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公司集团企业hse管理体系指南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15422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公司集团企业hse管理体系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石化公司集团企业hse管理体系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石化公司集团企业hse管理体系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0页 共30页*石化集团公司企业HSE管理体系指南概述随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发展战略的推进,实业项目迅速增多,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简称HSE)风险不断加大,为了使HSE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集团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运行具有中化特色的HSE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指导和规范所属企业的HSE管理工作,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化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作为企业建立和运行HSE管理体系的依据。指南的文件结构本指南由三个部分文件组成:一是概述,介绍建立指南的目的,指南的文件结构、应用方法和体系运行机制及术语等内容。二是体系基本要素,综合叙述体系八个要素的基本要求。三是体系要素控制要求,是体系基本要素的支持性文件,规定了体系八个要素基本要求的重点管理内容,这些内容须随着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将此部分从体系要素中分离出来,便于及时修订,以保证体系的时效性。指南的应用本指南适用于中化集团下属全资、控股和管理的企业的HSE工作。中化集团各二级单位,应当依据本指南的各项要求,结合行业的HSE特点,建立管理手册并开展体系管理工作,负责对下属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和控制,每年进行考核。各企业必须全面建立和运行HSE管理体系,至少覆盖指南所列八个要素及其要求的全部内容,为了追求和实现更卓越的HSE绩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和扩大相关范围和内容。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企业应当按本指南规定的内容建立、运行HSE管理体系,将其作为基本的HSE管理要求。依据本指南的各项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现并改进与体系要求不相符的部分。企业采用其他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在管理方式和内容方面有与本体系重复或类似的时候,建议进行管理上的融合,以提高效率。术语PDCA原理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Plan)计划。包括政策、规划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相应的文件,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企业中化集团所属全资、控股和管理的三级单位,这些单位应当是具有生产性质的实体企业,单纯从事金融和资本运作业务的单位暂不包括在内。高危企业中化集团所属的矿山、建筑施工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单位称为高危企业。管理规定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其文件名称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行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别:一是指违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HSE管理制度等规定的情况;二是指物的危险状态;三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四是指管理上的缺陷。 环境因素企业的各项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实际工作中可参考危险源的类别予以确定。辨识识别危险源(环境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对环境有害影响)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等级的全过程。三同时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HSE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集团公司企业HSE管理体系 基本要素*集团公司企业HSE管理体系由八个基本要素组成,每个要素中又有若干项要求,这些要素和要求是根据PDCA管理原理按顺序排列的,如下表:要素一政策和规划政策规划要素二对领导的要求领导的HSE资格、意识和能力领导的HSE职责领导HSE职责的履行要素三机构、人员和沟通机构人员沟通要素四辨识评价法规获取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要素五文件和记录文件记录要素六目标、计划和控制目标计划HSE投入计划实施变更的HSE控制应急控制要素七检查、问题和事故的管理检查问题的管理事故的管理要素八内审、管理评审和考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考核要素一:政策和规划1.1 政策HSE政策是企业在HSE方面的态度、理念、原则和方针,体现企业对HSE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承诺,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1.2 规划 为保证HSE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明确努力方向,应制定工作规划,以实现HSE长期目标。要素二:对领导的要求领导指的是企业领导层,包括领导班子各个成员。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HSE工作负全面责任,其它成员在各自分工范围内负责。2.1 领导的HSE资格、意识和能力领导应经过相应的HSE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有关资格。 为了有效履行领导的HSE职责,仅取得HSE资格是不够的,领导应当具备与其岗位相应的HSE意识和能力。2.2 领导的HSE职责 在责任制中明确规定领导的HSE职责及工作要求。2.3领导HSE职责的履行HSE工作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要依据责任制的具体规定,切实履行其HSE职责并列入绩效考核。要素三:机构、人员和沟通 3.1 机构3.1.1 HSE委员会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主任的HSE委员会,该委员会为企业的HSE最高领导机构。委员会应设置日常办公机构。3.1.2 HSE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高危企业必须设置HSE管理机构,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其它企业必须在HSE委员会日常办公机构中设置专职HSE管理人员。3.1.3 其他机构和部门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内所有机构和部门都负责各自工作范围内的HSE工作并承担主体责任,在责任制中对其HSE工作内容予以明确。3.1.4 要素主管部门企业对每个要素及其每项要求都必须明确一个主管部门。3.2 人员3.2.1 上岗规定所有岗位的HSE任职条件和人员上岗的管理程序。3.2.2 HSE培训对所有人员的HSE培训在种类、形式、内容、时间和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这些规定应当有针对性和时效性。HSE培训工作应当制定计划并且实施、评价和改进。3.2.3 岗位HSE职责在责任制中明确规定所有岗位的HSE职责,所有人员必须按照责任制规定履行其职责并纳入绩效考核。3.3 沟通3.3.1 内部沟通企业应当建立畅通的与员工沟通的渠道,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员工的HSE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必须给予明确答复。工会组织应当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能。3.3.2 外部沟通确定与外部进行HSE信息沟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外部HSE信息进行相应控制和有效沟通。要素四:辨识评价4.1 法规获取企业应及时获取、保存和公示本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程和上级要求及外部有关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和修订文件。这些资料应当供员工查阅使用。4.2 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4.2.1 辨识评价管理规定企业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过程、辨识评价方法和形成的结果及其整改要求做出规定。4.2.2 辨识评价实施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必须覆盖企业所有工作范围,保证全员参与。4.2.3 辨识评价结果按企业规定的评价方法确定危险源(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整改,高风险等级危险源(环境因素)的整改应列入目标和计划。整改完毕后确认效果。要素五:文件和记录5.1文件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HSE文件系统,至少应包括体系管理手册、责任制度、规章制度(规定或程序)和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标准)。HSE文件应当作为企业整体文件系统的一部分,避免与其它文件重复。HSE文件应建立独立的文件目录,并对这些文件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员工能够方便地查阅。5.2 记录企业各管理层级必须确定记录的范围、形式、内容等事项,规定管理方法,建立记录清单和记录档案,并妥善保存。各管理层级和专业部门定期对主要的HSE记录进行归纳、整理,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和总结管理经验和规律,找出重点和突出的问题,为改进提供依据。要素六:目标、计划和控制6.1 目标 企业应制定年度HSE目标,并将目标责任逐级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6.2 计划根据年度HSE目标,制定企业的年度、季度(月度)HSE工作计划。6.3 HSE投入企业应制定HSE投入管理规定和年度计划。高危企业必须遵守执行国家有关HSE投入方面的规定。“新、改、扩”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有关规定。HSE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6.4计划实施 计划必须明确责任部门,由其负责计划的实施。计划必须明确监督部门,由其负责对计划实施情况定期监测。6.5变更的HSE控制发生变更时,首先判定其对HSE是否有影响,有影响时进行HSE控制。制定变更的HSE控制规定。6.6 应急控制应急控制至少应涵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环境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企业应依据政府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评审、修订、发布、下发、培训演练应急预案,并按要求进行备案。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开展应急行动。要素七:检查、问题和事故的管理7.1检查 企业应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形式的HSE检查,各层级、各专业在其工作范围内制定HSE检查管理规定,确定检查时间、方式、人员、对象及内容、所需工具、检查步骤、检查记录、整改要求等内容。7.2问题的管理对未遂事故、未构成轻伤的轻微伤害和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记录、分析、整改。7.3 事故的管理根据政府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制定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整改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并实施,形成事故报告并建档,对整改和处理引起的变化进行变更控制。要素八:内审、管理评审和考核8.1内部审核 每年由领导组织至少一次针对所有要素的全面内部审核,由具备审核能力的、无利害关系的内部人员参加,对企业所有业务范围内的HSE工作进行审核,审核过程应形成完整的记录。8.2管理评审 每年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检查、内部审核等发现的问题进行核查,对有关要素的管理情况进行评审,提出管理方面的改进意见,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8.3考核 将HSE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全面总结年度HSE工作,提炼经验、吸取教训,提出书面的年度HSE总结报告。*集团公司企业HSE管理体系 要素控制要求要素一:政策和规划1.1 政策政策的制定应全员参与。政策的内容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空洞。政策应当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须向员工说明其含义,并可以向外界公开。1.2 规划研究借鉴先进的HSE管理方法;对照企业HSE现状,找出差距;制定相应的HSE规划,应包括目标、依据、投入规模、实现方法等内容。要素二:对领导的要求2.1 领导的HSE资格、意识和能力主要负责人和HSE工作的分管领导应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实施领导的安全资格培训和取证工作;其他领导必须经过相应的HSE培训。领导应掌握自己的HSE职责。了解本单位高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及其他HSE重大问题。 支持工会组织发挥其HSE监督作用。员工的安全健康不是领导的施舍,而是他们的权力,保护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是领导的天然义务和责任。 2.2 领导的HSE职责在责任制文件中明确规定领导的HSE职责。主要负责人的HSE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HSE责任制,设置HSE管理机构和人员;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HSE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建立健全有关记录和档案; (三)保证本单位充分的HSE投入并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HSE工作,及时控制、消除危险源(环境因素);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HSE事故应急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HSE事故。其他领导对主管范围内的HSE工作负责。2.3领导HSE职责的履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上级要求和责任制规定。定期组织召开HSE会议。将HSE工作作为决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视员工改进HSE工作的建议。定期到现场检查。保证充分的HSE投入(包括人、财、物等)。每年参加HSE培训。主要负责人主持管理评审,以持续改进HSE工作。将HSE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履行应当承担的HSE社会责任。要素三:机构、人员和沟通3.1 机构3.1.1 HSE委员会建立健全HSE委员会及其日常办公机构,并在责任制中规定其职责。HSE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有关HSE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HSE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3.1.2 HSE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高危企业必须成立独立的HSE管理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HSE管理人员。其他企业必须在主管部门中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从企业管理层至所有班组都配备专职或兼职HSE管理人员,形成覆盖全企业各层级的HSE管理网络。3.1.3 其他机构和部门在责任制中明确规定所有机构(包括临时机构)和部门的HSE工作职责。3.1.4 要素主管部门为保证每个要素及其各项要求都能得到充分落实,应当明确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应当绘制职能分配表。3.2 人员:3.2.1 上岗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规定所有岗位的HSE任职条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知应会内容和必须掌握的相关技能。满足条件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方可上岗。3.2.2 HSE培训根据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HSE培训管理规定,保证各类HSE培训符合国家和上级对内容、学时、考核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培训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对HSE培训工作的分工和职责。对新进入人员、调岗和重新上岗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其它需要取证人员进行资格教育培训,对全体人员进行日常HSE培训教育。对供应方、承包方、外来人员等外部人员也应制定HSE培训的管理规定并执行。每年底评估下年度HSE培训需求,并据此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得到有效实施,以适当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保存培训记录。对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3.2.3 岗位HSE职责为所有人员提供其岗位适用的责任制文件,所有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其岗位职责。所有人员应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清楚有关危险源(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能履行其应急职责。3.3 沟通3.3.1 内部沟通制定员工与各管理层级之间的HSE信息沟通管理规定。保持员工HSE意见和建议反映渠道的畅通,并及时反馈,做好相关记录。职代会和工会应保障员工参与和监督HSE工作的权力。3.3.2 外部沟通明确与外部进行HSE信息沟通的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或人员获取供应方、承包方、政府及其部门、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外部HSE信息后,需要时应向主管部门转达。主管部门应及时收集和汇总有关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安排。要素四:辨识评价4.1 法规获取制定法规获取的管理规定。有关责任部门应及时准确地按规定的渠道和方式对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程和上级要求及外部有关要求进行查询和获取,并识别本企业的适用性。建立本企业适用的法规目录和文档档案并及时更新,可以是电子文档。应公示法规目录和文档查询途径,方便员工查阅。4.2 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4.2.1 辨识评价管理规定制定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管理规定,可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合并制定。采用适当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尽量做到简便易行、客观准确,采用的方法也可适用于隐患排查。确定评价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等级的分级标准,可以是定量或定性。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等级的分级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和高风险两级。4.2.2 辨识评价实施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工作由主管部门组织,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可与隐患排查工作合并进行。开展辨识评价前应对参与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保证工作质量。辨识评价工作应定期开展,逐步深入和细化。4.2.3 辨识评价结果按分级标准评定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等级,并建立辨识评价结果的清单。视具体情况对危险源(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实施,高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应当制定目标、计划进行控制、整改。国家有专门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要素五:文件和记录5.1文件体系管理手册应全面描述管理体系的整体情况,至少包括八个基本要素及其各项要求。责任制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责任应当分工明确,避免交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适用的管理规定,如: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HSE培训管理规定;HSE检查管理规定;检修维修安全管理规定; 各类危险作业管理规定:如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动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抽堵盲板、带气作业(带可燃或有毒气体)、断路(占道)作业等;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设备设施管理规定;HSE设备设施管理规定;HSE资金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具)管理规定;事故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HSE奖惩考核管理规定;消防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承包外包管理规定;“三同时”管理规定;女工特殊保护管理规定;变更管理规定;文件管理规定;记录管理规定;HSE会议管理规定;HSE统计分析管理规定;内部审核管理规定;考核管理规定等。所有岗位必须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或岗位工作标准,其中必须有HSE专门规定:包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环境因素)、相应的预防事项、必须掌握的HSE知识和技能、HSE义务和权利、应急要求等。形成HSE文件系统,有清单、有文本,有检索方法和查询途径。制定文件管理规定,对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订、换版等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文件可以采用纸张文档或电子文档形式。对文件版本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文件的适用性。发放到有关岗位,并进行受控管理。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对文件内容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5.2记录制定记录管理规定,对记录的建立、形式、发放、填写、收集、保存(包括年限)、销毁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班组视情况执行)均应建立所需记录的目录、格式规定和档案。企业每年对记录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形成完整的记录档案。记录应有记录者的签字(电子权限)方为有效。制定记录统计分析的管理规定,确定统计分析的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事故应纳入统计分析的范围。统计分析的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要素六:目标、计划和控制6.1 目标HSE目标应当体现持续改进。应将上级下达的年度HSE目标责任和本企业高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的整改纳入企业年度HSE目标。6.2 计划HSE计划作为企业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应全面、完整,具有可操作性,形成文件。计划应在年度、季度(月度)末制定,下一年度、季度(月度)初期下达。计划应当明确责任部门(负责人)、完成时限、费用投入、实施方法、结果总结或验证等内容。应当对检查、培训、高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整改、职业病防治、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等重点工作做出安排。针对高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应当制定专门的整改计划。6.3 HSE投入所有企业应设立HSE专项费用,编制企业年度HSE专项预算。高危企业的HSE投入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相应比例和数额。保证项目“三同时”的投入。对HSE投入的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HSE主管部门应对其使用进行监督管理。6.4计划实施 计划实施前应确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实施过程的监测周期和监督方法。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无法实现计划要求时,纳入变更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应有记录。计划实施后,由HSE主管部门对结果进行监督。6.5变更的HSE控制发生人员、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或过程、作业条件、管理准则和管理方法、外部环境(包括上级要求、法律法规标准等)、目标和计划等变化时,如可能引起HSE方面的影响,应进行变更的HSE控制。变更的HSE控制管理规定中明确控制方法和程序,进行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应及时对有关岗位和人员进行HSE有关事项的告知、培训。6.6 应急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下发、修订、备案等事项的管理规定或在综合预案中予以规定。按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本企业的应急预案。企业的应急预案应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个类别。生产规模小、风险不高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企业必须编制以下法定的专项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制定前应进行有关事故资料查询、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等准备工作。保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保管存放、更新等规定。企业应进行应急培训和定期演练。按有关规定进行应急预案的备案。要素七:检查、问题和事故的管理7.1检查制定HSE检查管理规定。检查的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编制相应的检查表并使用之。各种检查均应做好记录并保留,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检查中应配备必要的工具。有资质要求的各类专业性检查(检测)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应当公示。保证特种设备等高风险设备的定期检测。对各种检测用仪器设备按有关进行定检。7.2问题的管理制定问题管理的规定。需要时进行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7.3事故的管理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事故管理规定,包括事故报告、调查分析、整改和处理方面的内容。事故报告要遵守有关规定,做到及时准确。保证发挥工会的监督作用。各种整改措施应进行辨识评价,防止产生新的危险。要素八:内审、管理评审和考核8.1内部审核对内部审核的计划、实施、结果处理等内容制定管理规定。出现管理方式变更、发生一般以上事故等情况时,可以增加补充性内审。审核工作由经过审核培训的人员承担,审核人员应掌握本指南的内容,熟悉审核对象的情况,能有效运用审核手段和技巧,客观公正地开展审核,与审核对象无利害关系。审核应做好记录。8.2管理评审必须由企业一把手负责管理评审工作。管理评审应在编制下年度规划和预算前实施,其结果应作为规划和预算的依据。管理评审前应汇总、整理HSE工作情况如:目标实现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危险源(环境因素)整改情况、事故情况、内部审核情况和统计分析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重点对政策规划、目标、计划等情况做出评审意见,确定需要更新的内容。管理评审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8.3考核主要根据HSE年度目标、计划的实现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应有奖有罚,奖罚有据。HSE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一票否决”项。第 30 页 共 3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