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材料公司企业文化方案(参考)

上传人:泓****询 文档编号:9476953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基材料公司企业文化方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铜基材料公司企业文化方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铜基材料公司企业文化方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铜基材料公司企业文化方案铜基材料公司企业文化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合作竞争模式与双赢模式4二、 企业资源配置的区域化与全球化6三、 评价标准7四、 评价方法11五、 一体化原则20六、 共识原则22七、 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24八、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30九、 公司简介34十、 产业环境分析36十一、 面临形势36十二、 必要性分析37十三、 发展规划分析38十四、 SWOT分析41十五、 法人治理结构48十六、 项目风险分析57项目风险对策59(一)加强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59本项目的建设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工程设计承包商,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建设投资和设备采购成本。项目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标选择项目监理,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建设工期和降低项目造价。建成投入运营后,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构成较大的价格变动空间,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59一、 合作竞争模式与双赢模式(一)从对立竞争到合作竞争企业自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最原始的规则是优胜劣汰、你死我活。时至今日,企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市场已经呈现战争与和平共有的状态。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产业分工协作日益密切,市场需求变得神秘莫测,在这种情形下,一间公司不管有多大规模与实力,也不能做到掌握生产上所需要的所有技术,生产与提供现实和潜在市场所需要的所有产品与服务。每个企业在造就市场时均为互补者,在瓜分市场时才有相互之间的竞争。因此“合作竞争”的概念应运而生,美国人尼尔瑞克曼写了一本名为合作竞争大未来的书,其中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真正的企业变革,指的是组织之间以团结合作、合力创造价值的方法来产生变化;公司开发出新的合作经营方法,协助企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获利和竞争力。”因此企业竞争的游戏规则在改变:竞争是合作的一种方式,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压倒别人,而是与别人共同谋求繁荣。这种游戏规则不仅体现在生产上下游之间,也体现在直接的竞争对手之间。通过合作竞争,寻找到自身最合适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定位,与对手相得益彰,共同发展。这可以称作是一种竞合模式和竞合文化。近几年,“蓝海战略”以及“长尾理论”均受到推崇,不与竞争者直面竞争,走出“红海”,开发“蓝海”;不光关注一时利润贡献大的产品,更要关心一时利润贡献不大,但有潜力的产品开发。这些思想都是竞合文化的发展。(二)从单赢走向双赢与上述竞合模式相联系,由于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逐渐重视和对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视,也带来企业盈利模式的变化。“双赢”甚至“多赢”取代了传统的“单赢”。关起门来把企业办成像一个制造利润的机器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企业必须面向社会,把自身的目标与社会目标相融合,不仅致力于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与顾客和社会分享所创造的价值,而且要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由“单赢”(企业自身的眼前利益)走向“双赢”(企业与竞争者分享利益),进而走向“多赢”(企业与竞争者、消费者乃至社会共同分享利益)的共同分享利益的盈利模式的形成,给企业文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要求企业必须做好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调整,处理好企业眼前利益同长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身利益同竞争者利益、顾客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改组管理流程和营销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社会化的企业”。当然,这只是从竞争角度看盈利模式变化,从企业运作的商业模式角度看,金融创新与资本运作、网络技术的运用将在未来商业模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盈利模式将因此产生革命性变革。二、 企业资源配置的区域化与全球化(一)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相互渗透度不断提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从资源与市场的国际化,到管理与技术的国际化,再到生产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全方位的国际化势不可挡。从跨国公司的发展轨迹看,经过“国内国际化”、“销售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研究开发国际化”四次浪潮的洗礼,其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出现第五次浪潮一无国籍公司,预计到21世纪中叶,这种公司将达到100万家。无国籍公司面向全球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活动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其生产的产品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产品”。(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虽然,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加人WTO后,企业也不可能迅速实现国际化。但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中国的企业就在与数千亿美元的外资直面竞争。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规模扩大,领域拓宽,方式多样,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立足。这种在国内市场进行的国际竞争,既对中国企业是个冲击,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使中国企业受到了锻炼,同时加速了中国市场的成熟。另一方面,中国一大批企业也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冲破市场阻隔,不仅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而且在境外上市,筹措国际资本,在境外建立研究机构,在国际市场上招聘人才,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并且把生产基地建在国外,实现生产国际化。如海尔集团“三个三分之一”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加入WTO以后,同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贸易上互利互惠,大大加速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截至2012年6月,中国对外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境外企业达到18000余家。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企业经营理念、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企业文化的发展无疑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三、 评价标准企业文化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企业文化发育和成长客观状态的评价,另一类是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评价。本书所阐述的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发育和成长客观状态的评价。从根本上讲,评价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企业文化与企业所从事的事业及市场环境是否相适应,是否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力,是否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具体来说,评价一个企业的文化优劣,要看企业文化的引导力、教化力、维系力和激励力这四种力量的大小。(一)引导力企业文化无形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的行为,引导员工的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座灯塔,照亮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把人们引向光明之途。当企业制定一项营销决策时,它会提示决策人不能为一时的销售盈利而丧失企业的商誉,应处理好企业利益与消费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当企业推出一项新的分配制度时,它会告诫管理者,分配制度的精神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正面激励;当员工早晨走上工作岗位,它会提醒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把工作当成负,担和赚钱的手段,而应从中寻求创造和奉献的乐趣。毫无疑问,劣质的企业文化一定会把人们引向迷途和黑暗。只要看企业主流文化能否对企业和员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或引导力大小,即可对企业文化的优劣状况给出一个大体评价。(二)教化力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有成效,首先要看它能不能提供对企业从上到下各种角色的教化与训练。企业文化的教化力,往往不只是能提供保证企业业务经营正常运转的职业训练和角色训练,即不只是一种纯粹的职业技能、技术和专业素质训练,也不只是常规的社会道,德教育,而是能造就特有的“企业人”。健康、完美的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看问题的独特的视角、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人以责任感、正义感,使人能够区分善恶美丑、是非曲直,引导员工做人以诚相待,做事讲信誉,公私应分明,工作应进取,对“企业人”起着全方位的正面教化作用。而一种病态的企业文化,其教化作用则是负面的,它给予员工的必是人世间无公平可言,信誉、名声不值钱,做人要圆滑、老到,环境本来是充满敌意的,工作说得过去就行等。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其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企业文化的优劣,只要看其教化作用的方向以及教化力的大小,便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评价意见。(三)维系力维系企业共同体存续的核心和基本力量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只要有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就有了价值支柱,就有了精神寄托,就有了追求和向往,就有了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勇气和力量。没有资金,可以用信用得到贷款,引进资金;没有主意,可以集思广益,获取情报,也可以引进人才与技术;陷入困境,可以全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遇到“外敌人侵”,大家可以“同仇敌气”,协同作战。企业文化维系力的大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检验:一是企业能否提供一种物质诱因(或物质刺激)与员工贡献相平衡的机制,使员工在企业困难时期能够牺牲报酬,在景气时期能够分享收益;二是企业能否提供职业安全保障机制,满足员工职业安全感的需要;三是企业能否创造一种团体认同感,使员工有归属感,形成一种靠对共同事业的认同而不是靠血缘关系或物质利益带来的团体凝聚力;四是企业能否通过创造一种成就感与机会均等感,让员工看到有实现理想的可能;五是企业能否通过对员工自我价值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协调,使员工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和最大的发展空间。(四)激励力企业文化的激励力,也就是企业文化对文化行为主体能够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的力量。激励的结果往往具有某种放大效应。事实上,依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能够满足企业员工各个层次需要的企业文化,在其发挥维系作用的同时,又具有激励力。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给人以明确的目标,在企业主导价值观念的引导下,鼓励人们坚持个性,不断创新,为人们提供露头角的广阔天地;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每一个人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动力,鼓励每一个人恪尽职守,超越自我,创造佳绩。一种不良的企业文化肯定没有这种力量和功效。因此,从企业文化对组织成员是否具有激励作用和激励力的大小,可以对企业文化的优劣程度做出一个大体的评价。四、 评价方法判定一种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健全的、常态的优秀文化,还是一种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健全的、病态的不良文化,其主要方法有比较评价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实际观测评价法等。(一)比较评价法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比较分析了他所归纳和概括的两种企业文化Z型文化和A型文化。这里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比较评价法。1、从一般统计数据和现象上看两种文化的特征(1)Z型企业中的雇员一般比A型企业中职位相当的雇员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要长。(2)A型企业每年更换其副总经理的25%,而且至少20年没有改变这种做法了;而Z型企业每年只更换其副总经理的4%,而且主要是由于退休。(3)Z型企业各级雇员比起A型企业职位相当的雇员来说,往往在更多的位置上干过。(4)在工作生活同个人生活的混合方面,A型企业同Z型企业并没有什么差别。雇员们都宁愿把工作同家庭区分开来,他们都没感到有压力,企业让他们大量参加午餐会或鸡尾酒会这样一些以企业为基础的社会活动。但在同事间接触的广度方面,Z型企业的雇员比A型企业的雇员要广泛得多,他们相互了解得更多,谈论的问题更广泛,参与的活动更多。2、从价值观、心理感受、职员情绪和心态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特征(1)A、Z型企业的雇员同样地具有进取心和独立思想,但在Z型企业中的员工远比在A型企业的雇员更相信集体的责任。(2)Z型企业雇员都认为他们的企业有一种独特的宗旨,运用着微妙而含蓄的控制形式;而A型企业的雇员却感觉不到这种独特性和微妙性。(3)Z型企业中较低级的雇员认为企业不会解雇他们,而且他们通常也不会自动离职;而A型企业中的雇员则认为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不是被解雇,就是自动离职。(4)在决策方面,两类企业的副总经理一级的管理者都有高度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而在较低级别的雇员方面,Z型企业的雇员有高度的参与感,A型企业的雇员则相反。(5)Z型企业中的雇员表现出比A型企业雇员好得多的感情状况,虽然两类企业的雇,员在家庭生活和婚姻关系方面没有什么明显差别,但他们的配偶则认为,Z型企业较A型企业在这方面更令人满意。(6)就雇员心理素质和情绪状态而言,Z型企业的雇员表现出镇静、有条理和能控制感情,而A型企业的雇员则表现出匆忙、烦躁不安。经过上述的比较,威廉大内对这两类企业作出这样的结论:Z型企业同A型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营业,以类似的速度增长,而且两者都被列在美国的1000家工业企业,中,但在过去5年中,Z型企业比A型企业更为成功,提供了更多的职位,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以更高的速度增长。从社会各方面和经济方面来讲,Z型企业都比A型企业成功得多。显然,这是一种依据对同类企业的文化的不同表现及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企业文化优劣的方法。它的优点是简捷,易操作,评价结果直观;不足是比较对象或参照系难以选择,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二)生命周期评价法正如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要判定一种企业文化是否先进,要看这种企业文化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企业文化生命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包括创业期文化、成熟期文化和衰败期文化三个阶段。1、创业期文化创业期文化,是指企业创业期孕育、形成的企业文化。其特点是:企业文化的主旨、内容、基本结构与文化形式、文化体系呈不均衡,不等比发展。创新有余,冒险有余,注重未来,无所顾忌,不背包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易于共同对外,精诚团结,而不是把目光盯在内部的权力、利益的分割上。但文化积累不足,理性较少。2、成熟期文化成熟期文化,是指公司进入稳态发展的成熟期的企业文化。这个时期的企业文化无疑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完备的、系统的团体文化。与创业期文化相比,成熟期文化多了平衡、稳重和理性等特点。成熟期文化还可分为守成文化与守业文化。守成文化指的是全面继承创业期文化,并发扬光大,使之走向企业文化的鼎盛,形成企业文化最为繁荣的风貌和格局;守业文化指的是单纯维系、保持公司业绩,以求稳怕乱、得过且过为基调,呈现出企业文化走下坡路、趋于衰败的迹象,企业文化中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3、衰败期文化衰败期文化,是指企业进入衰败期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以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谨小慎微、明争暗斗为特点。这种企业文化标志着企业走到了尽头,走向没落,走向解体,走向消亡。当然,企业衰败期文化,绝不是从企业进入衰败期开始的,多是从企业成熟期就滋生,以致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暗流,最终导致企业文化的衰败。在企业鼎盛时期,企业主流文化居于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人们容易对那些腐败、堕落的文化支流视而不见,顺其自然;或简单地认为其存在无碍大局,终必为正义的主流文化所淹没,因而,使某种劣质文化得以蔓延,导致企业文化走向衰败。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难点不在于大致有一个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概念,而在于凭借着直,觉、职业判断和某些科学依据,正确地判定企业文化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临界点,并制定出一整套管理对策,当企业文化陷于危机之时,能够力挽狂澜,挽救企业文化共同体,通过创新、变革或再造,使企业文化重获新生。生命周期评价法是一种较宏观的整体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方法,或者说只提供了一种评价企业文化优劣的思路,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所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三)实际观测评价法实际观测评价法是通过比较完整地考察企业文化的状况,进而对企业文化优劣做出客观评价的方法。其考察与测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的物质环境企业的物质环境好坏是企业文化优劣最直观的反映。(1)建筑装潢、生产经营环境。一个企业的建筑,如公司的办公大楼、工厂的厂房、商店的购物店堂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往往反映出企业的不同风格,反映出企业领导人的追求、企业对员工及员工对企业的不同态度。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说过:“尽管公司花在自己办公大楼上的投资与其经营毫不相干,但毫无疑问,它与文化有关。”“他们试图创造一种环境,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公司是深谋远虑和久经世故的。”“对其自身及文化感到自豪的公司会通过环境把这种自豪感反映出来。”可以想象,装饰一新的公司办公楼和工厂厂房、高雅的商店店堂可以成为一种清新向上文化的明显外在标志。那么,一个整洁有序的车间,反映着企业的规范管理及工人积极的劳动态度;精心设计的企,业建筑装潢和内部工作场所,反映一个企业较高的文化品位。(2)产品。产品是企业形象的缩影,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开发出新产品,表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科技进步意识;一个企业生产经销的产,品质量如何,反映企业的质量观;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牌,反映一个企业的实力和知名度、美誉度;甚至企业设计的产品包装装潢、广告词和广告画面,也无不展示着企业的性格魅力与文化追求。产品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了解企业文化,先了解一下企业生产、经销的产品是十分必要的。(3)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企业生活设施是否完备及运营好坏,反映企业对员工物质生活的关心程度;企业在文化设施方面有多少投入,如有没有职工学校或培训中心,是否设立了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或电视台),有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体育运动场所等,反映企业对员工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和对员工精神潜能的开发状况。总之,从企业生活设施及文化设施多少、好坏中能直接或间接看出企业是否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反映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以及员工是否有“爱厂如家”的精神的基础。2、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员工的行为方式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员工在工作中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也表现着企业文化的优劣。(1)规章制度。考察企业文化的优劣,不光要看企业有没有比较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还要看执行情况。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能够自觉、严肃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规章制度视为企业法规,不管有没有检查、有没有监督都同样认真,不打折扣。如果企业员工只有在企业严密控制下才会遵章守纪,缺乏自觉性,管理层不能以身作则,或在执行中以人治为主,漠视制度的严肃性,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有较好的秩序、整齐的步伐,从而就不能形成一体化的追求,也不会有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和协调的工作氛围,由此也就不难得出企业制度文化不良的结论。(2)惯例、习俗和传统。企业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和工作过程中会形成若干惯例、习俗和传统,这些惯例、习俗和传统尽管是不成文的,也并不像规章制度那样强制人们遵守,但却以一种情感氛围和舆论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软约束作用。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除了有较健全的成文制度外,更突出的特色是有很多不成文的好惯例、好习俗、好传统,并且被人们以铁事、故事的形式传诵,代代相传;反之,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不可能产生这些好惯例、好习俗、好传统。(3)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直观地看,一个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低、出勤率高且工作认真、效率高、精神饱满,表明企业文化处于良好状态;相反,员工流动率高、缺勤严重,工作中消极懒散、潦草塞责、精神不振,则是企业文化退化的征兆。可以说,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是企业文化的“晴雨表”。3、企业的价值观直接探究企业价值观并非易事,只有通过各种相关事物进行研究,如上述分析物质环境、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等,就是测度企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此外,分析企业价值观体系(如企业目标、企业精神等)的表述以及企业培养的英雄人物的特征,也能够使我们对企业价值观有进一步的认识。(1)企业目标。有些企业的目标局限于企业自身短期的产值、销售和利润上,有些企业则放眼未来,能够把企业的市场目标、利益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对社会的贡献目标结合起来。两种不同的目标,反映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表述反映了企业价值观的主流。北京歌华集团“创业无,涯,创造无限,敢为文化先”的精神,反映了一个文化型企业的特有精神追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体现着“大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追求“真、善、美、和、爱”的高尚人生价值。(3)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作为文化楷模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孕育出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如鞍山钢铁公司的孟泰,成为鞍钢人爱厂如家价值观的化身;大庆石化公司的王进喜,成为大庆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奉献价值观的代表。只要分析一下一个企业树立了什么样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品格特征,英雄人物是否受到多数员工的爱戴和仿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企业的主导价值观和整体企业文化的特点。(4)经营管理。主要是看企业执行的营销战略与策略、服务满意系统、环保措施,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以及处理与顾客、社会关系时的态度和做法,是否体现出以顾客为本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看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是否坚持了以员工为本的思想。实际上这些是研究企业价值观最重要的方法。实际观测评价法是一种系统直观的评价企业文化的方法,同上述两种方法一样都属于定性方法。五、 一体化原则(一)精神一体化是企业文化追求的至高境界一体化原则,即坚持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关系一体化,最终实现企业精神的一体化。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一体原则能够有效地建立起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为实现价值体系的“一体化”创造条件。传统的管理模式人为地把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分割开来,企业就像一座金字塔,从上到下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前提是,把管理人员视为管理主体,把一线员工视为管理客体,管理的含义即管理主体如何去控制管理客体按照管理主体的意图和规划目标去行事。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未能解决管理效率的最大化问题,而且造成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尤其是在信息社会,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生产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脑体劳动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坚持按一体原则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打破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之间的人为“文化界限”,使二者融为一体,建立共同的目标和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关系,促进企业精神文化一体化的形成。(二)一体化原则的实践(1)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实行一体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弱化等级制度的影响,把原来,“干部一工人”、“脑力劳动者一体力劳动者”、“管理者一被管理者”等带有浓厚等级文化色彩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带有人情色彩的分工协作关系,千方百计赋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力与责任,建立内部一体化关系。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一线员工大多数希望负责任,希望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参加各种竞赛并希望获胜。只有给他们创造了这种条件,他们才能减少不满情绪,主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企业管理方式才能由过去纯粹的外部控制和外部激励变成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2)从所有权的角度讲,在企业改革深化,尤其是股份制推行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使员工持有部分股份,变过去的名义所有为实际所有,这是实现“一体化”的物质基础。企,业员工持股并非只是一种法律状态,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定的企业的股权,他会认为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企业休戚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眼前的利益,愿意以实际行动保护企业,使其免受伤害。从情感上讲,个人所有权心理存在时,员工会为企业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为企业的失败而感到痛苦,为了公司的进步与繁荣愿意奉献自我,这恰恰是企业文化所追求的“价值一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境界。六、 共识原则(一)创造共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本质“共识”,是指共同的价值判断。创造共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本质。企业文化管理强调共识原则,是由以下三点所决定的:(1)由企业文化的特性所决定。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在一个企业中,任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志和方式行事,企业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不能形成整体合力。企业文化不是企业中哪个人的“文化”,而是全体成员的文化。因此,只有从多样化的群体及个人价值观中抽象出一些基本信念,然后再由企业在全体成员中强化这种信念,进而达成共识,才能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即是“共识”的结果。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这一原则。(2)由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所决定。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经营活动的成效如何,受企业内外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科技环境、市场环境和管理环境都异常复杂且瞬息多变,单靠一个人的知识、智慧、经验和判断力,很难保证做出正确的决策,规避企业遇到的各种风险,也很难保证在经营管理中寻找到最佳的途径和办法,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只有强调共识,全员参与,集思,广益,使决策与管理都建立在全员智慧与经验的基点上,才能实现最科学的决策与管理。(3)由人的心理规律所决定。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脑力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们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只有把握员工的这种心理需求特点,创造更多的使员工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才能激发人们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奉献企业结合起来,促使全员共同信念的形成。(二)共识原则的实践在实践中,贯彻共识原则应坚持以下两点:(1)充分发挥文化网络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成员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不断认同、内化和自觉实践的过程。而要加速这一过程,就需要发展文化网络。在特雷斯迪尔与阿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文化网络”被认为是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是企业内部主要的却是非正式的沟通手段,是公司价值和英雄式神话的“载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表层或深层、大范围或小范围等各种网络系统,相互传递企业所倡导的这种价值标准和反映这种价值标准的各种趣闻、故事以及习俗、习惯等,做到信息共享,以利于全员共识的达成。(2)逐渐摒弃权力主义的管理文化,建立参与型的管理文化。权力主义的管理文化过分强调行政权威的作用,动辄用命令、计划、制度等手段对人们的行为实行硬性约束,在决策与管理中,往往用长官意志代替一切,这样做肯定不利于共识文化的生长。因此,打破权力至上的观念,实行必要的分权体制和授权机制,是充分体现群体意识,促使共识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七、 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家不但是市场舞台上的主角和企业的掌舵人,而且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与作用,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一)企业家的市场角色定位与基本特征1、市场角色定位企业家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纵观世界,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企业家辈出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角活跃于市场舞台的。日本经济的腾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家阶层,产生了像土光敏夫、松下幸之助、涩泽荣一那样一批“经营之神”。翻开美国20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从享利.福特、洛克菲勒,到斯隆、亚科卡、韦尔奇、盖茨,企业家在其中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现代企业经营需要企业家。现代企业不同于作坊小店,它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和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众多经营战略问题做出决策;需要处理同,社会公众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以及内部分工协作关系。如果没有一个能执掌全局,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组织指挥才能的企业家一一董事长、总裁、总经理或CEO,对企业进行创造性经营和科学的管理,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是很难想象的。很显然,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经营要面向市场。企业家的职责是带领企业驰,骋市场,谋求发展。因此,企业家的市场角色十分清晰,即市场的领导者,是冒险家和创新家。2、基本特征(1)企业家作为经商办实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市场的主角,不是天生的,也不应该是靠哪一级政府任命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竞技场上,遵循和服从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靠开拓经营事业锻炼出来的。(2)企业家拥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才能,不是投机商,而是经营管理的专家,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积极体现者。(3)企业家的行为自觉接受一定的商业文化的引导和制约。这种商业文化包括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比如,以增加利润为荣,但不谋求暴利,诚实经营,以义取利,讲究商业信用;敢于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但又不盲目从事等。(4)企业家能够通过自主地经营企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开辟市场,满足社会需求,引导消费潮流;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关心和支持社会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二)企业家的文化角色定位1、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对媒体记者谈到他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时指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牧师”实际上就是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文化角色定位,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他扮演好这一角色体现出来的。企业家作为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和核心力量。2、具体文化角色定位(1)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企业文化是靠企业家倡导的,企业家的理想、主张、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引导着企业文化的方向和特色。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具有超前文化意识的企业家,就不会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产生;同样,几乎没有哪一个企业拥有的主流文化不是经过企业家倡导和培育的。张瑞敏就是海尔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在张瑞敏倡导的文化和精神引导下,海尔集团确定了自己明确的创造国际品牌的发展战略,创立了适合自己发展的OEC管理法,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真诚服务顾客。它亮出自己的品牌,许下“真诚到永远”的庄严承诺,把企业文化活动融入整个经营活动之中,并成功地运用企业文化激活了若干“休克鱼”,因而在短期内迅速扩张,成为一支巨大的“联合舰队”,显示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威力。(2)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者。企业家好比园丁,精心培育,勤劳耕作,才使得企业文化之花在企业的沃土上盛开。企业家在培育企业文化的时候,一般均充当着“医生”的角色,从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地推进企业文化管理。例如,河北衡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吉泽,善于发现自己企业的问题和不足,对症下药,除狠抓基础工作、理顺内部机制、推动产品开发、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外,着力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在他上任没多久,企业效益逐年递增,员工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这时企业内出现了“小富即安”的思想苗头和文化倾向,部分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滑坡。吕吉泽认为这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于是一方面扩大定额覆盖率,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文化管理思想,提高全员的需求层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企业突破了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后来他又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帮助企业制定了以人为中心、以和谐管理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战略,从而把企业带入文化管理的新境界。(3)企业文化管理方案的设计者。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文化战略,确定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组织员工、专家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定格;通过组织有效的文化传播及设计实施各种文化活动、礼仪,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对机构和制度的文化整合与改造,使优秀文化渗透其中,强化文化的实践,促进文化的发展等。在这一系列工作中,企业家是灵魂人物,在萌发构思、提炼升华、形成方案中,起着企业文化管理方案总设计师的作用。在企业文化管理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管理一定有组织保证和规划保证,而企业家多是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的领头人和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制定的负责人。(4)优秀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有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设计与构思,并不等于企业文化管理成功了,关键在于实施,在于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员工往往不仅看领导者是怎么说的,更看领导者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当企业力推某种新文化或企业主流文化影响力弱的时候,更需要企业家在积极倡导、培育的同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担负起引导企业,文化方向的重任。只有领导者带头,才能带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5)企业文化转换和革新的推动者。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是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是现代生产力的集结点。企业家作为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在带领员工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性经营过程中,会成为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践者和创造者。由于企业家的市场角色和在经营中的地位,容易发现企业现有文化存在的弊端和冲突。因此,他们就成为向旧文化挑战,推进新文化,转换企业文化形态的关键人物。正是企业家的这种角色功能,推动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重视价值规律,重视物质利益,带动全企业思想的活跃,形成创新、进取的精神。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但不能以企业家个识替代共识。在企业文化管理实践中应避免“一把手”依赖。八、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一)发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同样一个处于市场经济主角地位的企业家阶层也有自己的精神。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家阶层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把握和对企业特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反映着企业家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工作准则和他对事业的追求。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化的主调,是最珍贵的文化资源。从微观层面上说,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主流文化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表现在其“不墨守成规、不死循经济循环轨道,常常是创造地变更其轨道”。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寻找变化,对变化做出反应,并把变化作为一个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企业家精神中这种创新、进取、敢冒风险的文化取向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或重塑起到导航作用,构成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者,企业家,在经营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权力和感召力,把他所提倡的这种观念传导给组织成员,通过自身的“英雄”形象和强者形象,感染员工,使其产生对创新、进取与冒险精神的认同心理,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当然,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家精神体现为企业家阶层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经营创新和事业开拓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处理内外各种关系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从文化外延上看要比企业家精神大一些,因此,发扬企业家精神不能代替企业文化管理。(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既是企业家个人素质、信仰和行为的反映,又是企业家对企业生存、发展及未来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信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种新理论以及在这种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新思想以及在这种新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也是一种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这种新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的具体活动。它是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对旧事物的否定和对事物发展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的探索。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大胆突破,对技术和产品开发、对企业制度和组织的改造等方面。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谋求改变现状和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动力。2、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是企业家的内在品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每时每刻都充满各种风险,如投资风险、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等,企业家正是靠这种精神驱动,才敢于面对和承担各种风险,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机会,抓住机遇,开拓前进。3、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企业家是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总是以高昂的士气积极进取,具有向更高目标挑战的雄心壮志,这是所有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企业家若缺乏或失去了这种精神,必然安于现状,畏首畏尾,在困难面前不敢拼搏,因而就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立足,更谈不到取得竞争优势,久而久之,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对于刚刚在市场中学习游泳的中国企业家而,言,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是最为可贵的。4、科学理性的实效精神企业家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实效精神,讲究科学,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脚踏实地抓好经营管理,追求效益最佳化和效率最大化。如果一个企业家缺乏实效精神,只追求轰动效应,光讲投入不计产出,违背规律,必遭市场惩罚。企业家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理性特质。5、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人本观念,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以宽容的精神及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员工、顾客、合作者和社会其他公众。宽容精神还表现在企业家对下属工作失误的宽容,以及对员工个性及缺点的宽容等。企业家的宽容精神是企业汇聚良才,产生内聚力和吸引力,实现事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赢得社会信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6、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企业家在经营中敢于竞争,超越他人,这是天性。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里,企业资源配置远远冲破国别界限,转向区域化和全球市场,使国际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优秀的企业家能以特有的世界目光,面向全球市场,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舞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世界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在中国“人世”后,企业的市场半径迅速延伸,更加需要企业家的这种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7、热爱祖国的奉献精神企业家不仅对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企业发展负有重大责任,而且对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负有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热爱企业,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情结并把它转化成一种奉献精神,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奉献给祖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这种奉献精神,可以引导企业通过合法、诚实的经营获取正当的经济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注重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最高境界。九、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韦xx3、注册资本:7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3-137、营业期限:2012-3-1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十、 产业环境分析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是到2020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一、 面临形势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全新产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数据驱动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石。工业互联网正在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从国家战略部署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家工信部相继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等十余项落地性文件。2021年2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融合发展趋势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多点革命性的突破,并加速融入制造业企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大企业普遍依托工业互联网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挖掘。中小企业普遍应用云化工具,加快实现数字化普及。从我省发展需求看,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关键是要充分发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零部件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短板,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任务繁重。工业互联网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支撑力量,我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基础、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十二、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十三、 发展规划分析(一)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保障措施1、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国内外优秀产业人才从事产业研究教学和创业工作。加强高校产业学科建设,支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产业基础研究,培养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产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2、加快新型产业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同编制新型产业应用技术标准、为新型产业的广泛应用提供支撑。3、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4、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协同处置项目在布局、准入、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联合重组、淘汰落后、综合利用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5、强化产业行业监管认真贯彻执行产业政策法规和产业行业规章、标准,加快产业行业监管办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产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预警,规范产业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6、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扶持资金,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适应产业发展管理服务的需要,加大对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十四、 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1、工艺技术优势公司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2、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优势公司围绕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注重从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来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污染的源头和过程控制,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保障清洁生产,提高三废末端治理水平,保障环境绩效。经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公司已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3、智能生产优势近年来,公司着重打造 “智慧工厂”,通过建立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输送系统,将企业的决策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设备运作层进行有机整合,搭建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平台,智能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公司的订单管理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在确保满足客户的各类功能性需求的同时缩短了产品交付期,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4、区位优势公司地处产业集聚区,在集中供气、供电、供热、供水以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源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和配套资源优势使公司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以及环保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5、经营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敬业务实的经营管理团队,主要高级管理人员长期专注于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