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管理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1093565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西格玛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西格玛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西格玛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论文从网上搜集得来,非本人所写,不代表本人观点。本文仅供参考,如有雷同,既是必然六西格玛管理及其实施摘要本文探讨了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六西格玛管理在我国制造业应用现状、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分析以及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探讨。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持续改良;制造业应用;精益六西格玛SI* SIGMA MANAGEMENT AND ITS IMPLEMENTATIONABSTRACTThe paper addresses the essence and development to Si* Sigma, the synergy of Si* Sigma and Leanproduction. Si* sigma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 sigma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e*plore lean si* sigma management.KEY WORDS: Si* Sigma managemen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 Lean Si* Sigma目录第一章: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1.六西格玛管理的认知现状2.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第二章:六西格玛管理及相关理论开展1.六西格玛管理的意义2.质管理理论开展过程3.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第三章:六西格玛管理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生产中的地位2.我国制造业的构造特点3.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第四章:现代制造企业建立六西格玛管理模式1.六西格玛管理要素2.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重要部门职能3.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构造4.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流程5.六西格玛工程选择6.六西格玛工程方案7.工程效果评价和成果表彰第五章:精益六西格玛第六章:总结第一章: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1六西格玛管理的认知现状从摩托罗拉开场倡导六西格玛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从GE、AlliedSignal成功实施六西格玛并对业界产生轰动效应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从我国企业最早尝试六西格玛也超过了5年的时间。时至今日,六西格玛的热潮依然不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尝试它,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管理学者在关注它、研究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的数量已经超过500家,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企业在业界,尤其是供给链上所起的示作用则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对六西格玛跃跃欲试。不容否认,也有一些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后并未取得期望的效果,成功或失败的背后都必然有其原因。作为企业家或管理学者,不能回避现实中的管理问题,而应该对现实中的问题进展发现、分析、提炼、总结,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近年来针对六西格玛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根据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发现,对六西格玛管理产生误解的、甚至根本不理解的绝非少数人。产生误解的原因也许和六西格玛的名称有一定的关系,因而有人简单地从统计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一种质量目标,认为推行六西格玛就要到达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甚至把六西格玛纯粹统计化,把六西格玛简单等同于统计工具的应用。也有人认为所谓的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完全一样。不仅在国,国外一些学者对六西格玛业有不同的看法,BengtKlefsj等人研究了六西格玛与全面质量管理(TQM)之间的关系,认为“六西格玛是TQM大框架之的一种方法,是新旧工具结合。因为六西格玛中使用的工具都是人家早就熟知的,只是比过去运用这些厂具时更系统化了。1Reed认为六西格玛并无新意,它“出现很长时间了,只是换了种说法而已2。更多的研究则是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成功的以及如何将六西格玛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结合3- 5。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探讨六西格玛的含义利本质属性,让准备实施六西格玛和正在推行六西格玛的企业领导对六西格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尽管六西格玛基于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百万缺陷时机中的缺陷数(DPMO)不超过3.4(或过程能力指数Cp 2.0,Cpk 1.5)6,7,但现在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已经完全超出其统计含义,它已经不仅是一种质量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文化和方法体系的集成。六西格玛管理早期的倡导者MikelHarry认为六西格玛是通过设计和监测日常业务过程,减少浪费和资源损失,提高顾客满意度,显著改良过程绩效的业务管理流程8。ForrestW.Breyfogle等人在“六西格玛管理一书中将六西格玛定义为组织中的智慧与统计工具的有效结合,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有效性和效率,六西格玛不是为了改良而改良,而是为了给顾客创造经济价值。因此他们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公司战略,而不仅仅是一种质量改良活动9。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良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良企业业务流程,实现顾客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业务改良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六西格玛设计,简称DFSS),并对现有过程进展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良(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效劳、降低本钱、缩短运转周期,到达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换句话说,六西格玛就是一个代名词,其含义是顾客驱动下的持续改良。其方法体系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包括业务改良的各个方面:如时间、本钱、效劳等方面。其方法体系也不仅仅是统计技术,而是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工业工程技术的集成10,11。六西格玛的魅力在于它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突破性业绩改良的管理模式。从六西格玛的本质来看,六西格玛管理表达了科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系统和集成的应用。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要从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分析业务流程或管理流程中的问题,从事实和数据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业务流程改良,并建立有效的控制体系,保持持续改良。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效益,原因在于:首先,企业从战略出发选择改良时机并确定改良工程,保证了六西格玛工程能够取得突破性改良;其次,根据工程所涉及的职能部门确定跨职能的六西格玛业务改良团队,对团队进展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培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制定科学的工程工作方案,在工程工作中进展严格的工程评审,保证了工程的实施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施六西格玛管理需要高层管理的参与和支持,并建立六西格玛管理的根底组织架构,这是六西格玛长期成功的必要保证。第二章:六西格玛管理及相关理论开展1.六西格玛管理的意义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根底,以追求几乎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通过一套以统计技术为依据的数据分析,测量问题,分析原因,以改良、优化和控制流程,使企业在经营运作方面到达最正确效果。六西格玛管理是美国企业在以往几十年推行统计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等质量管理方法根底上,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改善企业业绩而创造的一种质量管理新方法。从概念上讲,具有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指在质量特性为正态分布时,考虑。漂移的根底上,产品不合格率为百万分之三点四,即稳定控制的合格率为,另一方面它又指工程师及统计学者用来准确调整产品及生产过程的高技术方法。管理法通过运用突破性的手法,增进产品及生产过程的质量,到达大幅度降低生产本钱、提高顾客满意度,最终改善企业赢利能力的目的。美国学者彼德德等定义六西格玛管理为“一种灵活的综合性系统方法,通过它获取、维持、最大化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的理解,对事实、数据的规使用、统计分析,以及对管理、改良、再创造业务过程的关注。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核心在于强调应用统计分析认识和缩减产品效劳过程中的变异,以到达满足顾客要求的目的。伴随着中国参加,制造业高速开展,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企业面对剧烈的全球化竟争,要谋求长远的开展,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产品或效劳的质量,同时又必须保证本钱不会因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引入在国外成功大企业中颇受青睐的六西格玛管理。但是在我国企业特殊的情况下,在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了解正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如何在我国制造企业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2.质管理理论开展过程质量管理从二十世纪开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以检验为根本容,对最终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做出判定。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展百分之百的检验。二十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提出了在企业人员中进展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方案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再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视、检查对方案、设计、产品标准等工程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方案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视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业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验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质量管理围从过程的结果拓展到了生产过程,它通过对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控制到达控制结果的目的。与传统质量管理阶段相比,它的围从最终检验点拓宽到了过程整个制造工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休哈特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创造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展分析改良,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世纪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开展,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即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根底,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4.综合质量管理阶段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同时重视企业与职工、社会、交易伙伴、股东等顾客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强化这些关系,努力充实“新技术,提高“速度和“活力,建立起具有“生存感的组织为了适应时代感的变化,重视中长期的“预测与规划和经营管理层的“领导能力重视“人以及“信息的经营资源,使组织充满自律、学习、速度、柔韧性和创造性。3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六西格玛已成为许多公司推动业务流程持续改良的一项重要活动。然而六西格玛并不是摩托罗拉公司凭空“创造出来的,其方法受到了戴明(W,EdwardsDeming)、朱兰(JosephM.Juran)、克劳士比(PhilipCrosby)、费根堡姆(ArmandFeigenbaum)等多位质量大师的管理思想成了一种可提供系统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它与TQM、改善(Kaizen)、精益生产等管理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六西格玛与其它现代管理的模式和理念是兼容并蓄的。促成六西格玛开展至今的要因有四个:质量大师的质量理念,如戴明PDCA持续改良环、朱兰的质量改良三部曲;企业已有的六西格玛成功实践,如摩托罗拉、通用电器等企业实践:其它业务改良与管理方法,如福特8D、工程管理等;历史根底,如TQM、零缺陷管理等,虽然六西格玛管理中的方法并无本质上的创新,但是与过去的业务改良模型或质量改良模式相比,六西格玛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管理模式上,六西格玛将战略管理和战略执行力有效结合,通过高层领导的参与(自上而下的推进)和一套六西格玛的推进根底架构实现战略实施、流程优化、持续改良、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供给链管理等多方面的效果;二是从方法本身来讲,将已有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有效集成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本身就属于集成创新。在产品和过程设计方面,六西格玛综合了并行质量工程、稳健性设计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等,总结出了面向六西格玛设计的流程,目前常用的流程包括DMDOV(Define,Measure,Design,Optimize,Verify;界定、测量、设计、优化、验证)和IDDOV(Identify,Define,Develop,Optimize,Verify;识别、界定、研发、优化、验证)等模式,在流程的每个阶段,都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支撑工具和技术路线。在现有流程改良方面,一般采用DMAIC流程(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界定、测量、分析、改良、控制)保持持续改良。严格来讲,DMAIC与戴明的PDCA从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DMAIC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技术和工具的支撑,每个阶段都集成了许多现代管理和统计的方法和工具。因此从应用的层面来讲,六西格玛提供了系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保持持续改良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第三章:六西格玛管理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生产中的地位近二十年全球的产业构造出现重大调整。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化大生产的构造调整,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全球化大生产的出现,使跨国公司的产品加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也使很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在为*些国际品牌工作。特别是制造业,不同国家的厂商,利用自己不同的资源优势,制造出各种零部件,然后到*地总装,这样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本钱,提高了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因此淡化了产品原产地的概念。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整个全球环境中出现大量的加工型工厂,这些工厂以其原有的能力和固有的设备,为各种客户以相似的加工方式,制造不同类别的产品。目前有很多国际性大公司都已经从制造业中脱离出来,把人力、资金和技术都集中到市场开发中去,而把制造加工性工作委托给原始设备制造商刃工厂。起源于欧美的服装行业。原意为“原始设备生产商,也称贴牌或定牌生产。指掌握“核心技术的委托方外包商委托代工商受托方生产制造产品,再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后再加工或销售。中国制造企业在近年的快速成长历程中,生产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经营效率,合理的分工和利用资源。而作为这些公司的厂商不仅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加工特点和能力,更使自我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产业构造重组以后,专业的加工厂商会做得比国际性大公司更有效率。这些厂商在对资金和设备进展合理运用的同时,更是注重了劳动力的合理使用。他们都把厂址选择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但有一定技术素质的地区。大量的原始设备制造商落户中国原因有二一是运营本钱相对较低。这一迁移反映了原始设备制造商为其客户提供更低价格的解决方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低本钱地区,但中国的运营本钱更低。二是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的价格己经不是主要因素,在几个原始设备制造商投资的主要地区劳动力价格日渐趋同。但中国的劳动力多,而且容易获取。如果要多上一条生产线,需要更多的工人这并不是件难事。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南方一带,尤其是在、等地,劳动力的素质是可以令投资者满意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主要集中在纺织产品、玩具、电脑产品硬件、通讯产品、电子产品、机械等行业,这些工厂从其加工性质上形成了我国制造业的主体。同时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制造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哪里目前,在行业中有这样一种共识作为全球供给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的制造业应该提供快捷而无误的效劳。而其中最为根底的管理是质量管理。并且,质量最能够形成企业区别于同业竟争对手的形象识别,使企业运作在一个有较高利润的客户空间中,即所谓的“高质量赢得高利润。六西格玛管理方是在追求高质量低本钱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将大大增加我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我国制造业的构造特点从我国制造企业的特征来进展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该制造业以下的特点1.劳动力成为产品增值的重要因素。2.资金密集型、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零部件占用了大量的资金。3.以*种加工工艺为特点,以自我能力的推销为主。4.顾客群体存在*种共性特点,如都是电脑类的、手机类的或通讯器材类的。随着我国产业化构造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目前的制造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演变而来:1.老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由于国有企业在国市场开放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外力冲击,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在经过调整后,国有企业大局部走出了困境,但相当一局部在功能上有所削弱。例如,原来的国企制造厂商有很强的设计能力,而今由于产品在市场没有竞争力,只能以自己的原有设备承接外加工,但同时弱化了原来所具备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这局部企业的特点是机构完全,但功能己退化。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底构造仍然存在,但企业的研发功能已大大减弱。技术经历的优势强,但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设备老化,但维修保养尚可。质量管理体系旧,运作效率不高。质量分析工具的运用最多停留在统计上,未能够充分发挥对质量改良的指导。公司现场环境差强人意。新兴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充满活力,是我国制造业新兴力量。这类企业的形成在于原先的创立者在企业创办之初就有自己的渠道联系到定单,在假设干年后逐步开展壮大起来,形成行业中一支不可无视的力量。而这类企业的特点是管理水平落差很大。大局部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管理人员中文化层次较低。统计质量管理的运用很少,可以说只有质量记录,但没有统计质量管理。改革开放后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是目前我国最强大、最具生命力的一个主流。由于我国制造业本身进入的壁垒最主要是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而这类外资企业资金雄厚,可以购置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并在境外已和众多跨国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而他们介入中国市场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看中厂我们的人力资源本钱相对较低。随着中国加,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把原来海外的工程大局部转移到中国来,并加强开发力度。制造业在中国的迅速开展,己经受到了世界同行的瞩目。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的特点是相当明显的技术、资金、人力资源都实力雄厚。企业有独特的品牌优势,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设备一流,维护良好。质量管理体系全球统一化,并使用国际通行的六西格玛或等管理方法。外籍员工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的本钱。3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参加盯使我国的制造业更好地进入全球供给链,整个社会的产业构造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上所述,目前,全球的产业正在充分的细化,在一个完整的产品供给链中,加工制造已经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提供*种加工形式为特征,为众多客户生产成品或半成品。这些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就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一代质量宗师菲利普克劳斯比曾经说过“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明确地讲,质量是符合顾客的要求。我们的客户应该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寻找我们生产产品的客户。从现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中,我们都早已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满足客户的实质是产品质量,而其根底是企业的过程质量。产品质量是结果,而质量管理是过程管理。现代质量管理是面向过程的管理,质量、效率和本钱均为过程的输出,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就是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良过程系统,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质量,增加效率和降低本钱。在近十年开展起来的标准的实质是关于过程的标准。可以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是围绕着过程这一核心来运行的。在刚刚引入中国的初期,由于应用的公司大都是外资企业,而且审核机构也大都来自国外的知名机构,因此,获证的含金量较高,而且较早获证的一局部企业确实以此为条件,在市场竟争取得了领先。我国以制造商为主的制造企业几乎既参与了系列认证活动。然而随着审核认证机构的大量增加,审核机构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并且很多急功近利的制造企业只在怎样做好文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样行为导致了一局部通过审核的企业其实质的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并未因此受益,得到改善,因此认证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由此看来,要真正搞好质量,只把眼光放在过程管理的形式上是远远不够的。面向过程的管理,同时也意味着管理的实时性。面对过程,问题的发现、解决和控制的最终目标都应该是实时化,尤其是控制,如果没有实时的控制,就达不到预防的要求,滞后的控制说明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已经发生,而且这种控制的本钱叠加在劣质本钱上,更增加了企业的浪费。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所面临问题很多,其中有管理模式的问题、也有领导的问题、对持续的质量改良认识有偏差,没有把质量管理融入企业文化还有在执行中的问题如分析问题反应回路不是闭环的,没有反复循环递进。第四章:现代制造企业建立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建立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应首先确定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质量要素,这些要素就是遍布整个企业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质量活动。这些质量活动是根据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质量要求而选择开展的,在此根底上对有效的管理活动进展职能划分,以便进一步确定有关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程序、资源等。1.六西格玛管理要素六西格玛管理要素选择系列管理标准中局部质量要素,并结合日本零缺陷缺运动和美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质量管理中重点要素,根据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列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管理要素。各项质量要素构成一个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为了表示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系统图的形式表示,见图一来分析各项质量要素的性质。其中横向列出的项质量要素,即,六西格玛质量经营战略,六西格玛质量方针、目标,领导的职责和质量管理职能,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教育与培训,质量信息,质量本钱,统计技术,质量审核,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塑造,六西格玛环境管理,质量持续改良行动等,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中涉及到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中具有共性的、综合性的质量要素。而纵向列出的项质量要素是具有质量职能性质的质量要素,即,通常由相关职能部门承当其活动职能。因此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精简高效、全员参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组织构造。2.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重要部门职能在上述组织机构下,重点部门围绕的职能分工如下1. 总经理主要负责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管理的全面工作。其中重点负责六西格玛质量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及六西格玛质量文化的塑造工作,并对各项工作起领导的职责和管理职能,进展监视与考核。2. 总经理办室配合总经理完成六西格玛质量经营战略的制定、考核,主要负责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质量方针、标,建立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下组织构造,有效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环境管理建立和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3. 人力资源部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提供人力资源。对各级员工的职责和质量管理职能考核,制定有利于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建立的鼓励方案。配合完成六西格玛质量持续改良行动的人员培训,智力、知识支持。4. 六西格玛管理培训班该部门是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中最为创造性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进展六西格玛管理技能培训,承当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核心工作。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成败。5. 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质量技术保证中心全面工作,协调部门关系。重点做好六西格玛质量持续改良工作的立项、审批,控制及质量审核工作。总结与推广各项改良工作经历,跟踪质量信息。并承当如合同评审、文件控制、技术状态管理、定型质量控制、批次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等质量职能性质的工作。6.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产品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产品标识和可溯性工作。重点研究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并承当文件控制,技术状态管理,定型质量控制,不合格品管理,批次管理等工作。7. 质量检验处重点负责过程控制的质检与统计技术的应用,对不合格品实施控制,质量记录的控制,以及供给商的检验职责应该指出该部门属于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实现过程的重点部门,也是过渡部门当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塑造到一定程度时,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自检、互检到达预期效果后,该部门职能可以合并到监测中心,不必单独存在。8. 监测中心重点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性能进展检验,为质量改良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为供给商评价系统提供检验。9. 其他部门如生产中心,财务部,销售部,采购部,储运部等部门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各种专项工作,共同塑造六西格玛质量文化,完善六西格玛质量环境。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是全公司围的质量管理。3.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构造六西格玛作为企业的管理模式,作为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系统的持续改良活动,必须依靠有效的组织体系和一批优秀人才来推动和保证。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必须选拔适宜员工,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后,安排到六西格玛体系中的相应岗位,并规定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完整的六西格玛组织体系。六西格玛组织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领导层、指导层和操作层。六西格玛组织是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根底,就是被称为领航员,黑带大师,黑带和绿带的人。这些人员来自于企业的各个岗位,经过六西格玛的专门培训,为六西格玛管理提供组织上的保障。而专职从事六西格玛工程的黑带大师和黑带,更成为企业的财富,黑带人六西格玛管理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员在完毕了六西格玛工程任期后,可以走上企业的领导岗位。领航员:企业管理者中负责六西格玛实施的管理者。负责部署六西格玛的实施和全部支援工作,负责确定或选择六西格玛工程,跟踪或监视六西格玛的进展。黑带大师:六西格玛实施技术总负责。协助领航员选择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和时间框架表,向黑带提供六西格玛高级技术工具的支援负责发动、协调、和沟通。与领航员一起协调六西格玛工程的选择和培训,该职位为全职六西格玛管理人员。黑带:企业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中坚力量。该职位也为全职六西格玛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执行和推广六西格玛管理。经过六西格玛革新过程和工具的全面培训,熟悉六西格玛革新过程,负责指导或领导改良工程。对绿带提供培训和指导。绿带:兼职人员。经过培训,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六西格玛工程的人员。是企业部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众多收益工程的负责人。4.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流程六西格玛管理的具体效果是通过完成大量的六西格玛黑带/绿带工程得以实现的。这些工程之所以取得效果并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良,是因为工程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相吻合。因此,企业在实施六西格玛之前,须制定或重新评价企业的战略。有的企业实施六西格玛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制定或评价企业战略的方法或模式很多,其中常用有战略要素评价矩阵、SWOT分析和企业战略的竞争性比拟或基准评价(Benchmarking)。战略要素评价矩阵可以帮助企业战略决策者对企业外部或部各个领域的主要优势与劣势进展全面综合的评价。SWOT分析通过分析企业部的优势(Strength)、劣(Weakness)、以及企业外部面临的时机(Opportunity)利威胁(Threat),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战略方针利目标。基准评价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拟,确定竞争优势和劣势,制定致力于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另外一个确定企业的优势利劣势的方法是采用世界级企业的卓越绩效标准(如美国国家质量奖或我国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进展自评,发现企业自身的问题并建立适当的竞争战略。一旦确定企业的战略,下一步就是如何将企业的战略具体展开和付诸实施,这就需要将战略分解和制定从企业高层到基层的业绩考核指标,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平衡计分卡通过对客户和市场、财务、企业部、学习和开展四个方面的绩效考核将企业战略逐步展开。组织上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六西格玛倡导人,六西格玛倡导人应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担任,全面负责六西格玛推广工作,包括工程选择、协调、评审、考评等。5.六西格玛工程选择工程选择对六西格玛的成功至关重要,工程选择不是黑带学员的个人行为,要有管理层参与。在具体选择工程时,以下几点非常重要:(1)六西格玛工程的选择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即六西格玛工程的成功将直接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2)六两格玛工程拟解决的问题应是平衡计分卡中的弱项或通过其他方法确定的企业的劣势。(3)六西格玛项日所涉及的流程最好是跨职能的,流程中的问题有一定的复杂度,需要跨职能的团队合作才能完成。(4)工程成果是可以预计的,在工程开场前,财务方面专家要评价工程的预期收益指标。具体来讲,在选择六西格玛工程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改良的时机:(1)顾客方面,采用恰当的方法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水平。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和统计分析确定顾客满意度水平和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拜访大客户、顾客投述等方法或渠道确定顾客的需求和顾客关键需求(CCR,CriticalCustomerRequirements),并整理出关键质量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六西格玛工程应从顾客的关键需求出发,解决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2)企业的部流程方面,主要是分析平衡计分中的弱项指标或关键业绩指标(KPI,Key)基金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204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技术方案(NCET- 04- 0240)的弱项,明确这些指标和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如利润、现金流、本钱或质量等)之间的关系,六西格玛工程选择的改良时机应是影响关键业绩指标的流程。(3)竞争对手方面,主要是通过基准评价找山本企业与同业主冠(BestinClass)之间的差距,确定本企业的哪些流程是急需改良的流程。一般来讲,根据以上方面确定出的改良时机可能比拟多,从这些改良时机中要筛选出优先改良时机作为六西格玛工程,另外在安排六西格玛工程时,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是否充分,工程之间有没有日标或资源上的冲突,工程本身属于黑带工程还是绿带工程等,一般,绿带工程相对于黑带工程在技术层面要简单一些,不如黑带工程复杂。6.六西格玛工程方案确定六西格玛工程以后,需要根据六西格玛工程所涉及的职能部门确定跨职能的团队人员利工程组组长。工程组长一般是六西格玛黑带,他们是六西格玛管理变革的主力。团队人选确实定标准:首先,成员应熟悉其业务流程,有较好的业务根底;其次,成员有强烈的业务改良意识和变革精神;再次,成员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工程组长,除具备上述团队成员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沟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工程团队建立起来以后,为了明确工程的目标、容和工作方案,需要建立团队宪章(Team Charter),团队宪章主要包括:拟改良业务背景、改良时机描述、工程的目标、工程的围、工程具体方案和团队成员。业务背景重点在于阐述本工程和企业战略之间或整体的业绩指标之间的关系:改良时机描述重点描述企业当前的业绩水平与顾客需求或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工程的目标应以具体和量化的形式说明工程的总目标以及分阶段的目标;日的围指出工程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以及工程所涉及到的职能部门,通过绘制拟改良过程的SIPOC图(供方-输入-过程-输出-顾客,Supplier-Input-Process-Output-Customer)来确定工程的边界:工程方案要用甘特图的形式具体列出开展本工程的活动方案,工程方案要尽量详细,要能通过工程方案看出工程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里程碑事件以及相应的评审点最后,在工程团队成员中要说明团队成员的来源、主要职责等。除此以外,为了保证工程团队的工作效果,还必须制定团队的行为规,以防止团队工作的矛盾和讧。目前绝大局部企业实施六西格玛都是采用边培训边执行工程的方式,这个过程被称为学以致用(ActionLearning),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是六西格玛业务改良最常用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DMAIC流程。(1)界定(Defne)工程界定是六西格玛工程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阶段,主要:工作容包括改良时机确实定、绘制SIPOC图、确定顾客的需求和关键质量特性、绘制详细流程、工程团队的建立等等,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不再赘述。(2)测量或测评(Measure)测量阶段在于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方法和指标,定义测量过程,确定过程输出指标和CTQ之间的关系、过程输出指标和输入指标、过程指标之间的关系,进展测量系统分析。测量阶段的目的是保证工程工作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正确的指标、测量结果的变异尽可能小,保证后续分析阶段使用的数据准确可靠。(3)分析分析阶段的目的是要找出影响业绩指标的关键的、潜在的原因,由于六西格玛工程的复杂性,如果没有科学的数据分析,难以保证能够找到真正的、根本的原因。因此分析阶段要综合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利管理技术,进展数据的统计分析、比拟试验、缺陷分析、变异来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作业增值性分析等。(4)改良改良阶段主要是基于分析阶段所找到的根本原因,大胆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对于有些工程技术问题,实验设计(DOE,DesignofE*periments)技术可以用于过程参数优化或产品设计改良。在本阶段,一些非传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改良方案要进展评价和筛选,可以采用一些综合评价技术进展方案的选择。为了保证方案实施的成功,有必要进展一些局部试运行试验,对改良方案进展验证。(5)控制控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工程的成效,在控制阶段,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及时更新流程改良后的程序文什或作业指导书,建立过程控制系统和失控行动方案,采用统计过程控制的技术对过程进展实时监控。另外,在本阶段,将工程成果进一步向其它类似的业务流程推广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保证工程严格按方案执行,需对工程进展定期的阶段评审。企业的高层领导、六西格玛倡导人等参加工程评审,发现工程执行过程的问题后要及时采取纠偏行动。在工程界定阶段,重点评估工程界定是否明确、目标是否量化和切实可行、团队构成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操作等,在测量阶段,重点评价测量工程是否有意义、测量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测量系统是否可以承受等。在分析阶段,重点评审是否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工具和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等。在改良阶段,重点评审改良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和改良方案实施方案等。在控制阶段,重点评审过程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保持改良的成效。7.工程效果评价和成果表彰工程效果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评价,一般由财务部门配合完成。直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包括投资收益比、净现值、收益率等。二是间接效益评价,主要包括项日所带来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士气提升、环境改善以及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效果评价和宣传可以起到明显的示作用,对于进一步推广六西格玛工作至关重要。另外,工程成员,根据他们在工程工作中的表现,授予六西格玛黑带或绿带。这些黑带或绿带以后要持续完成更多的六西格玛工程,在企业部进展六西格玛培训,并有责任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人参加到六西格玛持续改良活动之中,第五章:精益六西格玛精益和六西格玛虽然不同源,但其根本思想是一致的。六西格玛强调将过程的变异量化、找到影响变异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精益强调过程必须增值,过程中任何不增值的活动都可以成为改良的对象。应该说,消除变异和消除非增值活动是实现持续改良的两种思维模式。在发现问题方面,精益思想特别强调暴露问题,找到引起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在很多企业里,过多的库存量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供给商供货不及时或时间不确定、机器需要较长时间的换模或换线、*台设备机器经常出故障等,为了保证整个生产的看起来顺畅,企业不得不增加大量的库存以备不测,即使采用统计分析或经济批量模型求得最正确的批量从而控制库存,也是治标而非治本。从精益思想的角度看,库存是万恶之源,不仅是库存占用了资金和消耗的库存管理本钱,更重要的是,库存掩盖了这些问题,从而使得这些问题成为企业的顽疾。因此,精益生产要求尽量减少库存,才能暴露出确定改良工程,找到根本原因,解决问题,保持持续改良。精益强调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六西格玛则强调通过将过程量化消除过程存在的变异,消除变异的过程本身就是消除浪费的过程,从方法论上将,两者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推行精益的企业常常把六西格玛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而推行六西格玛的企业有往往使用大量的精益工具:有关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的比拟、融合等方面的文章已经很多,可以参阅相关文献13,14,国不少企业也成功地实施了精益和六西格玛的结合。精益利六西格玛之间不存在谁大谁小,谁是理念谁是方法或者谁包含谁的问题,两者都是旨在实现持续改良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应该相互融合,不管企业推行的是精益生产、六西格玛或者精益六西格玛,名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开展的业务改良模式。这里要特别指出,六西格玛不仅意味着质量,精益也不仅意味着速度,当然精益六西格玛不等于速度+质量。只有真正理解六西格玛和精益的本质属性,才能从战略层面将精益和六西格玛有效融合。第六章:总结实施六西格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对于企业来讲也意味着一场管理变革。六西格玛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活动,高层管理者的决心和参与度将决定六西格玛实施的成效。实施六西格玛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进展周密的规划。只有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企业才能走出一条有企业特色的六西格玛持续改良之路。参考文献1BellgtKlefsj,HakanWiklund,RickL.Edgeman.Si*Sigmaseenasamethodologyfortotalqualitymanagement J.MeasuringBusinessE*cellence, 2001,5(1): 31- 35.2ReedM.Si*SigmaeavesdroppingonthenetJ.QualityAustralia, 2000, 15(1): 10- 13.3GeraldJHahn. 20LessonsLearnedJ,Si*SigmaForum Magazine, 2002,5:28- 34.4KevinLinderman,RogerGSchroeder,AdrianSChoo,Si*Sigma:TheRoleofGoalsinImprovementTeams 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 2005, 24:779- 790.5RazvanLupan,loanCBacivarofetal.ARelationshipbetweenSi*SigmaandISO9000:2000J.QualityEngineering, 2005, 17:719- 725.6何桢.黑带方案与连续质量改良J.中国质量,1999,9:21- 24.7何桢,施亮星.生静6方案与连续质量改良J.工业工程,2001,4(4):13- 17.8MikelHarry,RichardSchroeder.Si*SigmaM,NewYork:Currency, 2000.9ForrestW BreyfogleIIIetc.ManagingSi*SigmaM,NewYork:JohnWileyandSons, 2001.10 胡亚琴,何桢.论六西格玛的本质属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137- 139.11何桢,明,周善忠.Si*SigmaImplementationIssuesinChinaC,The 3rdSino-KoreaBilateralSymposium on Quality, 2004. 151- 15512JijuAntony,RicardoBanuelas.Keyingredientsfortheeffectiveimplementationofsi*sigmaprogram J,MeasuringBusinessE*cellence, 2002, 6(4): 20- 27.13何桢,志红.精益与六西格玛的比拟研究J.工业工程,2006,9(1):1- 4.14何桢,车建国,精益六西格玛:新竞争优势的来源J,*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5):321- 325.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