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演讲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97597323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习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学习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领跑者学习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根据陈科长安排的读书会任务, 受县教研室领导的委托, 由我向大家汇报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崔峦理事长曾这样评价吴教授, 说他是 “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领跑者” 。 我就用这句话作为我此次汇报的题目: 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领跑者学习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 。吴教授的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 我只学了一些皮毛, 在这里班门弄斧,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将从“开展作文教学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对我国新世纪作文教学改革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吴立岗教授1941 年出生,江苏宜兴人, 1964 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 他的父亲是共产党的一位老朋友, 曾追随宋庆龄同志为营救廖承志、 陈赓等老一代革命家而做过重要贡献, 但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曾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吴教授也因此受牵连, 1964 年吴教授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师大教育系的研究生, 但却被安排到上海市一所普通中学改行教语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经过原上海师大副校长张波和陈育辛同志, 以及著名教育家、 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同志的努力,吴教授被调到上海师大教科所工作, 历任教育实验研究室主任、 副所长、 所长和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的工作。 从 1978 年调入到 2004 年退休,吴教授在上海师大工作了 26 年。吴教授在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方面撰写过多部学术专著和不少学术论文, 但吴教授最钟爱的, 并为之呕心沥血研究的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论。 吴教授把自己的金色年华都献给了小学语文,其中研究作文教学,又用力最多。二十多年的执著,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作文教学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教授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位领跑者。一、开展作文教学基础理论研究吴教授研究作文,始于“文化大革命”之后。他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外教育学、 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方面着手总结我国作文教学的新鲜经验, 还在上海的几所小学开展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他的研究做到了“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 ,指用国外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武装自己,使研究建立在先进的理论之上;所谓“立地” ,指谙熟国内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使研究植根于本国的沃土之中。 这便决定了吴教授的研究是有充分准备的, 是有理论和实践根基的,使这项研究有高起点、宽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赢在了起跑线上。研究之初,吴教授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撰文评介文革后我国作文教学的几大流派:1、作文分步训练中央教科所张田若教授的“作文训练三步走” :第一步,口语训练(一年级) ;第二步,写话训练(二年级) ;第三步,作文训练(三至六年级) 。烟台市教研室的李昌斌、马兆铭老师经过研究,认为第三步“作文训练”横跨三、四、五、六四个年级,阶段性不明确,也体现不出三年级训练的特殊性。 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说话、 写话训练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度的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应单独作为一个训练段,可以叫做“片段训练” 。这样, “三步走”就成为了“四步走” 。 “四步走”作文训练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条线” 。一个中心是: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相结合。两条线是:一条纵线“四步走” ;一条横线观察、阅读、作文三结合。观察侧重于发展思维,做到“言之有物” ;阅读侧重于发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 ;作文是二者的综合运用, “有物” 和“有序”的有机结合。2、作文素描训练这是吴教授和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等人的研究成果, 在后面再作详细介绍。3、作文分格训练东北的常青老师提出了“作文分格教学法” 。所谓的“格” ,指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相当于“单项训练” 。具体地说,从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像把篮球训练分解成传球、带球、投篮、进攻、防守一样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格” ,然后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4、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北京景山学校的刘曼华等老师认为, 集中识字促进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提早起步。通过提前识字、大量阅读和抄书、造句、听写句子与段落、看图写话、写片断、写日记等练习,使绝大多数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在教师辅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这样,就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打好了基础。三年级作文训练如何进行?刘曼华老师并不主张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步训练或分格训练,而是主张“先放后收” ,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训练。他们认为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二是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 , 把笔头写“顺” 。三是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假编,不瞎套,不硬挤,一开步就把路子走正。因此,应该运用“放胆文”的形式进行训练, 即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年级是鼓励学生把文章写开,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到四五年级就要教会他们对文章“剪裁” ,解决“怎样写”的问题。5、读写结合的训练广东省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了 “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设计。第一步(一年级) :侧重练好一句四要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第二步(二年级) :侧重练好九种句群。第三步(三年级) :侧重练好七种构段法。第四步(四年级) :侧重练好篇章。第五步(五年级) :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训练。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最大特点是把作文训练结合到课文学习之中。 丁老师还按照写好一篇记叙文的要求, 总结出了七条读写对应的规律,教给学生从读学写的方法:一是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二是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三是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四是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五是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六是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七是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这样,既抓读,又抓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上述流派, 代表了当前我国作文教学的研究水平。 做这样的梳理,使吴教授找到了作文研究的起点。研究之初, 吴教授做的另一件事是学习引进外国, 主要是原苏联作文教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原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 教学论专家赞科夫、 巴班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列昂节夫、拉德任斯卡娅、达维多夫、玛尔柯娃、斯卡特金、涅恰耶娃等人的著作,与大师进行对话。在自己受用的同时,译著苏联的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研究 也相继问世了, 使我国广大语文工作者得以分享苏联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与方法。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吴教授对国内外作文教学进行了粗放型的研究,以求有个整体的把握。他于 1988 年写成论文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浅析 ,通过剖析各自的理论支撑,将国内外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归纳为六种基本类型:1、知识技能型主张以作文的知识技能作为主线贯穿作文训练的整个过程。 按文章的结构单位和文章体裁的种类排列训练内容的先后次第。 如小学按字、词、句、篇排列,分为小学低年级联词成句,中年级段的训练,高年级篇章综合训练。2、心理能力型有的学者认为一般心理能力 (包括智力、 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能力)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前提,因此主张“两条腿走路” ,即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根据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心理能力又可以分为智力型和个性型两种。智力型的作文训练强调以“发展智力”作为训练的主线。例如我国有人对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作了这样的设计:一、二、三年级从发展观察能力入门, 四年级着重发展想象力, 五六年级着重发展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个性型是另一种心理能力型。 个性型的作文训练训练序列强调以“发展个性” 作为训练的主线。 其最著名的代表是原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他认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因此,他反对用复述和列提纲的传统方法进行写作指导。他主张教师出题目后,放手让学生写,谁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没有框框, “自由创作” ,有充分的余地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写作能力型有些学者认为作为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 所谓独立写作能力,就是作文的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首先是智力活动)在作文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共有七种,即: 1、审题能力, 2、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 3 、搜集材料的能力,4、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5、修改文章的能力,7、选择文章体裁的能力。原苏联教学法专家拉德任斯卡娅是写作能力型的代表。 他认为可以用对一般写作能力的要求作为标准, 将各种文体中同样难度的类型放在同一年级教学,也就是说安排上不搞“单打一” ,而是齐头并进,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因为有的学生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 有的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逻辑思维,多种文体同时教学,他们就能各得其所。4、语言交际功能型美国和原苏联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小学作文训练应该着重培养独立写作的能力, 但是决定作文能力结构的不应该是写作的过程 (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 ,而应该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 他们认为语文学科不是一般的工具学科, 而是交际工具学科;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它的社会交际工具性。学者们认为, 在每个年龄阶段, 语言的发展由这个阶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的。主导活动不同,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就不同;语言的交际功能不同,为它们服务的语言能力的内容也就不同。例如,儿童在学龄前,主导活动是游戏。这时他们应该掌握口头语言,而且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 进入小学后, 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这时候语言的书面形式就应该成为儿童认识对象。 但是光教学记叙文是不够的, 还应该结合各门学科的教学, 让他们掌握科学性的问题,例如学会记听课笔记,做文章摘要,写书评等。5、科际联系型有的学者认为, 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 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涅恰耶娃是 “科际联系型” 序列设计的代表。这两位专家在实验教学中把小学阶段的作文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具体形象的记叙文, 包括童话故事、 想象性的描写以及对真人真事的片断记叙。第二类是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作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结合。 第三类是读书笔记。 小学生在阅读课和自然常识课上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 地理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 应该让他们用 “问 题讨论”的形式写一点读书笔记。6、训练途径型目前,最常见的“训练途径型”作文序列有以下五种:从说到写。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作文训练的过程和形式,即从看图说话到看图写话,再到命题作文。第二是一堂课的作文指导,即先训练学生说话,然后让他们动笔写文章。从述到作。“述”就是口头或书面的复述。“作”就是口头或书面的作文。从仿到创。“仿”就是仿 作,“创”指带有创造因素的独立习作。从放到收。“放”就是让学 生自由习作,写“放胆文”。 “收”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定的顺序和方法, 严格进行作文训练。 从部分到整体。 如作文三步走、 四步走,小学作文分格训练。这样的梳理和总结, 既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作文训练序列与训练方法有个比较全面的、 理论的认识, 又使吴教授日后的研究在理论和操作层面做好了准备。二、构建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我们从吴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清楚地了解, 对于作文序列的探索,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研究二十年,迈出三大步。八十年代,他在研究作文能力各个组成部分学生智力活动、作文内容层次、语言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组合质变”的原理, 对上述三个方面作了纵向与横向研究, 再把三条线综合成一条线, 形成以素描教学为主要特点的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系列。 这是迈出的第一步。九十年代,吴教授从研究小学生不同年龄段思维发展的特点入手,构建作文训练体系。概括地说,低年级,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侧重编童话、 写童话, 培养初步的产生作文内容和表达作文内容的能力, 同时激活创造性想象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中年级,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活跃, 且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 侧重进行素描训练, 辅以写其他形式的观察作文, 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发展精细的观察力, 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提高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 高年级, 根据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学生思维主要形式的特点, 转向侧重写各种实用性作文, 如, 记叙文、 简单的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以培养起日常学习、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的作文能力。这是迈出的第二步。到了二十一世纪, 共和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后, 吴教授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作文教学序列做了进一步研究。他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结合以往的教学实验和对作文训练序列的设计, 拟定了以发展语言交际功能为侧重点,涵盖作文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习惯的四步作文序列。这个序列将小学作文分为四个阶段:一年级至二年级: 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 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通过听故事、看图和观察事物等, 重点进行童话体写话 , 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想像方法, 将句子写通顺、 写连贯的方法,养成用连贯的语言写自己想说的话的习惯,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的习惯。 写话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每学期 40 次,共 120 次,其中童话体写作不少于 60 次。三年级至四年级上: 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 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让学生对静物、小动物、房间陈设、大自然一角、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分单元进行 “片段素描” ,学生学习简单观察和在观察中想象的方法,用连贯的语言写各类常见的“段” 的方法, 通过课内外阅读分类积累优美词语的方法,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习作每学期 8 次,三学期共24 次。其中以纪实作文为主(16-18 次),想象作文为辅( 6-8 次) ,学生自主拟题作文为三分之一( 8 次)左右,以小组合作为主的研究性文章每学期写1 篇。四年级下至五年级上: 继续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 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让学生从“片断素描”过渡到“ 叙事素描” , 学习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 分段表述一件简短事情的方法,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 把事情写具体的习惯, 主动修改习作中的内容和词句的习惯。两学期共16 次习作,其中以纪实作文为主( 11-12 次) ,想象作文为辅( 4-5 次) , 学生自主拟题作文为三分之一( 5-6 次) 左右,以小组合作为主的研究性文章每学期写 1 篇。五年级下至六年级: 主要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让学生从记一件事的篇的习作过渡到写几件事篇的习作, 学会 写简单的记实性实用作文, 写读书笔记和一般书信。 学习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灵活运用记叙和简单的议论、 说明的方法, 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方法, 养成努力表述个人独特感受和独立见解的习惯, 把表达内容写得有重点、 有条理的习惯和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内容的习惯。三个学期共24 篇习作,其中以记实作文为主( 18-20 次) ,想象作文为辅( 4-6 次) ,学生自主拟题作文为三分之一( 8 次)左右,以小组合作为主的研究性文章每学期写 1 篇。该序列突出作文方法、 习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体现了吴教授与时俱进、不断求索的精神。吴教授还主持了多项作文教学实验, 其中 “童话体作文实验” 和“素描教学实验”影响最大。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吴教授潜心研究、积极倡导的 “童话体作文” 和 “素描教学” 。所谓童话体作文, 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 夸张等手法,塑造假象和象征的形象反映生活的作文练习。在童话体作文中, 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爱的各种动物、 植物和玩具。儿童将这些动物、植物和玩具人格化,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描绘它们的所作所为, 用夸张的手法去展开故事的情节。 多写童话体作文对儿童的思想是个大解放, 因为他们可以综合运用写实和虚构的手法, 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让学生把胆子写大,把思路写活, 把笔头写顺。 这种作文训练反过来将促进儿童吸取各种知识和经验,确定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童话体作文训练大致有10 种课型: 1、 根据故事开头写童话; 2、模仿已有故事的结构写童话; 3 、根据多幅或单幅图画写童话; 4、童话续编;5、童话新编;6、归纳情节提纲编写童话;7、用“架桥法”编写童话, 如, 根据两个毫无内在联系的物体写童话故事 机器人和小老鼠 ,再如,根据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写童话故事;8 、听音乐编写童话;9、观察某一个生活现象编写童话;10、命题编写童话。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童话体作文训练可分别采用“师生整体合作” (师生共编童话,以扶为主) , “师生分步合作”(教师仅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点拨, 有扶有放) ,“小组自发合作” (在一个学习小组中由一位同学主编故事,其余同学各尽所能地进行补充和修改)和“小组自觉合作” (小组成员人人都编好童话故事后进行交流,互相指正修改)等形式进行。小学作文素描教学体系是吴教授借用美术教育中训练造型基础的专门科目“素描”的名称,将原苏联的一种文体训练“描写文” ,改造成的涵盖我国小学中年级整个习作训练的体系。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素描训练, 是以观察实物为途径, 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这种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它是一种在教室内或者校园内进行的观察作文, 观察的对象是各种静物、 小动物、 房间陈设或者师生们简单的演示, 重在发展儿童的观察、 想象、 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各种智能。 第二, 它必须尽可能把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带进教室,创设诱人的情景,激发儿童的写作动机,使儿童有话想说,有情想抒。第三,它必须进行写作的“双基”训练,帮助儿童循序渐进地积累各个局部知识和词汇, 扎扎实实地掌握段和篇的写作技能。 第四,它必须当堂作文, 当堂讲评, 培养学生独立写作、 独立修改的能力和干净利落的文风,减轻师生负担。素描教学要抓好设计、指导和讲评三个环节。(一) 精 心设计“素描教学”的内容“素描教学” 是按照描写对象分单元进行的, 在设计每一单元的内容时要注意下述两个方面:1 、选择生动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作文首先需要创设适当的情景。 只有当儿童出于内心的诱因而需要写作的时候, 才能有效的发展书面言语的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一般都喜欢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各种小动物, 不喜欢描写景物。 但是 如果熟悉他们的日常生活, 同样可以设计出生动有趣的静物“素描” 来。 例如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有小闹钟, 他们的外形各不相同,但是都很有趣。它们是家长“铁面无私”的好助手,严格地督促孩子们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 不论是好孩子还是顽皮的孩子, 都可以从闹钟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此外, 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心爱的文具(如钢笔,文具盒等)和玩具。这些东西或者造型别致,惹人喜爱;或者玩法新颖,使人爱不释手;或者是家长馈赠的节日礼物,令人十分珍爱。 教师就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静物素描的内容: 第一次,写小闹钟 ;第二次,写我的一个文具 ;第三次,写我的一个小玩具 ;第四次,写心爱的小玩意 。由于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引进了课堂,儿童的文章琳琅满目,充满生活情趣。素描教学要有计划地进行,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很能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情景,这时候就不能拘泥于原来的写作计划,应及时捕捉住这些情景, 让学生从事课内素描。 例如 在吴教授主持实验的实验班里, 专门开辟了一个供学生观察的生物角, 其中有一只大龙虾最受大家珍爱。 一天早上, 同学们突然发现大龙虾不见了, 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四处寻找起来。 最后终于在墙角找到了它。 于是老师当机立断,马上让学生写大龙虾到哪里去了 ,进行记一件事的篇的素描。 由于大家感情真切, 观察得十分细致, 语言表达也很生动。2、全面安排,循序渐进,确保个性发展和语文基础知识双落实在设计每个单元的片段“素描”或者篇的“素描”时,吴教授都强调树立整体发展的观点,考虑三个“结合” 。一是把智力发展同落实“双基”结合起来;二是把发展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三是把发展智能与发展情感、 意志结合起来。例如 设计对话“素描”时,教师结合“爱科学月”的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常识内容,安排三次练习。第一次写对话: 蚂蚁与大象比力气。 对话表演两次, 让学生通过记忆记叙对话, 并适当地加上一些神态、 动作的描述。 要求正确掌握提示语在前面的对话形式。第二次写对话: 鲸是鱼吗? 。 对话只表演一次,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叙对话的要意, 并且通过观察认真描述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第三次写对话: 宇宙的奥秘 。要求展开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且学会灵活运用对话的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面、在中间、在后面、省略) 。再如记叙一件事的篇的素描。 老师把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改编成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进行演示。 一共安排七次练习: 吃零食是坏习惯 、 知错就改,讲究礼貌 、 乱扔纸屑不是小事 、 写字要有个好姿势 、 一串钥匙 、 谁该得第一? 、 他为什么迟到? 。第一、二次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把事情完整地记叙下来,掌握记叙一件事的结构特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第三、四、五次练习, 要求学生正确而鲜明地概括事情的中心思想, 并且综合运用局部素描的写法,突出事情的高潮部分。第六、七次练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中心思想, 并能独立地选材和组材, 突出重点。 除了顺叙外,鼓励学生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写法。(二)认真做好“素描教学”的指导1 、选好范文,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独创作文。“从仿到创” 是中年级作文的一条规律。 为了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开学初,要先将全册语文教材通览一遍,然后归类排队,做出一学期“素描教学”的通盘打算,并拟定训练程序。以三年级上学期的片段“素描”为例。人物动作素描。 以八角楼上 周总理的睡衣 课间十分钟等课文作范文。人物对话素描。以三只蛔蛔“你们想错了”会摇尾巴的狼等课文作范文。人物外貌素描。以亮亮我的弟弟等课文作范文。小动物素描。以翠鸟壁虎等课文作范文。景物一角素描。以三味书屋瑞雪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作范文。运用范文的目的, 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语言和写作技巧,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因此,要注意:每个单元不只分析一两篇课文,至少分析四五篇(包括课外教材) ,使学生相信,对同样一些对象, 作家们的描绘是千差万别的, 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和自己的语言。 这样能启发学生重视独立思考,写作时做到“言必己出” 。对一些文质兼美、 比较典型的范文, 还要结合写作反复学习。 例如, 在教学爷爷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加深理解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 神态的描写来表达中心的。 在此基础上, 老师由易到难地安排了四次人物外貌 “素描” :第一次,看照片“素描” (写自己或别人) ;第二次,面对面观察“素描” (不写姓名,写好后用猜谜方法评定优劣) ;第三次,写家里人,进行记忆“素描” ;第四次,写十年后一个同学,进行想象“素描” 。每次练习完毕,都要求对照爷爷进行讲评。在用好课文里范文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挑选一些学生的习作范文, 因为这些文章无论在写作方法上还是语言上, 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激励他们去创造。2、明确要求,鼓励学生“求异的思维”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每一次指导所提出的要求,往往多而全,结果学生无所适从,什么要求也做不到。吴教授提出每一次“素描”的要求应该明确、集中,例如对智力活动提出一项要求,对掌握语文的“双基”提出一项要求。在指导时既要保证让这一两项任务落实,又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练习一件事的“素描” 。 一次,老师让学生观察一项熟悉的活动“跳绳” 。演示的内容是:小沙不会跳,王丽热情指导,最后小沙学会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察了俩人一连串的动作和神态, 然后展开热烈的讨论, 竟提出了两个中心思想: 一是王丽乐于助人的好思想; 二是小沙不怕艰苦学跳绳的好思想。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老师热情地鼓励同学们, 告诉大家: 同样的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思考, 都必须根据全部观察材料作出正确的概括。 老师让学生根据各自确定的中心, 编拟作文题目。结果,学生们一下子编了跳绳 、 刻苦锻炼 、 热情帮助等 17 个题目。3、有效地进行“素描教学”的讲评第一,当堂讲评,鼓励质疑片段素描, 通常用一节课。 课上让学生观察几分钟, 习作二十余分钟, 余下十几分钟开展交流、 讲评, 最后让学生在自修课上自己修改、 誊清。 篇的素描, 通常两节课连上。 第一节课让学生观察和习作,第二节课交流、讲评,并让学生修改、誊清,当堂交卷。讲评不能面面俱到, 要紧扣各次训练的中心要求。 这个中心要求,既是“素描”前指导的依据,也是“素描”后讲评的依据。讲评应该前后联系, 彼此呼应。 通常在学生习作的时候, 老师开展紧张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问题, 然后选读两三篇比较典型的作文, 组织集体讲评。对讲评中学生提出的各种看法, 有些应该通过讨论统一认识, 有些则不能强求一律。要允许他们各抒己见,进行独创。有一次,老师演示点名动作, 学生对皱着眉头走进教师的神态有各种写法。 有的写:“老师今天怎么不高兴了呢?大概是我们昨天作业簿上的字写错了吧!会有我吗?我越想越害怕,坐在座位上低着头,闷闷不乐。 ”有的写: “ 今天老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他怎么啦?教室里鸦雀无声, 同学们用淡淡的目光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在讲评时发生了争论。这时, 老师就应该对这些写法一一加以肯定, 因为这些想象都是合理的,而且道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第二,自己修改,坚持不懈只有教会学生自己修改文章,他们才能形成完备的独立写作能力。 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这一点, 它把修改文章的任务全部推给老师。结果老师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学生却收效甚微,甚至在写作中滋长出一种依赖思想。为教会学生修改文章,要做好三件事。说清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给学生上 “认真修改文章” 的专题课,说明“好句时时改”的道理。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学生写完文章, 至少修改三遍: 第一遍默读, 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遍轻声读, 斟酌用词造句是否确切; 第三篇朗读, 从内容到语言作全面检查。 老师还要编拟一套修改文章的统一符号,逐步教会学生,以节省修改时间。此外,还可以规定每一篇作文誊清后必须连同草稿一起交, 评分时要参考修改文章的努力程度。鼓舞学生修改文章的信心老师不要全盘否定一个学生经过独立修改的素描, 可以把所有文章中最好的地方集中起来,拿到班上诵读,以示表扬和示范。到了四年级, 应该从片断素描过渡到写好一件事的篇的素描, 从观察作文过渡到命题作文。吴教授还专门研究了四年级叙事素描程序,他把叙事素描训练分成 四个阶段。1 、仔细观察,把一件事完整地记叙下来。训练安排记叙文结构的能力。2、认真思考,正确地提炼和表现中心思想。训练学生提炼和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3 、大胆“求异” ,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和表现中心。训练“求异思维”的能力。4、发挥想象,进行虚构情节的训练。训练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三、研究作文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二)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三)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四)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智力背景? (五 )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情境(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1 、激发社会性动机吴教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交往的需要为切入口,以作文的实际效用确定评价内容与语言、结构等表达形式的成绩标准,以此带动作文各个环节的改革。要“以用为目的” ,把作文内容的开拓放在第一位,既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天地中开拓写作内容(包括个人生活、班级学校生活、家庭社会生活) ;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关的活动(包括能表现个性的群体活动, 有统一要求的个体活动, 以学校为主要场所的大型、中型、小型活动的综合) ,从中取得写作素材。2、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吴教授认为要把小学作文训练变成一项真正的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就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就写成篇的文章。当然,低中年级的篇章训练, 并不是要求他们掌握系统的篇章结构知识, 这和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是不同的, 而是指让学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具体地说,首先要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 ,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而到作文评奖时分别以句子训练的段落训练为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写完整、通顺、前后连贯的句子和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的文章,能增强表达效果,十分必要。作文训练的形式要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 的心理学规律,安排作文训练的步骤也要符合这一规律。传统的作文训练课一般这样组织: 教师先宣布作文题目, 并板书作文要求。例如写“记一件偶然发生的事” ,写作要求是: 1.题材必须进口“偶然”这个关键词,中心思想要明确具体; 2.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内容要具体; 4.句子要通顺,不写错别字。然后让学生逐条讨论作文要求,并说一些诸如“要认真观察生活” , “要下苦功学习语言等大道理教育学生端正作文态度, 接着让学生书面习作。 这种教学过程不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无法激发他们作文兴趣,只能使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科学的训练过程应该是教师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 来激发学生认识、 交往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 然后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 让他们充满情景地进行写作。再以“记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为例。 可以事先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上课后,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教室里没有一丝声音。突然从一个同学的课桌里传出“咪呜” 、 “咪呜”几声猫叫,教室里顿时骚动起来,同学们先是窃窃私语,接着,讲话声、嘲笑声、不满的责问声充满了教室。 那个同学局促地站了起来, 支支吾吾, 欲言又止。 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 那个同学终于说明了情况: 邻居张奶奶家最近发现了老鼠, 好多东西被咬坏了, 老人家正为这件事发愁。 于是这天一清早, 他到同学家讨了一只猫, 想送给张奶奶捕鼠。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同学们是对那位同学的举动既有肯定又有批评, 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建议他把小猫寄放到老师办公室去。 那位同学是心服口服, 一场风波平息了。 由于安排得十分巧妙, 同学们都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 ,充当了“演员” 。结束后,老师因势利导地启发大家,让同学们写一件偶然发生的事,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写刚才教室里发生的事。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中心人物和中心思想。 学生们兴趣盎然,多数人不到 30 分钟就完成了习作任务。(二)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从二年级写话开始就要开始训练学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 这种训练, 可以分成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让学生畅想和构思写话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让学生对写话内容进行文字表达和修改。在写话的第一阶段, 当学生头脑中刚想出一些内容时, 千万不要让他们急于评价这些内容,而要鼓励他们继续思考,继续遐想,并把想到的全部内容都讲出来或者写下来。对二年级学生写话的文字修改不必面面俱到, 除了错别字、 词语搭配不当和句子成分残缺等明显的语病应让学生纠正外, 主要应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规范。(三)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1 、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 1)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像活动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主要让孩子写童话体作文。( 2)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中年级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中年级, 学生必须从主要写童话体作文转为主要写观察作文。中年级观察日记、 参观访问记、 素描训练等都是观察作文的形式,其中素描训练效果最佳。素描训练也要依据观察对象合理地进行想象, 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 3)小学高年级要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可以通过记叙文,简单的议论、说明等实用文训练培养。2、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吴教授认为,培育创造力是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作文训练的灵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发创造潜能, 培育创新能力的要求应该实现两个“贯穿” :一是贯穿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即和各学段的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紧密结合; 二是贯穿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即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1、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小学低年级是重点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学段, 为了更好地培养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创造性想象的品质,这一学段的想象性写话训练要避免随意性,加强计划性。如前面提到的童话体写话, 10 种课型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保障。小学中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情境性的观察习作, 这为创造性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开始, 教师可以在设计观察作文的内容时, 故意安排一些可供想象的成分, 激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想像活动。 例如, 教师要求学生当堂描写自己 “正在批阅考卷” 。老师故意凝神看一份考卷,轻轻叹了一口气,鼓励学生展开各种联想。 结果, 有的学生认为这叹气表示了教师十分惋惜的心情: “唉,真可惜!差一分就是满分” ;有的认为这是赞叹: “啊,XX真棒,又是个一百分! ”还有的认为这是感叹:“语文基础很差的XX,这次居然也能考到九十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经过几次类似的训练, 学生就可以初步养成在观察过程中大胆想象的习惯。接着,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观察同一事物, 培养学生 “同中求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先在指导课上结合松鼠等范文的分析, 介绍了从头到尾的自然顺序法和从主要特征写到次要特征的主次顺序法。 然后把一只美丽的绿头鸭标本抱进教室, 要求学生有顺序地描写。 观察的顺序可以各不相同, 但是必须描写得有条有理, 把绿头鸭的特征都表现出来。 学生们兴趣盎然。 他们在观察中不仅运用了自然顺序法和主次顺序法, 有的还运用了由近及远的方位顺序法以及“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综合法。最后, 教师可以在安排各类观察习作的训练计划时, 都专门列入一项完全虚构内容的 “想想性描写” , 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人物外貌描写中,让学生写十五年后的XXX同学 ;在人物对话描写中,让学生写宇宙里有人吗? ;在房间陈设描写中,让学生写我理想中的校舍 ,等等。小学高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具有明确交际目的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它们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条件。 在这一学段,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形势确定一些带综合性的教学主题, 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在活动中自由撰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例如, 开展一次 “迎世博, 颂祖国”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自由搜集各种有关资料, 分组讨论这些资料。 接着每人自定题目写一篇作文, 然后举办一次 “优秀作文展示会” 或“优秀作文朗诵会” 。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确定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 让学生自由确定作文题目, 自由构思作文内容, 充分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例如,请求别人做一件事(如爸爸请别再抽烟了 ) ,请求别人原谅一件事(如老师,请你原谅我 ) ,请求别人买一样东西(如妈妈,请你给我买一台小录音机 ) ,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如你说我该怎么办 ) ,请求别人了解自己(如自我介绍)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写这类交际目的明确的作文,他们不仅充满兴趣,而且构思新颖,充分展示了求异思维的能力。2、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 1)提倡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为了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在作文命题上可作如下一些改革的探索。自由命题。 让学生选取生活中最感兴趣、最新奇、感受最深的事件或人物,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题目自拟,体裁自定。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 也可以什么都不限制, 只是规定作文完成的时间。半命题。如我喜欢、我学会了 、我第一次、我有一个好等。假象性命题。如我当上了、假如我是猫、假如风有颜色等。过渡性命题。按 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作文的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命题, 一般次序为: 模仿题趣味题启发题多选题。 模仿题有利于学生摆脱惧怕作文的心理, 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趣味题则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题是从学生作文的难点、弱点入手,开拓他们作文的思路。多选题是一组内容各异、但作文要求一致的题目,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2)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选材求异。如 写我的家乡,写前了解到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准备写蒙阴,为避免作文内容雷同,将题目放宽到我的故乡 、我居住过的地方 。这样一改,全班学生兴趣倍增,共写了 32 个地方,描写了各处的风土人情,名胜特产,写者有趣,阅者有味。体裁求异。 如,写暑假生活,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书信或日记。写祭扫烈士墓,可以写记叙文,叙述扫墓情况,也可以写成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立意求异。 例如写牛,可以写小牛犊的可爱,也可以写牛的埋头苦干精神,还可以写牛的倔强脾气。结构求异。 如写我错了 ,可以用倒叙法,也可以用顺序法或插叙法。遣词造句求异。 如某班在写关于春游的作文中, 只能用“春光明媚” 、 “春暖花开” 、等有限的词语,教师就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尝试运用其他同义词,结果学生用上了“春风拂面” 、 “春意盎然” 、 “春风送暖” 、“春色满园” 、“春意正浓”、 “春回大地”等丰富多彩的词语。( 3)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鼓励为主。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的条件之一,而心理自由往往是“心理安全”的结果。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 他就不怕别人的讥讽, 不需隐瞒自己的见解。 鼓励性评价正是学生“心理安全”的保证。引导自改。作文批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欣赏型评语,商量型评语, 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 发现作文的不足, 然后自己动手修改。 学生自改时, 要允许他们对教师的评改表示异议。组织互改。 让学生分小组互改, 并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四)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智力背景1 、课外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苏霍姆林斯基经过研究认为,在小学阶段默读必须超过2000 个小时,朗读必须超过200 个小时。他说: “从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的脑力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 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2、科学地组织课外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条件( 1)开辟阵地,丰富读物,让学生形成“对书的崇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当四种崇拜心理控制学校时,学校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 这四种心理是: 对祖国的崇拜、 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为了让学生形成“对书的崇拜” ,必须充分开辟阅读的阵地,丰富学生的读物。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学校虽然是一所乡村学校, 却充分利用了书籍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除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外, 每层楼都设有阅览室。苏霍姆林斯基还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补充自己的图书,使阅读成为学生最大的精神上的需求, 在孩子上小学的头两年中, 他就使每一个家庭都有了藏书。 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 学生的藏书已经相当可观约有 100-150本,有些人甚至达到 400-500本。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每家的藏书要逐月增加。 如果一个月中家庭藏书连一本也没有增加的话,那他就认为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 2)推荐图书,提示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自由阅读。( 3)进行不同类型的读与写结合指导,提高学生生活作文和阅读作文的质量。教师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 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本子,做到读必有所记,养成写阅读作文的习惯,如:摘录精彩的句段;根据原文编写故事(续编、改写、模仿) ;写出文章提要;写心得体会。(五)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情境1 、师生合作是作文训练的强大动力小学作文训练应该如何组织?目前我国不少学校仍然采用 “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即作文指导是教师讲,学生听;作文过程是教师看,学生写;作文讲评是教师评,学生改。产生一言堂现象的原因, 在于把 “作文活动” 理解成学生个人作文知识和能力的活动,即强调作文活动的“个体性”和“认识性” 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 对作文活动的科学理解是: 第一, 作文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 作文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作文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在于发展积极的个性, 包括让学生掌握合作与交往的经验; 第三,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 合作和交往都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因素。 简言之, 应该强调作文活动的 “群体性”和“人文性” 。与教师 “一言堂” 相对立的是师生合作的教学。合作教学为什么优于“教师一言堂”教学?首先, 在合作教学中, 学生的个体活动是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其活动必须得到班级和小组成员的检查、评估和认可。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作文不仅仅是个人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要求的活动。 合作活动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激励, 可以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动机。合作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形成与别人合作共事心理承受能力, 形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合理地思考各种问题的习惯,发展社会化的智力。合作教学对学生掌握作文的智力技能也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在一起大声的讨论揭示文章的题意, 编写文章的提纲,安排文章的章节,把作文能力的结构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来,用外部语言固定下来, 这样就为作文智力技能的顺利形成架了桥、 铺了路。2、关键是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作文训练的主人( 1)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精神要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精神, 关键在于尊重学生, 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能力,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一次, 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开头说写童话故事。 老师向学生提供的是狐狸医生这一故事的开头: “一天上午,一只老狐狸身上穿着白大褂, 嘴上套着一个大口罩,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肩上背着一个画着红十字的药箱, 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医生的模样。 它来到一座木房子门前。门关着,狐狸举起右脚,咚咚咚的敲起门来”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故事的发展和结局部分。 原来老师希望学生从狐狸狡诈、 爱欺骗和伤害小动物这个角度去构思故事。 可是在班级讨论中有好几位同学提出不同想法: 有的把狐狸想象成机智勇敢的正面人物, 说它装成医生是为了惩治欺侮小动物的猛兽; 有的把狐狸想象成改邪归正的人物, 说它为了将功赎罪, 穿上医生服装是为了替小动物治病。 老师当即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表扬了提出不同想法的学生, 使大家深受鼓舞,并按自己的思路写出许多立意新颖、内容精彩的作文。作文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当“小老师” 。在每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先设计好作文内容,上一两次指导课,以示示范。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文内容, 走上讲台进行作文指导, 而教师自己则坐在学生座位上听课。 如果 “小老师” 在指导时遇到同学们提出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做,教师从“少教”到“不教” ;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形成了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作文教学模式。( 2)重视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小组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为了开展相互帮助, 应尽量避免把同一学习水平的学生编为一组。可以 按上、 中、 下搭配的原则编组, 每组 3-4 个学生。 每次写完作文教师不是急忙让学生交本子,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传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