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期末复习重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755813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 期末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学 期末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学 期末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分配性质与特征:1.主体:国家或政府2.客体(对象):社会产品3.目的:满足国家或政府实现职能的财力需要。帕累托效率: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没有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受益。这一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实现前提:完全(纯粹)竞争市场: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特点:1.市场上有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一生产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价2.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同质性,无差别3.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资源都可在业间自由流动4.市场中每个买者和卖者掌握与自己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全部信息。市场失灵:在资源配置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分类:理想市场条件下市场失灵,偏离理想市场条件下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有益品提供不足,宏观经济失调。外部效应: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非一致性。产生外部效应原因:个人或组织行为影响他人或其他组织,却没承担相应成本费或获得相应报酬补偿。正外部效应: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外的其他人带来利益和好处,所有者却没得到应有报酬补偿。灯塔、国防等公共产品是特例。负外部效应: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外的其他人带来损害,受害者没得到应有损失补偿。如污染环境。市场经济下消费物品:私人使用物品和服务;社会共同使用物品服务。区分消费物品标准:排他、非排他性;竞争、非竞争性。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现象。如保险公司、机动车交易市场,买卖双方车辆质量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人们享有自己行为收益将成本转嫁给别人,而造成他人损失可能性,如保险市场。基尼系数: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指数=SA/(SA+SB),区间0,1,0.5差距相当大。马斯格雷夫:有益品:社会愿意鼓励供应的产品。瓦格纳法则基本原理:随国家职能扩大和经济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导致政府支出增长因素:1.政治因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存在需要政府活动增加。2.经济因素: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随着经济工业化不断扩大。政府失灵:政府干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的手段时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或给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损失。政府失灵主要表现:1.政府干预未达预期目标2.虽然达到干预目标,但成本太高,造成资源浪费3.未达干预目标或虽实现干预目标,产生未预料的副作用。政府失灵原因:1政府官员是经济人,有自己的利益2.缺乏竞争、没有动力去降低成本3.信息不完全或失真导致决策失误4.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寻租,谋取私利等5.现实社会复杂,即使有人主观想把事办好,但由于种种局限不易办到。财政职能:政府活动固有的内在经济功能,对财政在社会经济中地位、作用、影响的理论概括。财政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通过各手段(主要财政预算)以合理确定社会总资源中私人愚公公共物品划分,合理选择公共物品构成,使之助于实现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形成较合理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通过各手段(主要财政预算)使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基础上再分配,使之符合公民认为公平、公正分配状态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通过各手段(主要财政预算与政策手段)有意思地影响、调控经济,消除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降低失业、国际收支大致均衡)。财政职能冲突:配置职能与分配职能冲突,稳定、配置职能,稳定、分配职能。财政支出分类:按经济性质:购买性、转移性支出。社会再生产中作用:补偿性、积累性、消费性。目的:预防性、创造性支出。政府对财政支出控制能力:不可控制、可控制性支出。按收益范围:一般利益、特殊利益支出。按产生效益时间:经常性、资本性支出。按政府职能:社会管理、经济管理支出。按政府管理权限:中央政府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和劳务支出,国家投资所需商品劳务支出。影响财政支出增长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增长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消费也从低收入状态向高收入状态发展,公共产品也必须随之增加;经济增长不仅为财政支出增长提供可能,也造成政府职能范围扩大和公共部门增加2.人口因素:人口增加可能带来拥挤问题,会引起对于扩大设施规模需求,导致财政支出增长,也可能导致政府支出增加3.市场失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缺陷,为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加大干预经济,财政支出是重要方式之一4.技术进步:可能引起人们对财政支出新需求5.都市化因素:都市化程度提高会出现拥挤现象,造成对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需求大幅度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也增加。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正对政府项目目标体付出过干建设方案,详细列举个方案所有潜在成本和效益转换成货币单位,比较分析确定项目方案是否可行。步骤:确定政府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列举成本和效益(成本支出,效益收入);测算成本和效益(不能仅以市价为依据);测算贴现成本和效益;选择决策标准;选定项目2.最低费用选择法:特点: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财政支出项目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有形成本,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3.公共定价法: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某些重要微观市场稳定,改进收入分配,使物品得到最有效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4.其它方法: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摊提计算法,因素分析法,历史动态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法。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构成):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国际比较:经济建设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影响因素:1.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财政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收入及供给水平,财政支出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3.政府在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财政支出反映政府活动范围方向和政府政策4.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各国经济发展不能不受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影响,各国制定本国经济政策必充分考虑国际形势,而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1.功能分类: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2.经济分类:工资福利,商品服务,个人家庭补助,企事业单位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债务还本,基本建设,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产权参股,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类型:社会保险型、国家福利性、个人储蓄型、国家保险型。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考察公共部门配置公共资源效果核心内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应当是公共支出宏观规模适度、财政、资源分配的合比例性及公共支出耗用有效性的有效统一。公共优化原则:公共性、适应性、效益性、协调性、渐进性。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演进规律:1.马斯格雷夫-三阶段说: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公共资本作用很大。中期阶段,公共积累支出在整个社会总积累支出中所占比重会下降。成熟阶段,政府投资增长率可能回升2.恩格尔定律:揭示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规律:人均收入较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比例高,用于舒适品奢侈品比例低。随着人均收入提高,用于食物和必需品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舒适、奢侈品消费支出比例上升,但是公共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市场私人产品。财政收入:意义: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重要方式。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债和其它收入)按财政收入是否有特殊用途(一般收入和专项收入)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财政收入是对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社会产品价值由CVM组成)按政府层级分类(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按照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按国际标准(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其他收入:规费收入,专项收费收入,事业费收入,发膜收入,共产收入,国有资源管理收入,外事收入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表现为基础性制约,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重要因素2.分配政策,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影响剩余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量所占份额,直接决定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份额3.价格:物价上涨形成名义增长无实际增长时,财政收入分为:GDP正常增量分配所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货膨胀。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实现社会投资、资源利用效率、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正确处理公共、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形成社会经济均衡时的财政收入规模。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确定:最小化就是最优,合乎制度约束规范的规模就是最优,财政收支适合状态下的规模就是最优。评价财政收入规模指标:1.静态(存量)指标:绝对量指标:绝对标准,财政支出绝对规模,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财政支出实际数额。绝对标准直观反映某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总量;相对量指标:相对标准,财政支出占GDP(或GNP)比重,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创造财富中政府直接支配和使用数额2.变化指标:1.财政收入增长率:当年财政收入与上年同期收入增长百分比2.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1增长快,反缓慢生长甚至负生长3.增长边际倾向:GDP每增加一单位同时财政收入增加多少,财政收入增长额与GDP增长额关系。财政收入原则: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合理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区别对待、合理负担。财政收入规模:一定时期内(一般一年)财政收入来源总量。一般收入:没有特定用途的收入,政府可根据需要安排收入使用。专项收入:在筹集收入时规定了具体用途的收入,政府只能将其用于特定目的。预算内收入:统一纳入国家预算,按照国家预算立法程序实行规范管理,由各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部分经常性财政资金。预算外收入:各级政府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采取收费方式形成的专项资金或基金。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税收是分配范畴,国家参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税收主体:政府。征税依据:政治权力。税收目的:为满足政府履行其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需要。税收性质:1.强制性:政府征税凭借政治权力,颁布法律、法令实施,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违抗2.无偿性:政府征税后为政府所有,不需偿还、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3.固定性:政府征税必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及统一征收比例或数额,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纳。税制要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包括:纳税人(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税收客体)、课税标准、税基、税率(税额/税基)、纳税期限、税收减免等。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率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额累(全额、超额累进),率累(全率、超率累进)。起征点:税法规定开始征税税基达到的最低界限。免征税:税法规定税基中免于计税的数额。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性质: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2.税负能否转嫁:直接、间接税3.照课税标准:从量、从价税4.税收与计税价格关系:价内、价外税5.税收管理权限为: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共享税6.课税形式:实物税、货币税。税收负担: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自然人或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衡量税收负担经济指标:1.反映国家税收总负担的指标:宏观税负率2.另一类是反映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微观税负率。遵循原则:取之有度、公平税负、量能负担原则。税收超额负担:政府征税导致纳税人复利损失大于政府所取得税收收入部分,可用消费者剩余净损失来衡量。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压低商品进价等办法把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经济现象。税负归宿:处于税负转嫁中税负最终落脚点。可能是一次性,也可能是多次性,转移的结果是使税收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税负转嫁本质:各经济主体间税负再分配,经济主体利益再分配。税负转嫁结果:名义税负实际税负分离,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纳税人不一定是最终负税人。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顺转):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方式,税负转嫁最基本形式2.后转(逆转):纳税人难进行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方式3.混合转(混转、散转):即一种商品税负,纳税人可通过提高价格转移一部分,通过压低迸价转移一部分4.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税负转化为资本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在特定商品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必须缴纳的税款,在购入商品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通过降低商品成交价而由卖方承担的税负转嫁方式。特殊性:对象主要是土地、房屋、股票等耐用资本消费;转移中把预期历次累计税款一次性转移5.消转。税负转嫁制约因素:商品或要素供求弹性,课税范围,反应期间,税种属性,市场结构。税收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税收效应分类:正、负效应,收入、替代效应,中性、非中性效应,激励、阻碍效应。替代效应: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替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税收原则:1.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2.公平原则:受益原则(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能力大者多纳税,能力小者少纳税,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税收,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税收),横、纵向公平3.稳定原则4.财政原则。最优税制理论:1.最优商品课税:由于对商品课税会产生替代效应,因此对其研究主要立足于税收的效率问题。重要内容-拉姆齐法则:如果商品课税是最优的,其税额少量增加会导致全部商品需求量下降相同比例,这一判定标准就是拉姆齐法则2.最优所得课税:研究从公平问题开始。核心是如何确立所得税最优税率,以使社会在达到合意收入分配目标同时能够实现对所得征税带来效率损失最小化。分为:最优比例所得税,最优非线性所得税3.最优税制结构。商品税: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提供个人和企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课征各种税种的统称。商品税特点:税源普遍,但税负易于转嫁,课税隐藏;税额与价格关系密切;税收负担具有累退性;征收管理简便。增值税:以商品或劳务在流转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指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部分价值,即货物或劳务价值V+M部分。增值税特点:1.只就商品价值或劳务中增值部分征税2.课征方式采取普遍课征方式3.税负比较稳定与合理4.计征方法采取价外计算办法。增值税类型:按照对购进资本品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为征税对象,在特定环节所征收的税。消费税特点:1.课税对象有一定选择性2.在生产环节实行单环节征收3.产品差别税率,价内征收4.没有减免税。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税。关税:由海关对进出国境或关境货物或物品所征收的税。关税分类:1.按征收方法:从价、从量、混合、滑准关税2.征税商品流向:进口、出口、过境税3.差别待遇(税率高到低):普通关税,最惠国税,普惠税,特惠税4.特定情况:差价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报复性关税。关税基本构成要素:1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进出我国国境货物和物品2.纳税人:进口货物收货人、出口货物发货人、进出境物品所有人,是关税纳税义务人3.关税税则。所得税:国家对法人和自然人在一定期间获取所得额课征的税收。所得税特点:税负较公平、符合税收效率规律、符合税收财政原则、利于维护国家经济权益、计算较复杂,征税成本高。企业所得税类型:1.古典税制:以会计实体理论和近代企业法为基础,对纳税人实行企业与股东完全分开原则。利于鼓励企业保留利润,促进企业扩大再投资。没有考虑重叠征税。2.税收抵免制或折算税制:对分配给股东的股息视为税后所得,股东对其股息的个人所得税可得到一定程度抵免,减少对可分配和未分配利润的税收歧视3.双税率税制:一企业实行两个所得税税率。一适用未分配利润,另适用分配利润。个人所得税类型:1.分类所得税制:将纳税人各所得分为若干类型,对不同类所得采用不同税率,差别待遇,体现横向公平原则2.综合所得税制:将纳税人一定期间内各不同来源所得综合起来,减去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数额,就余额按累计税率计算纳税。体现纳税人实际负担水平3.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将分类和综合两种税优点兼收并蓄,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结合。企业所得税: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企业所得税特点:征税范围广,税负较公平,税基约束力强。企业所得税基本构成要素: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税。是对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应税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境内应税所得征收的税。个人所得税特点:税制模式上采取分类所得税制;与分类税制模式相适应,广泛采用源泉扣缴;费用扣除标准统一、固定,与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没关系;在纳税义务确定上引入了居民和非居民概念,符合国际惯例。个人所得税基本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财产税:财产为征税对象,由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或收益的主体缴纳的税。财产税分类:按课税范围的宽窄,按课税时财产状态,按课税依据不同,按课税权限行使持续性。财产税特点:主要对社会财富存量征收(这些财产通常没参与再生产循环),大多对财产本身数量和价值征税。多属于直接税。大多税种具有直接税性质,即对使用、消费过程中财产征收,基本不与其他行为发生经济关系,税负很难转嫁。大多是经常税。主要税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作为经常性财政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我国现行财产税:1.房产税: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房屋产权所有人征收的财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从价计征的,税率1.2%;从租计征,税率为12%。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税率征收房产税2.城镇土地使用税:国家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使用土地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计算征收的财产税3.车船使用税:车船为征税对象,向拥有并使用车船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并取得收入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财产税5.契税: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财产税6.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交往中树立、使用、领受凭证征收的税。其他税收:1.资源税实质上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国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适当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收2.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建税):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税3.车辆购置税:对有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行为的单位个人征收的税,兼有财产和行为税性质4.耕地占用税: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个人,依其占用耕地面积征收的税。国际税收: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与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纳税人间形成的纳税关系。税收管辖权:主权国家根据其法律拥有和行使的征税权力,即主权国家有权按照各自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选择最适合本国权益原则确定和行使其税收管辖权,规定纳税人、课税对象及应征税额,外国无权干涉。税收管辖权确立原则:属地原则(一个主权国家以地域概念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的原则),属人原则(一个主权国家以人员概念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的指导原则)。税收管辖权类型: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双重管辖权。消除国际重复征税方法:1抵免法:居住国政府允许本国居民在本国税法规定限度内,用已缴非居住国政府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税额,抵免应缴本国政府税额一部分。分类:全额抵免、普通抵免(超过抵免限额部分不予扣除),税收饶让(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部分所得税,视同在国外己缴税款,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税率补征)。2免税法: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源于非居住国政府跨国收益、所得或一般财产价值,一定条件下,放弃行使居民管辖权,免予征税,免税法以承认非居住国地域管辖权唯一性为前提。分类:全额、累进免税法3扣除法: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管辖权时,允许本国居民用已缴非居住国政府所得税或一般财产税税额,作为向本国政府汇总申报应税收益、所得或财产价值的一个扣除项目,就扣除后余额计算征收所得税或一般财产税4减免法(低税法):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国外所得在标准税率基础上减免一定比例,按较低税率征税,对其国内所得则按正常标准税率征税。国际避税主要方式:1.自然人:避免成为税收居民,转移财产所在地点,利用某些制度漏洞2.法人:避免成为税收居民,转让定价,选择有利企业组织形式,电子商务避税。国际反避税措施:防止逃避居民税收管辖权,运用正常交易价格原则调整转让定价,防止利用避税地避税措施,加强征收管理。国际税收协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协调相互间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税事务方面税收关系,本着对等原则,经由政府谈判后签订的书面协议。税收筹划: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税收筹划特征:合法性,前瞻性,目的性,整体性。税收筹划方法:减少计税依据,降低适用税率,增加抵扣税额,推迟税款缴纳。政府收费:政府向居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及政府对其所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受益者收取的使用费。政府收费依据: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公众利益;提供公共产品并调节其供求关系;消除负外部效应;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政府收费原则:支付能力原则:政府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必坚持将社会承受能力置首位,不应以支定收;补偿原则:政府收费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应确定较低收费标准,不能超过社会管理耗费的直接成本水平;受益原则:针对行政许可、签证等收费项目。如被管理者获得政府认可和保护后,能获取一定经济利益,政府就可以参考这一经济利益多寡,制定相应收费标准;对等原则:如护照签证、海关报单等涉外活动收费,主要参照国际惯例对等地向外国公民、法人收取,收费标准制定并不与政府管理费用支出大小挂钩。管理原则:1.强调政府收费项目、标准等要素相对稳定性,切实防止政府权利滥用2.强调收费程序规范、透明与高效。收费与税收:区别:1.征收主体不同:属于代表政府所属的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征收的一般是税;其他机关、经济部门和事业单位收取的一般是费2.性质不同:税收无偿性,收费有偿原则,税收相对稳定性,费一般相对灵活,税收强制性更为显著3,用途不同:税款一般由税务机关正收益后,统一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由国家经过预算统一支出,收费多用于满足本身义务支出需要。联系:本质一样,属于政府收入,政府为取得必要财力保证社会职能实施采取的必要手段。行政性收费收入:政府各类行政机构在实施社会经济管理时借助于行政服务和行政手段所取得的收入。事业性收费收入:各级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在为社会和居民提供服务时收取的收入。政府收费收入:1.行政型收费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特别课征,特许金2.事业型:象征性收费,成本性收费。政府收费效应分析:负面影响:收费过程的变异现象,资源浪费严重,破坏政府预算完整性。我国政府制度:存在问题:征收一句多元,费出多门;收费标准形成过程不透明,任意性大。改革完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继续税费分流改革;完善税收管理体制。规费收入: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在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行政服务时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特许金:政府对某种行为给予特许时收取的费用。国有资产:全民所有财产,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投入)及收益、接受赠与形成的,或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财产和财产权利。国有资产收入形式:1.从国有资本投资取得的收入:上交利润;分得股利、股息。2.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清算取得的收入: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国有资产其他产权出售、转让收入;国有产权清算取得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分配:国有企业利润分解,国家与国有企业间利润分配,股份制企业国有股分红或利润分配。公债:国家各级政府的债务或负债,是国家或政府采用信用方式以债务人身份取得的债务收入。公债层次: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务。地方各级政府发行的债务。政府所属行政机构或独资机构的债务。国债公债区别:联系:都是政府债务。区别:范围不同:公债,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国债:中央政府债务。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直接发行,代销发行,承购报销发行,招标拍卖发行。公债发行条件:(价格利率最主要)公债发行额;公债期限;公债发行价格:平价,折价,溢价发行;公债发行利率。溢价发行:政府债券以超过票面值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高于票面值价格支付购买金额,政府按这一价格取得收入,到期则按票面值还本。公债发行方式:连续经销法,承购报销法(我国),向个人直接发售法,公募招标法(价格、收益率等不是政府说了算,是拍卖场投标竞价确定)。公债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现券交易为基础,买卖双方初次成交一定时间后,卖方再按双方约定价格将自己卖出公债从买方买回来),期权交易。公债交易价格:全价交易(公债交易价格中把应计利息包含在公债报价中的债券交易),净价交易(公债买卖时,以不含自然增长应计利息价格报价成交的交易方式)。偿债资金筹措方式:1.建立偿债基金2.财政预算列支3.举借新债。公债还本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伦次偿还发,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公债规模:1.公债负担率: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公债余额与GDP比值,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45%,即公债余额以当前财政收入总额为最高境界线=(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2.公债依存度: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收入与财政支出比例关系=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一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当年赤字全部财政支出。3.公债偿债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公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比例=(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100。4.公债借债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GDP比值=(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公债负担:不仅指公债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即公债对效率(社会总福利)影响,收入分配角度指公债筹资对不同社会群体产生的影响。公债结构:不同种类或性质公债相互搭配及各类公债收入来源的有机结合。欧洲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落下病根;经济复苏疗伤不够;欧元区及欧盟机制存在先天缺陷;欧洲传统福利国家政策推波助澜。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启示:1.应积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防止欧洲债务问题对中国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远未结束,中国仍需警惕与防范。2.应该在经济刺激和宏观稳定上取得有效平衡。应根据自身国情制订经济刺激方案和相应退出策略,防止政策脉冲性调整,防止过度扩X、财政赤字、过度膨胀3.全面审视中国主权债务问题,引以为戒。公债经济效应:1.投资扩X、挤出效应:公债具有筹集建设资金功能,为政府投资支出扩X提供支撑。挤出效应:公债发行导致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减少,引起资本投资减少2.公债财政效应:财政支出稳定并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有一定波动性,年度中要使正常财政支出与收入完全匹配几乎不可能,公债作为财政收入补充形式,有保证特定时期财政支出需要重要作用。公债要用未来财政收入偿还,即公债不仅改变人间收入分配关系,且会产生人际之间分配关系3.信用效应:公债债权人失去原有货币资金使用权后,可用公债作担保或抵押取得银行贷款或向其他主体拆借资金。公债成为信用工具,会加速资金周转,导致货币投放和信用规模的扩X。公债政策效应:刺激经济、拉动需求以调控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公债绝对量指标:公债余额,公债还本付息额。公债相对量指标:公债负担率,公债依存度,偿债率和借债率。政府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批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政府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重要工具,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重要杠杆。政府预算含义: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法定程序审批的法律文件;实现财政职能重要工具。政府预算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预算政策统一,预算口径统一,预算年度与时效性统一);真实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政府预算分类:按编制组织形式(单式、复式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零基预算),管理层次(中央、地方预算),收支管理范围(总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成立时限(正式、临时、追加预算),经济效果(项目预算、绩效预算),作用时效(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单式预算:传统预算组织形式,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汇列于单一预算收支表格内,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优点:综合性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复式预算:预算年度内,把全部预算收支按其经济性质不同,分别汇编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算。优点:对应性强,透明度高,预算结构清晰。增量运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年度基础上,按新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政策要求,计算和调整后形成的预算。零基运算:编制预算时对预算年度内所有财政收支不考虑以往基数和水平,一律以0为起点,以社会经济预测发展为依据编制预算。政府预算程序:预算编制、核定;预算批准;预算的执行;决算。预算外资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特点:法定性,专用性,分散性。预算外资金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积极性;利于地方政府发展地方建设事业;减轻政府预算负担。预算外资金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法规体系;正确处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体制关系。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间根据各自职权范围划分税源,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税收权限、机构,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制度。分税制内容:划分事权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按税种划分收入,明确中央与地方收入范围;实行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制度;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分税制意义: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理财、抓效益、抓收入积极性;政府和企业关系方面,使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再按照企业行政隶属关系,而按照税种组织财政收入新轨道,我国改革由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把企业放到税法前一律平等地位上;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大大提高财力分配透明度和规范性,规则全国一律,有利于长期行为形成,促使地方政府转变理财思路,实现规范管理。分税制存在问题:财政管理体制层次过多;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税收征管成本过高;基层政府财政困难;改革不彻底。分税制进一步改革: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改革,把五个层级扁平化到三个层级:省直管县、乡财县管,最终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层级框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加大以因素法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尽快构建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转移支付制度体系;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实际,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政府间收入划分作适当调整;积极引导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使之在地方收入划分和中央返还收入划分上更趋合理。财政平衡:一定时期(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财政收支对比三种结果:收大于支,结余;支大于收,赤字;收支相等。财政平衡理解:相对平衡-3%,+3%,动态平衡,综合平衡。财政收支不平衡原因:外部冲击,税制缺乏弹性,厂商经营状况,意外事件出现,计划与实际脱节。财政赤字:财政年度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财政不平衡的财政现象,反映财政年度内国家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基本状况。财政赤字计算:1.赤字(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债务支出)或表示为:赤字(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债务收入-债务支出)2.赤字(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硬赤字:国家通过举债手段仍不能弥补的入不敷出地硬缺口。软赤字:财政在正常收入数量规模外,多支出了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通常是通过政府举债弥补的。财政赤字弥补:动用往年财政结余;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财政赤字规模衡量: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比例即赤字依存度;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即赤字比率。财政政策: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财政政策类型: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时发挥作用方式: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税收自动稳定功能,转移支付制度自动稳定功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汲水政策:经济萧条时增加一定数额公共投资,促使经济自动恢复活力2.补偿政策: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反方向出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功能:扩X性(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拉动刺激性作用的政策)、紧缩性(通过财政政策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有减少和抑制作用的政策)、中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并不意味没有失业现象,而是把失业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工具:1.税收:作为调节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自动稳定机制过程,相机抉择过程),调节收入分配关系2.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3.公债: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通过国债政策扩大总需求:增加短期国债发行提高社会资金流动;向银行发行国债,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调低国债发行利率,带动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下降;政府大量买进债券,刺激国债价格上升。国债价格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这行为将使利率水平下降。这些措施都利于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现供求平衡。经济过热时,采取相反措施加以调节4.财政预算。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是由众多的财政工具借助于中介媒体的传导,最终作用于经济而完成的。传导财政政策的媒体主要有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等。货币政策:国家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制定的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基本准则。货币政策内容:稳定货币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手段。由信贷、利率、汇率等政策构成的有机政策体系。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证券经纪人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央行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影响商业银行行为。商业银行对央行行为作出反应,相应调整其对企业居民贷款规模2.企业居民对商业银行行为作出反应,相应调整投资和消费支出,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必要性:1.目标侧重点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货币政策则直接作用于经济总量,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2.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政策偏重于公平。货币政策偏重于效率3.调节领域不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实现对国民经济调节。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配合模式:1.松财政、松货币,双松政策: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资源大量闲置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调控力主过大过猛,可能带来严重通货膨胀2.紧财政、紧货币,双紧政策:治理需求与通货膨胀,调控力度过大过猛,可造成通货紧缩、经济停滞甚至滑坡3.紧财政、松货币: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经济增长4.松财政、紧货币。长期运用会积累起大量财政赤字。公共产品市场供给困难:纯粹公共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存在着一种理论上的可行性:自愿捐献或成本分担,前提条件是不存在道德风险与败德行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前提条件不完全具备,因此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会遭受一系列困难。表现:1.收费问题灯塔难题:由于灯塔存在这收费困难的问题,可能导致公共产品在市场上自愿供应困难或不足2.决策问题达成协议难题:市场经济中,若采取自愿捐献方式供给公共产品,决策将会受到群体规模影响3.供给问题公共悲剧难题4.偏好显示问题说实话难题:缺乏显示机制即在个人理性与集体利益冲突中,追求利己行为的个人能否如实地反映其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和收益情况。非典流行中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手段:价格管制:各地级以上物价局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省物价局确定范围,补充相关品种和规格,也可在省物价局规定销售利润率、购批差率、批零差率、最高限价范围内核定当地幅度和具体标准,需同时报省物价局备案。相关生产经营者必严格执行各级物价部门有关规定,购销活动中保留合法票据,以备核查。各管制措施中,直接价格管制是刚性较强行政干预措施,非典疫情暴发非常时期完全应该使用,轻度市场失灵中不宜使用,至少不宜较长期、大面积使用。它对自由竞争市场机制有较大损害作用。组织货源增加供应。对市场势力釜底抽薪,能迅速平抑市场,没负作用。官方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报道澄清事实,消除谣言,改变信息不对称、不完全。谣言一除,消费者恐慌心理大大减弱,市场势力有意无意控制信息利用信息企图不攻自破。及时、准确地向公众通报非典相关信息不仅有政治意义,且深具经济意义。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消费者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工作还需跟上。强制交通工具、公众聚集营业性场所消毒、通风等,尽可能消除加剧非典流行因素。管制措施对商家损失极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用。但企业个体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福利相比微不足道时,政府别无选择。居民楼单元防盗门谁安装更好:装单元防盗门应是政府的事,安全是典型公共产品。若没公共治安,犯罪必定泛滥,个人用于防治犯罪成本增加,全社会用于防治犯罪总支出也增加,不如建立公共治安体系,防盗门安装正是公共治安体系一组成部分。社会角度讲,安单元防盗门比大家各自投资更有效。政府是社会中惟一能合法使用暴力保护产权的机构,惟一能借助强权征税的机构,拥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便利条件。政府职能是负责公共产品供给,不一定要政府自己生产防盗门。公共产品基本特征之一是消费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相对而言、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对公共产品理解也是相对的。大方面讲,公共治安在全国范围内是公共产品,每个公民消费均有非排他性,公民享受这种消费通过公民纳税来支付。小方面看,防盗门对同幢居民楼消费者有非排他性,他们应为消费公共产品负责,应支付该公共产品成本。即谁受益谁付费,居民应为装公共防盗门付费。虽然居民都是单元防盗门的受益者,但对于每一个居民来讲,他们实际的边际收益是不同的,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单元防盗门给不同消费者带来不同收益,因此为加装防盗门愿意支付成本不一样,边际收益高居民愿付较高价格,低居民付较低价格。实际价格超出预期时,人们愿意支付价格上限即心理价格。人们心理价格不固定,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最近失窃事件会提高居民愿支付心理价格。由于团体压力存在,出于对团体认同,人们共同商议过程中,会作出让步以达成协议。防盗门成本如何分摊:假设一公共防盗门成本C,该幢楼有n套住房,防盗门给每户家庭带来私人收益是V1,V2Vn。只要ViC,防盗门就该装。为防止每户家庭免费搭车导致防盗门无法安装,可设计一类似投标机制。由政府(户籍警、居委会、单位房管部门等)出面组织召开居民大会,让每户家庭认捐。设每户家庭认捐数额为P1,P2Pn。PiC防盗门不能装,政府将款项退回每户家庭;PiC可安装,余款按捐赠比例退回。若一次失败,再重新认捐,直到PiC装防盗门。ViC安装单元防盗门会使每户家庭私人收益Vi超过认捐数额Pi。即每户家庭一次一次认捐中逐渐增加认捐数额,直到可装防盗门。海上灯塔非得由政府来提供吗:灯塔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自然属性决定使用的非排他性,真正设计或发明一整套排他装置和制度将公共产品私有化,须考虑制度设计成本及执行和监督费用。一般情况下,成本昂贵。这是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刺激和效率根本原因。科斯分析是在政府许以特权前提下进行的,政府许以特权事实就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案例主要展现政府在实现资源配置职能过程中所采取具体政策要加快研究制XX部地区开发发展有关法律。中国政府在地区政策上已明确提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并制定一系列相应政策措施。作为一完整地区政策体系,目前区域开发发展立法方面还空白,同西部地区开发发展还很不适应出台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应慎重。过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制的严肃性,使国内税负不平等,不利于公平竞争,加大企业逃税可能性。还应考虑到中国加入WTO后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可行性西部大开发重点,从西部实际、全国生产力布局、配置和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大环境出发。可供利用资源为基础,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方向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政策:案例分析中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简单介绍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职能和政策合理收入分配机制是兼顾效率公平关键。市场机制决定人们收入初次分配,非市场机制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再分配,是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效途径。改革开放前,非市场机制(政府)不恰当介入初次分配,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仍是平均主义,对经济效率负作用有目共睹。改革开放措施使市场机制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使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利用非市场机制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显得更必要。案例证明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主要问题可能不是市场机制引入,而是市场不完善。市场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出现机会不平等和大量灰色收入。由于收入差距副作用较完全竞争状态下更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关键是完善市场和法制从上述意义,基尼系数只能(部分)说明收入分配差异程度,不能解释造成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政府要做的不是消灭或简单地缩小差距,而是使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社会可接受差异水平,由造成差异原因决定。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政府垄断电信行业,理论上可使政府直接掌握生产信息,以社会利益为重心做出生产决策。但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管理、技术等,政府垄断不一定比市场竞争更有效率。启示: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尽量避免政府对合理竞争干预和垄断,减少市场效率损失政府在某些行业垄断经营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该行业自然垄断特点弱化甚至消失时,政府应及时放弃垄断经营,引入开放竞争产业模式。气象局经费该不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供给:天气预报这类产品,理论界定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特点是:边际成本很低,排他成本很高。天气预报信息满足。公共产品生产成本常以征税弥补。天气预报不例外。政府征收某税后,通过预算支出分配经费给气象局。天气预报信产权界定应分不同情况加以分析,过去天气预报是短期信息,随技术进步,中长期天气预报可做出。为分情况界定天气预报信息产权提供客观基础。短期天气预报信息界定为公共产权。他们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都有获取此类信息冲动,获取很低。相应排他成本很高,几乎为无穷大;对于每个新消费者,边际成本0。技术进步条件下中长期天气预报不应界定为公共产权。他们与大多社会成员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痛痒,他们没有获取此类信息冲动。此类信息若界定为公共产权,社会成员不愿意纳税。因为这类信息对大多社会成员基本上无意义。这类信息给他们带来边际私人收益远小于边际社会收益,产生外部性问题,空调生产、销售企业搭了便车。从制度上消除这类外部性问题,可将中长期天气预报界定为私人产权。产权归属于气象局。气象局生产出此类信息,生产、销售空调企业为获取信息向其支付信息费,以此弥补气象局生产此类信息成本。中长期天气预报界定为私人产权,具有现实可行性。原因此类信息排他成本很低。空调企业间存在激烈竞争,泄漏商业秘密意味丧失市场、利润。空调企业间不存在信息通道。气象局也没义务向新闻媒体透露此信息。空调企业向气象局支付信息费缘由:对空调企业真正有价值信息不是短期气象信息,此信息属纯公共产品,获得者不必支付信息费;中长期气象信息获取才须支付信息费,这类信息产权界定给气象局。这样制度安排,气象局短期和中长期气象信息生产成本都可弥补;社会公众和空调企业以愿付价格获得各自所需信息。所以气象局不应成为政府预算全额拨款单位,中长期气象信息服务成本不必预算拨款。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