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5419267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3、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3、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4、 .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些情况。(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3)反应方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4)学习的结果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5、 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定比间隔强化。即按一定的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不强化而消退。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不定比间隔强化。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定长短的时间间隔来强化。它也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频率也较稳定。6 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何一般特点 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有下面几个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意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朝向性、导向、定向性就是注意的指向性。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对注意对象反映的持久性、清晰性、深刻性。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反映什么对象,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始终,保证心理活动富于积极性并顺利进行的一种组织特性。 7 注意有哪些功能作用 7注意有如下功能: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调节与监督功能,即意识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这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注意还能通过想象活动产生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的作用。8 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8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较强时都易影响不随意注意,在阈限范围内,刺激物越强(如强声、强光等)越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差异)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如活动的直观教具、活动的广告等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除上述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原因;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如小孩子上街碰到好吃、好玩的东西易引起不随意注意;凡引起人直接兴趣(即直接有趣的活动与对象)的刺激,易被人注意;心境愉快、身体健康,人就乐于注意外界事物;过分忧愁和焦虑则会降低好奇心;特有的知识经验(即和自己有关联的刺激)等都有助于不随意注意9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9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明确目的任务。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意图越强烈,有关对象或活动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用坚强的意志力抗拒干扰与排除诱因,可使随意注意稳定持久。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目的与结果感兴趣)是保持随意注意不可缺少的条件,只凭意志努力,随意注意不会稳定持久,只有意志与间接兴趣结合,随意注意才会集中稳定。积极地、主动地组织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操作结合起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与保持。 10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10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依赖于客体的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客体越简单、客体颜色相同、大小相同、规则排列、适当集中排列、有定联系的对象等,注意范围广;相反则狭窄。照明程度与有无干扰因素影响注意广度。照明度强,无干扰因素,注意范围广;照明度弱,干扰因素强则注意范围狭窄。活动任务简单、单一,注意范围广;活动任务复杂、多样,注意范围狭窄。个人知识经验也影响注意广度,熟悉对象者的注意范围广,不熟悉者狭窄。不同职业注意范围不同,飞行员、司机、足球裁判注意范围广,校对员注意范围狭窄。11 注意分配有哪些条件.11注意分配的条件:自动化(熟练)的程度条件。同时从事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从事的多种活动,只允许其中一种不熟练。活动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条件。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与系统,如武术、体操动作的系统连贯等,也是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1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 1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决定于原来注意力紧张与稳定的程度;原有注意力越紧张、越稳定,则不容易转移,反之则转移就容易。新刺激对象、新活动的重要性、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影响,新刺激对象越重要,越有趣味,越新颖有吸引力,则转移就快,反之转移就慢。受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特征的影响,神经系统活动灵活型的人转移就快,惰性型的人转移就慢。通过教育训练,也可以培养注意转移的品质。13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 13人的注意品质有如下四个主要特性: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指在一瞬间(即110秒)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对象的数量,人的注意力有广狭之分。注意的稳定性,指在较长时间内,人把注意力保持并集中在*一种活动或对象上的品质,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性,同稳定性相反的品质特性是注意力分散。注意的分配,这是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即指人在一定条件下能做到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注意的转移,这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指向并集中于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灵活而又正确地转移注意力,是人们学习与工作高效率的基础。14. 影响感受性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4.感受性变化即指暂时性的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动现象,其主要因素有: (1)感觉的适应现象,这是时间因素,即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嗅、视、肤、味觉都有明显的适应作用。 (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的相互作用,即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影响。如闪光刺激能使音响起伏,牙疼时压迫皮肤可减轻等。 (4)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如意识倾向性影响。15.影响感受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5、感受性发展是指在长期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影响下,感受性持续、稳定提高与上升现象。主要依赖如下条件:社会生活条件、实践活动和特殊职业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人们对母语语音的分辨能力,及烟、酒、茶品尝技师的嗅觉、味觉感受性特别敏锐;有计划地练习与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当*种感官受损伤之后,其他未受损伤的感官的感受性则大大提高,起到补偿不足的作用)。16.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从联系来看:二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感性认识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步发展,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通常以感知觉形式出现,除新生儿或婴儿有*些单纯感觉之外,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织在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现。从区别来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感觉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只起一被作用,经验在知觉中是必备条件缺乏知识经验,就没有知觉现象产生。 17. 知觉分哪些种类17.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其种类划分不同。根据分析器的不同,简单知觉可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模知觉等不同的知觉形式,这类知觉形式与感觉关联更紧密。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特性不同,复杂知觉可分如下几种: (1)空间知觉(即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的种类有:形状知觉(个体对二维空间平面形状特征的反映);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个体对物体本身厚度与距离的反映),也称立体知觉;方位知觉(人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反映)。(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常见的有真动、似动、诱动和自动。 (4)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除上述运动错觉之外,常见的还有:图形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等。18. 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18.影响深度切觉的单眼线索有:(1)物体重叠(即远物被近物遮挡,出现远近层次);(2)线条透视现象(即同样宽窄线条在不同距离、出现远窄近宽的知觉); (3)空气透视(即空气厚度因远近不同,而产生对物体知觉的纹理清晰度差异);(4)运动祝差(即人在运动时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不同,近物显快、远物显慢); (5)明暗阴影(即明亮部分显得近,阴暗部分显得远);(6)水晶体的调节(即看近物水晶体较凸,看远物水晶体扁平)。双眼线索有:(7)双眼视轴辐合作用(即看远近不同物体,视轴的辐合角度大小不同);(8)双眼视差(即立体图形或物体的左、右不同部位,在左、右眼视网膜成象有差异,双眼视差提供了物体的深度信息,产生立体知觉)。19. 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 19.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自然界周期变化现象,如四季变化、涨潮退潮等;人们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人造计时工具,如钟表、日历等;有机体自身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生物钟现象。时间知觉的主观因素有:时间估计有向中倾向,以1秒为准,高于1秒短估,低于1秒长估;时间估计受频率影响,有高频高速高估现象;时间知觉受情绪因素影响;盼望的事件,愉快的来得慢,不愉快的来得快;正经历的事件则相反,愉快有趣的过得快,无趣的显得慢。时间估计受知识经验、职业及训练等的影响。 20.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0.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如下几种:知觉的选择性,优先把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能将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联合为整体的知觉特性;知觉理解性,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知觉的对象,并用词语标志的特性;知觉恒常性,即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21.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21.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客观和主观多种因素: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对象的活动性,如电影、幻灯等活动的教具及动态广告,易被人们优先知觉;刺激物的新颖性,司空见惯的内容不易被选择,新异与新奇的内容易被优先知觉。刺激物的强度适当,有利于选择性知觉,太弱与太强超出阈限范围,不会被知觉。(2)主观因素有:知觉有无目的任务的影响,明确的目的任务则有助于知觉的优先选择;知识经验丰富程度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优先选择;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不同,则优先选择的知觉对象不同;知觉的定势即心向(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不同,其知觉选择性则不同;情绪状态的影响(如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知觉则不同)等。22.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22.知觉恒常性在视知觉中非常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状恒常性是指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大小恒常性是指物体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并不影响对该物体大小的知觉判断;亮度恒常性指照明亮度(即黑白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我们对物体表面亮度知觉仍相对不变;颜色恒常性指不同情境(加阳光、树阴、灯光条件)下,对物体的颜色知觉仍相对不变。此外,还有方位知觉的恒常性现象等。 恒常性在实际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它可以使人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在极其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反映,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改造世界。没有恒常性人们就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23 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2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记”(识记和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的完整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输入与编码、信息储存和信息提取三个有序而完整的过程。24.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点24.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它是人脑重新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表象有以下几个特点:表象是保持在人脑中并回忆出的过去感知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与知觉相比较,其形象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表象是一种比感知水平要高的反映,无论具体表象或一般表象,它都有一定的慨括性,它是对事物共同的、表面的形象特征的反映。25遗忘有哪些规律25主要的遗忘现象与规律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材料性质对遗忘有明显的影响。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也不易遗忘;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同无意义材料相比,遗忘要缓慢得多。过度学习(即超过或达到记忆程度之后的学习)对遗忘有影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对遗忘有明显影响。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两端要比中间记忆效果好。遗忘还受情绪与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重要或强度的刺激,处在愉快情绪状态则记亿效果好,反之记忆效果差。26回忆分哪些种类 26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回忆种类划分也不一样。首先,根据回忆的目的意图与任务要求,可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有意回忆也称随意回忆,是有目的任务,较自觉的重现过程;无意回忆也称不随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自然而然的,自由联想的回忆形式。其次,根据回忆是否借助中介环节,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不需要中间联想,内容一下子被再现;间接回忆需要借助中介联想才能回忆。27.简答巴甫洛夫关于记忆的条件反射。27.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就是回忆和再认。28.简答记忆的定位说。 28.潘菲尔德认为,记忆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不同类型的记忆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产生。听觉的记忆在听觉中枢产生,视觉记忆在视觉中枢产生,语言记忆在语言中枢产生。29.简答记忆的反响回路说。29.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的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环路的*一部分时,回路就产生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在环路中不需要进一步的外界刺激也能持续下去,信息就在反复传递中被保持下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传递不能持久,反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有些心理学家将这种脑电活动的反响效应作为短时记忆的神经基础。30.简答记忆的化学分子说。 30.瑞典生理学家海登认为个人的长时记忆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内核糖核酸的作用。当大脑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会明显增加,就能显著提高学习能力,即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相反,当大脑神经元内核糖核酸会明显降低,学习能力也显著下降,即不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31 想象分哪些种类31 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3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3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3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35人的思维活动有何特点35人的思维活动有以下特点:具有间接反映的特点。它往往是通过其它事物或事物的外部特性为媒介,通过中间环节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一种方式,如医生通过观察、模脉、听诊等手段能诊断病情;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具有概括反映的特点。思维活动不是反映表面的、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是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反映事物运动的内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与言语来实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36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36思维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标准不同,分类也不一样。(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从发展角度及抽象程度来划分的思维种类有;直观行动思维(即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即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想象及联想等进行的思维活动);抽象逻辑思维(即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达到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活动)。(2)根据人的思维活动是否遵循逻辑规律进行分析面划分的种类有:逻辑思维也称分析思维(即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逐步分析与推导,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的思维);非逻辑思维也称直觉思维(即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快速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3)依据思维过程的指向不同及答案多寡不同可分为:集中思维也称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即思路向一个方向聚敛集中,从而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即思路向各种可能方向扩散,求得多种正确的答案)。37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37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余过程均由此派生出来的。比较过程,在头脑中通过对比来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抽象与概括过程,是在人脑中提取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把这些本质特征联合在一起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重要过程。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系统化是按照本质特征对事物分类与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具体化是般概念与规律的实际运用过程。38思维有哪几种基本形式3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通常人们用词语来标志事物的概念。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部分,两者是反比关系。判断是概念之间联系或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之分;直接与间接之分;相对与绝对之分。推理是一种间接判断,它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其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基本形式。39简答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39概念与词语的关系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通常是用词语来标志的;概念又赋予词语一定的内容与涵义。但是,概念是精神现象,心理现象,词语是概念的物质标志,二者不能混淆:不同词语可代表同一个概念,如“我、吾、余”等都表示单数第一人称;同一词代表不同概念,如“仁”既代表道德概念,有时又代表果实概念;有些词不表示什么概念。40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40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即发现矛盾的过程,也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课题转化为个人思维任务的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明确问题即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阶段,这是在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基础上,把问题分解,使矛盾充分暴露,再经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假设即以假设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的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即假设),这是从未知到已知搭起解决问题的桥梁过程;检验假设即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这是解决问题最后步骤,即实验与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含直接与间接两种检验形式。41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41情绪和情感虽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但是二者之间有如下区别;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一般是和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态度体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及婴儿并未产生情感,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从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特点,而情感是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从多方面感受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种持久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情绪冲动外露,情感深沉隐含。4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4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从二者联系来看: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与基础,人有了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才可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全部认识过程都和情绪、情感相联系,认识不仅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也是影响、控制、调节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人对客观对象及环境的认知比较、判断和评价不同,其情绪状态与行为也不一样。情绪、情感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对人的认识产生动力或阻力性作用。从二者区别来看:认识过程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特点和内部运动规律,而情绪、情感过程则是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动作或抽象方式等,来反映客观对象;情绪、情感是通过态度体验来反映主客体间的关系,机体变化明显。认识过程的随意性较强,可以随意开始或停止*种认识,情绪、情感只有通道认识活动,才具有*些随意的性质。43心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43心境有如下特点: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心境体验持续时间较长,少则数日,长则数年;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如人逢喜事精神爽,似乎会使各种事物部感染上“快乐的色彩”。引起心境的原因有:生活中的一般事件的刺激作用,如工作顺利或失误,人际关系好或不好都可引起不同心境。带有一般性的感情色彩的表象再现回忆能导致心境发生;人体生物节律,即体力、智力、情绪的最佳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对心境产生影响;对心境具有决定件影响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的心境悲观与快乐虽受自然环境与条件的影响,但主要起作用的是让会条件和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44激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4 4激情有如下持点:激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类似狂风暴雨般的情绪,如狂喜、暴怒、惊恐等;持续时间很短暂,发作之后、很快停止或减缓;指向与定向性较明显,激情通常是针对*个对象而爆发的。激情产生的原出有:生活中的重要的或重大的事件发生,如信仰破坏、亲人死亡或极端喜悦的事出现;与自己的意向或愿望相对立而引起的心理冲突;过度的抑制或兴奋可能导致激情产生;超强刺激降低了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因而对皮下中枢控制减弱、皮下情绪中枢强烈兴奋的结果。45应激的特点是什么 45应激有如下特点:应激是在突如其来的或过分危险的条件下(如失火、地震、爆炸、飞机失事等)出现的情绪状态;在情绪两极性维度中,它是偏重于紧张与轻松这一情绪维度中的极端紧张的表现;应激有双重作用,它能很快改变有机体的激活水平,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和行动的积极化,另一方面应激使人的认识狭窄,很难实现符合目的的行动,作出不适当反应;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防御机制,出现一般适应综合症。应激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最后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46高尚道德情感包括哪些内容与形式. 4 6高尚的道德情感按其内容来分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与荣誉感;对劳动热爱和对公共事务负责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革命的同志感、友谊感、同情感和革命人道主义情感;是非感、善恶感、正义感等。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由*种情境感知直接引起的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如自己做错了事马上觉得“不安”或“羞愧”。由道德典范人物的形象引起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47表情动作有何意义47表情动作有如下作用:表情动作有传递信号的意义,根据外部表情动作,人们可以判断他人内心的情绪体验,因此表情也是测量情绪的客观指标之;人的表情是动物表情演化来的,是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结果;在现代,表情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表情动作是文明社会的一种交际手段,是人类独特的“情情言语”,是辅助言语交际的得力工具,教师运用表情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48情绪、情感过程有何作用. 48 (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积极的动力(或增力)作用与消极的阻力(或减力)作用;肯定与否定作用;紧张与轻松作用;激动与平静状态;情绪情感的强弱两极状态等。(2)情绪、情感对身心的影响作用:同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如长期焦虑、忧愁、悲伤、恼怒、压抑能导致许多心因性疾病);同智力发展关系紧密,其对人的智力发展、认识活动有积极的动力作用与调节作用;同人的思想品德健康也关系密切,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的一个重要成分,高尚情操(即情感和操守)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对人的行为的动力作用、对人的智力行为和工作行为起着组织与协调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工作与学习效率;可以协调人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通过表情传送信息,彼此共鸣,达到促进人际互动的作用。49意志行动有哪些特点49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作用,使人能按自觉的目的去改造世界,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在行为发动和制止以及改变行为的方向方面,也表现在调节内部和外部行为两个方面;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特征之一,战胜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目标的实现过程;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随意动作是由意识指引的活动、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的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50简述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5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六个具体环节。一是采取决定阶段(或制定计划阶段),具体包括三个环节:动机的斗争,选择正确的强度,适宜的动机;目的(或目标)冲突与正确目的的确立;行动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二是执行计划(或决定)阶段,具体也包括三个环节:克服困难、障碍和干扰,使计划得到实施;在执行中发现计划与现实脱节,必须实事求是修定计划;目标达到,计划完成后,还应提出新的目标,采取新的决定。51人的意志品质有哪些差异 51意志品质的差异在个体身上表现在如下几方面:自觉性差异。具有自觉性的人,行动受正确动机驱使,相信自己的目的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能独立自主地达到目的。相反是盲目或盲从,缺乏信心与主见,易被暗示或独断专行。果断性差异。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反应机敏,深思熟虑,当机立断;相反是优柔寡断或冒失、轻率。自制力差异。有自制力或自制力强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相反,控制不住激情与冲动,对行为的自我约束力差。坚韧性差异。具有坚韧性品质的人,表现出坚定性、坚持性、顽强性、恒心与毅力。相反是顽固性。52. 简答叶克斯道得生定律52.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即前者先随后者的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说来,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高。但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又以作业的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愈简单,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高;作业愈复杂,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低。53.简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5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又称为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需要的产生和发展。54.为什么说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54.个体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推动着人们各方面的积极行动,实现各方面的追求与目标。需要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其他的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可见,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与个性倾向性的基础。55.动机分哪些种类55.动机分类的标准与依据不同,其种类也不一样:根据动机的起源不同,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之分;根据动机的性质相社会价值不同,有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之分;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长远的、间接的动机与暂时的、直接的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不同,有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之分。56.动机有哪些特性与功能56.动机具有下列特性与功能:原发性与引发功能(即始动作用);内隐性与调节、控制、指引功能(即指向、导向与定向作用);实践性与激励功能(即强化功能)。总之,动机好像汽车的发动机与方向盘一样,起动力与控制方向的作用。57.兴趣分哪些种类57.兴趣的类型有:根据兴趣的内容不同有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之分;根据兴趣的倾向性不同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之分;根据兴趣维持时间长短,有短暂的兴趣与长久而稳定的兴趣;根据认识倾向与活动倾向不同有兴趣与爱好之分。58.学生的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兴趣有何作用58.良好的兴趣品质有如下特点:兴趣的指向性或良好的倾向性;兴趣的广度,即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兴趣的持久性,即稳定而又长久的兴趣;兴趣的效能性即兴趣的消极与积极之分。兴趣是人类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与创新性起促进发展作用;对注意起激发与保持作用;对智力起开发作用。59气质有哪些动力性特征.59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包括: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强度特征,通常用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来表示。心理和行为反应的速度持征。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灵活性特征,常用神经活动过程转移快慢来表示。心理和行为的内外倾向性特征。60.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什么行为特征 60.气质的典型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其特征分别如下:多血质者的神经类型是“强、平街、灵活型”,其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动作敏捷灵活、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易转移,情趣易变化。胆汁质者的神经类型是“强、不平衡型”,其反应快但不灵活,情绪易冲动,性情暴躁,可塑性小。粘液质者的神经类型是“强、平衡、不灵活型”,其反应迟缓不灵活,稳重安静,情绪不易外露,有节制,忍耐力强,注意稳定不易转移。抑郁质者的神经类型是“弱型”,其反应慢不灵活,情绪体验深而行为内向,善于觉察细节、怯懦、孤独,感情脆弱,易出现神经质症状。61 测试气质类型有哪些心理特性指标.62 61测试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指标有:感受性即感觉能力,刺激阈限表示,是强度指标;耐受性,长时间忍受强刺激的程度,是强度指标;不随意反应性,是速度指标;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塑性,是速度与灵活性指标;情绪兴奋性,是强度和均衡性指标;外倾性与内倾性,是倾向性指标等。62.简述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62.巴甫洛夫首先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并以此来科学地解释了气质类型的生理机制。他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有三种基本特性:即兴奋与抑制的强度特性、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特征、兴奋与抑制之间转移是否灵活的特性。他认为这三种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可能把高级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基本类型,并以此解释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与胆汁质型相对应:强、平衡而灵活型(活泼型)与多血质型相对应;强、平衡而不灵活型(安静型)与粘液质型相对应;弱型(抑制型)与抑郁质型相对应。63. 气质与性格有何区别与联系 63.气质和性格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其联系方面有:二者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具有稳定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的快慢,在性格上打上气质的烙印与色彩。性格也能逐渐改变人的气质。其区别在于:气质是不受内容制约的动力性特征,性格是态度和行为的特点;气质是带自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会性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无好坏社会评价,性格有好坏社会评价意义;相对而言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年龄越小气质起作用越大,成人后性格在个性结构中有核心意义。64性格主要分哪些类型其划分的依据(或标准)是什么64性格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如下类型:按知、情、意等心理机能在性格中占优势地位与表现程度不同,机能类型说,把人分为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和混合型。按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或外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根据个人竞争性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优越型与自卑型。按照信息加工,认知方式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按照社会文化观和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等。65性格结构有哪些成分(或特征)65性格结构包括如下成分(或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有对他人、集体态度;对学习、劳动、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坚韧性等。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强度、稳定性等。性格的理智特征: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的特点。论述题:1. 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1.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俗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意识的基本持征是: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朗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第二信号系统(即以词语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活动系统)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2. 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2.弗洛依德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性本能发展的过程。控制人的性本能的能量是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投放的部位不同,这一部位称为“欲带”或“动欲区”。根据“欲带”的变化,儿童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2)肛门期(13岁),幼儿由于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里必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母情结”,女孩子会对父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父情结”。(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里必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亲或母亲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游戏等。(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发生在随之而来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弗洛依德认为,由于“固恋”和“倒退”,很少有人能够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固恋”是指由于里必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则是由于里必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3.(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预见行动的进程;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相反则会为消极情感左右。4、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4.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人的心理实质,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一命题可从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来表述。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展开,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如睡眠、酒醉、药物麻醉等)、科学实验(如采用脑切除法、微电刺激法发现支配躯体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的脑神经细胞)、临床经验(发现大脑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损伤,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失语症)以及“反射说”、“条件反射说”和“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的意识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人的个性等都离不开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人的心形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映现实与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人类的社会意识、个体意识、自我意识等都是带有社会性特点的具体表现。5、 试分析劳动与言语和语言在人的意识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5.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中有如下作用:劳动是人类的动物祖先转变成人和人的意识赖以产生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是人按自觉的日的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过程。劳动是一种自觉地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活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同这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劳动是一种社会集体性的活动。劳动工具的制造是集体劳动经验的结晶,劳动经验与技术的传递也是集体化活动的结果,集体关系的形成和社会性意识观念的产生,也只有在集体劳动中才有可能。 言语和语言在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语言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进行交际的工具。言语和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是交流思想的过程及其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交流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语言、词也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的反映才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即成为意识。6 教学中怎样组织好学生的注意. 6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做到以下几点: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与学校常规,对唤起有意注意也起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活动会生动有趣。在教学环境方面,要防止干扰刺激分散注意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授内容要科学、新颖、系统、生动,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适时呈现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教学方式的变化、灵活、启迪性等课堂教学艺术,都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有助学生注意的集中、稳定与持久。 7 试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7影响注意分散有客观、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原因来看,无关诱因的吸引、嘈杂环境的干扰、目标刺激对象或活动太单调、枯燥、乏味都可能导致分化。从生理原因来看,过分疲劳与困倦,激活与觉醒水平太低,身体有病或不适等容易引起注意分散。从心理因素来看,学习目的动机不明或不纯;模糊的杂念与牵肠挂肚的思绪;情绪低落或波动;意志薄弱,抗干扰能力太差;不良的作息、工作、学习习惯等都易使人分散注意力。要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的集中稳定,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排除无关诱因和嘈杂刺激的干扰,保持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安静。要组织好学习与工作活动,使活动及活动对象、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提高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把看、听、说、写、想、操作联合起来,有助于注意的稳定集中。养成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坚强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有助于注意的稳定。要劳逸结合,防止过分疲劳,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对有多动症的儿童,应根据医生吩咐服用利太宁或苯丙胺等镇静药物能暂时缓解分心,15岁以上这种症状会消失。8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8学生良好注意品质与注意力的培养应重视以下几点: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9. 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9.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以下重要作用。客观事物直接作用感官,通常只是事物的部分属性起作用。由于经验的参加,可以回忆起过去作用过的其他属性,因而便于在人脑中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映像。如在黑夜,人用手触摸到*物体,立即能回忆该事物的其他属性,并能叫出它的名称。经验还能帮助人区别不同事物或区别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正确理解事物(感知水平的理解)。例如人凭经验,用鼻子嗅,就能把液化气、汽油、煤油、酒精、白酒等区别开来。经验也影响知觉的丰富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莫定基础。 经验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也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性中有助于个体把对象与背景区分开来,从而优先地选择知觉对象;在整体性中,经验的回忆补充作用,有助于完整认识;在理解性中,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在恒常性中,经验有助人保持相对不变的认识。总之,由于经验的作用,个体对感觉信息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感性的解释相理解的过程才构成知觉。10. 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0.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与科学发现的基础,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注意: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不助燃并比空气重的实验时,明确观察目的与不明确目的大不一样,前者会集中注意力观察高低两只蜡烛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