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整理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190094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辅导第一编 教学策略概观1学会生存一书认为“策略”的概念包括哪三个观点?(P1)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估计到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并加以控制的意志。2策略的目的(P1)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并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需要采取的行动。3教学策略的特点(P1)综合性、操作性和灵活性。第一章 教学策略的涵义解析1.教学: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2.教学方法: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3教学设计(P6)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4.教学策略?(P4)指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5.教学模式:指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是导向结果的一步步程序。6.教学的要义(P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7.教学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志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为学生觉知的方式。8.现代教育视野中的教育是什么?(P3) “教育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加涅布里格斯等)9教学策略具有哪些特征?(P4)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统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和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10.教学模式的特点:简约性、概括性、理论性、相对稳定性11.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关系?(P7)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具体、更详细、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反映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0 / 1812.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P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具体、更详细、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1、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把(转变课程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鼓励学生形成(解决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国家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作用?(P10)具有指导、操作、调控与测度的作用。5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不同的取向?(P12)“普遍性目标”取向,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行为 目标”取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生成性目标”取向,具有参与性、感悟性、体验性。“表现性目标”取向,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多元性。6.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特点?(P12P16) 整体性、累积性、双部性、灵活性、共振性、开放性7.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一个逐级具体化的体系;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不同的取向。8.怎样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要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要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第三章 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1教育系统的改革面临的障碍有哪些?(P22)物质的障碍行政管理的障碍哲学的障碍心理的障碍2.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课程理念是人们的一种教育观念,是对课程的理性化人认识。课程理念是课程变革的深层动因。课程变革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具体看法与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它既是一种现实关系的反映,又是一种价值追求;既有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又常表现为与实践直接联系的社会心理形态。掌握教学策略要强化课程意识A.教学改革探索给我们的启示:许多重大的教学问题,往往都牵涉到课程问题。教学改革要取得更本性的突破,必须跟课程改革联系起来,从课程教学的整体上进行综合思改,B.什么是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3.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在关注重点上有何不同?(P26)在看待教学目标方面。教学意识的重点在于确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有效教学;课程意识则更为关注目标本身是否合理。如果这个目标不合理,实现了目标也没有什么意义,而是低效或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目标合理,但如果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恰当或者不具有教育意义甚至是反教育的,实现了目标,也是低效或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在看待某项教学活动的意义方面。教学意识可能关注把这项活动尽可能做到最好;但课程意识关注的重点可能在于这项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即要恰到好处,要和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构联系起来。有看待学生的学习结果方面。教学意识可能更为关注掌握“双基”的程度,特别是考试的分数;而课程意识则可能更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学习的意愿、能力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全发展。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课程理念?(P27P28)“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创生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5.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哪些发展?(P27)学生的“发展”,既指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6.学校教学需要树立哪些教学观念?(P28P30)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7.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怎样贯彻和渗透于教学策略中?(P32P46) 明确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P32)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促进教学相长;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研究课程实施的实际问题(P32P37) 密切关注学校发生的实际变化。学校教学中推进新课程所面临的困难有: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参数”太大;原有教学的“超稳定结构”太强;课程实施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教师学生的“新经验积累”太少;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过程”太慢。在推进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时,可采用以下的策略思想:教学的变革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教学的变革是原有经验的提升与改组;教学的变革是新因素的渗入与积累;教学的变革在渐进中酝酿了飞跃;教学的变革要针对不同情况。 认真研究教师的教学决策。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和球员一起制订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教学实施要想取得满意的成果,仅依据一个设计很好的课程计划是不够的,它必须介入到教师的教学决策中去,研究并帮助教师分析影响教学决策的各种因素,把课程理念真正地渗透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全过程。 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施水平。理想的课程实施是一个互动调适的过程,是一个由课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进行使用、反思、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是一个课程的被动采纳者,他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具体条件,对课程的某些方面加以调整、完善、改造和创新,不断提高实施的效果。 指导教学策略的几条思路(P37P46)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改变课程实施取向,新课程的实施取向不限于“忠实取向”,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拓宽课程内容领域,课程内容已不只局限在课堂里的书本知识,生活领域、经验与体验也属于课程内容;注重课程资源开发,把自然的、社会人文的、网络和软件包中的资源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中,从而富集课程资源。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把教学作为一种互动交往和沟通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变“书中学”为“做中学”。处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关系的策略: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展现获得结论的过程。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运行体系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运行体系,在操作上要关注以下问题:精心设计与灵活变通并行不悖;思想观念与策略方法同步变革;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第二编 课程内容的策略性加工1.新课程视野中的课程的内容是怎样的?(P48)在新课程的视野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预先存在的、独立于实施者之外的、完全客体化的知识;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生成的经验。以教学为主要途径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内容只是为这种经验的生成所提供的材料、范例和媒介。2.在课程内容的策略性加工中教学策略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P49)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转换和加工处理。第四章 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是他们课程学习的基本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2.课程内容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哪些?(P51) 材料信息 结构信息 方法信息3.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的一般策略?(P51P62) 预热化策略(课程内容的预热化)。通常的做法有四种:从已知到未知,由旧知经引新知;指导学生自学;定向积累经验,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尝试探索,倡导主动涉与。 生活化策略(课程内容的生活化);问题化策略(课程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策略(课程内容的操作化);结构化策略(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第五章 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1.教育情景:是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特定要素构成的一定(教育意义)的氛围与环境。2.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的情境类别分为哪三类?(P64)实在情境: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环境;图像情境:以画面形式出现的形象、事件和活动;符号情境:口头、书面与体态语言显示的意义。3.情境的特征(P64)直观性:感性因素比较丰富;典型性:内部蕴含主题;稳定性:可以反复感知。4.怎样进行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P64P73)富集课程资源,如: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科联系,以教材为基点发展与再生教材等;获取替代经验,如:借图画想像,借音乐想像,借影视想像等;促使感同身受,如:让学生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流、对话、作文;提供学习诱因,如:展示学生见过的物,说学生经历过的事,表演学生学过的课文中情景,看学生参与过的图片、录像等;运用模拟情境,如:让学生当解说员、导游、推销员等。第六章 课程内容的情感性处理1.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达成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倚重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2.情感现象来自三个源点:(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材内容中的情感)。3.教材内容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因素?(P76P77)显性情感因素;隐性情感因素;悟性情感因素;中性情感因素。4.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一般采用哪些策略?(P78P88)展示情感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诱导情感策略;赋予情感策略;调节情感策略。第七章 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1什么是活动教学?(P89)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标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2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包括?(P90)实践活动;符号活动;综合活动。3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有哪些方式?(P91P100)开放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参与中学习(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参与争论、参与操作、参与实践);综合学习(拓展加深、解决具有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学科相互渗透);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实验、长期观察);课程整合(数学课中有语文味、美术课中有体育味)。4、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活动教学的要求。5、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看,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6、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第三编 教学策略述要1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哪几类?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2本书作者将教学策略分为哪几类?(P10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组织与呈现教材的策略;师生互动的策略;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策略;课堂管理与调控的策略;利用学习结果的策略。第八章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1.动机: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如目标、奖励)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2.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因素:动力因素、智慧因素、策略因素3.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系统:(1)、学习的心理动力结构的深层核心是(学习的需要)。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从事活动)的内驱力。(2)、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能动状态),包括注意力的集中、认知的活跃、情绪的振奋、意志的努力、行为的投入等。5.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有哪些?目标策略;成就策略;情境策略;变化策略;调节策略。5.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念对学习心理动因的认识特点?(P104)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个“系统”,要协调各种动因,寻求促进学习的综合、整体效应。学习中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是统一不可分的,要注意通过强化认识活动本身去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学习动因与学习行为及其效果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双向的联系,要注意学习效果、学习评价的反馈作用。学习的动机是内外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情境的设计。学习动因与学习者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广泛深刻的联系,要注意对多种多样的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加以调节和利用。3在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操作?(P108P115)明确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可以从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列举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设置逼迫目标的适当阶梯。通过降低要求、减缓坡度,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等点滴积累策略,让学生既保持追求的热情,又可以有效地拾级而上。安排实现目标的具体事件。将目标分解为一件件具体事情,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做事中实现目标。诱导适当的学习结果预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性在“最近发展区”上诱导出“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预期;根据学生的进步和预期实现情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引起学生新的预期。3运用“成就策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P116P123)创造成功机会。创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学生自己的实际水平为最好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价,强化优点、树立自信等。学会赏识学生。说说违心的话也无妨,嘴上常带赞赏,话语常带激励等。利用优势转移。用学生的强项智能带动弱项智能的发展,用优点带动缺点的改正,“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提供替代经验。给学生树立适合于他的、乐于接受的榜样,营造“所有人只要努力都能成功”的文化,不断通报进步情况等。4情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P124P125)促进迁移;真实学习;主体性的建构。5情境教学中应有的关键点是什么?(P125)学习者寻找、筛选信息要素;学习者自己提取已有的知识;学习者自己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6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125P132)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卷入”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要注意眼前的学生任务;第二,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第三,学生有自己决定自己进度快慢的选择自由;第四,学生愿意被“卷入”。(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参与活动、促进思考。)7什么是变化策略?(P133)教师的变化策略,是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智慧、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体现,它一般是通过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模式、变换信息传递媒介、更新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等来实现的。8教学中可在哪些方面运用变化策略?(P133P141)科学安排刺激模式(刺激模式的安排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刺激因素的效用,并把它们组合成一个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的模式。如:利用乐曲、朗诵、画面营造教学氛围。注意活动方式变化(活动方式方面)。教学方法(如讲解、提问、演示、读书等)和方式(如游戏、操作、表演、模拟、说唱等)的变化,有利于各种方法的方式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变单纯讲授为“活动中学”,用动作模拟课文描写的内容,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等。变换课堂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方面)。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变换教学活动的节奏,尽量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有铺垫、有推进、有高潮、有回旋、有余音”的教学变奏曲。增强教学审美情趣(教学侧重点方面)。抛弃枯燥乏味的教学程式,在审美化和情趣化上下功夫,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精神境界得到提升。9教学中怎样运用调节策略?(P142P150)倡导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节后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关注他,这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望,能改变学生的“自我”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业成效。调控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可表现为三种:一是以教师设身处境地理解学生为特征的“支持型气氛”;二是以学生提心吊胆地提防某种打击为特征的“防卫型气氛”;三是以师生相互反对为特征的“对抗型气氛”。积极的、师生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气氛,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致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性探索。讲究强化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强化主要包括外部的奖赏作用。赞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的,如奖金、奖品等;一种是精神的,如表扬、鼓励、赞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赞许乃至奖励的各种强化手段,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要善于把褒贬巧妙地结合起来,还要善于使比赛、竞争之类的活动产生激励的正效用。控制焦虑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造一种宽松的、激励学生进步与努力的环境,减少各种过激反应,控制考试、竞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因焦虑带来的心理偏异的产生。第九章 教材呈现策略1教材呈现的策略有哪些?(P158P176)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素材处理策略;问题研究策略;活动展示策略。2课程与教材、教材与教科书有着怎样的关系?(P153)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成分(课程还包括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教科书是教材的主要成分(教材包括了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还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教材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旨在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的材料。3新课程的教材观是怎样的?(P154)教材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素材”,是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新经验的“谈资”,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4教材有哪些功能?(P154)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强化科学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发挥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功能。5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着重哪些方面?(P156)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内容等等);对教辅、教具、课件等的自主开发;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原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着眼点和归宿。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当注意哪些问题?(P157)要有统领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结果应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能“为改变而改变”、“为更换而更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认识未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主观随意行为;宜量力而行,逐步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追求一蹴而就。7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哪几种“先行组织者”。( P162P165)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具体模型组织者。8用素材处理策略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从形式上看一般有哪些类型?(P166P168)积木式材料;案例式材料。9用问题研究的教材呈现策略呈现教材有哪几种情况?(P170P176)基于“用教材教”的问题研究;基于“真实”任务的问题研究;基于“定义不完善”的问题研究。10采用活动展示的策略呈现教材,值得重视的有哪些办法?(P176P180)互动式展示;探求式展示;模拟式展示。3、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策略:这种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是在提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发展出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提示、复习、导引汇聚,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既巩固和整理了原有知识,又使原有知识得到改造和发展。4、“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特点: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教材作用的相关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三种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具体模型组织者。5、素材处理策略:这一策略的特点是:它呈现的内容是一些“素材”而不是结论,学生须加工处理这些素材才能获得结论。其类型有积木式材料和案例式材料两种。6、问题研究策略:这一策略的特点在于呈现一个“问题”,或者附带呈现解决问题的线索。问题研究的教材呈现策略大体有三种情况: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基于“真实”任务的问题研究;基于“定义不完善”的问题研究。7、活动展示策略:这一策略的特点是,教材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展开。采用活动展示的策略呈现教材的办法有:互动式、探求式、模拟式展示。第十章 教师启发诱导的策略1.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2.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怎样来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呢?(P182P186)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学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目的性具有互为主体性具有“规定”性具有计划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现师生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者;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理解的基本涵义是: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处地、共同体验、宽容悦纳。从理解的意义上讲,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3.教师启发诱导的策略有哪些?教师言语讲授的策略;教师置疑问难的策略;教师的演示策略。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哪些角色?(P187P188)促进者的角色;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者的角色;合作者的角色;反思者的角色。5.教师在调适自己的角色时,要注意习得哪些东西?(P188)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激励、启发、引导的方式;自律、超越、创新的精神。6.你是怎样认识讲授的?(P188P192)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基本、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可以说没有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曾用过讲授,也没有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用言语讲授。对学生来说,获得知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言语讲授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因此讲授的主要任务在于:说明新旧知识的关系和联系;填补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缝隙;剖析新知识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总之,如果教师的讲授做到了既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合理安排材料,提供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和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能独立地、批判地探索教材,透彻理解教材,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意义的自主建构。言语讲授能促进对学生自主建构。在“讲什么”方面,我国学者认为,作为制度文化与法定知识的课程内容,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应当实现“双重转化”:一是实现课程内容向“教师实际传授内容”的转化,它包括教师在授受前对课程内容的重构,以及授受现场互动中对内容的调整及新的生成;二是实现“教师实际传授的内容”向“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的转化。在“怎么讲”方面,不能将知识像“商品”或什么“东西”那样,任意地“给予”、“奉送”或“告知”,而是要通过“转换”,由学习者运用他们的经验予以解释来主动建构,使言语讲授无论在知识的个人建构、知识的个人间建构、还是作为大众知识的大众建构都有促进作用。6运用言语讲授策略应注意什么?(P192P199)组织学生表象;联系学生的经验;推动学生的参与;多种方法的配合;精要生动地表述(远离学生的毫无表情、毫无动作的讲授,学生只能接受发出信息的25%;如果使用图表、字幕、板书及其他直观教具,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提高40%50%;若利用教鞭指着讲解,再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达75%)。总的来说,教师的言语讲授应尽量做到:求精,有针对性;求准,有严密性;求思,有启迪性;求妙,有趣味性;求活,有适切性。7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有哪些?(P199P207)了解学生实际;调适自我心态;研究讲授的内容;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8教师置疑问难策略的表现情形有哪些?(P207)一是教师设置让学生产生疑难的情境,促使学生质疑发问;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深究的问题;三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陈述自己的困惑或不同看法,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9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在哪些意义?(P207P210)疑难情境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将学生置于疑难问题的情境中,让他们接触问题,才能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推动他们深思求解的探究行为);揭示矛盾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应具有以下特征:教师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始动性;教师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具有强化性;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调控与调整性);教师善问学生才能会问(教师的提问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提问要注重真实性;提问要富于启发性;提问要激发主体性;提问要追求开放性;提问要具有差别性)。10运用置疑问难策略有哪些基本要求?(P210P216)创设冲突情境;启动定向思考;鼓励思维发散;培育问题意识;拓宽探究领域。11置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有哪些?(P217P226)接触真实问题;挑开认知的矛盾;引向深入的理解;讲究提问的艺术;注重适时地介入。12演示在教学中具有哪些功用?(P227P228)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13运用演示策略有哪些基本要求?(P228P232)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准备;遵循感知的规律,研究媒体的特性(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当遵循和运用以下感知规律:观察的目标走越明确,感知越清晰;观察对象在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形象与语言的结合越正确,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要重视促使经验上升,促进能力的发展。14演示策略的操作要义在哪些?(P232P237)讲求实效;规范操作贴合内容;引导参与;不断创新。第十一章 学习指导的策略1名词解释:学习指导的策略(P240):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练习与作业等进行指导的一系列方法。它体现的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学习方式(P242):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P241):是指转变目前在一些课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P243):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受控学习”而言的。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P251):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合作学习(P259):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哪些?(P241)学习方式的指导;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作业的指导。3内在于情境的学习指导的特征是什么?(P240P241)第一,教师与学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这一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启迪、引导和指点,教师靠强烈的责任感、巨大的教学热忱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充满睿智与机敏的方式,带领、支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发展。第三,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自主的习得。通过学习学生应成为策略的学习者,成为知识、智慧、个性都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自己的终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P244P251)明晰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解放”学生。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想像、抒发创意、释放潜能。具体要求。学习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巧妙提示。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在巧妙的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要言不烦地点到为止。循序渐进。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提供的各种可能,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增强信心,勇于践履。5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什么?(P252)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6教师对探究学习的指导通过什么去实现?(P252)通过探究教学去实现。6在具体操作中,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指导应注意些什么?(P252P258)选好课题。适宜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程序性知识、个人化的内隐知识,而不是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中的“实践的知识”最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教师可通过认可学生学生的探究行为,鼓励学生尝试,精心组织和引导探究的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寻找可供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困惑,重视学生研究心得的交流与成果的展示评定等等,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相机引导。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多作些点拨、建议和帮助的工作。提高素养。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水平,应当从培养探究学习动机和习得探究技能入手,有步骤地使外显的行为转化成为内在的素养。总结交流。鼓励和指导学生尽量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努力将他们迁移和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之中。7合作学习有哪些内涵?(P258P259)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合作学习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源;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合作学习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总体而言,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8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应注意些什么?(P260P268)适宜的内容。一些规律性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知识应当首选;可以用不同事例、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去解决的课题,易于殊途同归、达成共识,也适合选用;内容的构成容易分解为若干具体的任务,可通过协作努力共同完成的,也可以选取。总之,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能提供多种认知课题,兼容各式操作方法,给每个参与者的个性发展和特长表现留有余地,有助于求异与发散思维的发展。精心的组织。小组规模以2至6人为宜,体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必要的技能。合作学习的实行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又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达成学术性目标的同时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恰当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主型、讨论型、争论型、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和探究型等方法。相应的评价。重视小组自评和以团体成绩为标准的评价。9体验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什么?(P268P269)第一、体验的情感性:体验能产生情感,形成一定的态度倾向;第二,体验的意义性:体验中获得的领悟,能生发意义;体验的主体性:体验通过个体的亲身经历而获得独特的、个性化的主观感受和内心反应。10体验有哪三条途径?(P269)感知、活动、经历。11体验学习的指导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P269P274)切身感受;唤起情感;亲历过程;触发体悟;升华提高。12学习指导的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P275)学习目的性教育,这是学习指导的前提和保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学习指导的焦点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智慧机制;学习心理的指导,这是学习指导的动力的保证,是学生学习的策略机制。13本书中的“学法”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P275)完成课业方法的指导。这是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对学生完成课业各个环节的方法进行指导。如指导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小结等的具体方法。指导的方式有:制定课程、专题辅导、课内渗透、相互交流、自我总结等。智力活动方法的指导。这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心智活动的方式。其一是让学生掌握一般智力活动的方法,如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想像与创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等等;其二是习得各种心智活动技能,如阅读、运算、解题、作文等。指导方式主要是结合各科学习有机渗透、点拨或进行训练,也可采用专题辅导、相互交流、自我总结或个别咨询的方式。调控学习活动的指导。在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元认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如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学习进度等。指导的方式应以个别辅导和自我教育为主,不排除必要的集体指导。14学习策略的三大要素是什么?(P276)学习策略的三大要素是: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要素;学习的调控处于“中介”的地位;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的深层机制。15学法指导应达到哪些基本要求?(P276P278)促进具体操作向内有素养的转化;重视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的配合;注意动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推动;加强一般指导和学科指导的联系;强调统一要求与因要而异的结合。16学法指导在操作上一般可采用哪些方式?(P278P285)直接型指导。具体作法有:讲解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直接授予学生某种学法。在形式上在两种做法:一种是开设课程,另一种是举办讲座);规程式(把一些常规性完成课业的任务的方法,制订为学习规程,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渗透型指导。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学生在接触了较多的具体材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同类的若干个例中归纳出某种学习方法);点拨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点拨学法);联结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种新知识时,唤起他对同类旧知识的回忆,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而掌握学法的一种指导方法。)个别指导。具体方式有:诊疗式(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治疗”,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施的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答辩法等);调适式(当学生采用的学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者学生还未能习得适当的学习方法时,教师给以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的调适)支持式。自悟型指导。具体形式有:自我总结式;计划调控式;相互交流式。17新课程背景下的练习作业的功能有什么变化?(P287)练习作业要从只强调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熟练的作用,走向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习得策略和方法,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练习作业要从只重视在教师指引下掌握和运用教材知识的基本能力,走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更加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练习作业要从只注意课业任务的完成,走向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要使练习作业在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优良个性品质以及主体精神和健康人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18练习作业的类型有哪些?(P289P290)摸底型、尝试型、习得型、分层型、践履型、综合型、研究型。19练习作业的形式有哪些?(P290)书面式、实作式、任务式、开放式、自定式。20练习作业的指导应注意些什么?(P292P299)重视练习之前的指导;注意各类题型的配置;建立练习作业的常规;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第十二章 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1.课堂管理包括:课堂纪律管理;课堂信息管理;课堂运行调控;课堂时间管理。1广义的教学工作可分为哪三种活动模式?(P301)教学活动模式;评价活动模式;管理活动模式。2课堂管理包括哪些方面?(P301P302)课堂纪律管理;课堂信息管理;课堂运行管理;课堂时间管理。其中课堂纪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具有独特的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3课堂纪律管理有哪些功能?(P302P303)课堂纪律的管理的功能应体现在“全面育人”上,具体有以下功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道德责任感;稳定情绪、降低过度焦虑。4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303P308)追求以人为本;运用最小干预原理;多法并举;预防在先;因人而异。5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怎样追求以人为本?(P303P30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自控与他控相结合。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他控为辅;以他控为始,实现自控为终。着重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指导与强制相结合。以积极的指导为主,消极的强制性管理为辅。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惩罚不良行为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实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6最小干扰原理中的四步反应计划是什么?(P304)斯莱文认为,当正常课堂行为受到干预时,应该采用最简单的最小值的干预纠正违规行为。视情况逐步增大干预值,首先可以提供“情境帮助”;如果“情境帮助”不见效,可以选择“温和反应”;如果“温和反应”还不见效,可以采用“中等反应”;如果“中等反应”仍不见效,才能采取“强烈反应”。7根据促使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哪几种类型?(P306P307)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8课堂纪律管理的操作要义有哪些?(P310P316)教师要积极介入;教师要重视课堂结构;发挥规范的作用;调节焦虑的水平;发挥示范的效应。9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积极介入的方法有哪些?(P310P312)预防;提醒;暗示;幽默;褒贬;化解激励“舞台情境”。10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如何发挥规范的作用?(P314P315)课堂学习的规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规范,风气、舆论等也是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在发挥规范的作用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复述常规;订立契约;舆论调节;风气感染;自我警策。11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如何发挥示范效应?(P316)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遵守课堂纪律的模范,用自己行为影响学生。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表扬奖励等方法给各类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使他们找到合适的参照。对学生点滴的进步,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加以肯定和支持。名词解释1、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3、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标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5、学习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练习与作业等进行指导的一系列方法。它体现的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6、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7、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转变目前在一些课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受控学习”而言的。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9、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0、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