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605810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 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盟市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以下简称东部盟市),2011年末总人口1263.84万人,占全区的50.9%;国土面积66.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56.2%。该区域毗邻辽吉黑、京津冀,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合理调整产业分工,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互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自治区东部区域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据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阶段性目标到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发展现状东部盟市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快速发展。2006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2011年达到4950.8亿元,占全区的3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12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2%,2011年达到3733.2亿元,占全区34.2%;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6.8%,2011年达到483亿元,占全区21.4%。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3.7:38.9:37.4演变为2011年的 16.2:54.5:29.3。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布局日趋优化,工业集中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不断壮大。城镇化步伐加快。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49 %,比2006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已逐步形成以赤峰、通辽、海拉尔、乌兰浩特、锡林浩特等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铁路和干线公路为纽带,城镇点状分布、相互依托、多向辐射、多极支撑的城镇空间格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到2011年,公路总里程达到8.9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440公里,民航机场达到8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3795万吨,以满洲里、二连浩特为重点的口岸综合通关能力逐步提高。重点水利枢纽设施、城乡供(改)水工程、大型灌区与防洪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建设与保护投入不断加大,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相继实施,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森林覆盖率达到29.1%,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2.6%。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遏制。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领域的投入显著增加,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节 发展优势区位优势。外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接壤,处于东北亚经济圈接续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关键节点之一。拥有14个陆路空港口岸,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分别是我国对俄、对蒙最大的陆路口岸,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内邻渤海天津港、锦州港、大连港等出海口,毗邻辽吉黑、京津冀两大经济区,承东启西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具有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加快开放开发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煤炭查明储量2590亿吨,占全区的37%。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是我区石油资源的主要分布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700立方米,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62倍。森林面积1482万公顷,占全区的82%。可利用草原面积3864万公顷,占全区的56.7%。耕地面积426.2万公顷,占全区的59.6%。粮食和肉类产量均占全区的四分之三左右。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占全区的40%以上,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与草原、森林、温泉、冰雪、地质奇观、口岸等景观极具开发潜力。政策优势。东部盟市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扶持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发展、兴边富民等多重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后发优势。东部盟市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低,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与辽吉黑、京津冀相互依存度及关联度较高,能源输出及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潜力巨大。与俄罗斯、蒙古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具备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良好基础。第三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家重点战略深入实施的机遇。今后10年是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深化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及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东部盟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机遇。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机遇。随着我国向北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与京津冀经济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为东部盟市深化与俄蒙经贸交流与合作、承接周边经济区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机遇。国家及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为东部盟市优化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促进优势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国内需求,为东部盟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东部盟市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工业园区数量多、布局散,部分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能力不强。三是区域内部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突出。四是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活力不强。五是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增强。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分工协作,促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多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东北亚和京津冀经济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着力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努力把该区域建设成为自治区新的增长极。(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集聚发展。按照点状开发原则,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推动集中、集聚、集约开发,提升区域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加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开放融合,共赢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协调互动,主动融入东北亚和京津冀经济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内部分工协作,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提高准入标准,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保障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重要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深入挖掘红山文化和辽文化资源,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品牌。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草原、森林、冰雪、地质奇观、边境等旅游胜地。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产业基地。依托交通枢纽和口岸,加强物流园区、内陆港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物流基地。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资源开发及商贸、文化、旅游、劳务等领域的合作,加快进出口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园区、经贸合作区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向北开放现代产业体系。第三节 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空间布局优化。人口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赤峰、通辽、海拉尔、乌兰浩特、锡林浩特等区域中心城市承载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等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发展。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3%。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13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占东部盟市全部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十二五”期间提高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升级。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5:50.5:40。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煤炭、有色等初级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金融、物流、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到2015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出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以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0%,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2%。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第三章 空间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地位,增强城镇功能,因地制宜建设产业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中小城市与重点镇多极支撑、产业多元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第一节 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加强产业园区整合,推动区域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构建沿交通干线点状开发的产业格局。产业园区要以城市为依托,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和服务设施。中心城区要“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心城市周边要限制发展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腾出空间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呼伦贝尔市要以滨州、两伊铁路为主轴,以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为重点,主动融入哈大齐经济区,高起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能源产业,适度发展有色、煤炭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岭西地区要加快海拉尔周边园区整合,形成统一管理的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炭、有色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岭东地区要以扎兰屯为重点,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区。兴安盟要以111国道、白阿铁路为发展轴,以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为重点,主动融入长吉图经济区,加强与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盟市合作共建,高起点发展煤炭深加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能源、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旅游、文化等产业。统筹产业园区布局,集中打造煤炭深加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通辽市要以京通、通霍铁路为发展轴,以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为重点,主动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能源、有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先进装备、现代蒙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流、旅游产业。加强园区整合,科尔沁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科左后旗产业园区要统一规划,集中打造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集中区,逐步淘汰高污染产业,重点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现代蒙药、装备制造和商贸物流产业。霍林郭勒和扎鲁特工业园区要统一规划,集中打造煤电铝循环产业园区。赤峰市要以集通、赤大白、叶赤铁路为发展轴,以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宁城县为重点,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和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业。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统筹规划红山、松山和元宝山“一区三园”和中心城市物流核心区产业布局,逐步淘汰高污染产业,集中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商贸物流等都市型产业。采取合作共建等方式,规划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煤炭深加工集中区。锡林郭勒盟要以锡林浩特市、西乌旗、东乌旗、多伦县为重点,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重点发展能源、有色金属加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建设锡林浩特和多伦产业集中区,与赤峰市、兴安盟进行煤水合作,共建煤炭深加工产业园区。满洲里、二连浩特市要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内进出口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国际物流、跨境旅游、自由贸易等产业,建设向北开放的文化产业合作平台。第二节 城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域小城市、小城镇多极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提高人口集聚能力。专栏1:区域中心城市建设(1)建设赤峰区域中心城市。推进红山区、松山区和元宝山区一体化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到2015年,人口达到百万人以上。(2)建设通辽区域中心城市。推进科尔沁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拓展城市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到2015年,人口达到百万人左右。(3)建设海拉尔区草原明珠城市。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优势,推进海拉尔区与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草原宜居城市和精品旅游城市。到2015年,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左右。(4)建设乌兰浩特生态宜居城市。推进乌兰浩特市与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居力很镇一体化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到2015年,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5)建设锡林浩特市休闲旅游城市。加强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休闲旅游城市。到2015年,人口达到30万人左右。(6)建设多伦休闲旅游城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打造锡林郭勒盟南部中心城市。到2015年,人口达到10万人。(7)建设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边境旅游城市。加强口岸和国际通道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到2015年,满洲里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二连浩特市人口达到15万人左右。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和中心镇。依托区位、资源、交通、口岸等特色,有选择地建设一批工贸型、商贸型、旅游型、边贸型特色小城镇。专栏2:重点特色小城市和中心镇工贸型。呼伦贝尔市宝日希勒镇、伊敏镇、大雁镇,兴安盟突泉镇、巴彦呼舒镇,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保康镇、大沁他拉镇,赤峰市大板镇、乌丹镇,锡林郭勒盟白音华镇、乌里雅斯太镇。商贸型。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大杨树镇,兴安盟伊尔施镇、音德尔镇,通辽市鲁北镇、开鲁镇,赤峰市天义镇、林东镇、新惠镇,锡林郭勒盟宝昌镇。旅游型。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里河镇、尼尔基镇,兴安盟阿尔山市,通辽市甘其卡镇、库伦镇,赤峰市经棚镇、宁城县热水镇、锦山镇,锡林郭勒盟上都镇。大力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采取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的模式,加强农村牧区人口集中地区村庄规划和建设。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牧家”工程,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完善农村牧区科技、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网络,建设农牧民幸福生活和美好家园。第三节 农牧业和生态空间布局农牧业空间布局。在西辽河平原农业主产区,建设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产业带,优质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肉鸭、羽鹅)产业带。在大兴安岭沿麓农业产业带,建设高油大豆、有机水稻、玉米、马铃薯和特色杂粮杂豆产业带,优质奶牛、肉羊产业带。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产业带,建设优质肉牛、肉羊、奶牛产业带。推进土地流转,强化农村牧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农牧业科技园区。生态空间布局。建设大兴安岭生态屏障,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后备资源补植补造,重点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沙地综合治理,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禁止乱开滥采、过度放牧等行为,进一步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第四章 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统筹园区与城镇布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水平,促进园区有序健康发展。第一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 突破行政界限,统筹资源配置,加大工业园区整合力度,按照高起点、深加工、可持续的要求,自治区重点推动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完备、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中区,在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煤炭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打造几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东部盟市产业在俄蒙合作开发、东北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分工协作中的竞争力。其他工业园区也要统筹布局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专栏3:自治区重点工业集中区和园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规划管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呼伦贝尔工业园区、海拉尔产业基地和陈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集中打造岭东特色产业集中区。2015年产值达到22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合作共建,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 1000亿元。兴安盟鄂尔多斯工业集中区。统筹规划管理乌兰浩特工业园区、科右前旗工业园区和兴安盟鄂尔多斯工业园区,与鄂尔多斯市合作共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201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500亿元。通辽市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工业集中区。统筹规划管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区工业园区、科左后旗工业园区,逐步淘汰高污染产业,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蒙药和商贸物流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通辽市霍林郭勒扎鲁特产业集中区。统筹规划管理霍林郭勒、扎哈淖尔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电铝循环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赤峰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规划管理红山、松山和元宝山工业园区,逐步淘汰高污染产业,集中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赤峰克什克腾经西工业园区。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700亿元。赤峰巴林左旗工业园区。统筹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布局,集中培育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氟化工循环产业集群。201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600亿元。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规划管理,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多伦工业园区。依托大唐煤制烯烃项目,重点发展树脂加工等产业。积极承接京津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2015年产值达到15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200亿元。满洲里产业集中区。统筹规划管理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木材、机电轻纺等进出口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污染相对较高的产业要向扎赉诺尔重化工业基地布局。2015年产值达到18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360亿元。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木材、机电轻纺等进出口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2015年产值达到15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第二节 推动工业园区规范化发展加强园区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明确资源消耗、水耗、废物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科技贡献、初级产品加工转化等目标。处理好园区与城镇、园区与园区、园区内部产业之间的关系。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园区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统筹城市与园区建设,借力城市发展园区,充分利用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金融、物流、科技等生产性服务设施。推动园区特色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打造园区品牌,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推进产业的集聚耦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工业“三废”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第三节 加强园区管理规范园区的扩区升级。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有序推动重点园区的扩区升级。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合理确定重点园区规划面积和四至界限。按照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优化调整园区内部产业结构和项目布局,推动园区升级,实现有序发展。加强准入管理。制定以建设规模、投资强度、技术水平、环境影响、产出效益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准入标准,完善退出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不符合规划、准入要求的项目不予核准、备案,不予批准建设用地和环境评价。统筹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原则上向规划确定的重点园区集中。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管理机构。突破行政区划,加强园区整合,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采取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推动跨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共育、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第五章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能源化工产业。合理控制煤炭开发时序和空间秩序,适度控制产能规模。坚持整装煤田整装开发、一个规划矿区一个主体开发的原则,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呼伦贝尔亿吨级和胜利、白音华、霍林河等五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配套建设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煤电基地。加强劣质煤、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石油勘探开发力度。改进完善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通辽煤制乙二醇项目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水煤组合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按照高效率、低排放、长产业链的转化模式,适度建设煤电化热褐煤梯级清洁利用一体化项目。到2015年,煤炭产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火电装机容量达到4300万千瓦。 冶金建材产业。加强大兴安岭中南段重点成矿带地质勘查,实施有色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力度,按照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原则,推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以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为重点,组建铜、铅、锌采选冶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控制铜、铅、锌等冶炼生产能力,加快清洁生产和强化熔炼等先进适用冶炼技术应用,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鼓励煤电铝加工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霍林郭勒煤电铝循环产业集群。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铜、铅、锌、铝、锗等有色金属延伸加工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航空、电子、交通运输等材料需求。到2015年,有色冶炼生产能力达到360万吨以上,延伸加工率达到50%以上。加快赤峰远联钢铁厂、乌兰浩特钢铁厂重组搬迁改造,重点发展中厚板、热轧带肋等节能建筑用钢,优质钢比重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积极承接发展光伏太阳能、低辐射镀膜等高档玻璃。继续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按照等量置换原则,优化新型干法水泥布局。加快推广窑炉余热利用、水泥粉磨节电等节能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绿色农畜产品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乳、肉、粮油等为重点的加工业。加快玉米深加工产品开发,强化污染治理,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玉米发酵工业基地。积极发展小麦、水稻、大豆、油菜籽、杂粮等粮油深加工,增加产品品种,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整合现有肉类资源品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牛羊分割肉、低温保鲜肉等肉类加工产品,提升鸡、鸭、鹅等禽类加工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肉类加工基地。加强与大型乳品企业的合作,重点发展乳清粉、乳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发展林产品深加工,开发食用菌类、野生油料植物、野生浆果、山野菜和鹿、狐、貂及鱼类、藻类等动植物产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改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条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纺织、服装、鞋帽、皮革、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2015年,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第二节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参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工,大力发展风机、农牧业机械、矿山机械、化工机械制造及汽车、机床等零部件制造。在兴安盟、通辽、赤峰、锡盟等地,以华锐、国能、国电等风电设备总装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兆瓦级以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齿轮箱、液压控制系统、叶片等关键零部件,形成风电设备制造整套产业链。农牧业机械要以发展高端先进农牧业机械与发展经济适用中小型农牧业机械相结合,以呼伦贝尔市为中心重点发展割搂草机、压捆机、捆草机等机械;以赤峰为中心重点发展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青饲料收获机、马铃薯播种机等机械;以兴安盟为中心重点发展免耕播种机、除草机、铡草机、水泵等机械。加快发展汽车铝合金轮毂、汽缸压铸件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强整机技术集成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新技术应用,提高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形成以优势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生物产业。加快开发各类新药、特色原料药,大力发展蒙中药新品种、动植物提取物、配方颗粒和绿色保健品,培育完善蒙中药产业链,建设国家蒙药科研生产基地。开展蒙中药材普查,支持濒危蒙中药材品种保护和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应用发酵工程等先进技术,开发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基材料及生化产品,培育形成生物制造产业链。新能源产业。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发展、需求引领、合理布局”的发展思路,加快风功率预测系统建设,发展多种调峰电源和储能方式,推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发展区域性智能电网、微型电网。重点建设通辽、赤峰、锡林郭勒、兴安、呼伦贝尔6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基地。积极发展非粮油脂植物制柴油、微藻制柴油、甜高粱茎秆制燃料乙醇、纤维素制燃料乙醇等基于非粮原料的下一代生物能源产业。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赤峰、通辽、锡林郭勒等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实用软件、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关联产业。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大尺寸薄膜晶体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面板、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智能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器件产业。依托重点工程,推进节能环保产品应用和技术服务。面向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发推广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节能电机、节能灯具、绿色建材等高效节能产品和太阳能供热、制冷产品,支持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新产品应用。加快节能诊断、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监测及管理等节能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煤矸石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第三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物流业。加强与辽吉黑、京津冀经济区及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物流协作,围绕煤炭、化工、有色、农畜产品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挥海拉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锡林浩特等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内陆港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物流业务,提高物流业的专业化水平。专栏4: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呼伦贝尔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扎兰屯岭东物流园区、乌兰浩特物流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霍林河物流集聚区、红山物流园区、大板物流园区、锡林浩特安快物流园区、多伦联邦物流园区、满洲里新国际货场、二连浩特欧亚国际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园区。旅游文化产业。依托丰富的草原、森林、山地、湖泊、河流、温泉、地质奇观、冰雪以及民俗、古迹、口岸等特色旅游资源,围绕重点旅游区域和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观光、度假、避暑、运动等旅游胜地。深入挖掘冬季冰雪旅游资源,提升冬季旅游产品品质,推动牙克石、阿尔山、喀喇沁、扎兰屯、霍林郭勒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冰雪旅游和运动基地,扩大冰雪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旅游协作,联合京津冀和东北三省共同打造统一的旅游形象和品牌。积极开展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跨境旅游合作,加快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跨国旅游合作区。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海拉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锡林浩特等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信息咨询、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赤峰、通辽、锡林郭勒盟为一圈,构建以文化会展、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巴林石工艺美术品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为一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艺演出业、工艺美术品业及多元特色文化产业;以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为点状开展区域,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草原文化、红山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等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推动赤峰辽文化产业园区、赤峰巴林石文化产业园区、通辽孝庄文化产业园区、兴安盟红色文化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专栏5:精品旅游线路海拉尔阿尔山满洲里旅游线路;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鄂伦春莫力达瓦扎兰屯牙克石旅游线路;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额尔古纳旅游线路;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赤峰市区喀喇沁旗宁城县旅游线路;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辽市区开鲁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赤峰市区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旅游线路;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辽市区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山乌兰浩特科尔沁右翼中旗通辽市区旅游线路。 二连浩特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山满洲里沿边旅游线路。商贸流通业。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老旧商业街区改造,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推动商贸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专卖店等新型商贸服务业态,全面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加强农畜产品、煤炭、有色、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与俄罗斯、蒙古国的对外贸易。金融业。积极引进区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租赁等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融资,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鼓励发展营销创意、项目策划、兼并重组、财务顾问、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支持发展养老、托幼、保洁等家庭服务业。第六章 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以推进布局建设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立足节约、清洁、低碳、安全发展,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施工业建设节地、基础设施建设节地等节约集约用地工程。加强工业园区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园区用地规模。建立健全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实行项目供地准入制。积极推动工矿废弃土地利用。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应用,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在冶金、电力、水泥、发酵等行业开展用能企业对标达标、能源审计和能源清洁度检测活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节水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利用疏干水、劣质水和再生利用污废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主要工业产品水耗限额标准,严禁抽取地下水建设高耗水项目。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按照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地质勘查、矿山开发准入门槛,提高各类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构建以绿色环保回收中心站为基础的网络,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环保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政策,落实区域、规划、项目环评,加强过程监督和验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资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要求,杜绝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强化污染防治。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推动污染减排、水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以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为重点,推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加强生物制药、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水污染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加快火电、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污染物减排,逐步削减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切实加强有色金属矿产采选、冶炼等行业铅、汞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污染防治。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重点工业园区都要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快松花江、西辽河和海滦河境内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草原基本保护制度,继续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沙治沙专项工程、生态移民等生态治理保护工程,有效保护草原。加快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禁止乱开滥伐,保护好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大兴安岭生态屏障。加快松花江、西辽河和海滦河境内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和沉陷区治理,解决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格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链。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围绕资源开采、资源延伸加工,以及节能、节水、“三废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环节,通过上下游产业整合,努力打造煤电化、煤电铝铝后加工、有色金属采选冶延伸加工等循环产业链,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体系。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再利用、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推进产业集聚耦合,构建园区内企业持久稳定的共生互惠关系,建设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体系,实现园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园区内部以及园区之间的废物交换体系和能量梯级利用,培育构筑规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工业园区体系,加快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凝聚核心,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七章 支撑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第一节 交通体系建设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客运专线、煤运通道、口岸通道和区域内部通道建设。完善煤炭外运通道及疏港铁路结构,提升资源产品运载输出能力。加快实施既有线扩能和电气化改造,实现与京津冀、辽吉黑快速客运一体化。改造建设中俄国际铁路(北线)和中蒙俄国际铁路通道,培育建设联接亚欧的东北亚交通走廊。专栏6:铁路运输通道煤运通道。重点建设乌兰浩特阿尔山复线、集通复线、林东白音华、巴彦乌拉新邱、锡林浩特赤峰绥中港、巴彦乌拉珠恩嘎达布其、锡林浩特曹妃甸、赤峰锦州煤炭外运通道。快速客运通道。重点建设赤峰京沈客专(凌源)连接线、通辽京沈客专(新民北站)连接线、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乌兰浩特白城。出区通道。重点建设乌兰浩特江桥、正蓝旗张家口、阿荣旗讷河、科右中旗(乌斯台)长春、多丰复线等出区通道。国际铁路连接通道。重点建设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黑山头、阿尔山市、室韦等与俄蒙地区相连的跨境铁路。内部通道。重点建设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甘旗卡库伦扣河子、满洲里伊尔施、扎兰屯阿尔山铁路,实施赤大白复线、京通线、集二线和两伊铁路复线扩能改造工程。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区域内高速公路与通往毗邻省区的出口通道建设,完善区域内部公路网布局,提升公路网密度。实施重点公路通道扩能改造项目,加强城际间快速通道建设,力争盟市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实现盟市至旗县所在地一级及以上公路连通,实现60%的行政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专栏:公路运输通道重点建设通辽双辽、通辽鲁北霍林河、金宝屯查日苏、赤峰平庄、通辽好力堡、赤峰茅荆坝、海拉尔齐齐哈尔、乌兰浩特扎兰屯、牙克石齐齐哈尔、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张家口等高速公路和音德尔江桥、阿里河加格达奇嫩江、赤峰凌源等一级公路出区通道,畅通与相邻省区大城市高速公路通道。机场建设。在适当提高现有机场等级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支线及通勤通用航空逐步加密机场布局,构建多枢纽、多层级的机场体系和航线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以海拉尔机场为中心的东北部通勤通用航空机场体系,以锡林浩特机场、赤峰机场为中心的东南部通勤通用航空机场体系。专栏:机场建设新建机场:霍林郭勒、扎兰屯、正蓝旗、林西、东乌旗等支线机场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莫尔道嘎、满归、红花尔基、柴河、克什克腾旗、正镶白旗等通勤通用机场。改扩建机场:海拉尔、赤峰、通辽、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乌兰浩特、根河等。管道建设。积极推动成品油运输方式转变,规划建设锦州朝阳赤峰、齐齐哈尔扎兰屯海拉尔、齐齐哈尔乌兰浩特霍林河、四平通辽等成品油管道。按照“气化内蒙古”的总体战略,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建成克什克腾至北京煤制气管道,力争开工建设建平至赤峰、四平至通辽天然气管道,以及兴安盟至吉林煤制气管道等干线管道。以干线管道为依托,建设周边旗县天然气支线管道,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旗县所在地城镇全部通天然气。第二节 电力通道建设按照国家特高压及跨区电网输送总体布局,积极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完善省域间电网联络线,提高外送承载调度能力。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加强500千伏主干网架建设,增加220千伏变电站布点,完善城乡电网110千伏及低压电网。实施盟市间联网工程,扩大电网覆盖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多种电源汇集能力。在霍林郭勒等负荷较为集中的地区(工业园区)开展微网建设试点。专栏:电力外送通道重点建设锡林郭勒南京、上都华北、赤峰辽宁、乌兰浩特黑龙江、乌兰浩特吉林、通辽辽宁、呼伦贝尔山东等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第三节 水利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资源水利、效益水利和生态水利。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水利枢纽以及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及改造步伐,配套完善旗(县)农村供(改)水工程,提高疏干水、中水利用水平。积极争取周边省区供水工程延伸至通辽和赤峰,推进锡林郭勒、通辽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提高主要城区和重点产业用水保障能力。加快现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步伐,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井灌区节水改造、旱改水和牧区节水灌溉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保障体系。推进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和水环境治理与建设,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全面增强防洪减灾能力。专栏10: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引绰济辽调水工程、锡林郭勒供水工程、沙尔勒金河恢复工程、满洲里工业供水工程以及红花尔基、白音花、东台子、扎罗木德、乌布林、扎敦、扬旗山、毕拉河口、文得根、晓奇、多伦燕子窝等水利枢纽工程。第四节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围绕煤炭深加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生物制药、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加快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技术专项,推动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不断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支持建设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构建相对完善的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增强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第五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网络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发展3G、4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着力建设有线、地面、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数字电视网络,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服务和覆盖能力。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电信和广电双向业务进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在煤矿、化工等重点安全生产领域推广应用灾害预报预警、安全监测监控、工业自动控制、抗灾救灾等集成系统和专用电子设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第八章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区域合作,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第一节 深化区域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和机制,主动融入辽吉黑、京津冀经济区。大力推进与辽吉黑、京津冀间交通、电力、管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对接,形成功能互补的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积极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分工协作,大力承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转移,推进能源、旅游、物流等产业互动发展。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第二节 深化与俄蒙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巩固提升与俄罗斯、蒙古国的合作地位,加强在矿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建筑业、农业、林业、商贸物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大满洲里、二连浩特市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推进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关效率。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依托内地广阔市场,规划建设一批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服务外包基地、保税物流基地,建立中俄蒙进出口产品现货交易所,打造沿边对外开放桥头堡。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和承接服务外包。第九章 规划实施第一节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鼓励重点企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联合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关键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国家新增的调控产品产能指标优先支持区域内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重点企业。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财税、金融、投资等各项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逐步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制定区域统一的产业准入标准,推动地区间错位发展。建立区域内部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制定增加值、税收等分成办法,推进跨地区合作共建。建立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保障职工工资、合理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建立政府、企业和群众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水权交易、草原和森林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试点。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产业布局政策。区域内新建的重大项目,原则上要布局在本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编制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准入标准,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准入要求的项目,各级主管部门不予核准、备案,不予批准建设项目用地、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资源配置政策。区域内的煤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环保指标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筹配置,并优先向本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内建设的项目配置。各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内建设的项目,享受同等的资源配置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农牧业、工业、城市节水工程,节约的水量可优先使用,也可在自治区的调控下进行交易,收益归投资企业所有。支持跨盟市开展水权置换和污染物排放交易。财政金融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通过资源资本化方式筹集资金设立东部盟市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各类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