不改观,厌学情绪难缓”的叹息声。这使我们不得不追寻其症结之所在。一、学生厌学原因及分析(一)基础差、底子薄、怕苦怕累是学生厌学的内因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教育活动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但学生自身基础差、底子薄、怕苦怕累是学生厌学的内因,也是众多厌学学生的共同特点。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有的甚至是班上成绩最差的。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早已厌烦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走进职校的目的就是想摆脱文化基础课,学习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技术课。然而一进校,他们首先面对的仍然是文化基础课,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又没能很好地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让这些本身就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再去经历初中阶段失败的学习,必然会造成学习动机的下降。厌学学生一般都有较长的学习挫折经历,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 再加上自己毅力不强、意志薄弱等因素, 对学习中的困难感到难以逾越, 畏难厌学心理便渐渐产生了。(二)枯糙、生硬的授课方式是学生厌学的外因在研究中,教育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的欲望成反比。确实,在学龄前儿童身上不存在厌学现象,年幼儿童个个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一切东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进入学校以后,却出现了随着年级一级级的升高,学习的热情逐级减退,越来越排斥学校的现象。这似乎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生来是认为“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为什么教育未能有效保持住学生刚进入受教育系统时拥有的那份兴趣与求知欲?可见教师在学生厌学问题上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有些教师教学方法生硬, 不适合职校生的学习实际;授课又显得枯燥无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他们忽视职校生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往往置后进生的学习于不顾,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迫学习,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整日做着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能不厌学吗?另外,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 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判断能力较差, 违纪犯规事件时有发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性比初中生更强烈,他们关注社会,渴求自立,希望能独立决定自己的问题,期待个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关系。与这种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度却又显得相对较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尤其缺乏对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矛盾造成他们在许多问题上的不适应。有些教师素质不高, 在教育违纪学生时, 不讲技巧, 态度粗暴, 动辄训斥、处罚, 不尊重学生的人格, 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必然使学生在感情上难以承受。学生因此对教师有反感、对立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往往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 造成了“你要我学, 我越不学”的“抗拒逆反心理”。(三)“高深莫测”和“宽进宽出”是造成学生厌学的诱因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教学都是遵循 “先把头脑搞通,然后双手去做”这样一个脉络教学的。即凡新内容学习,必从基本概念、原理入手,在讲解完系统知识后,再进入实践、实习阶段。然而,职业教育是专门教育,其知识建立在专门的职业背景上。由于学生远离职业环境,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一开始就在课堂中接受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学习,学生往往不知学习内容所指何物,难以形成关于学习对象清晰、完整、立体的表象。面对“高深莫测”的教科书,许多学生既听不懂,也学不会,久而久之就会畏缩不前,知难而退。近几年,职校招生大滑坡,许多学校为招徕学生,降低了生源质量要求;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 往往也放松了教学要求和考核测评。这种“宽进宽出”政策,也是造成学生困而不学的诱因。(四)“非关联性“是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的“非关联性”概念,认为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实际相脱离是根源所在。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惯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要借助言语、符号来获取、掌握知识。这种看似传递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假定学生以听、说、读、写的方式学习最为占优为基础的。但是大量事实显示,在初中阶段处于学习弱势地位的学生恰恰“在语言、数理和思维能力上与优、中等生的差距最大。换句话说,职业学校学生的初中教育历史表明他们不具备这样的学习基础。既然背离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导致学生厌学、弃学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这种教学方式设计忽视了身体在学习中的价值,似乎学习只涉及大脑而与头脑以下的躯体没有太大关系。结果学生因不得不长时间坐在位子上而对学习变得麻木和怠倦。在授课过程中,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出现不适症(目前职业学校这类学生不少),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存有缺陷。基于这样的思维定势,调适办法往往是对原有教学方式的“精细化”。即针对学生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教师“细嚼”、“精练”,学生反复操练,很少尝试变换或创新教学方式以及采用多元化的策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各种各样,不同的学习风格又有各自的强势和弱势,要想让学生真正吸收所教的内容就有必要按他们的方式教学。差生不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而是他们的学习风格被课堂忽视。所以,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未必是明智的教育选择,有时可能会暂时有效,但长期的疲劳战对相当多的学生成效难显,相反却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直至产生厌学情绪。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成果,学生对学习感到无助尽管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操作性人才,实践性和实用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但是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仍倾向于书面考试的形式,即以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这样,学生的任何学习成果都必须转化成言语文字的形式来表达。由此带来了两方面的困惑:第一,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的大量经验是一种隐性经验或称“默会知识”,它们是伴随实践过程所形成的个体行动方式以及积累的个体经验。这里用“隐性”、“默会”就表明了它们是非言语文字能表达和传递的,只能在使用中获得、在运用中传播。第二,职业学校学生的言语能力、逻辑能力是弱项,纵然他们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有较高的水准,在经过言语文字转化后也会败下阵来。这种唯笔试为重的评价方式使职业学校学生看不到学习的成果,一直处于“失败者”的地位。所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其说是教师对学生的失望,不如说是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方式更失望。无味性、厌倦感和无助感是厌学情绪构成的基本要素,那么引起学生无味、厌倦和无助的种种教学非关联性现象无疑是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直接原因。因此,职业学校想要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必须直面这些教学问题,教师应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入手,把目光聚焦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改革上才是正确的选择。重视直觉学习 密切教学与职业学校学生的联系职业学校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呢?综上分析,增加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关联性是目标。而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关于直觉学习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通达这一目标的思路。加德纳将学习分类三种类型:直觉学习、学校学习、专家学习,三种学习类型各有其特征。直觉学习是一种以感性为主导,借助于多种感官的学习方式,学龄前儿童都采用此种方式学习,可以说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学习方式。(五)家庭与社会歧视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据专家研究,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注意力、学习态度及良好心理的养成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些职校生因家庭不和睦, 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温暖,生活上的贫寒与坎坷,使其自卑心理加重,无心向学。还有些家长抱有不正确的人才观,曾对自己的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 一旦自己的孩子被分流进职校, 则全然没有了期望与要求, 放任自流, 结果导致学生在没有心理期待下的无所事事,混时度日。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有偏见和轻视行为,很多用人单位又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使中专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生升学、就业困难, 又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使一部分不坚强的学生失意心情油然而生。二、消除对策为提高学生学好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厌学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模糊,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人无志,不可学”。因此,对学生要进行理想教育、立志教育,要把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荣辱与学生的理想结合起来,以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动机。要把社会对知识、技术人才的需要与学生将来服务于社会、立身于社会的现实联系起来,端正其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抵抗挫折的勇气、毅力和韧性,以积极的情感去克服消极的厌学情绪。学习是点与线的世界,讲起来容易产生枯燥的感觉。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往往与学习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平淡无味分不开。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习的方法,把鲜活的、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新的方法推荐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极富趣味性。把学习的原理声像化,再配以言简意赅的解说,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会大大激发学生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发生了兴趣, 才能自觉有效地排除厌学情绪的纷扰, 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做到学而不厌。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兴趣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教学相长,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厌学”的学生大多有一个通病:经不起挫折和反复(叶肇芳,2005年)。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会学生调节、控制情感。只有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调整能力,才能教学相长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在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教育他们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明白挫折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情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抗挫折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自己去猜想、去发现,如学习中的障碍,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差,人际关系的紧张,竞选学生干部失败,挨批评,受委屈等等,要抓住这些事例,及时引导启发,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办法排解不佳的情绪,如“合理宣泄法”、“情绪转移法”等,使他们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孙志坚,2003年)。这比那些机械地模仿、记忆那些不理解其来源、意义和相互联系的命题和证明的现成体系更容易使学生获得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的、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在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他们体验学习发展的过程,领悟学习概念是理解定理的根本思路,掌握定理、公式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学习学习的自学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提高自我控制、调整能力。(三)克服学生自卑心态,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职高生”在一些人眼里是不合格学生的代名词。许多职高生入学时虽然也有着学习向上的愿望,但在家庭、社会的环境下,很多职高生都存在着低普高生一等的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美国研究人员对“成功因素”做了专门调查,结果显示智力因素只占30%,其余因素包括社会、运气、健康以及情商的一系列个人因素占70%(孙志坚,2003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乐观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尊重和赞美学生。被尊重与赞美都是人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运用这一心理状态去教育、引导和影响学生。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扬长避短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主动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只要学生具备了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心理品质,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自卑心理就会自然消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看成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纪晓明,2004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和创造多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教师尤其要抓住新生刚入学时那种新奇感以及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开端的心理,及时向他们介绍毕业生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再从端正专业思想入手,让他们讨论和制订学习计划,逐步消除学生的畏难、厌学心理。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到课堂上来,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达到培养素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努力的原动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实践表明,一个在集体中得到老师接纳的学生,往往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容易产生与社会、集体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反之,则会在学习、生活上心灰意冷,产生与社会、集体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纪晓明,2004年)。中职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就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要改变对后进生越严越好的那种传统教育观点。采取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以信任鼓励为主,责罚为辅,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和蔼可亲。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从学生中职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处理问题,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差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激发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环境成为发展学生潜能的良好场所。(五)加强学习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现代社会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自我封闭,不愿意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共同学习的成员缺乏交流。加上学生们之间知识掌握的差异性,使得交流有困难,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思想方法的教学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正确的学习观念的形成和学习思想的掌握是使学习知识条理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思想的讲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教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自我监控、调整意识,使知识提取和应用处于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之上,提高知识应用层次和效率。例如方程思想是解决“未知”和“已知”这对矛盾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思想,在任何学习问题上,都离不开方程思想,三角知识的应用解析式、二项式定理、平面、立体的应用等都离不开方程思想,所以,掌握好方程思想对职中学习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在每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方法的实质就是方程思想,这对于学生在较高层次上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很大的益处(李凤梅,2003年)。(六) 多方联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应紧密配合,互联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全社会都应重视、支持职业教育,要认识到职校生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要以现代社会的学习化、知识化、文明化的良好氛围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家长应提高认识,科学教育子女,关心子女的进步和健康成长。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最大可能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实现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让学生人尽其材, 学以致用, 学有所用, 并以此为契机, 稳定在校生的学习情绪, 培养其学习竞争意识, 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这样,各方面对学生施加一致的积极的影响, 就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 根除中职生的不良习惯和厌学行为,使他们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参考文献:1.叶肇芳.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5,(05):10-21.2.刘凤娇.职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湖南教育,2005,(23):36-38.3.安芳.职业学校情商教育探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1-1.4.孙志坚.如何消除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现代技能开发,2003,(11):69-75.5.毛秀芝.建立全新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现代技能开发,2003,(11):1-4.6.韩秋花.中职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再选择专业.职业技术教育,2003,(01):1-1.7.韩野,张卫华,吴建国.职高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河南教育,2002,(03):20-24.8.纪晓明.中职生厌学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职教通讯,2004,(04):46-50.9.刘美荣.中职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现代技能开发,2003,(11):11-14.10.李凤梅.职中生对数学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1):58-67.11.綦明霞.职专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及防治.中国成人教育,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