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解读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9833334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城融合解读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产城融合解读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产城融合解读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上)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 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是产业园区发展的第四 个阶段。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读,以 达到对产城融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背景解读(一)在国外,“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 极20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 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 融合发展的雏形,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波里斯科学 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 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日木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坐落在离H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 07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 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 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二)在国内,产业园“孤岛经济“催生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 规划2005年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 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 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制约了产 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 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 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 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而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 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 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 “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 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 化” o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上海的卫星商务城,围绕以现代服务业 为核心的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级金融服 务外包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在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同时,促进商业、居住、教育等生活配套的改善,产业环境与生活环境协同发展,共筑产城一体化。)二.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内涵发展阶空间动态 园区发展动力 园区特征产业发展需求因素段要素集园城空间关低成木导向:低功能:加工廉价土地、劳动力、优聚阶段系:基木脱成木吸引生产 型,单一产品惠的税收政策离;纯产业要素集聚(人制造、加工; 区,空间上才、技术、资 产业:劳动密 沿交通轴线木),但要素配集型、低附加 布局,单个置效率低值企业或同类企业集聚园城空间关功能:关联性系:园城相产品制造;对脱离(串产业链导向:相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产业:资本密产业主珠式);纯对完整的产业发能力,研发主要靠外集型、外向型导阶段产业区,空链,关联产业集部科研机构和大学,企产业,以电子间上围绕核聚业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及通讯设备 心企业产业链延伸布局制造为主园城空间关功能:研发复系:园城互合;创新文化:研发高素质人才、良好的信动;产业社产业:技术密创新突和创新吸引企息、技术及其他高端产区,产业间集型、创新型破阶段业集聚,侧向业配套服务、园区自身开始产生协产业,高速信,关联产业集聚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同效应,空息网络技术、间上围绕产生物技术、新业集群圈层型能源技术、布局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兴领域功能:城市复园城空间关 合(产业、人 系:产城融 气、文化、资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 合;综合新园城优势互补、 产城一本);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城,空间上互促发展,高势 体阶段产业:文化创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城市功能和能优势_意、科技创新金融本金 产业功能完一产业、高端现全融合代服务业三、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 三大结构的融合。其中:产业结构是动力,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初始驱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社会结构中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影响 空间结构分异;空间结构是载体,随着产业结构沿“劳动密集型一资木密集型一 技术密集型”路径的升级,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现 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生活空间,而城市空间功能与产业功能的融合有助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社会结构是保障,居住人群的教育结构决定就业需求的匹配度, 不同产业工人对产业、交通空间的需求不一,消费能力的分层也导致 了居住、游憩空间需求的多样化。(一)产业结构的融合产业结构的融合是指园区在产业组织过程中,要结合主导产业的 不同需求及特点,既要配备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又要配套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网络化产业关联结构。(二)空间结构的融合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居住、工作、游憩与交 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功能区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系统。 产城融合将产业的不同空间需求与城市的不同功能区作为彼此联系 的网络空间单元,构建起产业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和生态宜居 的空间组织方式,从而达到让居民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单元中就近就 业、购物和休闲的目的。(三)社会结构的融合社会结构的融合是指产业园区内居民的教育结构、从业结构和消 费结构相互匹配,并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相协调。产城融合的核心 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直接影 响居民收入水平,不同的收入水平使得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并导致社会服务需求的差异化,进而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 化,因此城市的居民是否与当地就业需求相匹配成为促进产城融合的 基础。随着园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就业人群的构成趋于多样化,消费结 构趋于高级化,因此应逐步建立与城市化发展相契合的,由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公共管理构成的产业园区社会管理架构,形成 园区与母城一体的、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配套、公共 安全系统与行政管理体系。总体概况科学城的原计划人口为22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10万人,周边 都市区12万人。现今人口,到1988年底,科学城人口为18. 8万, 其中研究与教育区6. 5万,都市周边12. 3万,其中有科学研究人员 13000人。而拟定未来2030年人口达到35万,其中研究学园地区10 万,周边开发区25万。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曰本意识到科技兌争时趙势,开始曰战后留易立国转冋技术立国1958年,日本内阁设想建立一个乐京的卫呈城冇,该城市的所有研究和教育人员由东京迁来。1961年,日本政府内阁提出了呈中迁移政府机构地点的设想。朴1962年7月.日本政府科毂术委员会提交了一个关于案中迁移田家实验和葫丸机构的报古。12月,貝体实施计划。a1963年9月,政府机构案中迁往筑j皮科学城。卩1964年12月,决定在1967年一1977年建成筑波科字城。1966年11月1967年6月佛走大礙勺27平方公里的土地g卩俗被规划。卩1968年决左这个计划中的使用方虱12月,制走规划和设计方耳1969年3月,新都市区发陵方奏开妇实施,-1970年7月,筑波科学城建设法颁布并实施1972年1月,政府开始入住周曰的號区.1975年10月,筑液大学成立。1980年砂淫成项目规划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 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 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研究学院区根据用途分为城市中心区、居住区、研究和教育设施 区三个区域。主要有中心大厦、购物中心、汽车终点站、泊车大厦等 建筑及其他用于文化活动、公共管理、商业和研究交流目的的设施。筑波中心大楼中心标志性建筑有筑波中心大楼、筑波会展中心、筑波公共图书馆、筑波文化中心、筑波艺术博物馆等。项目成功因素1、筑波大学成为联系各个科研机构的纽带筑波大学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东京教育大学即是1872年成 立的东京师范学校。1973年FI木众院文教委通过“筑波大学法案”。同年10月1日筑波大学开学,新校区占地3700亩,*拓展了学校 的办学空间。在实际城市发展中,筑波大学很好的发挥了作为各个科学研究机构纽带的作用。科学城以筑波大学为中心,加强科学园内各研究机构 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从而使筑波地区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同时,筑波大学也为各个研究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采用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筑波科学城建设的法规相当健全,可以说是世界上新城建设立法 最多的城市。这些法律法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专门针对高新技术 产业地区制定的法律;二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 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第一类法律更集中有力,这是筑波科学 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分章对“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 “周围开发地区正被计划”、“基于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及周围开 发地区整备计划的事业实施”等作以明确说明。通过立法等手段,采 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房地产租赁、设备折旧、税收、信贷、外 资引进等多方优惠,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科学城区的发展。调发展的规划理念筑波科学城北倚日木关东名峰筑波山。东邻日木第二大淡水湖霞 个浦。南接关东有名的池沼牛久沼。小贝河、樱河和谷田河穿境而过。 山地森林平地人工林、农田(旱田和水田)以及公园绿地等占其总面 积的65%以上,特别水绿一体的绿色回廊。更是名闻遐迩。被誉为 人和绿色共存的田园都市。筑波科学城建设之初的规划理念就是“科学城的建设应该尽可能 的是各种活动达到有机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 遗产使科学城的建设能让居民保持健康和文明的生活”,并且一直以 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为目标,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 发展,筑波科学城现有绿地面积1031 8.47hm ,人均绿地水平达到59 58 hm ,成为世人所公认的生态型科学城。4、1985年筑波世界博览会促进了筑波的城市发展日本政府在筑波举办世博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该市作为“筑波科 学城”的声誉,使筑波成为国际级高科技研究中心。通过举办世博会 使全世界目光聚焦到这座新兴城市,为世博会而建造的设备与基础设 施,将有助于该市发挥潜能,逐步成为H木乃至亚洲科研机构和企业 的研究与开发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