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0094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 目 录 1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文件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实施计划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考核评价制度 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识别 提升 跟踪的规定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 评审 更新制度 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 3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管理制度 文件与资料识别控制制度 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危险物品和物料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管理与审批制度 特殊工种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外部联系制度 内部沟通制度 合理化建议制度 标准化系统评审制度 供应商管理制度 承包商管理制度 4 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计划 关键任务识别与观察制度 强制性授权工作流程识别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5 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识别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 职工岗位安全职责 6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变化管理制度 防灭火管理制度 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 设计管理制度 7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的维修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设备 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8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9 职业卫生管理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监测制度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0 安全投入 安全地带科技与工伤保险 安全生产经营投入及使用管理制度 鼓励开展安全生产科研制度 职工工伤保险保障制度 11 检查 安全检查制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保障制度 12 应急管理 应急演练制度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 元素一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一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企业风险特点和核心业务 制 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 二 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其制定 传达 评审 修订等工作 三 采用多种形式向员工披露 宣传安全生产方针 并编入安全手册 四 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地贯彻执行 五 每年对安全生产方针的持续性 适宜性进行评审 由员工代表参加的安 全领导小组会进行评审 六 根据内外部条件变化及时对安全生产方针进行修订 以确保安全生产方 针的适宜性 七 建立 安全生产方针的制定 传达 执行 评审 修订等资料库 形成 企业安生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根据国家安生生产法律 法规要求 贯彻执行企业安生生产方针 特制定本 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及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一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1 杜绝死亡事故 即死亡人数为零 2 避免重伤事故 即年度重伤人数为零 3 严格控制轻伤事故 轻伤人数与上年度相比下降 10 二 安全生产目标的实施 1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施由企业安全领导小组负责 2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要进行层层分解 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3 加强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实施的宣传以及与员工的沟通 使每个员工 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4 企业应保证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和技术 资源 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 一 企业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负主体责任 建立起全员参与 过程控制和 持续改进的动态安全管理体系 实现对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进行辨识 预控 最大限度地消除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 杜绝死亡事故的发生 确保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二 拓宽沟通渠道 使各部门 班组 全体职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每年 将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管理要求与职工进行广泛沟通 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部门 班 组 各级召开的职工会议传达安全生产目标 搞好安全文化建设 利用宣 传栏 板报 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目标 三 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到部门 班 组 责任到人 部门 班 组 长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实现情况负责 年终按照 安全奖惩办法 兑现奖惩 并作为安全生产评比先进的首要内容 对出现重伤 死亡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 部门 班 组 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目标与职工沟通和发生事故后的 回顾负责 定期或不定期查找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五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资源保障 1 人机匹配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并根据作业场所和产量等情况的变化及时 对匹配关系进行更新调整 2 按规定足额逐月提取安全经费 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它用 3 用于安全生产的设备 设施必须完好 正常运转 不得带病作业 超负 荷作业 加强设备 设施的保养和维修 4 依靠技术支撑 加强现场操作过程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定 的程序管理文件规定 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操作规程 作业指导书 规范职 工行动 使职工理解行为对安全的影响 促使职工对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六 部门 班组每季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 对安全生产计划 实现情况进行小结 需要时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及时的修正或更新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评价制度 一 每半年 班组每季度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管理评审结果 风险评价结果 生产过程的绩效 标准化系统评价的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按照企业年 度安全生产方针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要求查找缺陷 作为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 理的依据 二 评价的具体内容 1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宣传教育与职工沟通 回顾情况 2 安全生产目标分解的实现情况 3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实现计划 落实情况 4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人力 物力 技术资源保障情况 5 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努力和行动 6 事故 事件对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影响 三 每次评价结果要与员工沟通 获取合理化建议 四 安全生产评价结果 作为制定下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 修正和更新的 依据 需要时对下阶段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及时修正或更新 安全部门负责按照 法律法规目录 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企业安全生产方针 育 检查和发现干部和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 违章指挥 违章 作业 违反劳动纪律 行为 及时识别职工安全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纠正 五 把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作为强基固本 建立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创造安 全文化氛围 利用各种会议 多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广泛宣传贯彻企业安全生产方 针 进而提升到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安全 生产方针 使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 以人为本 珍爱生命 预防为 主等安全理念 履行 安全生产法 规定的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加强职工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按计划进行 培训 持安全资格证上岗 普通职工接受四级培训机构和教育培训 经考 核合格方可上岗 职工应按规定进行复训 六 每年组织一次职工安全知识竞赛 促进职工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水平的提升 七 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实行安全生产条件确认制 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严肃查处违法 违章 违纪行为 并以案例结合本单位实际教育职工 达到职工 知道意识 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促使职工广泛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融入 评审与更新制度 一 法律法规的收集 应收集的法律法规 标准和其他要求包括 1 国家职业健康的安全法律 法规 2 国务院行政法规及各部委规章 3 省 地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规章 4 国家 行业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5 执法部门的通知 公报等其他要求 6 本企业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通知和要求 二 融入 评审与更新 1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法律 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收集 识别及更新工作 并建立台帐 2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向员工宣传适用的法律 法规及其它要求 3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将相关的法律 法规及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 并遵照执行 4 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收集获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 法规 标准 半年更新一次 5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已识别的法律法规 标准和适用性 符合性进行评 审 评审采用适用 部分适用 不适用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6 经评审适用的法律法规 标准 由签发实施 7 及时将已更新的适用的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传达 8 安全领导小组对目标 指标 职业安全健康活动表现与法律 法规及要 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每年组织一次 9 根据已识别的培训需求及提升计划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培训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10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必须以已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准绳 将已 识别的法律法规融入到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去 员工法律法规提升计划 一 根据上年度对员工法律法规意识调查情况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 识提升计划 二 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识别 每年委托有资职的培训机构对所有岗 位员工进行一次全员培训 每年安全科按照 法律法规清单 进行一次全员培训 并进行卷面测试 按规定进行新工人培训 老工人复训 三 建立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资料的内容包括 培训时间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人 试卷 测试成绩 对成绩不及格的要进行 复训 复试 四 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比例达 100 遵守有关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 意识提升达到 95 以上 提升效果达到标准化系统较好水平 五 根据上期员工对法律法规意识提升情况 每年召开一次员工座谈会 了 解员工对法律法规的识别 获取和更新需求 元素三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沟通 培训 评审与绩效测量的管理制度 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应当明确 具体 可操作 可测量 必须满足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2 安全生产责任制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查后实施 员工代表参与安 全生产责任制的审查工作 二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沟通 1 各级管理层对本单位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沟通负责 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每年对各职能部门 各岗位进行一次逐级说明 3 定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牌板悬挂在员工工作岗位 4 对违反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员工及时进行谈话教育 三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 1 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每年组织对员工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培训 班组负责日常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 2 主要负责人每年对管理层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权限进行一次培训 四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评审 1 每年一次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宜性 进行评审 2 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沟通 培训 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顾 对员工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行为每月进行回顾纠正 3 在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增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经安全领导小 组审查 更新后在下一年度施行 五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绩效测量 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绩效进行测量 并填写绩效测量登记表 整理归档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制度 一 机构设置 1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 领导工作 2 配备专职安全员 负责每班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二 人员任命 1 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 成员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 成 并配备一名员工代表 2 安全领导组成员及专职安全员采用书面任命的形式 并明确其相应职责 所有任命书由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签发 必须有被任命人签字确认 三 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审查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协调解决全生产中存在的 问题 并形成纪要 由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签发 送达各相关部门 四 安全领导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例行安全生产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通报给 相关人员 五 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和专职安全员要接受相关培训 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文件与资料的识别与控制制度 一 结合实际 建立标准化系统文件 并每年对标准化系统进行评 审 对年度标准化系统文件和资料的制定 执行 质量 产生的效力 获得的成 果 资料保留归档存在缺陷等全面认真评审 写出评审结论 二 标准化系统文件分发到相关职能科室 部门 组织职工学习贯彻 或利 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 使职工及时识别 三 各种制度控制的安全记录 包括各类安全检查表 隐患整改反馈 班前 会记录 培训记录 设备检测 检验 设备台帐 维护保养记录 法定环境监测 等记录均应按照设定的格式填写 要求及时 全面 分类保存 四 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生产记录 整理归档有效保留 1 管理评审报告 2 事故事件记录 3 风险评价信息 4 职工培训记录 5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6 事故调查报告 处理决定 7 各类安全检查记录 8 职业卫生检查和监护记录 9 法定检测记录 10 任务观察记录 11 许可文件 12 应急演练报告 13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14 承包商 供应商信息资料 15 设备 设施 仪器 仪表维护和校验记录 16 技术资料 图纸 五 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六 标准化系统文件制定 评审 修订过程应有工会 职工代表参加 七 建立员工有获取企业各种文件资料的渠道 员工有权利获取各种文件资料 八 对文件和资料的查阅和借阅实行登记 确保文件不丢失 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工作方针 加强对重大 隐患的整改 确保生产安全 一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应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深入现场及 时发现安全隐患 对在安全检查和生产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必须 按规定进行彻底整改 二 对发现 检查出的安全隐患 要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 安全管理部门负 责人和现场安全员 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明确安全 隐患整改责任部门 整改内容及要求 三 责任部门要明确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人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员制定 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方案 四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确定安全隐患整改合理期限 五 责任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 按整改要求对安全隐患进行彻 底整改 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 由整改责任人自检合格后 报请责任部门负责人 组织检查验收 六 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员和有关人员 对安全隐患 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合格并作好检查验收记录 上报隐患整改检查验收申请 七 重大安全隐患由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员和有关人 对安全隐患整改 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并作好检查验收记录 八 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停产进行整改的 没有进行整改 整改不彻底或整改 没有通过检查验收 不准复工 对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彻底整改并通过检查验 收后 方可复工 九 在安全生产列会上要通报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并由统一协调隐患 整改工作 对无视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拒绝进行整改 整改不彻底 整改没有通 过检查验收的责任部门及相关人员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理 危险物品和物料管理制度 一 安全管理部门对单位采购 运输 储存 使用的危险物品和物料进行日 常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和物料是指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腐蚀品和毒害品 二 危险物品和物料的采购计划 月入库 月出库 回收 报废要由安全管 理部门审批 安全管理部门对危险物品和物料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每月在安全生 产例会上汇报 三 建立危险物品和物料采购 出入库 使用台帐 四 对报废的危险物品和物料的销毁处理要制订专门的措施 工作完毕要有 报告 并存档 五 危险物品和物料的盘点由安全管理部监督 储存 使用单位负责 每月 盘点一次 六 各采购 使用单位危险物品和物料统计截止日期为每月 25 日 根据建立 台帐的目录 每月 28 日前报安全管理部门 特种作业管理与审批制度 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规范特种作业人 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 保障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规定 一 特种作业管理 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日常监管 2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 必须按照国家关于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 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及其他规定 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 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经有资质的 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与考核合格后 持有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核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 能上岗作业 3 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相关 规程进行操作 4 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 清除周围影响安全 作业的物品 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维护 检修 焊接 清扫等违章行为 焊工 作业 含明火作业 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 设施 物品进行安全保护或隔离 严 格遵守厂内用电 动火审批程序 5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 用品用具 6 安装 检修 维护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技术规程 作业结束 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 防止遗留事故隐患 因作业疏忽或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 事故的 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 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 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 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 且无可靠防 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 有权拒绝作业 8 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员有权对违章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 二 审批制度 1 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应当由经省 自治区 直 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企业主管部门认可具有培训资格的单位进行 2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计划 培训大纲 培训教材 授课人 员资格等资料应报送考核机构备案 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工作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劳动行 政部门认可的机构负责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发证的特种作 业人员 从其规定 特殊工种管理制度 1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十八周岁 身体健康 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 理缺陷 2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本工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具备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知 识 并经培训考核合格 3 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应当由经省 自治区 直辖劳动行政部门或者 企业主管部门认可具有培训资格的单位进行 4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计划 培训大纲 培训教材 授课人员资格等资料应 报送考核机构备案 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工作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劳动 行政部门认可的 机构负责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发证的特种作业人员 从其规定 中止操作达六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对其操作技能重新进行考核 并经确认合 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考核 发证机构应对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 每 两年进行一次复审 复审内容应包括体格检查 违章记录检查 安全教育和本工种 安全技术知识考试 6 6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发证机构收回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证书 7 一 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的 8 二 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违章操作记录达三次以上的 9 三 弄虚作假骗取安全操作资格证书的 10 四 健康状况经确认已不适宜继续从事所规定的特种作业的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根据我公司 具体情况 特制定如下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指定专人负责 保证资料收集的及时 准确 齐全 第二条 安全生产档案要分门别类 按时间顺序 以年度为界 装订成册 编写相应的目录 第三条 安全生产档案分为以下几大类 1 责任书 承包合同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文件 安全生产责任书 从业 人员安全责任状 主要负责人 副职 安全员 班组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 制度文件 上级有关部门和本企业制订和下发的制度性文件 3 通知 通报 有关部门下发的安全生产方面的通知 通报 4 花名册 全员花名册 安全管理人员花名册 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及相 关身份证明 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5 新工人教育培训资料 6 安全检查 安全生产整改情况记录 安全学习 安全宣传培训教育活动 情况资料 7 机械 电气等设备管理资料 含设备保养 维修 检验 检测 使用情 况等资料 8 安全技术交底资料 监测资料 地压 边坡 岩石移动 粉尘浓度 噪 声及地表环境监测 9 职工健康档案及职业病档案资料 10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记录和报告资料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材料 12 安全措施费用及使用情况和劳保用品购买 发放登记台帐 附票证复印件 第四条 以上安全档案由企业统一制定目录和表格 每年年终装订成册由办公室保存 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一 企业建立安全奖励基金 用于奖励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特殊的优 秀员工 二 奖励 1 在安全生产中遵章守纪 踏实工作 勇于揭发 三违 成 绩显著的 2 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用 并取得显著效益的 3 对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制止恶性事故的发生或事故抢救积极有功的 4 对企业下达的各项任务都能极积按要求完成和执行 安全规程 安全技 术措施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的 奖励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奖励可发给一次性奖金 奖品 精神奖励包括记功 授予荣誉称号等 三 奖励程序 每年 12 月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先进个 人的评选活动 评出年度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个人 四 处罚 1 企业对在安全生产中发现的 三违 人员和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2 对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一旦被举报和检查发现 将根据违章情节给予 50 元以上的罚款 3 对没按 规程 或措施作业或有冒险作业等现象 当班安全员有权立即 停止该作业地点的生产 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处罚措施 五 建立职工安全奖惩档案 1 收集 整理先进事迹资料 建立先进班组和个人奖励档案 通过图片 宣传栏张榜公布获奖人员先进事迹 2 建立职工 三违 处罚档案 并对 三违 人员的违章性质 情节 处 罚等情况和事故责任人处理情况进行公示 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外部联系制度 一 公室负责组织每季度一次召开与周边村 村民小组负责人座谈会 听取和收集相 关方抱怨 外部关注的安全生事项 直接的社会要求等信息 要求答复的要将处理结 果及时传递给相关方 必要时以会议纪要形式落实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 防止矛盾激 化 杜绝群访事件 二 慎重对待和处理外部的安全投诉 妥善处理环境影响 农作物损失 土地塌陷 劳纠 纷 做到有投诉记录 有处理结果 妥善保留会议记录 三 公司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传递的信息 由对应 部门负责接受 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并针对需反馈的问题作出答复 四 对安全投入进行调查 制定切实有效措施 及时处理 控制安全风险 五 及时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事项 六 对于处理已预知的特定问题 应提前计划性联系 对话 内部沟通制度 一 安全负责企业内部沟通联系工作 各部门 班组负责相应范围内的 内部信息交流 联系工作 二 内部信息沟通的内容 1 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 安全生产目标 指标 管理方案实现情况 各岗 位职责 权限和作用 培训 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 作业指导书的贯彻执行 内 部管理评审等 2 纠正和预防措施等信息 3 事故 事件信息 应急准备与响应 4 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实现情况 5 员工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包括作业场所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状况 改善的讨论 6 生产调度及其它内部信息 三 班 组长向员工分派任务时 必须为确保安全健康作正确说明 四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收集员工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 并作出处理 五 运用宣传栏 安全例会 班前会等各种沟通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沟通 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有效性 六 做好信息沟通 传递记录 七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规定进行信息传递 交流 八 鼓励职工献计献策 执行 合理化建议制度 设置合理化建议箱 做好认可 采纳 实施 奖励工作 合理化建议制度 一 鼓励和发动职工向企业献计献策 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 理目标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开展 在提 高施工质量 搞好文明安全生产 发挥管理效能 增产节约 增效节支 改进服务工作 发掘职工的聪明才智 二 为保证职工向企业献计献策活动的顺利开展 由企业安全生产领 导小组对合理化建议的提出 收集 采纳 实施 审核到奖励进行管理 三 企业安全领导小组是职工向企业献计献策活动的领导机构 其职 责是 为活动提出课题 组织发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审批建议项目的 方案和奖励等级 四 合理化建议范围 1 规章制度 工作程序的建立和完善建议 2 企业文化建设 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培养建议 3 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的建议 4 激励机制的建立 绩效评估与考核的改进建议 5 员工培训方面的建议 6 项目开发的建议 7 营销策划的改进建议 8 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9 企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10 财务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 11 各种预防危害 减少损失或节省费用方面的建议 12 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其他各种改进工作的建议 五 设立合理化建议箱 给员工提供方便的合理化建议渠道 六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及时收集和评估员工提出的建议 对已采纳 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表扬 认可 对未采纳的建议给与必要的解释 每年进 行一次合理化建议的综合评审并进行表彰 奖励 七 奖励标准和办法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建议经采纳实施后 依据实际节约价值或年增 产节约价值的 2 5 的奖励 十 对工程设计改进中技术合理 避免了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 酌情予 以奖励 11 员工在施工现场发现质量安全隐患 及时汇报处理 避免质量和安全 事故的发生 根据情况 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审制度 一 企业安全领导组为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领导组 负责安全标准化系 统的评审工作 二 对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领导组成员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 使他们 熟悉相关的安全 健康法律法规 标准 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 三 每年年初制定安全标准化计划 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标准化内部评价 第三年上报内部评价报告 内部评价严格按照实施指南及导则评 分办法 安全管理手册 程序文化 作业指导出的规定要求进行评分 确定等级 坚持实事求是 准确填报得分 不准弄虎作假 四 对安全标准化的进展情况 存在的问题 领导小组应文件化报告安全 生产委员会 对策划 执行 符合性 绩效进行全面分析 并提出纠正措施和整 改工作方案 对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修正 五 内部评价采取询问了解所评估问题人员 查阅记录及相关资料 现场检 查等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 不准弄虎作假 六 每年对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析 寻求最大限度减少 和遏制安全事故 不断持续改进与提交创建达标 促进消除风险 七 当变化发生时 与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相关的标准化系 统应及时更新 并融入标准化系统评审 八 确定专门机构 专业人员保留内部评价记录 文件 发生事故后或上级 有要求应重新组织安全标准化内部评价并上报资料 重新确定等级 供应商管理制度 一 对供应商其过去的安全表现情况 遵守法律法规 公平 诚信的能力 提供的产品 材料 设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估 择优选择供应商 二 供应商必须提供下列信息 并对其资质进行认定 1 安生生产许可证 生产许可证 营业执照 产品质量检验证书 并保 经批准的相关记录 2 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3 产品的服务能力 4 以往的安全绩效 三 购置主要设备必须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协议 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 责任和义务 四 供应商提供的有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 器材 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 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 五 对供应商的单位进行实体现场检查 及时识别 纠正可能产生的风险 六 确定专职供销人员与供应商随时沟通 协调和联系处理设备 设施购买 安装使用全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重要问题供销人员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七 在许可供应商的员工使用企业设备设施前 供应商应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使职工掌握操作规程 法律法规要求 紧急处置程序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可能 会发生的相关风险 预防事故的安全措施 员工安全 健康责任以及个人防护等 相关安全知识 八 对供应商履行合同情况 供应过程的实施情况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情况 纳入安全检查内容进行检查 发现安全隐患落实整改 及时消除风险 对供应商免售假 冒 伪 劣产品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九 对供应商在合同期的表现以及售后服务进行评价 优胜劣汰 选择符合 安全生产要求的供应商 十 供应商方在运输 安装 调试 使用设备 必须遵守本企业的安全要求 不得违章作业 企业对承包商的工作现场进行跟踪检查 承包商管理制度 一 企业应调查了解承包商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过去承包工程的安全表现 工程质量及工程完成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 职工素质情况 并对其满足 工程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 必要时采取招标方法 择优选择承包商 二 确定承包商之前必须了解承包商相关信息 1 安全生产许可证 施工许可证书 资质等级 营业执照 法人代表资质 的证书 保存承包商提供的相关证件和记录的复印件 2 承包商的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 承包商的服务能力 4 承包商以往的安全绩效 四 对承包商的作业现场进行检查 及时识别 纠正可能产生的风险 五 对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按照设计及进行验收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 造成的返工费用由承包商承担 六 在许可承包商的员工使用企业设备设施前 承包商应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使职工掌握法律法规要求 操作规程 紧急处置程序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可能 会发生的职业危害 预防事故的安全措施 员工安全 健康责任以及个人防护等 相关安全知识 七 确定一名负责人与承包商进行勾通 联系和协调处理承包工程中的相 关事项 重要问题要及时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 八 承包商必须执行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纳入统一安全管理 承包商对安全自查 方安全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应落实责任人 规定时间 制 定措施进行整改 并将安全检查及整改情况报备案 九 因承包商的原因导致工伤 死亡事故发生的 应按规定及时 如实报告 事故情况 并积极主动配合事故调查 接受对事故的处理 十 对承包商履行合同情况 合同期内的表现进行不定期评价 实行优胜劣 汰 选择符合安全生产的承包商 对承包商违法违规 有违约行为的依照合 同 协议规定终止解除承包合同 职工工余管理制度 一 加强职工工余时间安全管理 1 所有职工必须严格遵守 倡导做一名文明职工 把工余安全纳 入评比先进内容 2 建立职工个人因事请假审批登记制度 防止工余意外事故发生 3 把职工休闲 娱乐设施 阅览室 体育锻炼场所列入年度计划 分步实施 4 把职工工余安全管理作为例行安全检查的内容 对职工工余时间发生的 一些不良倾向及时进行批评 教育 处理 三 加强职工工余安全教育培训 1 每年开工前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职工进行一次工余安全教育 把工 余安全零事故指标作为考核目标 2 培训内容具体 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 法规 提升安全意识 学习预 防和处理治安事故 防火 防交通事故 用电 防水 防盗 事故等安全知识 3 教育职工了解各类安全标识 4 委派或聘请有教学经验人员授课 提升职工预防工余事故能力 5 作好培训记录 建立职工培训档案 四 每年定阅工余宣传资料 在公共场所 醒目位置张贴 利用各种会议广 泛宣传 五 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工余事故情况 及时进行救护 减轻事故后果和损失 对工余安全 生产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分析事故原因 总结事故教训 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元素四 风险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由安全负责 安全科具体做好初始评 价及持续风险评价 编制 填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 和风险评价 二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实事求是 结合企业实际 真实反映管理区域 内应识别的危险源及风险级别 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应涵盖所有场所 作业过程及周边环境 分析评价潜在的风险 识别所有的危险源及其风险 四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按下列程序要求进行 1 准备 人员组织 收集信息 编制危险源及风险评价表 2 危险源辨识 辨识方法采用现场调查 以往事故及危害资料 本区范围 内近年事故案例 3 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 人 机 物 环境及管理要素分析 划分风险等级 五 根据风险评价计划进行风险评价 六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采用替代 消除 工程控制 隔离 管理 个体防护措施 七 每年至少一次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对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回顾 改进存在的缺陷 九 确定的危险源风险等级 设立风险控制牌板 确定风险控制责任人 编 制控制风险的安全控制措施 十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结果 控制风险措施应使员工认可 教育职工在 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控制措施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 新工人培训 新入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 40 小时安全教育 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 方 可入工作 二 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1 负责人对本安全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 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取得安全 资格证书后 方可任职 2 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培训时间至少 48 小时 3 安全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经过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 方 可任职 4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培训时间至 少 48 小时 5 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任职期间每年必须参加复 审培训 培训时间至少 16 小时 三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培训 并经安全技术 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 获得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 并按规定每 2 年复审一次 四 在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 所有职工根据工种和工作岗位的不同 每年必须进行在职安全教育培 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 20 小时 2 使用新工艺 新技术 新设备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安全教育 培训 时间根 据变化程度决定 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 一 安全意识识别 1 识别内容 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 操作规程 应急程序 预案 作业场 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岗位职责 特定风险及防范 相关的法 律法规要求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 情况等 2 识别形式 采用调查 访谈 座谈等形式了解员工安全意识情况 3 安全意识识别与评价 由安全部门负责员工的安全意识调查与评价工作 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写出评价报告 并根据评价结果 制定可行的 员工 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二 安全意识提升 1 要严格落实 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做好各个层次员工的安全意识提 升工作 2 安全意识提升培训工作由安全部门统一组织安排 3 安全部门要利用各种资源 如安全方面的书籍资料 宣传栏 安全简报 广播以及知识竞赛 事故展览等形式 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 每半年通过意识识别对员工安全意识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职工岗位安全职责 一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劳动纪律和本 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不得擅自脱岗 离岗 串岗 二 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不违章作业 拒绝违章指挥 发现违章作业 要立即制止 发现安全隐患 要立即处理或向有关领导报告 危及自身安全 应 立即停止工作 撤离到安全地点 三 爱岗敬业 应熟知本岗位生产工艺 安全操作规程 会操作 维护设备 能处理常见故障 四 机械设备使用实行专人专机 不得任意转借他人操作 五 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 作业地点能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发现问题 要立即处理 在设备检查时要设置明显的检修标志 六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填好各种记录 在岗位上交接理 七 积极参与事故抢险救及抢险救灾 八 积极参加职工培训和各种安全活动 九 不准带病作业 十 关心 指导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 元素七 设备设施与安全管理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必须正确使用和精心维 护保养 特制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一 各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 新司机必须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 并经安全技术知 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 方可上岗操作 2 已取得资格证的司机须按规定参加复审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司机操作证到期不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不得上岗操作 4 企业每年应对各种设备操作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培训 二 制定并完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并组织司机学习 并严格按操作 规程操作 三 在设备运行前 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 特别是安全保护装 置是否灵敏可靠 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四 根据要求定时给设备注油润滑 保证润滑正常 五 班后清扫卫生 保持设备清洁无油污灰尘垃圾 六 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相结合的方法 1 日常维护需每班进行一次 主要是紧固件检查维护 润滑维护 安全装 置维护 2 定期维护为每周 或每 10 天 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处理排除缺陷和故障 七 根据各种设备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护装置 分别制定设备使用和维 护保养细则 设备维修制度 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发挥设备交通 除正确使用和加强维护保养外 还须进行维修 特制定设备的维修制度 一 企业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维修 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 性能 技术参数和维修的质量标准 二 制定每台设备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包括设备的小修 中修 大修的周期 一般周期为小修 3 个月 中修为 6 个月 大修为 1 年 并制定小修 中修 大修 的维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三 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抢修 保证维修质量 四 每次维修前须作出计划 计划包括 设备维修所需时间 人员的安排包 括维修负责人 维修内容 所需材料及配件 质量要求等 报批后组织实施 五 每次维修结束时 由有关人员验收并试运行 合格后填好验收报告单 整理有关资料存档 六 对备用设备出现故障或计划维修期应及时维修 保证备用设备的完好 使之真正起到备用设备的作用 七 根据设备完好率标准制定本企业设备完好率目标 一般设备完好率达 90 特种设备完好率达 90 以上 八 所有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 灵敏可靠 并定期试验 不符合标 准及时抢修 9 每次维修均有书面资料记载存入设备档案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设备的原因而使生产突然中断的事故 加强 设备事故的管理有利于避免设备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 发生设备事故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 赶往事故地点进行事故调查 二 对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的损失确定事故的等级 三 分析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责任 四 制定产生设备事故的预防措施 五 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进行处理 六 组织力量对设备进行抢修 七 整理设备事故的有关资料 存入设备事故档案 设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一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 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 要立即通知值班干部 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 一般隐患或缺陷 检查后登入检 查表 并及时传递给专职维修人员 二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检修 要做好记录 三 专职维修工除完成当日的巡检点任务外 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 按日汇总整理 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 及时填写设备维修台帐 五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 隐患 不能立即处理的 应提出安 排检修的项目 纳入检修计划 不得带病作业 六 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 分管应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 确定 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设备 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 各种设备 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专人操作 专人看管 2 设备实行挂牌管理 并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装置 3 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4 各种设备要定期检测 检修 保养 5 新购进设备要进行验收 保证设备完好无损 设备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安 全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6 不得购进不具备相应资质企业和生产厂家的设备 7 设备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 新安装的设备必须 经检查验收并经试运转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8 设备达到使用期限 必须采取报废处理 9 建立设备管理台帐 原始资料 图纸和记录档案 10 加强对设备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 11 加强对照明设施安全管理 每天由电工对照明设施进行一次检查维护 并填写检查记录 设 备 设 施 维 护 管 理 制 度 1 设备设施维护基本原则 贯彻 预防为主 的原则 应把设备设施故 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 防止设备 事故的发生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生产提供 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2 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 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 三 好 管好 用好 维护好 四会 会使用 会保养 会检查 会排除故障 3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 设备 设施维护工作重点 体现在提高 维护 维修工作质量 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提高设备 设施作业效率 要做到这 些就必须做到合理规划 实现生产维护两不误 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 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4 设备 设施维护的要点 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实行操作工人当班 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无固定人员操作的公用设备 要指定专人维护保养负责 5 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 要写明维护保养者姓名 6 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 正确地按制订的润滑规定 定期添加润滑 油或润滑脂 定期换油 保持油路畅通 操作工在下班停机后 将设备和工作场 地擦拭和清扫干净 保持设备内外清洁 无油垢 无脏物 元素八 作业现场与安全管理 交接班制度 一 员工必须遵守 做到不迟到 不早退 按时上 下班 二 认真执行考勤制度 不得无故旷工 员工请假应履行审批手续 三 班 组长主持召开班前会 安全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带班干部 跟班安全员参加班 前会布置本班工作 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班前会议记录 四 进行职工出入采场登记 出入采场由班队长清点人数 五 带班干部 跟班安全员均在现场交接班 交班的班组长应向下一班交待 作业场所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接班应先处理安全隐患 确认符合安生生产条件 方可作业 六 填写交接班登记表 并由相关人员签字 妥善保存交接班登记表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 一 企业根据安全生产需要编制劳动防护用品采购供应计划 经批准后 财务 供应部门积极组织采购 经费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应 具有相应的资质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行业标准规定 对购进防护用品质量进 行检查验收 二 按企业制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使用时间 按时发放 发放对象 是作业员工 承包商 参观者 保存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三 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时 提供正确使用的培训 员工作业时必须正确佩带 劳动防护用品 对特种防护用品的发放 使用严格加强管理 四 仓库应妥善存放劳动防护用品 对已损坏 腐蚀 污染的劳动防护用品 不得发放 并予以处理或弃置 五 员工应有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的职责 丢失 损失的由本人负 责重新购买 六 员工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列入安全检查重要内容 按照安 全奖惩制度规定 对不正确佩带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员工给予处罚 七 每年一次组织安全管理人员 职业医务人员 员工代表参加 进行劳动 防护用品评估 确定劳动防护用品的依从程度 八 每年底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更新劳动防护管 理制度 持续改进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 应 急 预 案 评 审 制 度 1 根据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结果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评审更新 当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设施发生变化时 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更新 2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 落实参加评审的人员 评审前将应急预案送 达参加评审人员 3 评审工作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和工程技术人 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上级部门有关专家参加评审 4 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和评审 并提出评审意见 5 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 按照评审意见要求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6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评审的 编制部门在对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后提交评审 工作组重新评审 7 应急预案经评审和论证符合要求 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 一 为了对潜在的事故 件 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响应 以预防或减少可能 引发的伤害 灾害和财产损失 特制定本制度 二 安全科负责每年度对潜在事故 事件 或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的认定 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由安全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审 定 经审批后 分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 事故 事件 抢险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及紧急事件的处置 四 救护队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抢救工作 五 应急救援预案应在年初全面贯彻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接收贯彻的人员应签字 六 工作程序 1 潜在事故和紧急事件的识别 对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及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调查时 不仅要考虑现有 正 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 还要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异常 紧急情况下的 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 2 凡被列入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清单的潜在事故 件 或紧急事件 在制定 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时 应根据度应急预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 措施 3 根据应急管理要求在潜在事故发生地或指定地点配置必需的应急物资 4 对配置的应急物资应按要求建立档案 5 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定期检查和补充 6 坚持 谁主管 谁负责 的原则 做到 专业管理 保障急需 专物专用 七 应急预案编写要求 1 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 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 结合危险性分析情况及危险源辨识 4 考虑应急预案的经济实效性 可操作性 5 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 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6 有明确 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 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7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 并能满足应急工作要求 8 预案基本要素齐全 完整 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9 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10 制定应急预案时应与员工保持有效沟通 八 紧急事件演习要求 1 按应急预案编写要求编制应急演练方案 组织评审 2 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3 按应急预案备案程序进行备案 4 做好演练过程的全程记录 5 组织参演人员 观摩人员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价 6 根据演练评估报告制定改进措施 修订应急预案 九 相互支援识别与协调要求 1 发生紧急事件时 在抢险 救灾 过程中应同时评估本单位的应急处置 能力 本单位 部门 在应急救援力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应立即向上级部门及其它 单位 部门 提出应急请求 2 自身应急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应急需要时 应向周边企业 乡村 及 外部救援机构发出应急请求 十一 应急预案及有关的规定都要对执行人员进行培训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潜在的事故 件 或紧急事件的演练 十二 应急响应措施 1 事故 事件发生时 发现的班组或人员应采取可能的措施控制紧急事件 的扩大 及时向现场主管领导 调度室 安全科 任何一方报告 报告时必须讲 清楚事故地点 事故性质 事故情况 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 2 领导决策 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做出响应 根据紧急事件的性质由 主要负责人按应急预案决定采取相应的对策 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 同时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由指挥部发布命令和指示 救援队伍按要求投入抢险 3 抢险 救灾 以救护队为主 各班 队成立应急救援小队 4 抢险救灾 救护队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经常组织各种抢险救灾 及救护训练 5 医务人员负责现场紧急救护 配合将伤员转送医院就诊 6 现场其它人员协助现场的指挥 救护 通讯 车辆的使用调度等工作 十三 事故总结 紧急事件救援工作结束后 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或指定责任部门进行事故 总结 总结时侧重以下几点 1 事故发生的原因 2 相关的责任人 3 应急准备及响应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 关于修改有关规章 制度及本程序的建议 5 形成报告 通报有关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并按事故报告程序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