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专题限时练 考点1 分子动理论 内能及热力学定律难度 低档题题型 选择题或填空题五年5考 考点2 固体 液体和气体难度 低档题题型 选择题五年5考 考点3 气体实验定律及其应用 难度 中高档题题型 计算题五年4考。考点要求重温。考点要求重温。考点8 气体实验定律(Ⅱ)。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Tag内容描述:
1、专题七 电场性质及带电粒 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3-,-4-,-5-,知识脉络梳理,-6-,规律方法导引,-7-,命题一,命题二,命题三,电场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例1真空中电荷量均为Q的两异种点电荷连线和一绝缘正方体框架的两侧面ABB1A1和DCC1D1中心连线重合,连线中心和立方体中心重合,空间中除两异种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外,不计其他任何电场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方体两顶点A、D电场强度相同 B.正方体两顶点A、D电势相同 C.两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和面ABB1A1总是垂直 D.负检验电荷q在顶点A处的。
2、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2-,知识脉络梳理,-3-,规律方法导引 1.知识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的三性。 条件性:公式的适用条件是物体必须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矢量性:公式都是矢量式。 可逆性:由于物体运动条件的不同,解题时可进行逆向转换。 (2)运动图象六要素。 轴;线;斜率;截距;交点;面积。 (3)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 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F与a方向相同。 瞬时性:力与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体性:F=ma中,F、m、a对应同一物体。 独立性: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相互独立,与其他加速度无关。,-4-,2.思想方法 (1)物理思想:逆。
3、专题八 磁场性质及带电粒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2-,知识脉络梳理,-3-,规律方法导引,-4-,2.思想方法 (1)物理思想:对称思想、等效思想。 (2)物理方法:理想化模型方法、对称法、临界法。,命题一,命题二,命题三,对磁场性质和磁场力的理解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的性质及磁场力的情况。 例1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悬挂一个导线框,导线框是由两同心半圆弧导线和直导线ab、cd(ab、cd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连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导线框中通有图示方向的电流,处于静止状态。在半圆弧导线的圆心处沿垂直于导线框平面的方向放置一根长直导线P。
4、第2课 带电粒子在磁场及复合场中的运动,题型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例1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两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b,以不同的速率沿着AO方向对准圆心O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粒子速率较大 Bb粒子速率较大 C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较长 Da、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一样长,变式训练 1(2015新课标)两相邻的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
5、专题十五 机械振动与机械 波 光学,-2-,-3-,知识脉络梳理,-4-,-5-,命题一,命题二,命题三,振动与波动的综合应用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波的图象、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例1(多选)(2015贵州贵阳统考)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其中P、Q、A是波上的三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0到t=0.2 s,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了5 m B.质点P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 C.经过t=0.4 s,质点A通过的路程是4 m D.t=0到t=0.2 s,这段时间P的速度逐渐减小 E.质点A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2sin 2.5t,答。
6、走向高考 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考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考点强化练4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综合应用,第一部分,考 向 分 析,考 题 引 路,强 化 训 练,2,3,1,近几年高考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考查趋向于解决生活、科技、工业生产等诸多问题,同时注意与电场、磁场的联系。,(2015课标)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
7、专题三,专题看点,第 1 讲,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A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 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 D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点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规律。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答案 C,一、基础知识要记牢 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的表达式及特点对比,二、方法技巧要用好 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的比较方法 1电场强度 (1)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电场线越密处电场强度越强。 (2。
8、专题三,第 2 讲,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答案 BC,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解析:选 V形导线通入电流I时每条边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均为BIl,方向分别垂直于导线斜向上,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其合力FBIl,答案为C。,C,A,3.(2012海南高考)图326中装置可演 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铁上 下两磁极之间某一水平面内固定两条 平行金属导轨,L是置于导轨上并与 导轨垂直的金属杆。当电磁铁线圈两 端a、b,导轨两端e、f,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直流电源上时,L便在导轨上滑动。下列说法。
9、专题讲义部分,专题二,第1讲,第一阶段,第2讲,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谋略,专题特辑,第一阶段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功和能,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考点谋略 例1: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拉力的瞬时功率与F、v的大小关系。 (2)拉力F为变力。,答案:A,例2:思路点拨: (1)汽车以最大功率行驶,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 (2)汽车匀加速启动时,速度最大,功率也最大; (3)汽车恒定功率启动时,牵引力随速度增大而减小。,答案:ABD,D,ACD,D,C,答案:(1)3.75105 W (2)2.5102 m/s2,第2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能关系,考。
10、专题二,第 2 讲,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答案 C,答案 D,图223,(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球经过圆环最低点D时轨道对球的支持力大小。 (3)AB之间的距离为多大。,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D,BC,3. 如图226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 绝缘轻质弹簧直立于地面上,上面放一个 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 接。现将小球向下压到某位置后由静止释 放,若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 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和W2,小球离开弹簧时速。
11、专题讲义部分,专题五,第1讲,第一阶段,第2讲,考点谋略,考点谋略,第一阶段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物理实验,第1讲 力学实验,考点谋略 例1:解析: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 mm,所以L(5010.1)mm5.01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531.50.01) mm5.315 mm。 答案:5.01 5.315,答案:(1)6 7(或7 6) (2)1.00 1.20 (3)2.00 偏大,答案:(1)见解析图 53(说明:2内都可) (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内都可) 见解析图 (3)3.3(说明:0.2范围内都可),第2讲 电 学 实 验,答案:(1)R1 R1和R2串联 R2(或电源的路端电压) (2)D。
12、专题五,第 1 讲,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实验基础,一、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2有效数字 (1)定义: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据。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是误差的来源。 (2)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 5为三位有效数字。 二、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1长度测量类,(1)游标卡尺的读数:,(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 (含估读)0.01 mm。 2时间测量类 (1)机械秒表的读数: 原理:机械秒表的长针是秒针,转一周是30 s,因为机械表采用的是齿轮传动,指针。
13、专题五,第 2 讲,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实验基础,考点四,一、电学量测量仪器 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对比,2多用电表的使用“三注意” (1)电流的流向: 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项目是什么,电流都要从电表的“”插孔(红表笔)流入,从“”插孔(黑表笔)流出,所以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负极接的是红表笔。 (2)要区分开“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 “机械零点”在表盘刻度左侧“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
14、专题八,专题看点,考点谋略,专题特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考点四,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最终A与B间距保持不变,说明A、B的速度最终相同。 (2)列动量守恒方程时应明确所选的系统。,(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区分系统内力和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量值或表达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