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4715671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章出自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10月。梁思成一、中国建筑中国的建筑系统从他的原始雏形开展到今天,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它的主要特征在用木材做成构架以承托房屋上层和屋顶的重量;所有的墙壁只有间隔的功用,不是负重局部。因此中国建筑的门窗分配极为灵活,其位置和大小完全不受墙壁的限制,因而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和个地方极端不同的气候。这种构造法先用立柱和横梁构成骨干,与现代的钢架或钢筋混凝土建筑有原则上一样之处。至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中,中国的匠师已明确的采用了这构造法。三千余年来,在这构造系统之内,中国建筑继续的开展着,一直到今天。为了解决横梁与立柱衔接处的剪力问题,古代的匠师创造了用方形木块和前后左右挑出的臂形横木组成的斗拱成为立柱与梁架间的过渡局部,将建筑物上局部散的力量集中到底下的柱头上。在开展的过程中,这种斗拱构造变化最大,做法最巧,起初很简单,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已成为大殿等尊贵建筑物所必具的因素图一。后来经过不断的开展,构造更复杂而巧妙。一直到今天,但凡中国重要的高大建筑物仍然用这方法承托外部屋檐和内部的梁架;因此这个构造局部同时也成为极富于装饰性的局部,增加了建筑物外表的华美。建筑物以数间平列为一单位,大多数为单层的,少数为两层,多层楼阁则为例外。图一 斗拱模型这种建筑物,木构架的下面大多有砖造或石造的台基承托着。木构架的各根柱子之间,按阳光、风向、建筑物的功用,以及其他条件之需要,或装门窗、或砌墙壁、或完全空着,因而可成为开敞的厅堂,也可称为严密的房屋,可以筑为仓库,或防御的碉堡,也可以作为乘凉的亭子或避雨的走廊,同样简单的构架可以有极不同的功用和外表。上面的屋顶多是前后两坡,坡面是凹弯的,屋檐支出墙面之外很远。如果是四坡的,四角向上微微翘起。这一切都是内部木架构造自然形成的形式图二。图二 祈年殿台基在平面的部署上,中国的一所屋子都是由几个单位的主要房屋和附属的廊庑周绕着一个或多个庭院所组成的,与欧洲以单座建筑作为一所房子的整体、而将内局部划成为房间的做法是不同的。中国今日尚保存着的古代建筑遗迹有许多类型,属于过去很多不同时代里的创造。现在分八节分述如下:一汉朝遗物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这是中国现存建筑实物最早的时代,并且在佛教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这时期实物有假设干墓前的石阙,如*渠县冯焕阙、*嵩山太室阙等图三,和用石头建造的小纪念堂近代称作石室或石祠,如*嘉祥县的武梁祠、肥城郭巨祠等。此外还有在山崖上凿出的崖墓,如*白崖山崖墓,彭山江口镇崖墓等。他们上面都是以石头雕刻出当时的木架构造和斗拱的形状。图三 *高颐墓阙二佛教遗物公元618年公元1911年由唐朝起一直到清朝一千三百年的期间内不同年代的佛寺内大殿。寺内外的佛塔。1寺内大殿佛殿的部署规模和构造形状是同中国其他非*建筑的平面与构造并无二致的;任何佛殿就可以作为中国最根本的一个建筑单位的典型,任何佛寺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全组的典型。殿堂的形状和构造的变化都在于各时代作风上的不同,或在技术方面的改变。现存最古的木构就是*五台山佛光寺的大殿图四,建于唐朝末页公元857年。殿为单层东西五开间,柱上斗拱雄大,表现着构造上的功能,同时表现了高度的装饰效果。外面屋檐极深远,内部梁架做法很特殊。这个木构建筑物是立在很高的砖台上,符合记载上所常见的古代传统习惯。十世纪以后木构佛殿实例渐多。最重要的一个建筑物在*省的蓟县图五,它是一座三层的阁,图四 佛光寺大殿当中一层是暗夹层,中间立着一尊菩萨像,由底层上去通过第二层及第三层周围的栏杆,头部在屋顶底下,共高16公尺图六。*的华严寺内有一个藏佛经的殿,内部三面围着藏经的橱子上面刻着小型的建筑构造,做出屋内檐的局部。殿和书橱都是十一世纪的实物。在*城内离这寺不远还有一座十图五 蓟县独乐寺二世纪的大殿善化寺正殿图七,构造极雄壮可贵,也是立在高台上面。*曲阜的孔子庙是和佛寺事同归于一种类型的,内中有许多殿堂及庭院。构造最早的是十二世纪,最晚的到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因为在过去,孔庙经常受到最好的保护,所以到现在为止,全部情形尚良好。此外代表十四世纪的有*赵城的广济寺,代表十五世纪的有的智化寺,内中大殿都是卓越的构造,经过专家测量制图研究过的。图六 独乐寺观音阁纵断面图图七 善化寺天王殿2佛塔它不同于佛殿,它是从印度来的新因素,掺和了中国原有构造而产生的新形体。它们外状特殊,变化极多,不但各时代不同,各地方也有不同的型类。并且所用材料也不同,有木塔、砖塔、石塔等分别。最初的佛塔是木构的,平面四方形,主题是中国原有多层的楼,但顶上都安放一个印度式的窣堵坡。因为木材比拟容易毁坏,所以后来的塔逐渐改用砖石。这些原始的木塔至今已无一存在。现存唯一的木塔是*省应县佛宫寺的木塔图八。这塔建于公元1056年,平面八角形,共五层,高约66公尺。除此以外,所有的塔全数是砖塔和少数的石塔或铁塔。. z.-图八 应县木塔 图九 大雁塔. z.-砖塔有三种主要类型:一:完全模仿原有木塔形式的,如*省长安县的大雁塔公元704年完成,平面四方形,每面有门窗,在里面还用砖砌成的柱和横额。一横额是两柱头上横放的木材,第十世纪以后,八角形成为塔通常的平面,实例有*省涿县的双塔十一世纪,它们是应县佛宫寺塔的忠实的砖制仿本。二:中国化了的窣堵坡。印度窣堵坡的半球形的塔身,变成中国正方形或八角形的木构形式,成为主要塔身的第一层。这上面用距离极密、层层重叠的瓦檐代表了窣堵坡上部的刹。刹是塔顶上高而尖的饰物。十一世纪以后在华北这种塔最多,如天宁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图十。三:窣堵坡,十三世纪以后随着*的喇嘛教传入,的妙应寺塔公元1260年建就是最古最大的一个实例图十一。图十 天宁寺塔 图十一 妙应寺塔三宫殿御苑的明清故宫承继了许多朝代的传统艺术,是十五世纪以后有方案的建筑中最辉煌的实例。这所宫殿由几百座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各个建筑物大多用白色的*石做台基和栏杆;建筑物木构的本身,如木柱、门、窗等都用*漆,横额上却用清凉的以蓝绿两色为主的彩画,墙壁也用红色粉刷;屋顶用的是黄色琉璃瓦,全部精巧绝伦,面积约三十六万平方公尺,四周有紫禁城的城墙和护城河围护,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布局。在故宫的西面和城西郊还有十七世纪以来的御苑。其中最精巧最伟大的圆明园已于公元1860年被英法两帝国主义的联军所烧毁。现存的城内的三海公园和西郊的颐和园,都是用了人民的极大的劳动力为皇室部署的美丽花园,今日已成人民的公园了。四城墙城楼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二千三百余公里,蜿蜒在险峻的山脊上筑起。它以盖世的气魄,朴实单纯的工程,收到极伟大的艺术效果。长城现存的砖面大多是十六世纪以后所增补的图十二。还有各地方的城墙;的城墙和它上面的城楼就是特别成功的创作。图十二 万里长城五桥梁中国桥梁中最能表现中国古代工程师的创造天才的莫如*省赵县的隋代公元581-618年的大石桥。它是一道跨长约38公尺的单孔石券桥图十三。图十三 赵县大石桥隋代的天才匠师李春在大券上每端用了两个小券,创造了世界第一道空撞券桥。这种做法直至公元1912年才初次为欧洲工程师所采用。其他用铁索及竹索做成的长桥如*灌县竹索桥图十四,西康泸定铁索桥图十五,都是伟大的创造。图十四 *灌县竹索桥图十五 西康泸定桥六陵墓过去中国统治阶级的陵墓,都用极大的土丘形成,除了墓葬之外,它的前面还有许多殿堂及庭院的布置,为举行祭典的局部。现存最完整的实例是附近的明十三陵公元1368-1644年。十三代皇帝皇后的陵墓分布在之北约四十公里的山麓下,其中最主要的永乐帝的陵前有长七公里的神道,两旁用巨大的石兽石人排列拱卫,是全世界部署极特殊的陵墓的一种图十六。图十六 明十三陵的神道七民间住屋等中国规模宏大和刻饰精巧的建筑遗物虽然都是劳动人民血汗的创造,但在过去都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的财产,归于他们享受,人民群众日常居住的房屋多数是简陋的。但这种人民的建筑物在他们简单的工程中常表现构造的合理与经济,也表现利用天然材料的智巧。廉价的木材、树枝、竹竿、竹皮、稻草、黍梗、泥土、灰沙、石卵和粗糙的金属,都尽量的在各地方被采用为建筑材料。他们的用法经过长期的考验是很成熟的。南方的编竹夹泥墙和北方的夯土及干土坯筑板墙方法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如利用现代自然科学将这些传统方法提高,更可以防止许多缺点,对于乡村建筑是很有利的。因为乡村民居是材料构造的自然结果,他们在形体式样方面有极可使人喜爱的朴实而自然的轮廓、为了解决农作生活的需要,农舍和农村的部署组织也自然美好。它们的不卫生是因为过去被剥削,生活贫困的缘故。因为节省材料,防御盗窃,所以位置也较拥挤;因为燃料缺乏,取暖困难,所以门窗很少;因为水的设备不够,且生活没有余暇,所以不清洁;因为工作时间太长,不可能考虑道休息娱乐所需要的室间等等,都说明了数世纪以来人民房屋不可能更开展进步的原因。向着社会主义开展的新中国,已在迅速而努力地改善这种状况。八中西交通以后的建筑十六世纪末年,苏联会的传教士开场在中国建筑欧洲式样的教堂。十八世纪中,清代的乾隆帝在附近的圆明园中,在耶稣会传教士的规划之下,建造了多座意大利巴洛克式的欧洲型建筑;在当时只是一种稀奇的玩具,没有普遍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的势力已侵略到中国各地,尤其是各通商口岸,在街市两旁的商业建筑物摹仿西洋,充分地表现出半殖民地的面貌。一直到公元1920年后,随着五四运动革命潮流的兴起,中国建筑师们逐渐增长了民族意识,开场创造现代化的中国新建筑。他们努力于适应现代需要的条件,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表现传统的民族风格,但尚在尝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作风。开展民族形式的途径尚在萌芽。二、中国建筑师中国的建筑从古以来,都是许多劳动者,为解决生活中一项主要的需要,在不自觉中的集体创作。许多不知名的匠师们,累积了世世代代的传统经历,在各个时代中不断地努力,形成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他们的名字,除了少数因效劳于统治阶级而留名于史籍者之外,还有许多因出色的技术,为一般人民所尊敬,或为文学家所记述,或在建筑物旁边碑石上留下名字。人民传颂的建筑师,第一名我们应该提出鲁班。他是公元前第七或第六世纪的人物,能建筑房屋、桥梁、车舆,以及日用的器皿,他是巧匠有创造性创造的工人的典型,二千多年来,他被供奉为木匠之神。隋朝公元581-618年的一位天才匠师李春,在*省赵县城外建造了一座大石桥,是世界最古的空撞券桥,到今天还在存在着。这桥的科学的做法,在工程上伟大的成功,说明了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工程师已积累了极丰富的经历,再加上他个人智慧的创造,使他的名字受到地方人民的尊敬,很清楚的雕刻在石碑上。十世纪末页的著名匠师喻皓,最长于建造木塔及多层楼房。他设计*省*的开宝寺塔,先作模型,然后施工。他预计塔身在一百年西北倾侧,以抵抗当地的主要风向。他预计塔身在一百年内可以被风吹正,并预计塔可存在七百年。可惜这塔因*的假设干次水灾,宋代的建立现在已全部不存,剩余遗迹也极少,这塔也不存痕迹了。此外喻皓曾将木材建造技术著成木经一书,后来宋代的营造法式就是依据此书写成的。著名的画家而兼能建筑设计的,唐朝有阎立德,他为唐太宗方案骊山温泉宫。宋朝还有郭忠恕为宋太宗建宫中的大图书馆所谓崇文院、三馆、密阁。此外史书中所记录的建筑师,差不多全是为帝王效劳、兼修工程而著名的。这类留名史籍的人之中,有很多只是在工程上负行政监视的官吏,不一定会专门的建筑技术的,我们在此只提出几个以建筑技术知名的人。我们首先提出的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初年为汉高祖营建长安城和未央宫的杨城廷,他出身是高祖军队中一名平常的军匠,后来做了高祖的将作少府将作少府就是皇帝的总建筑师。他的天才为初次真正统一的中国建造了一个有方案的全国性的首都,并为皇帝建造了多座皇宫,为政府机关建造了衙署。其次要提的是为隋文帝公元第六世纪末年方案首都的宇文恺。这时汉代的长安已经消灭,他们在汉长安附近另外为隋朝方案一个新首都。在这个中国历史中最大的都城里,它们首次实行了分区方案,皇宫,衙署,住宅,商业都有不同的区域。这个城的面积约七十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城还大。灿烂的唐朝,就继承了这城作为首都。中国建筑历史中留下专门技术著作的建筑师是十一世纪间的李诫。他是皇帝艺术家宋徽宗的建筑师。除去建造了许多宫殿、寺庙、衙署之外,他在公元1100年刊行了营造法式一书,是中国现存最古最重要的建筑技术专书。南宋时兼修行宫的王焕将此书传至南方。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征服者入中国以后,忽必烈定都,任命阿拉伯人也黑迭儿方案城,并监造宫殿。马可波罗所看见的大都就是也黑迭儿的创作。他虽是阿拉伯人,但在部署的制度和建筑构造的方法上都与当时的中国官吏合作,任然是遵照中国古代传统做的。在十五世纪的前半期中,明朝皇帝重建了元代的城,主要的建筑师是阮安。的城池,九个城门,皇帝居住的两宫,朝会办公的三殿,五个王府,六个部,都是他负责建造的。除建筑外,他还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在清朝公元1644-1912年二百六十余年间,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兴旺应募来参加建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建筑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带来中国,所以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一小局部学习欧洲系统的建筑师。他们用欧美的建筑方法,为半殖民地及封建势力的中国建筑了许多欧式房屋。但到公元1920年前后,随着革命的潮流,开场有了民族意识的表现。其中最早的一个吕彦直,他是孙*陵墓的设计者。那个设计有许多缺点,无可否认是不成熟的,但他是尚欧化的风气中回到民族形式的表现。吕彦直在未完成*陵之前就死了。那时已有少数的大学成立了建筑系,以训练中国新建筑师为目的。建筑师们一方面努力于新民族形式之创造,一方面努力于中国古建筑之研究。1929年所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中的几位建筑师就是专门做实地调查测量工作,然后制图写报告。他们的目的在将他们的成绩供应建筑学系做教材,但尚未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解放后,在思想领导下,遵循共同纲领所指示的方向,正在开场的文化建立的高潮里,新中国建筑的创造已被认为一种重要的工作。建筑师已在组织自己的中国建筑工程学会,研究他们应走的道路,准备在大规模建立时,为人民的新中国效劳。为苏联大百科全书写稿.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