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3564142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三十七中 杜建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主要课题。地理学科是一门跨自然和人文,内容丰富且区域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的任务。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数字化技术。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何克抗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1整合”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要求制定、学习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展示千姿百态的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正如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工具的关系:地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先进而功能齐全的信息技术(生产工具)的运用。我们的学生正如初长的嫩芽,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年代,他们更需要全面的有选择地吸收各种营养”,了解大量的资讯,为更好的适应和立足未来世界作好充分的准备。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有效的使学生接触大量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和实际的距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广大地理教师应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秉承传统的师道精神,发挥自身及集体的创新意识,积极投身进来,潜心研究和探索,为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素质的提高而努力工作。2、整合”能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这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一基本特征。所谓开放”就是跟系统之外有关联,有交往,既有能量物质的交往,又有信息的交往,而不是封闭的。地球表层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相交流。这种传递和交流导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因而人们对所有地理事物的认识也总处在不定性的变化之中。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两大领域,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成为联络各科之枢纽”。地理演进的漫长性与突发性、地理运动的空间性与复杂性,往往使地理知识的常规表现手法(板画、投影、幻灯)显得不则得心应手。而在整合”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虚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如大陆漂移、地壳变动的漫长过程可以在数分钟内形象展现,而火山爆发的瞬间状态可以缓缓地放慢镜头”逼真地进行还原。另外初中生难以建立的地球、月球、太阳的空间关系概念,也可以在电脑虚拟化情境下逐步建立起来、清清晰起。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制的专题网页,精选各个区位选择的典型例子,合理的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手法,并通过超级,将其他相关材料和收集起来,以供学生更广泛的浏览;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举例、结合课本深入分析*一或*几个具体事例,并通过在线提供的众多事例,使学生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课本的重点。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积极的引导,通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能高效的理解和记忆这一内容,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讨论和发表见解的广阔空间;并且通过学生的在线搜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拉近了学习与社会的距离。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程,已经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知识视野从狭窄变为开阔。见多”才能识广”,当我们的学生真正开始自觉汲取现代地理科学精华作为养料的时候,一个活跃的、负责任的、会生活的公民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为期不远了。3、整合”是促进地理教师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万事万物只有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流、碰撞中,在不断地追求与创新中才能永葆活力。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信息素养,如要掌握Frontpage、Powerpoint、Internet E*plorer、Flash、Photoshop等一系列软件的使用,能够结合教材编制出简洁美观的网页,能申请并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主页等等。教师个人要对整合”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同有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开放的网络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的调控”和诱导,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这必将促进教师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三、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模式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地理教学环境以教室为场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主要是以黑板、粉笔和教学挂图作为教学工具,教科书等印刷品作为信息载体,而这些媒体在承载信息的种类、能力和使用的方便程度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讲解教材 接受知识学生教师 教科书 传统媒体 被动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使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种模具”,教师成为教学内容的传声筒、转换器,教师所有的教学行为整齐划一,将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学生铸成同一种模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丧失了自我。当然,传统教学模式在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培育地理人才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先通过人的外部感官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综合分析后形成知识。信息获取规律和记忆规律表明,要高效率地传授地理知识,须采用较为先进的认知方式。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时间、空间跨度极大,抽象难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单纯采用口头讲授或简单的板书、幻灯等教学媒体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技术的传播的方式,传统的地理教学环境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需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从国家的高度明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既反映了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整合”对教育改革、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角色转换、师生关系、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教材2、整合教学模式: 引领点拨 领悟体会 利 补教师学生 互 用 充 动 开 拓 发 展多媒体、网络 整合素材 交流工具 从两种教学模式就可以看出: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是教育系统中的活跃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学媒体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方式的相应变化。(1)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基本步骤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是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当然也可以从网上、地理资源库里挑选适当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接受信息;最后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该模式框架如下图所示:教学设计教师信息技术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呈现问题审清问题学法指导媒体展示自主探究引导点拨搜集信息交流合作启发帮助媒体展示讨论质疑小结拓展信息整理归纳推理评价反馈完善知识结构自我检测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如月相及其变化、地球运动及其意义、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海水运动、地壳运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工业地域形成等。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因而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课堂呆板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其次,计算机多媒体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快速、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节省了传统媒体所消耗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农业、地上河课例演示)(2)单机模式下或多媒体教室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这种形式的教学适合于陈述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工农业区位特点、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的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资源跨区域调配等。这种形式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提前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资源并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过程由教师监控和辅导;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整个教学的过程如下图:教师信息技术学生目标分析任务设计收集资料任务呈现媒体展示接受任务教学组织指导咨询资料查询信息加工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交流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师生交互系统,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例:南极洲教学设计)多媒体地理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获取和吸收。教学软件,特别是网络型多媒体的教学信息不是单向线性流动,而是形成分支、链条式的网状流动结构。在人机交互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如南极洲”教学中,我与学生构建了地理教与学交互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精心编排、设计了教、学兼用的多媒体软件,并把软件装在学校服务器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软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多个分支学习路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视频、图表、数据资料等学习模块,还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搜索自己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自己调整学习步调和学习进度,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学习路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课堂进入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境界。既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又体现了教师点拨引领的主导作用,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直观教学与学生实践有机统一;掌握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有机统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专题性研究教学模式学校软硬件设施的配套、校园网的建成、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教育信息资料库的逐步完善,给教学环境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如何合理调控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项因素,使其有机结合,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创新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科专题性研究等教学模式成为课题研究的新内容。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创境激趣,发现问题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相互促进实践应用,内化知识总结学习,建构意义 (例: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策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依据学科的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是各个环节来开展。(一)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应遵循的原则:1、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才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进行生动的社会文化与自然情境的创设。同时,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习者学习特征的分析。2、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多样性是选择性的基础。每个人的经验存在差异,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也是多样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该围绕学习主题,力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情境,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意义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设置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能让学生随机进入,灵活跳转,以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3、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不应是呆板单调的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情境创设要有创新、有变化,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问题,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具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智力观、教育观。由于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因此,地理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才有真正的价值,才有生命力,教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构建好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现在不少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而且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构建好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提高我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构建专题区(我们可以将这些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点击进入相关搜索信息资料。)、构建教学素材区、构建课堂教学区、构建课堂活动区、构建学科论坛区、构建在线考试登录区等。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使人的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3、情境驱动策略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程度。情境驱动策略就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有以下几个优越性:(1)体现教学的直观原则,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内容。模拟各种场面,如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重大事件等,使学生在教室中就能体验到与实际情况类似的情境。(例:聚落多媒体演示)学科的实践内容不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如,天体运动、野外考察等,通过模拟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把握实践要领和具体操作方法,理解所学知识。通过对情境的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对于认知水平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压缩教学空间,提供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地理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往往要开展野外考察、实地观测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将所要观测、观察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仿真模拟软件或采编事物录像,更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控制性,能够减少经费开支、提高效率。从而使学生可以掌握类似于野外观察所能学到的地理知识。(例:黄土高原学生实践)在黄土高原”一课教学中,我带领部分学生在当地老乡的引导下,实地考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的第一手资料,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考察实录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学,仿佛置身于现场,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拓宽了学习的空间。而且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贴切,说服力强。此课例充分说明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获得地理实践知识。4、寓教于乐策略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要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容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于乐同时锻炼学生分析信息、制定决策和对各种资源做出统筹安排的能力。 此外,乐于展示推销自我是绝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能激发学生的动力。多媒体教学迅捷、多彩、四通八达”的特点,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工具,开展制作比赛、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提供平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把信息技术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营造教与学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例:学生制作的课件)*和澳门”一课,学生赵晋主动要求讲这一课内容,他的积极性得到大家的支持。出主意、想办法,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课件制作等,信息量大、图片多、涉及面广,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在我的指导下,调整内容、修改课件、美化编排效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从提问、读图分析、资料展示、讨论答疑,教学环节几乎不缺,他坦然、大方,俨然一个小老师样,同学合作交流的热情令人感动。这一节课,学生不但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收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改图、下载、编辑等基本技能也有所增强,同时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发自内心的掌声,使我不得不对现在的教与学重新审视。作为教师,不是无所不能者,要不断学习,博采众长;要善于吸收接纳别人的知识,特别是当今社会学生的知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5、多种活动方式并用策略多层次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灵活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机会。教师要全面论证信息技术在支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教学目标中的作用,不能有所偏废。应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上机操作等)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动手”活动方式结合起来,设计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过程,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用计算机演示实验或模拟实验代替学生所有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操作,用上网查询代替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等,都应该尽力克服。(例:学生下乡调查)(三)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收集资料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整合,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自然地、流畅地融入到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和地理课件,形成自己的地理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整合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1)注意搜集地图、图片。地图和图片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而搜集和整理地图、图片是信息化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注意搜集课本上没有的,但是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的地图和图片,如地理景观图片:天空、宇宙、气候、地形、河流、森林、海洋、沙漠、冰川、矿藏、能源、工业、农业、城市、环境、各国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房屋建筑等图片;灾害图片:地震、泥石流、火山爆发、风灾、雪灾、水灾、环境污染等图片。注意反映自然界的美丽、壮观,人类的伟大以及环境被破坏等实际景象。(2)注意收集地理信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与地理有关的事物时有发生,涌现出大量的地理信息,我们应该把这些地理信息进行归类收集。教师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注意资料的新颖性、时代性、资料的真实性,以及资料与地理科学的相关性。(3)注意收集地理课件。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在网上搜集现成的地理课件,比如说许多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种flash动画。我们要在网上游览、收集合适的地理课件,形成自己需要的课件库,这样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上。(4)注意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在整合各种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发展。学生手边有很多的资料如风景片、明信片、照片、挂历、科技动画片如蓝猫3000问以及自己上网下载的图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来源,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良好习惯,同时还锻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2、整合地理教学有了资料库后,要精心设计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1)整合地图、图片。在选择地图、图片的时候,注意地图和图片反映的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侧面、宏观与微观的内容,创造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整合地理信息。在信息资料的处理上,注意资料与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体现教师在地理教学上对信息的组织、交融和对问题的分析,而非信息知识的罗列者或讲解者。首先注意资料的原汁原味,有助于培养他们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同时,学生也领悟到所学地理知识的时代感和有效性;注意资料与地理知识有机的交融,如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章节时,我们把近期火星大冲的有关知识融合到教学中,通过模拟演示火星大冲的形成过程,以及火星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注意适时抛出问题,一些信息的使用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设立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如在学习石油资源分布时,当时正值美国向伊拉克开战,举出二战以后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给美国和世界其他大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开战前夕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展示给同学们,学生自己动脑分析,不仅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而且进一步认识到能源分布不均性与生产的重要性。通过信息技术把信息传播给学生,不仅突破了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且还用各种相关资料丰富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提取能力、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学习、发现问题。(3)整合课件。在编排、组织课件的过程中,注意课件和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相结合。如在学习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用语言解释,显得力不从心,这时信息技术可以演变成认知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把上千万年甚至更早以前的地理事物以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缩放在眼前,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通过思维来分析过去、综合评价现在、预测未来,既锻炼了观察现象能力,又学会用地理的逻辑思维科学地分析问题,既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态度,又学会了科学探索的方法。但是,在组织课件以及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整堂课给学生的感觉是课件的展示,学生眼前全是动画,使他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课堂好像变成信息技术课,而非地理课。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是教学手段的改善,而非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改进。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应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课件精而不滥,能用动画不用静止,能用彩色不用黑白,能写板书不用电子黑板,能思考就不解说,补充信息而不翻版课本,课件注意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结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难度,缩短授课时间,把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4)整合交流平台。最近国际教育中流行的三句话非常形象:你听来的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交流平台,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做的最佳手段。我们通过建立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研究、探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进入交流平台,既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对地理知识理解和不同看法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性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同时借助交流的平台,学生学会了信息的处理,学会了交流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当然,进行整合交流平台时,教师也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地理遨游,不要脱离了轨道,使教学在思考的自由性和有大方向的组织下进行。(5)整合研究性学习。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利用信息技术把研究性题目展示在学生面前,提供查询资料的网址,学生通过了解地理学科*些方面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一些地理学科前沿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并通过科学家的思路锻炼自己研究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指导和交流,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题研究。(6)整合复习课。复习课和一般上新课有很大的不同。地理课的复习通常时间紧促,知识量大,在短时间做到综合复习,用过去的传统的方法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使用信息技术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电子黑板,但是复习内容却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翻版。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大规模的梳理,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基础知识,整合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注意重点知识结构以及联系,关注热点、焦点,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3、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后,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整合资料、整合课件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把地理学科中的重点清晰、难点降低、知识面加宽,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己去观察、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调动课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注意个别同学的学习注意力。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三点,教室为学习中心场所的相对封闭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班级授课,利用黑板、粉笔、挂图、地球仪等其他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主要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及电教、CAI存在本质的区别:、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将媒体由原来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更有效地实施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因自身能力控制学习进度,只要主机不关,就可以利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计算机随时访问主页,延伸了课堂时空。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五、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课件过于简单或花哨”应该承认,对于地理事像或地理运动规律的演变,我们的教学语言与教材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地理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要求制作课件时,常出现的问题是课件过于简单,如只是将课本的纲要文字说明简单在放在课件上面,如同课本搬家”、习题搬家”,而没有必要的地理图像、音频或视频等,造成了学生感知的障碍,从而失去了信息技术特有的意义和优越性,还不如不用信息技术的好。而有的制作的过于花哨”,如在整个课件上加入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运动着的图片或背景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就可能会被这些无关的内容或音乐所吸引,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对对课堂重点内容的掌握。不利于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整个课件的教学思路、设计等环节上,都要围绕学生如何来学”而进行,创设学为中心”的最佳教学情境,设计求真、务实的教学软件,达到教学内容与表现方式相统一,软件设计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相统一,使信息技术真正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才是科学有效的整合”。2、以辅代主,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一些地理规律的演变,学生未见的或难以再现的地理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示,是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但有的老师却把整堂课的所有内容、所有教学环节都纳入了他制作的课件之中,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为代价,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问题,本应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做出反应的也由计算机代劳了,从而造成了整堂课都由多媒体霸占的局面。有的教师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更不管多媒体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的追求多媒体的效应,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只是按着教师手按鼠标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有的问题来不及思考又看到了新的一幅画面,学生失去了积极思考的余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虽然表面看起来这种教学冠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外衣,但实质上是变相的填鸭式”、满堂灌”,是违背现代地理教育理念的。长期以往,学生会失去他们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也造成了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计算机的奴隶的局面。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是花花绿绿的画面,课程内容知之甚少。此外,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由于多媒体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容易使身心疲惫。整堂课学生对着屏幕,会造成学生脖子酸痛、眼球疲劳等一些的生理问题。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笔者认为,一切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一味地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观念,但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手段,以辅代主,会造成学生、教师被机器所束缚,成了课堂的仆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各种有效功能,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解决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避免从人灌”走向机灌”的误区。3、教师的作用被替代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的主动性靠教师来激发,学生的活动由教师来设计安排,学生的才智与差异靠教师来培养和发现。学生遇到挫折有了疑问,还得教师来答疑解惑。因此,教师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替代教师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任由多媒体唱主角,教师成了课堂上的摆设和点击鼠标的操作者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主次颠倒,人机错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靠多媒体程序化及千篇一律的显示,而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因人因地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就拿板书来说吧,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不少教师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都事先输在微机里,上课时直接显示出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记录、接受和消化,其效果事与愿违。其实,教师通过板书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方便增删,此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特别是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一些必要的板图、板画等,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应缺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使多媒体教学与讲解、板书、演示等手段恰当地配合,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进而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正如*学者*新逸教授指出: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4、主体参与、教学相长教师是一种以个体劳动为主的工作,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广大地理教师不可能由自己来采集,开发学科中全部的教学素材,这对教师进行学科整合”带来了不少困难。教师一是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多,教学压力大,而教学软件的制作不仅需要资源库的支持,而且周期太长,教师的精力达不到;二是不同的教师对于同样教学内容,即使是同一软件素材库,由于教学风格的不同、教学特点、教学策略的不同,对媒体进行组合使用的方法就不尽相同,课件编辑时可根据教学设计,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以恰当的显示方式进行有机的组合,也可利用编著工具本身的功能来绘制、加插有关的地理要素,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教师自己个性化的实用的课件。要通过教研活动、师生交流等过程,取长补短,整合集体的智慧,使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师服务。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群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同伴互助作用,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去开发、研制和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师生创新活动的时空*围,以达到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优化和资源共享,这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地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其理论的建树与教学模式的实践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缩短高位理念与低位实践之间的落差。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化本土研究,体现对教育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这也将成为我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断发展的有利又有效的途径。(此稿为2005年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培训讲座稿).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