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孔明借箭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妒忌”“都督”“何须”“勿”“神机妙算”“轻举妄动”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任务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具学具】PPT课件,录音机、学生收集有关人物相关的文字【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引导感悟、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学习生字新词。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4.交流、对话: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出示文字投影)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角色扮读。(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第四自然段的“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第七自然段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2)交流体会。(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 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三、课外延伸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布置作业】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孔明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孔明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读:有感情地朗读。(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交流要点: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交流要点: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各自熟悉“台词”。准备好简单的“道具”。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师:“孔明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不住的爽朗的笑。)(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提供几组关联词: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妙算天文 雾漫天,通晓地利 蒙曹操。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板书设计】起因 经过 结果周瑜:妒忌 长叹不如 大雾漫天 通天文孔明:才干 擂鼓呐喊 明兵势 船轻水急 识地利三天造十万枝箭 如期交箭【教学反思】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回首本课的教学,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偏重分析课文内容,学生的批注过多,整整说了一节,由于本课是文言文课文有很多语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电脑上找到翻译成白话文的内容,通过屏幕让学生仔细读了两遍,学生们顿时茅塞顿开,已不像开始初读课文时接连不断的向我询问词句的意思。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教学中没有较好地落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上,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附送: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品位本文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位课文语言。【教学难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具学具】录像片、字幕投影。【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1.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2.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3.录音机播放放风筝的一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中的问题。(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深刻?为什么?2.小组合作研讨,班内汇报交流。对第(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对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主旨。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欢乐。表现了贾宝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第(3)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的人物中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真纯直。 4.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投影出示句子 “于是丫头们拿过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转眼间只剩下,转眼间有只剩下一点黑心儿,一会儿便不见了。” “飘飘摇摇”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摇摇”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摆动。“飘飘摇摇”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 “鸡蛋”、 “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有“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描写了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 “一时”、“转眼”、“一会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的体会。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失去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的异常快乐的心情。 (2)迅速找出自己的喜欢的语段,欣赏品味,同桌交流。 四、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文中描写的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子方面去谈。【板书设计】贾宝玉 姿态:飘飘摇摇林黛玉 放风筝丫头们等 形状:鸡蛋 黑星儿【教学反思】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么一段文字,选自红楼梦,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这段话描绘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大观园笑的群图。这段描写,若换成平庸之笔,只会用“哄堂大笑”四字了之,而曹雪芹却妙笔生花,写得那样精彩;史湘云笑得爽快,毫无拘束,连口中的饭都喷射出来了;黛玉笑得娇媚,柔弱中表现出节制;宝玉则连笑时也在撒娇,滚到贾母的怀里;贾母疼爱宝玉,自己要大笑,又要照顾突然滚过来的宝玉;王夫人猜到是凤姐作怪,笑的轻则,不扫众人之兴;薛姨妈也撑不住,却不同于湘云,一口茶只是喷在晚辈探春身上,失态而未失理;探春笑的控制不住了,手里的饭碗都扣在迎春身上,显示出一种亲密无间的姐妹情;惜春娇弱,叫奶母揉肠子,流露出天真的孩子气;奴仆丫头们忍不住的,只能躲出去偷着笑;忍得住的,就赶忙上来替小姐换衣服。同是笑,主奴不同,长幼各异,一人一副笑态,一人一种表现,纵情恣肆,让读者看了无不拍案叫绝。类似这样的精美段落,细节描写若在平时能相机滲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情操、文化底蕴肯定会慢慢丰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