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737276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2年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2年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粤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新堰中心小学冷麒年年学年度上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计划任科教师:冷麒任课年级:五班级:(3) 时间:2月27日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教材分析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分析整体学习状况:本班学生共 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有所增强。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过程与方法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预定目标及格率及格率提高后20%均分后20%均分提高均分均分提高教研课题 高效课堂模式探究培优帮困安排教学活动及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的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论据进行验证。8、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周别起止日期内容课时13.1-3.6地球223.9-3.13太阳3月亮233.16-3.20单元复习343.23-3.27白天与黑夜253.30-4.3春夏与秋冬364.7-4.10祖国各地的春天2单元复习274.13-4.17种子和幼苗284.20-4.24植物长大了2养蚕294.27-4.30我们在成长3105.4-5.8单元复习2115.11-5.15植物靠什么成长2125.18-5.22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3135.25-5.29植物繁殖的奥秘2146.1-6.5卵生和胎生1156.8-6.2单元复习3166.15-6.19总复习3第1课地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2、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能力目标: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2、通过观察,认识海陆分布的特点。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情感目标: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难点: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三、教学时间:分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 “船身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二、地球的形状:1、引导学生思考“远航船船身先消失”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测,和学生一道分析。在各种不同的猜测中(如认为可能是海浪、云雾等作用的猜测),注意点明 “远航船船身先消失、入港船船桅先出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实验。2、模拟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分发实验器材,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出海船只的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的原因。小结:地球是圆形的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3、还有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圆的呢?举例: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引导学生思考或课后收集地类似的例子。第二课时一、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1、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认识到地球形状的呢?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内容,介绍人们由猜测到最终证实地球形状的过程。特别强调“证实”对科学的意义。(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的一些有关资料上网交流。)二、地球有多大1、地球有多大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自己认为的地球大小;评评谁描述的最恰当。2、珠峰和地球:1)、珠峰是非常高大的,但和地球相比珠峰会是什么样子的呢?2)、先出示摩星岭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介绍广州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珠峰海拔高度约是其23倍。3)、模拟实验:如果把一个篮球当做地球,你能用橡皮泥在篮球上塑造一个高度符合实际比例的珠穆朗玛峰模型吗?板书数据:地球直径12800千米;珠峰高度8844.43米;篮球直径24.6厘米;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3、讨论:你塑造的珠峰模型和实际比例相符吗?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数据计算,检验自已制造的模型是否符合要求。小结:符合比例的珠峰模型太小,因此是无法在篮球上塑造的。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地球的巨大!三、海洋和陆地1、“水半球”示图:书中的“水半球”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的特点并从地球仪上找出这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2、“陆半球”从“水半球”另一面看,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呢?3、讨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进行讨论。小结:1.海陆分布不均匀;2.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较多(陆地29%、海洋71%)。六、平原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1、介绍陆地上平原、山地、丘陵等各占的面积比例。2、组织学生简单讨论,体会平原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是非常小。第三课时一、地球内部有什么1、提出问题:人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的呢?组织学生讨论2、组织学生观察岩层钻探标本的图片,要求学生对地球内部有什么提出自己的观点。3、进一步思考: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10千米左右,地表以下更深的地方有什么呢?我们如何知道呢?4、组织学生观察观察火山图片,提出自己的观点。5、提问: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这么厚的地下都是岩浆吗?6、人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呢?1)、介绍: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产生的反射等都是不同的,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和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分别在1910年和1914年研究时发现,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900千米处,地震波速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要求学生对上述介绍进行讨论,并做出自己的解释。3)、小结:(对照图片)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地球内部主要分为三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7、要求学生读图说说地球内部这三层有什么特点,加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认识。二、拓展 人类对地球的探究还在不断的进行着,也不断有新的发现公布,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在关科学探究地球的新知识。三、作业辅导。1、谁会用一种方法证明地球是圆的?2、交流查阅的资料,说说地球内部有什么?复习资料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半径约为(6400)千米。3、地球叫(“水球”),也叫(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级)略微扁平的(椭球体)。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第2课 太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2、了解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能力目标:能反推出没有太阳会发生的情况;情感目标:1、体会到太阳对地球万物重要性;2、对有关太阳的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太阳对地球万物重要性。难点:分析太阳对物体有哪些间接作用;分析、推理假如没有太阳了,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第1课时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学生准备:有关太阳的资料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 “动物生长也要靠太阳的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三、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1、列举太阳万物作用的例子:1)、要求学生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太阳对地球上万物的作用。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再有意识地在太阳周围将学生举例中不同物体按种类列在一起,如动物、植物等(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太阳对天气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学过的知识,举出太阳对风、雨形成的作用)。用箭头标出太阳起的对这些物体作用,如: 光合作用太阳 小草2、分析例子:1)、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这些物体的作用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2)、引导的过程中注意结合五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太阳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并储藏在植物体内,动物吃了植物后,能量又转移到动物体内。所以动物从植物中或动物从动物中获得食物,都是受到了太阳的间接作用。3)、在黑板上用箭头画出太阳对物体的间接影响,如:光合作用太阳 小草食物 -+ 牛3、假设如果没有了太阳,万物会怎样:1)、教师檫除黑板上图中的太阳,让学生思考黑板上举例的各种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要求学生根据图中太阳对不同物体的各种作用来分析。2)、进一步思考,没有了太阳,地球上万物会怎样呢?3)、小结:没有了太阳这些作用都会瓦解,植物、动物、天气变化等等都将不符存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4、对太阳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体会:学生谈谈自己对太阳的重要作用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5、拓展:汽车、火车和太阳的能量有关系吗?有没有不依靠太阳能量存活的生物呢?第2课时一、能量巨大的太阳1、太阳的能量如此巨大,有关太阳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呢?鼓励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同时把自己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2、学生阅读交流资料二、总结。复习资料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 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第3课月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2、从月相变化的记录中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并会收集整理资料。 2、能坚持记录月相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亲自观察月相变化,体会自然的奥秘。 2、经历坚持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3、对探索月球的秘密产生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三、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四、教学活动的准备 1、观察月相的记录。 2、月相模拟实验的教具:用木棒插入破篮球当月球。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1、图中的探长为什么说报案的人在撒谎?2、说说你的猜想。3、小结导入。二、活动一了解月相的特点1、解释:月相:月圆月缺的样子叫月相。2、展示观察月相变化的记录。3、通过对月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整理) A、从月圆到下次看到月圆,中间相隔(农历)一个月。 B、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傍晚6时,7时,8时、)月球在空中的方位是自东向西移动。 C、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傍晚初二,初四,初八、)月球在空中的方位是自西向东移动。 D、农历初二到初七是左弯的月牙儿,初八是右半边的明亮。初九到十四右半边明亮凸出,十五、十六是圆月,十七到二十一是左边凸出明亮,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三到二十八是右弯的月牙儿。 E、月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弧形。 F、教师对月相的各种形状的名词解释:新月、满月、残月等。 4、根据老师提供的日期画月相。三、归纳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二课时一、设疑导入: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呢?(提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A、月相变化不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在空中的方位变化发生的。这两种变化都是循环出现的,变化的周期都是一个月。B、月相的成因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有关系。二、活动:做月相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做一次实验)用一根木棒插入破篮球(模拟月球),两手伸直并握住木棒,对着上空挂着的电灯的灯光,在原地逆时针慢慢旋转一周,人体相当于地球,篮球的移动线路相当于月球的运动轨迹。看见灯光照在篮球上的明亮部分表示月相。(从农历初二到月底的月相)模拟实验说明: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从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变化。三、提问:通过模拟实验,你对月相的形成有什么见解?四、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人站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相的变化。第三课时一、设疑导入1、你知道我们人类对月球开展了哪些探索?你还知道哪些与月球相关的知识?二、交流:将收集的月球的资料:每组选一人,说一说,教师帮助学生整理。1、前苏联无人登陆器“月球10号”在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2、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姻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人类登月迈出一大步。3、我国的“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都为登月做了先行准备,特别是“嫦娥一号”对月球立体图绘制、完成四大科学目标、探测月表物质成分和矿物分布,探测月壤厚质,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如果将来探月成功,寻求开采月球资源服务于人就能实现。4、月球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地球上60千克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10千克。5、月球上没有大气,显然就没有空气,我们可以用超声波和高频微波发射器同地球上的人联系。3、活动:如果你是登月宇航员,出发前应准备什么?(讨论回答,教师帮助总结)如果我是登月宇航员:在出发前应准备好水、食品、氧气、衣服、摄象机、高频微波发射器等。三、整理把你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整理到课本表格中。四、总结:这节课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了解了月相形成的原因和人类所掌握的月球的秘密。特别是许多小学生长大想当宇航员,探索月球的宝藏,将月球上的能源采回地球,或在月球上直接服务于人类,让我们携手进一步去研究月宫,共创美好的明天。五、作业辅导。复习资料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2、(1969)年(7)月(20)日,美国( “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个月。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第二单元昼夜与四季第4课 白天与黑夜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2、知道昼夜交替的成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4、了解一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影响的例子。能力目标: 1、能对模拟昼夜变化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分析。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情感目标:1、乐于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昼夜成因的实验。2、体会科学必须尊重事实,以及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实验中发现昼夜成因的秘密。难点:把实验现象和实际结合推理昼夜变化的原因。三、教学时间:分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学生准备:搜集世界各地昼夜变化的资料,搜集动植物昼夜生长活动差异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进入图中情景。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 “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天在旋还是地在转呢?”(通过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天旋”还是“地转”都是可以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但结合我们现在对宇宙的了解,“天旋”是不可能的,但“地转”如何引起昼夜交替的,学生多数不甚了了,因此导入下面的实验)二、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1、地球的自转是如何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呢?(要求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解释)2、模拟实验: 实验前通过强调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每天观察到的是太阳东升西落,这样的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可以模拟吗?3、指导学生用地球仪和灯泡(或手电筒)进行模拟实验。4、分析推理实验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昼夜成因,并尽可能更有逻辑地表达出来。教师归纳板书。5、小结:昼夜的成因6、思考: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第二课时一、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1、出示课件或视频,也可以是文字资料。供学生阅读。2、阅读中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类认识昼夜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观察证据修正和改进认识的过程。并指出托勒密、哥白尼伟大科学家的贡献。二、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1、讨论书中足球小子关于世界杯比赛时间的困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了解的类似例子。2、小结: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就是时差。鼓励学生上网交流,了解更多知识和时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3、介绍时区划分方法:以零度经线为准,每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的二个时区间间隔一小时。4、结合地球仪观察:世界上主要城市与北京的时差。三、登录小学科学网。了解世界各地昼夜变化的差异。第三课时一、昼夜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1、出示图片。介绍一些典型的动植物受昼夜影响的现象。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3、进一步提问:同学们举的例子多数都是听说的,到底事实是否如此呢,还要进行观察证实,因此请同学们选一至两种你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连续观察几天,找到昼夜变化对它们的生长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的具体证据。分发观察记录表,指导学课后观察记录。4、要求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用自已的话归纳观察结果。二、延伸 1、思考:动植物所有的生长生活状况都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吗?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3、小结归纳。4、课后继续观察更多的动植物,获取更多的信息。三、作业辅导。复习资料 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也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4、中国北京正午12:00,德国柏林凌晨(6:00)-6,美国纽约半夜(11:00)5、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睡莲)一般在清晨开放,(昙花)总是在夜晚开放;(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合欢)的叶子在白天张开,而在夜晚闭合。第5课 春夏与秋冬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2、知道四季的成因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有关。3、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2、将四季成因图和实验联系,能用实验原理解释四季成因。3、能收集整理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的资料。情感目标:1、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2、有兴趣探究和四季有关的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实验,知道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难点:指导学生将四季成因图和实验联系,用实验原理解释四季成因。三、教学时间:分2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视频,直射与斜射实验器材(镜子两块,温度计,金属板)。学生准备:搜集四季变化对人类及动植物生长活动影响的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分析图中情景。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 “为什么同一个太阳在不同的季节使我们明显感受到冷热的不同呢?”。3、根据回答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解释,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解释是否合理。从学生的解释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二)、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1、分析冬季和夏季阳光(可通过驱动页影子的图片分析)照射角度的差异。2、思考:阳光照射角度的差异会产生什么结果呢?(鼓励显示提出自己的猜测。)3、实验验证阳光照射角度的差异产生的结果。1)介绍实验方法(参考书中内容),让学生明确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并再次对比实验的恒量和变量,同时强调实验观察和记录注意的事项。2)组织学生到户外实验。(强调纪律)4、汇报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5、小结:直射时的金属板升温高,斜射时的金属板升温低。(如果学生接受能力强,可介绍造成实验现象的原因)6、问:冬季和夏季阳光照射角度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否是冬、夏温差形成的原因呢?(三)、四季的成因 1、出示课件(或图片幻灯片):地球公转和四季划分图、地表直射和斜射图。 介绍: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由于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公转,所以在公转的不同位置,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角度也不同。 结合夏至(或冬至)时地球表面直射和斜射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实验的结论讨论,此时地球表面各处温度应该是怎样的。 结合讨论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让认识到南北半球在同一时刻季节的不同和直射和斜射的直接关系。2、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四季的成因: 要求学生结合地球公转和四季划分图,用自己的话完整解释地球上的四季成因。 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释。教师小结四季的成因。第二课时(一)、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1、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讨论:(示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学生会从季节性食物和运动项目、服装等谈起。2、小结:我们应从穿着、饮食、活动、睡眠等方面根据季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3、在酷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你常用哪些方法度过?(过度到下面的活动)第三课时(一)、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1、我们人类有房子,有衣物等设施,动植物会用哪些方式抵御严寒酷暑呢?结合学生的举例,介绍几种典型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2、归纳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法。 (二)、延伸1、思考:“四季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收集信息。(三)、作业辅导复习资料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人们冬天喜欢阳光,夏天尽可能躲在阴凉处,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是(不变)的。2、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在(早晨)和(中午)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是正午,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阳光直射)的情况。3、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冬季)阳光斜射着我们,(夏季)阳光几乎直射着我们。4、季节交替使自然界更加五彩缤纷,一些植物每年秋天都会落叶,在来年的春天又长出新叶。一些动物,如(熊)、(蝙蝠)、(松鼠)等,它们在冬天要睡很长的时间。5、花生种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从花生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花生油。第6课网络课堂祖国各地的春天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的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的春天特征。能力培养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同学开展网络研究。2、培养学生定期观察记录的能力,并能把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3、通过网络交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1、问题情景:2、提出研究的内容。1)、与其他学校老师沟通,建立网络合作研究的平台。2)、组织学生提出研究的内容。选择一两项要研究的内容。3)、根据选定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3、完成各项研究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4、讨论与交流。把整理的观察结果放在网上。5、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形成结论。四、总结活动情况。复习资料1、我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第7课 种子和幼苗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能力培养1、会用对比实验验证种子结构的完整和萌发有关。2、会用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适宜的外界条件。3、能认真细致地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2、了解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体会植物的奥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难点: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学生试种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以及在三个杯中分别按不同条件种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二、新课(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1、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2、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1、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3、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4、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得出: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种子有了哪些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说种子萌发需要什么的环境条件?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1)、汇报观察情况1、 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2、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3、 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4.、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5.、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2)、你对种子萌发过程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三、拓展:子叶的作用1、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2、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了呢?3、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总结: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四、作业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种子和幼苗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子叶的作用:提供营养复习资料1、菜豆种子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又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3、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保留叶子。一周后,保留子叶的豆苗长得壮,去掉子叶的豆苗长得瘦小,说明子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第8课、植物长大了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2、了解植物的神啊故障是有周期性的。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学会收集数据,用图表对数据简单处理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研究的植物生长的规律产生兴趣并能长期坚持科学探究活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难点:会收集数据,用图表对数据简单处理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学生种植植物,并做好植物生长情况记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花园里鲜花盛开,大家知道这些植物怎样长大的吗?(二)、研究植物生长的规律。1、某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它一直会这样快速地生长吗?2、讨论:要了解某一植物生长的规律应该再怎么做?3、分组讨论:记录哪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记录的数据如何处理?4、指导:总结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方法。5、试验:学生课后开展试验观测活动,并及时处理得到的数据。6、汇报: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7、拓展: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8、结论: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说说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1、什么是植物的生长周期?2、画出一株植物的生长周期。三、延伸: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类似吗?四、总结五、作业辅导。复习资料1、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2、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幼苗)开始,到这株植物(开花)、(结果),繁育出(种子),这株植物就完成了一个生长周期。3、植物的生长分为(种子)、(幼苗)、(开花)、(结果)四个阶段。第9课 养蚕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能力培养目标:1、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2、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的一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很好饲养小动物,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2、了解各种动物的一生是复杂多样的,认识到生命活动的丰富多彩。二、教学重点: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教学难点: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三、教学准备:学生养蚕四、教学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二、新课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一)观察蚕卵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二)蚕卵孵化前的变化和孵化的过程怎样?适合的温度下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蚁蚕。蚁蚕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三)蚕卵孵化的方法是什么? 1、在一定湿度的纸盒中放入蚕卵用棉花包住放在阳光下,约10天就能孵化出“蚁蚕”。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所以要移动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驱赶蚁蚕到纸片上再将其移走。2、要注意养蚕的注意事项(P48)。三、全文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大家知道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吗?二、探究蚕的生长变化规律1、观察蚕在幼虫阶段体长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2、汇报观察结果。3、将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4、分析图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从蚁蚕到五龄蚕的生长过程中,蚕的身体是不断长大,且生长速度是由慢到快。三、观察蚕的幼虫,了解蚁蚕与五龄蚕的区别1、 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13节。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足(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足(腹足)及一对尾足。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称为“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2、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脱皮。脱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3、蚁蚕和五龄蚕的异同点: 蚁蚕 五龄蚕 小结 不同点 头部较大 头部很小身体发黑 身体白色 外形有差异全身都长毛 全身无毛相同点 身体都分为头部、胸部、腹部身体都具有三对胸足,四对腹足及一对尾足 身体结构相同 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蚕长到五龄蚕后就要开始吐丝和结茧,大家知道它的怎样吐丝和结茧的吗?二、了解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五龄蚕后,蚕的身体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且不爱吃桑叶,这时蚕就准备结茧吐丝了,蚕先向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然后再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一只蚕所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1500米。三、蚕茧里有什么?蚕茧内还有一套蚕皮,那是化蛹时,蚕蜕下来的。刚开始,蚕蛹是白色柔软的,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呈褐色变硬。蚕蛹的身体的正面是一节一节的蚕蛹的腹部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足,蛹的侧面有气孔。四、观察蚕蛾的外形1、了解蛾的特点经过1015天,蛹会蜕去蛹壳而羽化成蛾。蚕蛾头部上有发达的复眼、梳状的触角,口器退化。胸部三节,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雌性7节、雄性8节,7对气门。腹部末端有发达的外生殖器,雄蚕蛾身体较小,触角稍大;雌蛾身体较大,但触角稍小。蚕蛾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雌蛾尾端散发气味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后不久雄蛾死去,雌蛾开始产卵。雌蛾一般可以产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不久,雌蛾也会死去。2、蚕蛾的外形和它的幼虫、蛹各有什么不同?五、小结全文。第四课时一、提问导入蚕的生长阶段是哪几个?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二、这四个阶段各有什么显著特点?1、汇报。2、归纳小结。三、利用网络了解动物的一生。网上学:动物的一生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四、作业辅导。板书设计9.养蚕一、观察蚕卵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三、蚕宝宝怎样长大?四、观察蚕的幼虫五、蚕茧里有什么?六、观察蚕蛾的外形七、蚕的生长阶段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教学反思复习资料1、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2、在(2025)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蚕。3、刚孵出的蚕叫(蚁蚕)。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蜕皮),蜕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蜕(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4、五龄蚕经过几天的生长后,就要(吐丝结茧)了,蚕的(幼虫)吐丝结茧以后,就进入一个新的生长阶段(蛹)。5、蚕结茧(1015)天后,(蛹)在茧里变成(蛾)。蚕蛾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尾,并产下(蚕卵)。6、蚕的一生要经过的阶段有:(蚕卵)-(幼虫)-(蚕蛹)-(蚕蛾)7、蝴蝶等昆虫一生要经过的阶段有:(卵)-(幼虫)-(蛹)-(蛾)8、两栖类青蛙的一生要经过的阶段有:(卵)-(蝌蚪)-(青蛙)第10课 我们在成长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能力培养目标:能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发现自己身高体重增加的一些简单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以健康的成长心理对待自己身体、心理的变化。二、教学重点:探究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三、教具:相关PPT课件,学生照片,教学图片、成长曲线、发育表格、各种青春期发育的资料以及学生的疑虑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出示课件,以驱动页相关的图片,结合“彬彬”不好意思说话,妈妈的引导,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2、彬彬已经进入青春期,在生理上开始发生变化。本课正是研究人从儿童到青春期早期的一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自己更加理解,这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3、彬彬声音的变化是不正常吗?你有吗?你也觉得不好意思吗?4、妈妈是怎样说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学生发表意思)二、了解成长过程外貌的变化:1、让学生准备自己从小到大的相片,并观察、比较。2、学生汇报。3、小结。脸型由胖到瘦,头发由短到长,眉毛由淡到浓,牙齿从无到满足,肤质由细嫩到结实,身体长高长黑长瘦。三、了解身高、体重的变化变化规律1、根据自己的体检表试填表格,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的身高体重变化表0岁1岁3岁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身高体重2、汇报。 陈小明的身高体重变化表0岁1岁3岁6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13岁身高(厘米)507895118125128135140147155体重(千克)3.311.513.520242528313440 张小红 的身高体重变化表0岁1岁3岁6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13岁身高(厘米)527590114124129135142148153体重千克)3.5912162425283436383、学习成长中身体变化的相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