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天津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2490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天津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天津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天津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答:(一)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三)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5.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7.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3岁以后,第一个飞跃期)3)心理自我(青春期第二个飞跃期)8.性格的差异?答: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特征差异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根据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人的性格又可以被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9.多元智能理论?答: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被区分为八种:(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期待(3)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4)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1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反应之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那么再联结就会加强;如果反应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削弱。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组成。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准备律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或者说是否会发生刺激反应的联结,与个体事先是否处理准备状态有关。12.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答: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即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加新的知识经验。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答: 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15.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答:(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力量激发产生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比较多,外部学习动机作用的时间比较短。(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内)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外)这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外)指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如家长、老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答: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定义为生长需要。17.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答: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韦纳及其同事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归结为个人能力、自己作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运气四个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18.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答:(1)成败经验(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19.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20.学习迁移的类型?答: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 正迁移 )和( 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 水平迁移 )和( 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可以把迁移划分为( 一般迁移 )和( 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 远迁移 )和( 近迁移 )。2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从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1)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2)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包括清晰性)。2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他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定势作用有两重性: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消极的阻碍作用。23.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答: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基本单元是组块,安德森提出3种不同类型的组块: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 表象:表征物体物理特征和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 命题:表征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是一种基于语言的表征。24.知识学习的分类?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5.遗忘的规律与理论解释?答: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的衰退引起的。(2)干扰说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3)同化说遗忘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有两种遗忘:一是积极的遗忘,学习了较高级的概念与规则之后,用其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的观念遗忘,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二是消极的遗忘,用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上相同但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4)动机说遗忘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斥在意识之外。26.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与培训要求?答: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4个阶段。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地练习(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27.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与培养?答:形成:(一)原型定向(二)原型操作(三)原型内化培养要求:(一)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四)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28.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答:(1)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2)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3)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4)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30.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答: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呈现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反应定势4)功能固着5)智力水平6)动机强度31.创造性及其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特征:(1)变通性 (2)独创性(3)流畅性。32.品德的心理结构?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现象、道德规范及其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认识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二)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有: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二是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性情感体验。(三)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3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答: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二)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叫做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三)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简答就这么写就行论述要按照我给的那个全的写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 “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的期望和要求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主要特点是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层面反思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3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1)发展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3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最后看)。1)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36.印象形成的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判断。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较强作用的现象。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2)晕轮效应 又称光圈作用,指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即像晕轮一样,一点发亮,照亮四周,“以点概面”了。(3)刻板印象 又称定型,指社会对某一对象有一种固定的看法。这就是对一群人的动机或特征加以概括,然后把同一特征归属于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不管群体成员的实际差异。(4)投射效应 是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37.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答:(1)凝聚力强。 (2)群体内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制约作用甚大,产生极大的标准化倾向。(3)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 (4)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受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38.师生有效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答:(1)真诚。(2)尊重与接纳。(3)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39.心理健康的标准?答:(一)对现实的有效知觉(二)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三)自我调控能力(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五)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六)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40.心理辅导的原则?答:(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41.心理辅导的途径?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42.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法?答:1)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2)认知调适的方法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中,A是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是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是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人的情绪反应C是由B决定的,但是很多人只注意到A和C的关系,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如果B是一个非理性观念,就会造成负面情绪。所以要改善情绪,必须反对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4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答: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正确认识自我 (2)增强自我职业观念2、应付压力 3、社会支持 4、专家的处理:专家的处理是指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5、教师的休闲44.教学评价的分类?答:(一)根据进行评价的时间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二)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所谓常模),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标准参照评价,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三)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以分为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的。(四)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以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学习 记忆三种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