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541072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语文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语文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潍坊市二模语文试题4.3016.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军城早秋 严武 咋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 答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4 分 ) 答 :16. 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 刚毅果断的气魄 ;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 分。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 分 )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20054)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金陵酒肆留别李 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分)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4分) 16(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评分标准:前两条每条1分,答出第三条也给1分,但该小题最多给2分。 (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 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评分标准:每条1分,答出四条给4分。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内部1)2005.4.27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晚 晴 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注】俯夹城:俯临夹城,言居所地势高。夹城,古两层城墙,中有通道。 诗人在“幽草”这一意象上有所寄寓,请简要指出。(2分)答: 前人评说本诗,以为尾联最能体现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请略加分析。(4分)答: 16. 被人格化了的“幽草”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欣沐初夏晚晴,诗人感同身受,为自己的幸遇而振奋精神。/ 尾联晚晴远景中的越鸟,是诗人“重晚晴”的具象化,轻快地归飞干巢则显示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前景。晚晴短暂但毕竟美丽,更值得格外珍重,因而诗人是达观的。绵阳市高中200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16.(6分)“何事吟余忽惆怅”是关键句。(1分)因为它引出了下面的答案:“村桥原树似 吾乡”,点出了“惆怅”之因。(1分)起头两句突出“行”,于动态中写美景,中间的四句着力渲染大自然的美,最后两句抒情。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又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抒写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划线处2分,分析2分。)2005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试题语 文 试 题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 楼 感 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答:(1): (2): 17(6分)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 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6分)华清宫吴 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崔 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释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13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试就其中的一点做具体分析。(3分) 答: 12(6分,每小题3分)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B(“明月自来还自去”,不是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而是巧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因历史巨变而引发的苍凉之感。)13(3分)答题要点:正确指出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一点不同之处。(1分)紧扣两首诗的某一点进行具体分析。(2分)(分析恰切,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示例】思想内容:作品感情基调不同:吴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揭露了唐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愤恨的感情。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则流露的是一种感伤的情调。选材角度:取材的角度不同:呈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清宫全无一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磴道冷清,杂草已将道石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和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气。今昔对比,置读者于悲凉氛围之中。表达技巧: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两校高三联考试题17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_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_17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1分),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1分) 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2分);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2分) 北京市西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4月抽样测试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题。(7分)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12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13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说明。(5分)12B(“西湖全部胜景”,概括不当;“细致描绘”,解说不当)13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1分)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2005年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漫书司空图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答:_16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6分)2005年高考重庆地区信息试卷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早 梅齐 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17(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2005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分)16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2005年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浇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作尘。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简析“悲壮”: 评赏“艺术”: 16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2005高考语文创新模拟试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 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16、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北京市海淀区200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8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郡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蔡家亲:指表亲。(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句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了一层冷寂悲凉的气氛。 B五句中“独沉久”三字写自己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六句中一个“愧”字流露出自己处境困窘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了诗人的达观情怀。 D全诗描绘画面由远及近,由物到人;题目虽有“喜”字,但诗中却喜中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与外弟的情谊。(2)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6分) 韦苏州曰:“窗里我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为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2分) 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 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2分)12(1)C(2分) (2)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只要是白居易的作品即可,2分,错1处减1分) 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2分) 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2分)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5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1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寒食注孟云卿(唐)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唐)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_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分) 答:_ 16. (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有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4分。手法各1分,语言各1分)2005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6. 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3分)_(2)此诗颈联堪为“诗骨”,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豪情、心如砥石的精神和跌宕雄健的风格。这一主旨颈联是如何加以表现的?(5分)_ 16. (1)全诗构思用拟人手法,首联中的“看”和“我”都指秋风。用拟人的好处:一是物我共知,二是秋风有知有情,便于对话。(拟人手法1分,两个好处2分)(3人)(2)炼字上,一“思”一“盼”从精神上写出雄心壮志;一“动”一“开”从动作上写出蓄势待发。(2分)造意上,秋的背景,衬托“马”和“雕”,意境肃杀,形象雄健。(1分)手法上,“马思边草”“雕盼青云”是比兴,是诗人精神的物化。(2分)(5分)唐山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首宋问,然后问答问题:(G分) 望江南(超然台川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早壕春水一城花。烟雨帽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共名曰“越然”)“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答: 一一(2)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十富的情感,试作分析、(4分)答:-,一一-16(6分) (1)“暗”字即使人想象到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1分)又为全词定下抒情基调。(1分)(2)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寄情诗酒的洒脱,仕途坎坷的无奈。 评分要点:乡愁、洒脱、无奈。以上三个评分要点。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200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分)14【古诗鉴赏】(分) 参考答案: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意思对即可)评分标准:特点分,情感分(每位诗人的情感各占分,其中结合诗句正确分,具体情感分。陈诗中答对“惊喜”或“高蹈自守”的意思都可得分。)济宁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16阅读下面两首诗,参照对“其二”的鉴赏,写出对“其三”的鉴赏。(6分)塞下曲卢纶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鉴赏:塞下曲六首是卢纶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它们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出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 其二写将军夜巡,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来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性;后两句写箭没石中的情景,以戏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其三_16(6分)(其三)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2分)。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2分);三四句写将军率 领轻骑冒雪追敌,“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2分)2005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暑 旱 苦 热王 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化之高有积雪,蓬菜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妒忍身去游其间!(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一联?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表达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3分)答 : 。16、(1)尾联。不能携天下人同往昆仑、蓬莱清凉之地,怎忍自己一人独亨?愿与人民同凉热、共甘苦,情真意切。(2)答题要点:写天气的炎热,联想丰富,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写对人民的同情,情真意。全诗境界开阔、高远。(若从其他方面答题,言之成理即可)2005年福建省达标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陂(b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 (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16(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分)(点出“绕”字,1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分;大意对即可) (2)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分)(点出悲壮的情感和坚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分;能作简要分析,2分;大意对即可)北京市丰台区2005年高三一模统一练习 1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9分)(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王翰 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乙诗_。(3分) 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 12. (9分) (3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 (2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 (4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独坐敬亭山 江 雪李 白 柳宗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敬亭山在宣州,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距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江雪大约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1)古人评独坐敬亭山有云:“两不厌”妙矣,传独坐之神。古人为什么这么说,请你作出合理的鉴赏。(4分)(2)江雪借“渔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了政治上的抑郁若闷。请分析本诗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塑造“渔翁”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4分)16(8分)(1)“两不厌”用拟人的手法,表面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人间的无情,点出“独”字。从而表达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2)前两句用“千山”“万径”这样广阔的背景作烘托,背景越阔大,“渔翁”的形象就越突出;前两句“绝”“灭”极写环境的幽静沉寂,这与“渔翁”清高孤傲的情感世界也是一致的。2005年淮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17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平调 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侍新妆。注:“红艳露凝香”喻牡丹花。诗人此处借牡丹花未赞美杨贵妃体态丰腴美丽。赏牡丹 刘禹锡庭中芍药妖无格,池上笑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1)比较一下李诗中的“枉”、“借问”与刘诗中的“真国色”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3分)(2)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3分)17(1)李诗中“枉”与“借问”二词,贬低神女和赵飞燕,褒扬杨贵妃,人花相映,古今类比,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富有致之势回旋其中。刘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2)刘诗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尽现诗人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2005届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 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16、.树叶飘落,大雁南飞,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突出“早寒”;(1分)用“北风呼啸渲染“早寒”。(1分)(一层意思点出寒之“早”,一层意思突出“寒”意。合在一起说明也行。)用“遥隔”两字表明了作者离家遥远,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用游子泪“尽”他乡这典型细节,反映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强烈。假托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005年扬州市重点中学四月语文模拟试题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这首诗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其作用。21(6分)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2分)。在这萧索落寞的环境里,作者的心情是孤寂消沉的,为下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意外惊喜做了铺垫,创设了意境(4分)。(意思对即可)2005年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就内容而言属于 。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答: 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试简要分析。答: 16七言绝句;送别诗。答: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答:“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启东市200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野 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 王国维曾将诗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哪属“无我之境”,哪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答:_。16、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005年4月深圳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训练 1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写景有什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 答: (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3)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_(朝代)大诗人_,其诗文代表作品有_(任填一篇)。15. (9分)(1)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4分)(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2分)(3)东晋(或晋代) 陶渊明 桃花源记(或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3分)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湖北八校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16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中吕普天乐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注: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失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1)填空:(3分) 这两首小令中的中吕是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词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 (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6(1)宫调名“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每空1分) (2)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春景,第二首是秋景,(1分)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1分)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1分)湖北宜昌市2005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 注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轩:长廊。楹:柱子。 赊:远。 填空:(分) 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_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_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 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分) 16题参考答案: 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 每空分,3分 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加波浪线的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意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一处得1分。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2005年第一次联考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泾 溪 唐 罗隐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