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是课文教学的重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小学语文16Tag内容描述:
1、16* 大使馆妈妈【内容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叫陈小龙的中国小伙子要去荷兰找他的舅舅,在布拉格机场要逗留一天,由于语言不通,陈小龙不知所措,极度难受,后来在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到了大使馆,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和思维过程中把握课文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激发热爱祖国、报效。
2、16 颐和园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三。
3、16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谈话导课: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
4、16 穷 人教学目标:1.学写“溅、帐、帘、忐、忑魁”6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记住多音字“哦”的读音和意思。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练习2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感情的句子。如: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及渔夫的话。3.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的。教育:1.体会沙俄时代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2.学习穷苦的劳动人民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发展:1.通过想象画面,感情描述画面,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思。
5、16 灯祭(一)课文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怀念。教学建议:选好问题突破口:学习的起源是疑问。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必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共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课文中的内容。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是其学习水平和结果的反映。教师上课要认真倾听,在倾听中,你可以发现学生言语上的问题和漏洞,进行纠正;可以发现学生认知的偏差。
6、音乐之都维也纳音乐之都维也纳用优美的笔触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生动地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全文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有详有略。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为此,我建构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站,用生动的文字(维也纳特色介绍、音乐家简介等)、丰富的图片资料(内容涉及维也纳城市风景、音乐家像、演奏场景、歌剧院、“金色大厅”内景等)、精彩的视频播放(新年音乐会等),配合名曲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等)补。
7、16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品质的。2、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3、通过学习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4、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8、16 穷 人教材简析: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第三。
9、16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 教学设计说明1、 教材分析: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舍文化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老舍先生的一桩桩生活小事,使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从而了解了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自然、文雅的人民艺术家。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老舍先生坚强善良的我的母亲,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富有社会洞察力的祥子买车,以及富有情趣的养花合母鸡之后,非常好奇老舍先生到底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刻再来学习本课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老舍先。
10、小学语文 1 6 年级所有古诗词古今贤文 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需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遍于思索,朗读遍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