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4271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10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19582005 年何一鸣罗必良内容提要:本文构建了一个 产权管制结构一体制选择行为一经济制度绩效”的 新SCP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理论范式以分析经济体制转轨问题,并利用 19582005 年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 本文所提出的基本命题:从全面产权管制到产权管 制放松是一个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因此,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转轨实质上是农业资源产权管制放松的动态过程,也是租金耗散递减从而制度绩效递 增的演进历程。总之,产权管制放松是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绩效提高的动力源泉。关键词:产权管制租金耗散制度绩效经济转轨农业改革一、引言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起,中国经济开始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在这个体 制转轨或制度变 迁过程中,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增长,创造了 中国奇迹”。这场 大规模的制度变革最早发生于经 济最为落后的农业部门,因此,作为中国经济体制 转轨最早的领域,同时又是发生制度变迁最频繁、最活跃的产业,农业的经济体制改 革,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学术的好奇。特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经历了从人民公社时代的国家全面产权管制到现在的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部分产权管制的变迁,其变化的频率之高、幅度之大、方式之多,可为经济转轨研究提供 宝贵的案例素材,也为验证、丰富和发展当前的制度变迁理论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国家显著放松对农业产权 管制的政策安排早就发生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国家对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默认就意味着国家从对农业资源无所不在的管制状态大幅 退却,以此交换稳定的税收和农民的政治拥护,原来被管制的剩余索取权被重新赋予 农民(周其仁,2002。对于该类产权管制结构变迁的现象,现存的经济理 论无法做出合理且完整的解释(杨开忠等,2003。已有的制度效率假说(参见 North ,1990 也只 能回答产权制度为什么变迁,却并未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角度思考租金耗散对体制转 轨的决定性影响。现有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却表明,大多数转轨国家的政府以 掠夺 之手”强化管制(Shleifer and Vishny , 1998。但是,对转轨经济系统中的农业产权管 制结构是如何发生变迁的,以及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绩效如何测定等问题,传统理论 还都没有提出一个逻辑自洽和统一的理论框架进行解读和回答。诚然,政府管制及其放松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课题 ,自 18 世纪开始,古典经济学家们就懂*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农民权益保护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22 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感谢华南农业大 学经济管理学院“ 2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产权管制放 松研究”项目编 号:2010B的资助。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得管制放松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文献集中讨论特殊产业的价格和进入管制问题(Viscusi et al., 2000。现代管制经济学鼻祖 Stigler(1971 指出,管制起源于利益 集团通过寻租游说政府实施产业进出管制政策,从而获得垄断地位及其租金。因此,管制的结果是效率低下和非生产性活动增加。此后,对管制的批评近乎于普遍(Kahn , 1971。如果管制是有效的,人们则认为它是有害的(Green and Nader, 1973 ; 如果管制是无效的,人们认为它是浪费资源(Dewey , 1974。关于管制失败的 案例更 多有记载(例如 Posner , 1974。但是,若从新制度经济学来看,(价格或进入管制只是 政府干预市场上私人协约的许多立法行动之一。管制不仅改变了产权结构,还引起经济当事人常常不 能预见的复杂经济后果,从而影响某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及整体福 利水平(Alston et al., 1996。在产权理论演进历史中,Cheung (1974 最早提出产权管 制的两大命题:当合约一方的收入 索取权被完全或部分地剥夺时,除非该权利被完 全授予另一个人,否则转移的收入将趋于耗散:给定非专有收入的存在及其耗散趋 势,涉及的各方都会努力在约束条件下使租金的耗散最小化。在此基础上,Demsetz(1988 正式界定产权管制的核心范畴:当产权受到管制而又不能买断时,就应该强调 非价格竞争方式而不是强调价格机制。后者表现为一种运用货币财富影响他人的行为,例如,愿意出高价就能找到卖者,那是买者的自由。若限制这种自由,结果只 能是突出 个性的竞争”。此时,人们为确保生存而竞争租金,只能更加依赖肤色、 宗教和家族势力等个性化因素。管制产权束中的各项子权利,使人们无法尽量追求货币报酬最大化,所有者会因此更加放纵自己,以求尽可能 地满足自己的个性偏好。 如果产权受到管制,人们就会改用各种替代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但 具体采用哪些方式,多依赖具体情况而定(Barzel , 1989。因此,对人们行使产权的各 项具体权利的能力施加管制,会使产品配置及其背后的财富配置格局发生改变(Eggertsson ,1990。对一组私人权利的一部分施加管制,使之失去权能,就说明这部 分权利已经被政府接管或分配给政 府。按此逻辑,政府通过对所有者选择用其财产 做什么的权利或对其以共同商定的价格将之转让给他人的权利进行干涉和管制而削弱了产权,这是因为对产权的排他性所做的大多数管制会缩小交易的范围对产权的可转让性所做的大多数管制排除了作为谁得到什么这一问题的解决手段的价格竞 争(Pejovich , 1990。而 01s on (2000 认为,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 私有产权并去强制执行契约,而且受到约束不去剥夺这些个人权利,那么,这样的政府 就是 强化市场型”的。换言之,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否均取决于该国政府的行为,尤其是没有产权夺取的行为,即不存在产权管制的问题。实证研究也证明,产权管制 结构的变迁对于长期经济绩效有着一阶影响(Acemoglu and Joh nso n, 2005 罗必良、何一鸣,2008。就中国的实践而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已经从解除对微观经营单位的 管制入手,赋予农户以经营自主权和生产激励,逐步形成微观经济组织、资源配置机 制和宏观政策环境的 三位一体”管制放松的制度结构(林毅夫等,1999。与人民公 社时期相比,1978 年后中国农业经济绩 效之所以显著提高,是与产权管制的制度因 素分不开的,主流文献分离出三条不同的解释路径:一是林毅夫(Lin , 1992 从监管、 考核和激励的视角进行数理模型分析;二是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产权制度对农业 经济绩效的作用(例如 McMillan et al., 1989 ;三是将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过程理 解 为国家局部归还农民产权的过程,即国家解除人民公社产权管制的动机缘于国家维 持全面管制的费用的上升速度快于收益的上升速度,此时国家无力追加开支,农地产 权管制放松就开始了 (Yang et al., 1992; Liu et al., 1998 何一鸣、罗必良,2009。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提出一个 产权管制结构一体制选择行为一经济 制度绩效”的 新 SCP(structure con duct performa nee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第三 部分利用 19582005 年-5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间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对该范式下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全文的 结论与启示。二、产权管制结构一体制选择行为一经济制度绩效”的新 SCP 范式(一新 SCP 范式构建:产权管制结构、体制选择行为与经济制度绩效首先,本范式讨论的管制客体是产权,而不是所有权。后者是主体与财产在法律 上的占有关系或名义上的归属关系,前者是理性行为主体进入公共领域通过相互竞 争而取得的真实权利。在此竞争过程中,所有权的维持或变更与租金耗散没有直接 联系,这是因为如果产权主体不能从契约中取得任何剩余收入且缺乏竞争能力,他就没有动力同其他人签约和规定资源的用途,也没有能力使用其资源完整的所有权或 排斥他人使用之。这样,所有权主体竞争能力以外的租金留在公共领域,直至潜在产 权主体进入攫取使得租金耗散完毕,但此时公共领域内剩余的所有权已经被分割并 清晰界定为追租者的产权。关键是,通过讨价还价的贯序博弈竞争过程,把财产权利 在国家与个人之间重 新分配,就会出现产权管制问题,博弈者或产权主体的行为也因 此受到影响。进一步,如果把产权管制”定义为拥有暴力潜能的国家对产权束(主要包括使用 权、收益权 和转让权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子权利的运用实施限制甚至删除,那么,它会引起类似于上述情况 的租金耗散现象(何一鸣,2010。具体地,产权的国家管制使分散决策的个体失去对公共领域中的 租金的排他性占有权利,那么,人们相互竞争 进入公共领域就会把其租金的净值降为零。值得注意的是,租金耗散只是个程度问题,但只要产权被管制住,公共领域便会出现。而且,产权管制的程 度越强,公共领域 的范围就越大,租金耗散便越厉害。租金耗散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的结果,因而对经 济总产出水平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产权管制程度与租金耗散程度呈正相关关 系。此外,产权管制是区分计划、市场和过渡体制这三类制度结构的标尺。例如,在计划体制下,产权被拥有暴力潜能的外部权威剥夺,就是全面产权管制的情况;相反,上述三组子权利均由分散决策的个人所控制,便构成市场体制,此乃完全无产权管制 的制度结构;至于过渡体制,则介于前 面两者之间,该情况下有部分产权受到管制。 即计划体制的产权管制程度最强,过渡体制次之,而市场体制最弱。最后,本文从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租金耗散理论层面上解释经济体制转轨的制 度逻辑机理,构建了一个 产权管制结构一体制选择行为一经济制度绩效”的新 SCP 分析范式(见图 1。国家实施管制及放松的客体乃产权束,当该产权束中的子权利被 国家管制的数目发生变化时,则会产生 三种不同的产权管制状态 一一全面产权管 制、部分产权管制和无产权管制,从而构成一个产权管制 结构。另一方面,无论国家 还是分散决策的个体,都是理性行为主体,但是,他们均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实现各自 的目标函数最优化,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制度行为。 不过,一个社会在其体制集合(包 括计划体制、过渡体制和市场体制中将选择哪一种,最终取决于具有较高谈判能力 的博弈主体即国家在约束条件下的目标泛函最优解。而相同的制度行为又会在不 同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交易费 用约束与(定额、分成或工资契约激励下产生不同的 经济绩效,即制度绩效。又因为租金耗散与 制度绩效负相关,所以,若以租金耗散 程度反映某种制度行为的经济绩效,则可以根据不同产权管经济绩效是一个可直接测量的概念,一般用总产出水平来表示,它受到技术、 制度与资源禀赋的影响。而制度绩效 则是指在考虑租金耗散程度后的某项制度行 为对总产出水平所产生的边际贡献,它可以理解为制度行为的经济绩效。因此,下文用租金耗散对经济绩效的边际值来间接衡量制度绩效。按此逻辑,在租金耗散相同-7 -的情况下,制度集合中能提供最大产出水平服务的制度安排其制度绩效最高。换言之,若两项产权制度下的总产出水平相等,则租金耗散最小的制度安排的制度绩效 最高。结合本文的产权管制逻辑,制度绩效强调的是不同租金耗散条件下制度行为 的经济效 应,即以租金耗散边际值最小化作为产权管制放松的目标准则。-6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7 -厂制废彳为休;IJ选择制场效全咖庐权诗制一L部分产履管制一L管制客f蓟产权束计划体则F于IL二 市场休副-主体上国家与牛人 9%*昭!骨:I用金MS丸租金耗靈中等郴金耗靛眾I权全面产权管制1-1约束条GH标最优化管T?管制;L体:国家与个人管客轍产权柬初r-kf-*制度fI】标显优化U汁划?副ilf1b:訂.1:.U1/- Lil L制的程度得到不同体制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计划体制的租金耗散最厉害,市场 体制则相反,而过渡体制则居中。具体地,图 1 中自上而下的实心细箭头代表产权管 制程度的减弱,即产权管制放松 过程。从该图可以看出,从以全面产权管制为基础的 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完全无产权管制为特征的市 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取向的制度 变迁,是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从而租金耗散递减但制度绩效递增的动态过程。图 1 产权管制结构一体制选择行为一经济制度绩效的新 SCP 范式(二范式的几何图解:从产权管制放松到经济体制转轨产权管制与租金耗散程度正相关,但租金耗散与制度绩效负相关,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面产 权管制的制度绩效最低而完全无产权管制的制度绩效最高?部分产权管 制的制度绩效如何?如果从制度绩效评价的角度出发,三种产权管制状态的制度绩效的排序结果可 以进一步转化为 租金耗散(RD 程度大小的比较问题。现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产 权租金耗散几何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证明(具体参见图 2。图 2 产权租金耗散几何模型 注:p、g、s 分别表示完全无产权管制、部分产 权管制和全面产权管制三种状态。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8 -在图 2 中,每单位产出的价值用纵轴 P 来表示,公共领域内追租个体数目用 横轴 L 来表示。为了简化,VAP和 VMP 分别代表平均产品价值曲线和边际产品价 值曲线,并假设边际要素成本 MFC 等于由各种可供选择的外部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工资率 W。从图 2 可知,当公共领域内的资源价值(公共租金一定时,攫取租金的个体越少,每个主体分享的租金就越多。具体地,完全无产权管制下个人获得的垄断租金最大 部分产权管制下租金次之,而全面产权管制下租金为零:在完全无产权管制下,公 共领域已经被分散决策的个体占有而成为其私人领域,他们将根据其边际条件(VMP W =确定追租个体数目 p L ,从而获得租金 s p p P P BE R S =在全面产权 管制下,尽管存在唯一的所有权主体 一一国家,但是,此时产权的真 正所有者缺位导致 没有一个人有权排斥他人进入公共领域。这样,大量的追租个体可以随意进入公 共 领域并相互争夺公共租金直至它全部被耗散消尽为止(Os R =,从而达到均衡状态 (VAP W =,此时的追租个体数目为 s L。当权利被部分管制时,追租个体数目超过 无产权管制时的追租个体数目但小于完全产权管制时的追租个体数目(p g s L L L ,因此,对应地在公 共领域内,部分产权管制下的租金低于无产权管制时的租金但高于全 面产权管制时的租金(s g g P P CG p R S R =此外,由于在各产权管 制均衡点上的追租成本等于总租金价值与最终攫取到的剩余租金价值之差,而被耗 散掉的租金就是用于攫取该剩余租金所付出的代价,因此,追租成本的大小就是租金耗散的程度。这样,若从租金耗散的程度由小到大排序,则分别是完全无产权管制的 租金耗散最小(Os p s p p P P BE P P BE RD S S =-=部分产权管制的租金耗散次之 (Os p sg s p g P P BE P P CG P P BE RD S S S -=(1这里,假定有 I 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有 N 种投入和 M 种产出。第 i 个时间段的 投入与产出分 别用列向量 i in put 和 i output 表示,(N 煨入矩阵 X 与(MXI 产出矩 阵 Q 代表所有 I 个时间段的序列数据。此外,用9表示标量,而入表示一个(I 1 的常 数向量,仃 I 表示元素为 1 的(IX1 的矩阵的转置形式。 在规模报酬变化条件下衡量效率的时间序列变化,可将 经济效率损失分解为 1LE TE SE =-X。此处,TE 为纯技术效率,SE 为规模效率。 其中,本文以乡村从业人员数(单位:万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单位:千公顷和农 用机械总动力(单位:万千瓦作为投入变量,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为产出变量。 最 后运用软件 DEAP2.1计算,具体结果见表 1。表 1 中国农业资源扭曲配置效率损失的变动(19582005 年单位:%年份效率损失年份 效率损失 年份 效率损失 年份 效率损失 年份 效率损失 1958 1998 6.10 19591999 12.4 1960 2000 18.3 1961 2001 17.9 1962 2002 18.21963 2003 19.31964 2004 1.5 1965 2005 9.1 1966 1996 1967 1997从表 1 可以看出,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中国农业资源扭曲配置造成的效率损失 都很高,例如,1958 年的效率损失指数为 67.6%,即大部分农业资源都没得到有效利 用。到了1976 年、1977 年和 1978 年,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指数更达到 80%以 上。但是,经过1978 年市场取向型产权管制放 松的制度创新后,农业资源扭曲配置 造成的效率损失迅速下降,说明资源配置也开始得到改进。特 别是自 1984 年后,全 国农业资源扭曲配置造成的效率损失不断降低,效率损失指数 1994 年降到 18.9%,1999 年低于 13%, 2004 年在 10%以下,19792005 年期间,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指 数下降了近 70 个百分点。如果把农业资源扭曲配置造成的效率损失作为租金耗散(后者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因而是有损 效率的,上述数据的变动趋势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 是租金耗散最小化的理性选择。事实上,1978 年后中国农业产权制度创新是把剩余索取权重新赋予分散决策的农民,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农民具有最佳使用资源的积极 性,资源因而能够较自由地流向对其评价最高的主体手中,实现最优配置。总之,产权管制放松后农民家庭经营获得了专业化分工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因此,过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11 -去扭曲农业资源配置所产生的效率损失即租金耗散得到大幅节约,农业剩余产 品从而不断提高。匚假说检验为验证假说 1,就需要比较产权管制放松前后租金耗散RD (用效率损失表示 与经济绩效丫 (用农业总产值表示关系的变化及其差异。为此,本文对它们进行结构 稳定和突变的邹转折点检验(Chow s breakpoi nt test1.结构稳定的协整分析。这里使用 Engle-Granger 两步法对 RD 与丫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1 序列的稳定性检验。在协整检验之前,首先使用 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检验法 和 PP (Phillips-Perron 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 单位根检验结果ADF 检验 PP 检验时间序列 ADF统计值 MacKinnon 临界值检验类型平稳性 PP统计值 MacKinnon 临界值检验类型平稳性结论Y-0.2251 -4.3226 c, t, 1 否-0.2506 -4.3082 c, t, 3 否 非平稳 Y ? -2.8779 -4.3382 c, t,1 否-2.9481 -4.3226 c, t, 3 否 非平稳 2Y ? -6.1285 -4.3552 c, t, 1 是-4.1557 -3.6959 c, 0, 3 是 平稳 RD -1.7653 -4.1420 c, t, 1 否-1.6326 -4.1383 c, t, 3 否 非平稳 RD ? -3.3981 -4.1498 c, t, 2 否-5.8268 -4.1420 c, t, 3 是 不确定 2RD ? -8.0240 -4.1498 c, t, 1 是-10.706 -4.1458 c,t, 3 是平稳注:零假设是变量存在单位根,检验的统计值大于临界值则接受零假设,说 明变量序列是不平稳的。MacKinnon 临界值为显著性为 1%的临界值;检验形式(c, t,l 中的 c、 t、 l 分别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由表 2 可知,当本文对各个序列的水平值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均表明不能拒绝 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各序列均是非平稳的;当对各个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检 验时,检验结果仍不能显著 地拒绝原假设;而当进行二阶差分检验时,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序列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 绝原假设。所以,本文可断定样本中的各个 序列均为非平稳的二阶单整过程即 1(2 过程。综上所述,两变量满足具有协整关系 的前提条件,可以进行协整分析。(2 协整分析。对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生成残差序列并对其进行稳定性 检验。检验结 果如表 3 所示。表 3 残差序列稳定性检验注:零假设是变量存在单位根,检验的统计值大于临界值则接受零假设,说明变 量序列是不平稳的。 检验形式(c, t, l 中的 c、t、l 分别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时 间趋势和滞后阶数。由表3可以看出,残差序列的ADF统计值均大于三个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不平 稳。据此,本文认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然而,通常的协整检验假定经济 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 整个样本期间内稳定。如果在样本期间内经济环境发 生了显著变化,这个假设将不再成立。根据假ADF 检验显著性水平1% 5% 10%MacKi nnon 临界值-4.3382 -3.5867 -3.2279ADF 统计值-1.3603 -1.3603 -1.3603检验形式c, t, 1 c, t, 1 c, t, 1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12 -说 1,本文推测农业产权管制结构变迁对农业经济绩效与租金耗散的影响 程度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考虑特殊制度事件”发生对两者长期关系的影响。2.结构突变的协整分析。为得到稳健的结构突变时机,本文结合家庭联产承包 制在全国推行而对农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对位于改革开放时期”的 1983 年、 1984 年和 1985年的观测值分别进行邹 转折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表 4 邹转折点检验结果转折时间点统计量 1983 年 1984 年 1985 年F 统计值 1.9440(0.1552 2.1159(0.1326 1.7226(0.1904 寸数似然比统计值4.0645(0.1310 4.4078(0.1104 3.6186(0.163 业特统计值 3.8881(0.1431 4.2318(0.11043.4452(0.1786注:表中括号里的数值为相应统计值的伴随概率。表 4 中的结果显示,在 1983 年、1984 年和 1985 年三处中,1984 年各个统计值 的显著程度最高。结合本文考虑的农业产权管制放松后制度结构调整产生的制度 绩效变化,故本文认为,样本在 1984 年以后结构参数发生了改变。这就证明了假说1,即 1984 年是产权管制结构真正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因此,本文以 1984 年为分界点,把中国农业经济体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19581984年的全面 产权管制的计划体制时期和 19852005 年的部分产权管制的过 渡体制时期;然后,分别对农业经济绩效与租金耗散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 5,最后 得到单方程误差修正回归模型,结果见表 6。表 5 两个阶段的 Johansen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时间阶段似然比统计值 5%临界值 零假设 19581984 年3.47 3.76 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 19852005 年 0.85 3.76 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注:似然比统计值小于临界值表示在该显著性水平下接受零假设。根据表 5,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两个阶段的协整方程分别为:19581984195819842-1219.80887.53064(-1.899108(0.0925670.532586.2.102202t t Y RD R DW -=+= (2 19852005198520052 -21025.7916308.75(-10.99944(21.459430.858144. . 2.238178t t Y RD R DW -= += (3(2 式、(3 式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回归系数和常数项的 t 统计值。表 6 显示两个时期的租金耗散与农业绩效之间均存在反向运动关系。但是,两者滞后一期的误 差修正项的调整系数在 19581984 年间和 19852005 年间分别为 正数和负数。前者表明在 19581984 年间,当(1 0ECM t -时,(1 RD t -向上偏离长 期均衡,调整系数 0.1363 会提高(RD t 的增量,使(RD t 更加偏离长期均衡;反之,当 (1 0ECM t -时,(1 RD t -向下偏离长期均 衡,调整系数 0.1363 会减少(RD t 的增量, 使(RD t 更加偏离长期均衡。同理,在 19852005 年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13 -间,当(1 0ECM t -时,(1 RD t -向上偏离长期均衡,调整系数-0.0125 会减 少(RDt 的增量,使(RD t 向长期均衡靠近;反之,当(1 0ECM t -时,(1 RD t -向下 偏离长期均衡,调整系 数-0.0125 会提高(RD t 的增量,使(RD t 向长期均衡靠近。表 6 结构突变的两阶段单方程误差修正估计结果(被解释变量为(丫t?解释变量 方程 1(19581984 年方程 2(19852005 年(RD t ?-791.2923 *(223.4623 -10004.6100*(1748.9960 (1 ECM t - 0.1363*(0.0309 -0.0125*(0.0746常数项 70.4529*(11.3169 550.2477*(140.6071 调整的拟合系数 0.54630.6129 F 检验的伴随概率 0.0000 0.0000 注:*、*和*分别表示在 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回归系数的标准误。最后,本文通过表 6 可以计算两个时期的农业经济制度绩效,具体结果如表 7 所 示。表 7 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绩效比较(19582005 年产权管制结构回归系数 a 租金耗散边际值 b 全面产权管制时期(19581984 年-791.2923 0.00126 部分产权管制时期(19852005 年-10004.6100 0.00009 注:a 该列数值为表 6 中的回归系数;b 该列数值是回归系数的绝对值的倒数,因为回归系数是 RD 作自变 量、丫作因变量的一阶导数值,其倒数的绝对值就是租金耗散的边际值。表 7 中的结果表明,部分产权管制下的租金耗散要小于全面产权管制下的租金 耗散。换言之,从全面产权管制过渡到部分产权管制的产权管制放松过程是一个租 金耗散不断减少的过程,即产权管制放松是一个租金耗散最小化的制度选择,这就验 证了假说 2。对于该结果,本文的经济解释是,人民公社时期农业资源的一切计划安排均由国 家定夺,集体只是作为次级行动团体”负责国家计划的具体执行而没有决定生产什 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 为谁生产的权利。在这种产权被完全管制的环境下,除了管制者即国家,任何其他个体都无权排斥 他人使用、索取和转让资源,于是,人人争 相夺取这些共有资源,最终导致公共领域里的净租金下 降为零。严重的租金耗散,造 成该时期农业制度绩效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从产权管制的角度看,尽管农户现在获 得了收益权但是,其使用权和转让权仍然受到国家法律的管制。前者的个人赋予使得该产权安排的租金耗散接近市场自然演化而成的私有产权下的租金耗散,而后者即使用权和转让权的管制使得现今的农业产权制度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由市场下 的私有产权制度的运行成本。但 是,与过去的产权完全被管制的制度相比,在现有的 部分产权管制状态下租金耗散的边际量已经大幅减少了,因此,其经济制度绩效应该高于过去。例如,从表 7 可以看出,在 19581984 年间的全 面产权管制时期,租金 耗散的边际值为 0.00126,即每提高 1 单位的农业产出就会产生 0.00126 单位的租金 耗散。但是,当中国农业进入 19852005 年间的部分产权管制时期后,其租金耗散 的边际值便下降到 0.00009,即每增加 1 单位的农业产出只耗散掉 0.00009 单位的租 金。换言之,就租金耗散的边际值而言,部分产权管制时期比全面产权管制时期减少 了 92.86%。最后,从前文的逻辑推演可知,租金耗散是一种生产效率的损失,若以此 反向表示经济制度绩效,则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绩效在 产权管制放松后相应地提高了 92.86%。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 租金耗散理论层面上解释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制度逻辑机理,构建了一个产权管制结构一体制选择行为一经济制度绩效”的新 SCP 分析范式。从该范式推 导出的理论假说认为,从以全面产权管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完全无产权管 制为特征的市场 经济体制的转换,即市场取向的经济转轨,是一个产权管制不断 放松从而租金耗散递减的过程。换言之,中国的农业经济制度变迁实质上是国家 把农业资源产权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权利重新赋予农民运用并执行的动态过程,从而也是租金耗散不断减少的过渡阶段。总之,产权管制放松是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绩效提高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保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松 农业产权管制,将有利于中国农业经济的长期增长。最后,值得强调的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引入,中国农业资源的收益权管制得到放松,然而,所有权却没有私有化,仍然保持集体所有。尤其是对于农村土地资源而言,这种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制度安排已经运行了 30 多年,中央更是决定要长期稳定以家 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 包期再延长 30 年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央也加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 期稳定的法律法规,以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民获得承包权的前提下, 若进一步把农地的经营权理解为农民对农地资源使用、 获益与转让 的权利集合,贝 U 当前的农地经营权就是一种产权被部分管制的制度安排,这是因 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个体的仅仅是收益权以及有管制的使用权和转让 权。事实上,在产权束中,转让权起着 更为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得到清楚界定 的转让权一定包含着清楚界定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是反过来,清楚界定的使用权或收益权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自由转让,所以,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即农村土地转让权管制的放松)成为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家庭承包 经营体制后,农地的收益权已经重新赋予给农民,剩下的就是使用权 和转让权管制的放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地的使用权管制是否需要放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学问题,它还将直接涉及国家粮食安全从而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国家应该严格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本前 提。此外,就当今中国的 三农”问题而言,它主要表征为农民收入问题。特别是, 在农产品价格和产量难以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行办法是让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到 城镇。但是,当农民转移出去之后,农地就可能出现撂荒”现象。而目前中国农村土地资源的转 让权受到过多制约,导致农地交易成本极高。 高昂的产权转让成本削弱了农民流转农地的积极性,从而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可能进一步阻碍整个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因此,中国农地制度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关于农地转让权管制放松的实施机制。参考文献 1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2杨开 忠、陶然、刘明兴: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 3 期。,3罗必良、何一鸣:产权管制放松的理论范式与政府行为:广东 例证改革2008 年第 9 期。,4.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5.何一鸣、罗必良:产权管制放松与中国经济转轨绩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 年第 7期。,6.何一鸣:产权管制放松与制度绩效变迁产经评论 2010 年第 2 期。, 7.North,D.: In stituti ons. In stituti onal Change and Econo mic Performa ne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90. - 14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 8.Shleifer, A.; Vish ny, R.: The Grabbi ng Hand: Government Pathologies and Their Cures, Harvard Un iversity Press, 1998. 9.Viscusi, R.; Vernon, T.;Harrington, P.: Econo mics of Regulati on and An titrust, MIT Press, 2000. 10.Stigler, G.: The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No.2, pp. 13-21, 1971. 11.Kahn, E.: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 ciples and In stitutio ns,Joh n Wiley and So ns, 1971. 12.Gree n, M.; Nader, R.: Econo mic Regulati on vs Competiti on:Uncle Sam the Mono poly Man, Yale Law Journ al, No. 82, pp. 871-889, 1973. 13.Dewey, J.:The New Learning: One Man s View, in:In dustrial Concen tratio n: The New Lear ning. Brow n Compa ny, 1974. 14.Pos ner, A.:Theories of Econo mic Regulati on. The Bell Jour nal of Econo mics and Man ageme ntScienee. No. 5, pp.335-358, 1974. 15.Alston, L.; Eggertsson, T.; North, D.: Empirical Studiesin Institutional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6.Cheung, S.: A Theory of PriceCon 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 omics, No. 117, pp. 53-71, 1974. 17.Demsetz, H.: Ownership, Con trol a nd the Firm, Basil Blackwell In c., 1988. 18.Barzel, Y.: Econo mic An alysis ofProperty Rights, Cambridge Un iversity Press, 1989. 19.Eggertsson, T.: Economic Behaviorand Instit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O.Pejovich, S.: The Econo mics ofProperty Rights: Towards a Theory of Comparative System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0. 21.Olson, M.: Power and Prosperity: Outgrowi ng Com mun ist and CapitalistDictatorships, Basic Books, 2000. 22.Acemoglu , A.; Joh nson, S.: Unbun dli ng In stituti ons,Jour 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 113,pp. 949-996, 2005. 23.Lin, J.: Rural Reforms and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No. 82,pp. 34-51, 1992.24.McMillan, J.; Whale, J.; Zhu, L.: The Impact of China 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Productivity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 omy, No. 97, pp. 781-807, 1989. 25.Ya ng, X.;Wang, J.; Wills, I.: Economic Growth, Commerci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RuralChina, 19791987, China Economic Review, No. 3, pp. 1-37, 1992. 26.Liu, S.; Carter, M.; Yao,Y.: Dimensions and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Dilemmas on the Road to FurtherReform, World Development, No. 21, pp. 1789-1860, 1998.(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 学经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黄慧芬)本刊重要启事近来,本刊发现个别作者有一稿多投现象,或在本刊的审稿期限内且未与本刊编辑部说明的情况下将投给本刊的稿件转投其他刊物。本刊历来反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本刊来稿初审时间目前为 5 个月左右。为避免上述情况造 成不良后果,请作者不要将同一稿件投 向本刊的同时投向其他刊物,也请作者在本刊对来稿的初审完成之前,不要将同一稿件投向其他刊物;如果在此期间打算将稿件转投其他刊物,请务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予以撤稿。-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