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教案与教学反思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104699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风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卫风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卫风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风氓教案与教学反思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马丽钧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的讨论重点放在鉴赏层面:体会分析理解:(1)人物在特定处境下的复杂情感;(2)表达复杂情感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3深入挖掘,体察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推测判断人物未来的人生命运,从而引发更深刻思考。教学重点体会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1.氓是一首叙事诗,理解诗歌的叙事是个难点。2内容决定形式,“艺术形式”的鉴赏也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一首卫风氓。二、讨论交流分成三个部分(恋爱婚变决绝)钻研讨论交流,重点体会、分析、理解、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恋爱:重点讨论两个问题。(1)恋爱中的女子是怎样的?她的痴情表现在哪儿?(2)这段甜蜜往事的回忆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婚变: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1)这位女子对婚姻的反思是什么?这段文字中让人动容和心碎的“血泪之言”还有什么?(2)对文本表达复杂情感所采用的艺术手法的关注:三个意象,一个语气词。决绝:重点讨论两个问题。(1)面对不幸婚姻的决绝选择。(2)决绝选择背后的无绝伤痛。三、总结深入探讨氓对我们的启迪是什么。(1)在6章10句240字的铺陈中,表达了一位女子的痛苦伤感,这样的一种伤感让我们也痛感“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2)“之后”的命题探讨:义无反顾的坚强和勇敢的选择“之后”,漫长的未来意味着什么。(3)谁为悲剧“埋单”?造成悲剧的因素:性格?性别?命运?社会?(4)对我们的现实人生,未来的爱情与婚姻与人生该如何选择?四、作业1思考题:一位同学在预习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同一男子称呼有氓、子、士、还有人称代词尔,它们出现在不同段落,但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再加上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与它们的关系,如何理解好呢?”根据本节课的讨论,大家能否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2课后阅读:扬之水女士这样说“诗有很多写女儿,写出很美丽很善良的女儿。那是吉士、君子心中的光明,也是诗中的光明。然而命运对于这善良美丽的一群似乎最不公平,因此诗中的忧思之篇许多出自女子。”请学有余力的同学读其它女子的忧思之篇。附录:附1:卫风氓的预习要求预习一:自读卫风氓,疏通文字,理解大意。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意思。预习二:1.理解和体会诗歌中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随着她生活状况或者说“境遇”的不同,她的内心情感有什么变化;2.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质疑”。预习三:通读补充材料中两篇对氓的解读,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鉴赏。课后拓展:自读诗经补充篇目。附2:(解读一:原载于诗经别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作者:扬之水。)(本刊编者注:此文在援引时有删节)氓与邶风谷风,都可以算作“弃妇词”,但这两位弃妇的“品格”大有不同。谷风之女,乃所谓“品格贞一”者,故历来博得经学家的同情。氓之女,则所谓“被诱失身”也,因此虽遭弃的身世与谷风同,而同情的一票却颇难得。如今自然不必再存迂腐之见。两诗都是写情、写怨,这情与怨乃各依附了自己的故事,或曰“境遇”,且凭借了这境遇而沉潜浮荡,于是它可以从那么邈远的地方,递送过来触手可温的情思。就诗的艺术而言,不好断然说它曾经怎样谋篇布局的功夫,但并不很长的篇幅里,讲一个曲曲折折的故事,而每一个情节都站在一个极妥帖的位置,论“三百篇”之“赋”,氓总可以归入上乘。氓,毛传曰“民”。蚩蚩,毛曰“敦厚之貌”,据韩诗义,则“蚩蚩”者,乃笑之痴也。毛、韩虽义异却不妨互相发明。“抱布贸丝”,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范处义曰:“从我贸丝,其意非为丝也,即欲谋我为室家耳。是时必有谋昏之言,诗之所不及,不然安得已有从之之意,遂送其去涉淇水之外,至于一成之顿丘。是时必有迫促之言,亦诗之所不及,不然安得遽有无良媒、无我怒、秋以为期之约。”邓翔曰:“送子二句,将落矣,匪我句忽又颺开,笔乃不直;藏过负约一段情事,此为省笔。涉淇而忽变卦,恐氓生怒,故又慰之、约之。”可知这里多用了省略之笔,而又省略得恰好,正是以说出来的,照应那未说出来的。刘义庆幽明录中有故事曰买粉儿,略云:“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以私。”后来聊斋志异的阿绣,开头儿也有相似的情节,乃买扇也。“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此中自然藏了故事,虽然没有细节,但八个字已尽曲折时间的、还有起伏在时间中的喜嗔怨怒。“乘彼垝垣”之“乘”,特有神。王先谦引说文“乘,覆也”,曰:“凡物相覆谓之乘。易屯卦郑注马牝牡曰乘,是也。人在垣上,若覆之者,故亦曰乘”。其实“乘彼垝垣”,意思很清楚,而形象却模糊,但是此处偏偏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王解“乘”为“覆”,并没有使形象变得清晰,却由这一注,而见得由“乘”字牵出的许多情味来。亦正如下面的“泣涕涟涟”,王应麟诗考引王逸注楚辞引诗作“波涕涟涟”,张慎仪曰此“波”乃讹字也,丁晏则以为是诗云涕下如流泉波涕。推敲起来,“波”字实可存,丁解亦好,好像因此而带出一点儿俏皮,而此节叙事本来是带着俏皮的,这也正是见出性情的地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也,其黄而陨”,多解作女用来比喻自己色衰爱弛,但欧阳修说:“桑之沃若,喻男情意盛时可爱;至黄而陨,又喻男意易得衰落尔。”此解似较诸说为胜,如此,沃若、黄陨之喻,乃是扣合“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来说,而这也正是一个伤心故事的开端和终结。郑笺“用心专者怨必深”,最是觑得伤心处,而“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正好可以用着“爱情于女是生命之全书”的意思,倒不是特意引来西人为我说法,只是于此格外感慨古今中外人情之相通。附3:(解读二:原载于先秦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作者:徐培均。)附4:诗经选读8首。1王风黍离 2秦风无衣 3郑风子衿 4邶风静女5郑风将仲子 6周南卷耳 7卫风伯兮 8邶风谷风(注:篇幅所限,仅存目)卫风氓教学反思关键词:三个主体性教师主体性(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课堂的容量、文学文化内涵、学术品味)充分预习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关于氓这课书的教学反思,我想先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05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奉命”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文学教育研讨会,似乎规格很高,很来了一批海外学者,台湾、香港、新加坡各路人士众说纷纭,遍谈“文学教育”在自己本土的实施情况,说得正紧,听得正累,一个熟悉亲切的声音开始了。他是我大学时候现代文学老师王富仁教授,久未谋面,老师近几年对中学语文教育颇有点关注,他谈的题目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还是那样操着有点山东味道的口音,朴素平实地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同时坚持文本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当时狠狠地高兴了一下,因为正苦恼的问题就这样“像蛛丝一样”被轻轻抹去。回家后上网找到了老师的文章。文章第一句话:“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人们开始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与此同时,也有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第二句话:“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授课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脱离开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授课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的。”它们道出了我的心声。因为我知道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都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的。但是如果对它太过强调,势必会导致过犹不及的结果。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看到这种现象我总是感到困惑,几乎要怀疑自己的坚持。仲夏的酷热中,这篇文章就像一杯清凉可口的冰饮,我一啜而尽,浑身清爽。07年的盛夏,新课程的培训勾起了我对这篇文章鲜活的记忆,时隔两年,结合教学实践,越发见出它的合理性和深刻性。越朴素越深刻,真理往往如此。以上算是我的理论支撑。在教学实践中,对氓这课书的设计与教学,我想用这样的“几言”来“蔽之”:一言: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感感受中感到趣味。二言:尊重授课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不必盲从权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种教学模式或理论中,他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他必须有结合自己人生体验去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他不能是某种权威教参的复读机,当然更不能是无视文本的盲目批判者,他首先是“倾听者”,再带领学生“倾听”,倾听作者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而且,作为教师,必须有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自己的课堂,上出有点学术味道的课,让学生有点学术探究的“动作”。三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之后,才能正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都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的。不利于学生提高的太低俗的内容和形式固然是应当排斥的,太高远、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所无法接受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适宜的。作为教师必须遴选出(教师的遴选眼光与能力很重要)适合学生的内容和形式,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模仿文本作者的文本,而是站在与文本作者平等地位上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教学中,我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以教书育人的快乐和成功感来支持自己长年不懈的努力,我努力用更丰厚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课堂,用更典雅纯粹的审美情操清新课堂,让我的课堂有一点探究的学术品味,启发和培养学生朴素的同情与悲悯情怀。充分重视学生的预习环节,是因为我希望学生能够与老师平等公平地站在充分了解文本以及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思想的碰撞和共鸣。而且,因为了解得更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会体现得越充分。还有,学生在理解和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颖而有深度的见解,甚至一个错误的认识也可能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也努力抓住这样的契机,争取充分利用这样自然生成的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更多帮助。最后,我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诗歌的鉴赏之后,申发出更深层的思考。比如,在氓的结束环节,我提出从“淇水女”的不幸中体味作者所传达出的某种并不明确的幽微的感慨,人生的无奈和令人伤痛,正如王国维的诗句,“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接着,从她义无反顾的结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选择中,我们推测她未来的命运,从而再提出“之后”的命题。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之后”的严肃与冷峻。也算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一点培养吧。最后,就是思考悲剧的造成有哪些因素,从而联系到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而且因我本人的经验与能力所限,授课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散漫之处,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进了。当然,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长和进步深有意味,所以我说:感谢做公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