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9537112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滨海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滨海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海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三)实施目标滨海沿海现代农业建设总体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经济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沿海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即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争取一个时期的较快增长,又保持一种良好的增长态势;即实现一个时期的增长指标,又为今后的增长积蓄后劲。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力争2009年农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到2012年达到83亿元;力争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6700元,到2012年达到9400元。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75万吨;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5万吨。重点发展优势粳稻、优质小麦、啤酒大麦、特色杂粮等优势粮食作物。蔬菜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35万亩提高到2012年的45万亩。棉花、油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畜禽水产产量及规模养殖比重。结构不断优化。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加速发展设施园艺业和渔业,加速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调整,提高养殖业比重、农产品加工比重和非农产业比重。到2009年底,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到7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13万亩;到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9:1,到2012年达到1.2:1。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组织创新。到2009年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1%左右,有28%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到2012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提高到40%、40%。二、主要任务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按照“提档升级,跨越发展”的要求,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做大主导产业,重点在产业基地上拓规模;增强竞争能力,重点在品牌农业上求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在产业化经营上花力气;提高服务效能,重点在提升组织化程度上求突破,加快推进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一)加快培植特色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格次1、立足结构调整,突破传统农业立足发展高效农业,努力调优种植结构,突出壮大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特色农业这个核心,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一是提升优势产业。继续放大我县优质稻麦、双低油菜等传统农业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做强渠南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渠北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生产基地。至2012年,建成50万亩优质无公害稻米基地, 50万亩专用小麦基地,5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使优势产业规模达150万亩。畜禽二是壮大特色产业。实施错位竞争战略,积极发展以“特种经济作物、特色蔬菜和特用杂粮”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努力加快种植业特色化进程,尽快形成产业新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林牧渔2、立足提升规模,突破高效农业围绕主干道沿线,全力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带。以S327高效农业示范带为模板,快速拓展204国道、226省道高效农业产业带规模,提升园艺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围绕打造高效农业强县的目标,以三大载体建设为契机,抓好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全面提升园艺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园艺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至2012年,建成设施栽培基地13万亩,其中新增6万亩。以设施栽培亩产值6500元,比我县2008年非设施栽培的亩产值1126元高5374元;每亩纯收益4200元,比我县2008年非设施栽培的亩纯收益780元新增3420元计,通过发展设施栽培增加种植业产值6. 4亿元、纯收益4.1亿元。林牧渔3、立足沿海特色,突破新型产业加快耐盐蔬菜开发,是我县加快滩涂开发利用,推进沿海特色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县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以内拥有较多的河底滩地,海水可直接到田,经专家考察认证,适宜海蓬子等多种耐盐海水蔬菜生长。我县将充分把握沿海开发这一战略机遇,以振东乡境内的4000亩海水蔬菜种植园为核心,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加强与推广、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在耐盐蔬菜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耐盐蔬菜产品的开发,提高耐盐蔬菜产品的附加值。着力研制开发国内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脱水海蓬子、速冻海英菜、耐盐蔬菜粉、海水蔬菜汁、海蓬子保健菜等多种蔬菜产品,努力扩大海蓬子等海水蔬菜的应用范围,提高种植效益。至2012年,建成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海水蔬菜企业3-4个;至2012年,建成耐盐蔬菜种植基地5000亩,形成耐盐蔬菜引种、无公害栽培、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将耐盐蔬菜培育成为我县沿海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沿海渔业、深水捕捞(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动力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提高农民应用科技水平,力争科技贡献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2、大力推广优质多抗新品种抓住水稻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大力推广米质达到国家2级标准以上的优质稻品种,推动稻米品质改良;蔬菜重点发展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的品种,主要有中杂9号、合作906、合作918,洛椒系列辣椒,早春红玉、抗裂京欣西瓜,津春系列黄瓜等;大、小麦大力推广适应不同用途和加工水平的专用品种;耐盐蔬菜发展海蓬子、海英菜、海水芹、三角叶滨藜、海滨锦葵、海甘蓝、耐盐甜菜、耐盐蕃杏、耐盐蒲公英、耐盐茴香等国内国外畅销品种。至2012年,全县新推广优质多抗新品种3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林牧渔业品种3、大力种苗繁育苗技术把蔬菜特经工厂化育苗作为新时期蔬菜增收新的增长点,通过财政补贴或奖励等方式,加大育苗中心培植力度,同时,采取技术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媒介作用,加大蔬菜特经工厂化育苗的宣传,增强生产者对穴盘育苗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至2012年,建成年育苗能力达5000万株的工厂化育苗中心3-4座,示范推广工厂化、专业化育苗,变供种为供苗,提高蔬菜秧苗素质,从而加快对“名、特、优、新”蔬菜特经品种的开发利用,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减少假冒伪劣种子的泛滥危害,切实提高蔬菜特经种植效益。林牧渔业保种繁育4、大力推广集成高效技术巩固提高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氮施肥、水稻机插秧、稻渔(蟹)共作、小麦机条播、油菜板茬移栽和连作障碍减控、农作间套复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广有机肥料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生物降解、生物富集、深沟填埋等行之有效的耕地净化和培肥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多层覆盖、嫁接换根、平衡施肥、二氧化碳气肥、烟熏剂、粉尘剂、保温控湿等新型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林牧渔业高新技术5、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积极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认证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注册农产品商标,新认定“三品”10个以上,注册农产品商标5件以上。通过广告宣传、申报“三级”名牌名品、参加展销会、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加强产品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放大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1、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三资”开发农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努力培植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出口能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联合,组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县里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投入、税收、人才、信贷等各个环节予以支持。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中介组织的发展,组建和完善食用菌产销协会、蔬菜产销协会、何首乌协会,规范运作,提高运作质量和效果,重点扶持壮大江苏海大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苏菜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震洲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盐城九星粮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滨海天扬食用菌有限公司(林牧渔业加工企业名称)等一批科技带动型、农产品加工流通带动型和农产品出口外向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和组织形式。至2012年,新培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二)设施园艺基地建设工程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我县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加工有一定基础,发展出口创汇蔬菜生产潜力巨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日韩为主,扩大美欧市场,建成出口加工蔬菜产业群。1、主要目标。建设出口蔬菜基地10万亩,把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培育成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到海外创建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影响。2、建设重点。一是新建10万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二是兴办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建设低温库、冷链运输系统等,提高加工水平和档次。3、空间布局。以S327沿线大套、东坎、界牌、八巨、八滩、滨淮、滨海港等七个乡镇为重点区域,发展大蒜、芦笋、洋葱、萝卜、速冻叶菜、浅水藕、豆类蔬菜。4、实施进度。2009年新建出口蔬菜基地2万亩,同时完善现有基地建设。2010-2012年新建8万亩出口蔬菜基地,全县出口蔬菜基地面积达10万亩,把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培育成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计需要投入7050万元,主要用于:10万亩出口创汇蔬菜新品种和无公害投入品示范推广,投资2000万元;集成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投资50万元;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建设低温库、冷链运输系统等,总投资5000万元。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周期短、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大,沿海地区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优势,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加快推进。1、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沿海地区温光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目标,以扩大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和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2009年下半年,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食用菌10平方米,2010年-2012年,发展设施蔬菜5万亩、食用菌40平方米。到2012年设施蔬菜发展到13万亩、食用菌面积发展到60万平方米。2、建设重点。一是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新增设施蔬菜6万亩(其中钢架大棚3万亩、日光温室5000亩、大中棚2.5万亩)、食用菌基地50万平方米。二是开展设施蔬菜、食用菌高效示范基地创建,重点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同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大面积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技术水平、效益的提高。新增设施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各2个。3、空间布局。在S327沿线的大套、东坎、界牌、八巨、八滩、滨淮、滨海港等七个乡镇建成设施蔬菜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设施蔬菜以生产番茄、辣椒、黄瓜等茄果类蔬菜和西瓜为重点;食用菌以发展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为主。以生产西瓜、甜瓜以及茄果类、叶菜类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防虫网覆盖栽培。4、实施进度。2009年下半年,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食用菌10平方米,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种苗基地各1个。2010年2012年发展设施蔬菜5万亩、食用菌40平方米。到2012年全县设施蔬菜发展到13万亩、食用菌面积发展到60万平方米。在S327沿线建成设施蔬菜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计需要投入5.14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基地新建日光温室5000亩,需投资1350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30000亩,需投资22500万元;新建大中棚25000亩,需投资10000万元。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建高架食用菌菌棚40万平方米,需投资2000万元;新建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工厂10万平方米,需投资3000万元;新建食用菌菌种厂2座,需投资300万元。(五)特色农作物基地建设工程我县特粮特经产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技术优势较强,单产水平和生产品质较高,产业化发展有基础、有潜力。通过对本地区特色农作物发展的扶持,推动特色作物高效化,高效作物产业化,把沿海地区打造成市场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至富的优势特色农作物产业带。1、主要目标。将特粮特经产业发展成为特色产业、规模产业、高效产业。一是做特色,建成白首乌、中药村、优质啤麦、“四青”作物等特粮特经产业基地。二是上规模,到2012年,特粮特经基地总面积达36万亩,其中白首乌生产基地4万亩、中药村基地2万亩、优质啤麦基地20万亩、“四青”作物基地10万亩。三是增效益,通过建设,特色农作物生产基地亩效益达到3000元以上。2、建设重点。一是特色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的推广。特粮特经生产上重点选育优质、高产、稳产品种,重点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多元多熟技术、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二是标准化种(养)基地的建设。引导特色农作物开展特色乡镇、特色村建设,实施集中连片的区域布局,开展标准化生产。推动综合开发,立体种养,复合经营,在林下间套种植“四青”作物,提高综合效益;三是落实订单生产、推动产销衔接。培育生产合作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加工流通企业对接,建立联结方式更新、服务方法更优、分配机制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3、空间布局。滨海港镇、振东乡、滨淮镇重点建设白首乌生产基地、中药村基地,五汛镇、蔡桥镇、正红镇重点建设优质啤麦基地,废黄河沿线地区重点建设“四青”作物基地。4、实施进度。2009年,建成示范基地5个,每个基地面积3000亩以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覆盖率达60%。2010年2012年,建成37.5万亩特粮特经基地,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覆盖率达80%。5、投资估算。多渠道筹集资金,总投资760万元,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投资360万元;白首乌品种筛选及种苗繁育建设,投资300万元;市场开发,投资100万元。 (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近年来,滨海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振兴滨海农业区域经济的关键举措之一,作为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坚信,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步伐,必将建设成为我县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滨海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升级,有力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主要目标。至2012年,园区规模扩展到15000亩,核心区5000亩,辐射面积达10万亩,把农业生态园区建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打造成我县现代化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的窗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平台。2、建设重点。工程总投资3200万元,主要用于:(1)6连栋智能温室建设;(2)园内道路建设;(3)排灌系统修建;(4)大棚滴灌设施配套;(5)钢架大棚建设;(6)冷库建设;(7)新品种、新技术引进;(8)技术培训;(9)品牌培植。3、空间布局。建设地点在滨海县滨港农业生态园区。4、实施进度。2009年6月-2012年12月分年度实施。5、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1200万元,主要用于:1、6连栋智能育苗温室建设400万元(2幢200万幢),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自筹300万元;2、园内水泥道路建设400万元(4m2km100元5条),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自筹300万元;3、排灌系统修建300万元,国家投资100万元,自筹200万元;4、钢架大棚建设1500万元(2000亩7500元/亩),其中国家投资700万元,自筹800万元;5、大棚滴灌设施配套300万元(2500亩1200元亩),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自筹200万元;6、冷库建设2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0万元,自筹130万元;7、新品种、新技术引进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万元,自筹30万元;8、技术培训30万元,自筹;9、品牌培植10万元,自筹。 (九)农产品加工建设工程-盐城九星粮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优质小麦产、加、销一体化扩建项目”滨海县是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其中小麦稳定在80万亩左右,为优化我县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精神,支持盐城九星粮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优质小麦产、加、销一体化扩建项目”。1、主要目标。该项目附合我县产业、行业政策,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并进行合理、科学地加工、销售,形成一条龙,有利于我县农业持续、协调发展。本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加工面粉10万吨,每吨销价2200元,总销售收入2.2亿元。每吨销售利润80-100元,销售利润800-1000万元。2、建设重点。在滨淮、八巨、八滩等乡镇建成高标准的20万亩小麦生产基地。引进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面粉生产机械、检测仪器等更新换代。面料车间生产线更新改造800万元;新型成品仓库60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道路、场地建设3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码头及输送设备投资220万元;高低压变配电、给排水、消防等设施投资180万元;烘干线、筒型仓改造、化验设备投资1000万元;20万亩基地建设、培训等费用1000万元。3、空间布局。滨海县东坎镇兴隆路46号。4、实施进度 。实施期限为2009年6月2009年12月。2009年6月前搞好规划设计,办理相关审批手续。2009年7月-2009年11月,组织施工,完成厂区道路、场地、混凝土浇筑、仓库建设、输配电、码头、输送设施建设,面粉车间生产线改造等工作。2009年12月搞好项目竣工验收。5、投资估算。总投资400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400万元,财政比例为10%。面料车间生产线更新改造80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80万元;新型成品仓库60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60万元;道路、场地建设3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20万元;码头及输送设备投资22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22万元;高低压变配电、给排水、消防等设施投资18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18万元;新投入日处理400吨烘干线2条,改造现有7500吨筒型仓、增添一批面粉化验设备:吹泡仪、拉伸仪、降落数值的仪器,达到生产专用面粉的要求,投资100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在滨淮、八滩、八巨等乡镇2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投资1000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水产品加工项目(十)现代农业种子种苗创新工程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保护性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蔬菜栽培季节提前,对促进城乡居民蔬菜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蔬菜品种引进跟不上,育苗技术落后,轮作倒茬受到限制,我县蔬菜生产出现了病虫害偏重发生、蔬菜产品商品质量下降、菜农收入降低的突出问题。传统的蔬菜栽培技术已不能适应城乡对蔬菜产品质量的需求和菜农增收的需要。寻求新的蔬菜栽培技术是解决全县蔬菜供求矛盾的迫切要求,是安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迫切要求,是菜农增收的迫切要求。根据国内外蔬菜生产经验,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蔬菜新品种,实行工厂化无土育苗、集中育苗供应是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水平、推动蔬菜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主要目标。项目主要产品种类为瓜类、茄果类蔬菜。瓜类、茄果类蔬菜是我县设施蔬菜的主体品种,具有适应性好、商品性好、种植效益高的特点。实施本项目后,品种更加优化、品质更好、产品上市提前,更具市场竞争力。我县设施蔬菜面积已达13万亩次,年需菜苗3.9亿株,目前均为菜农自育。由于育苗时气温低,保温性差,土传病害重,很易全军覆没,有的菜农育苗2-3次才成功,成本高,苗质差,死苗率很高,种植后上市迟,产量低,效益下降。因此,广大菜农迫切需要商品苗,解决他们“地好种育苗难”的问题。由于工厂化育苗质量高,幼苗抗逆性强,定植时不伤根,并且可以远距离运转和机械化移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2、建设重点。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5-8个,示范种植面积10000亩,辐射40000亩;新建6连栋双层充气膜塑料大棚育苗温室8座,面积(25208)20160平方米,占地40亩;办公培训区及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等占地20亩;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到1.5亿株,可供苗1.2亿株,移栽面积4万亩次左右,项目区大中棚蔬菜生产提早上市20-30天,产量提高10%。两个育苗中心年培训人员1000人次。3、空间布局。项目实施地点在界牌镇双巨村、东坎镇新安村,两个实施区面积各30亩,计60亩。4、实施进度。东坎镇新安村实施期限为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具体是:2009年8月制定方案,落实建设地点30亩,确定示范区5000亩(辐射区20000亩)。2009年9月-2010年1月,建设连栋大棚、滴灌系统等配套设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2010年1月-2010年4月,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扩大示范推广。界牌镇双巨村实施期限为2010年8月-2011年5月,具体是:2010年8月制定方案,落实建设地点30亩,确定示范区5000亩(辐射区20000亩)。2010年9月-2011年1月,建设连栋大棚、滴灌系统等配套设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2011年1月-2011年4月,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616万元,申请财政资金800万元。(1)瓜菜新品种引进10000亩,每亩400元,共投资40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200万元;(2)8幢六连栋智能温室大棚建筑面积20160平方米,总投资1006万元,申请财政补助500万元;(3)穴盘、基质、电热线等总投资8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