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地内部构造-教案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7381621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地内部构造-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昆虫地内部构造-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昆虫地内部构造-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教案模板试行教研组长审阅 年 月 日日期: 课 程: 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 茶叶1601 章 节:昆虫的内部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体腔的根本构造与各个器官的位置。 2.了解昆虫八大系统的根本构造和功能。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体腔的根本构造与各个器官的位置。 2.掌握昆虫八大系统的根本构造和功能。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八大系统的根本构造和功能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 1.昆虫体腔的根本构造与各个器官的位置。 2. 昆虫八大系统的根本构造和功能。【教学难点】 昆虫八大系统的根本构造和功能。 【课时安排】组织教学 1min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4min本节课的新内容 80min重点内容的总结 3min考勤、组织教学 2min【教学过程】1、昆虫足的主要类型?答:步行足: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足,即便是某些特化类型的足有时亦能用于行走。步行足还有帮助捕食、清洁、抱握雌虫、攀缘等功能。有些学者还专门把虎甲、步甲、蜚蠊等能快跑的昆虫的足称疾走足。跳跃足:腿节特别兴旺,胫节一般细长,当腿节肌肉收缩时,折在腿节下的胫节又突然伸开而使虫体向前上方快速运动,如蝗虫、跳甲、跳蚤的后足。捕捉足:基节多延长,腿节兴旺,腿节与胫节上多有相对的齿或刺而形成一个捕捉机构,如螳螂、猎蝽等很多捕食性昆虫的足。有些猎蝽的足并不特化,但它们能用前足蘸以植物的胶黏捕猎物。开掘足:较宽扁,腿节或胫节上具齿,适于挖土与拉断植物的细根。如蝼蛄、金龟甲、蝉的假如虫等土栖昆虫的前足。游泳足: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假如桨,适于划水。水生昆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游泳的形态特化。抱握足:较短粗,跗节特别膨大,具吸盘状构造,在交配时能挟持雌虫,如龙虱雄虫的前足。携粉足:胫节较宽扁,两边生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第一跗节长而扁,其上生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集体毛上粘附的花粉,称“花粉刷。如蜜蜂总科昆虫的后足。攀缘足:又叫抱握足、攀悬足、攀登足、攀握足等,各节较短粗,胫节端部具1指状突,与跗节与呈弯爪状的前跗节构成一个钳状构造,能牢牢夹住人、畜的毛发等。如虱类的足。2、体壁的通透性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答:昆虫体壁特别是表皮层是虫体内外物质交流的物理性屏障,其通透性是非常复杂的。这主要表现在:1表皮是不同质的重叠片层结构,各亚层的厚度和化学组分,在不同种类与不同部位甚至不同发育阶段中有很大差异;2表皮中孔道的有无与数量的多少,与外界异物透入虫体有关;3蜡层分子的组成与定向排列方式和严密程度,是影响表皮通透性的重要因素;4体表的节间膜、毛窝、足跗节与气门和气管等表皮极薄的部位,是水分、气体、杀虫剂进入虫体的主要途径。 因此昆虫的体壁并不是任何物质都不能穿透的,水分与其它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透过体壁,但物质穿透能力和速率决定于表皮的结构特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环境因素。导入新课:昆虫内脏器官的位置昆虫的躯壳内充满着流动的血淋巴,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皆浸浴在血淋某某。由体壁包成的腔,称为昆虫的血体腔,简称体腔或血腔。体腔是由胚胎时期中胚层形成的体腔囊开展而成的。八大内部器官系统的位置1、消化系统:是纵贯于体腔中央的一条消化道,其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为肛门。2、排泄器官-马氏管:着生于消化道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并开口其内,末端游离于血液中的细长管道。3、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4、神经系统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纵贯于腹血窦内,是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5、呼吸系统即气管系统:主气管、支气管网、微气管,微气管伸入到各器官和组织中,主气管以气门开口于身体各节的两侧。6、生殖系统:位于消化道的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7、肌肉系统体壁肌和内脏肌:分别附着于体壁下方和内脏外表。8、内分泌系统各种内分泌腺体:分别位于体腔内相应的部位。主要内部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一、昆虫的消化系统(一) 消化道的根本构造1、消化系统结构: 口器、开口于口腔的唾腺、前肠、中肠、后肠以与肛门组成消化道。 昆虫的消化道是一条不对称的管状构造器官。2、消化系统的功能: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马氏管的排泄物。 3、消化器官 :前肠、中肠、后肠前肠:功能:摄取、磨碎、暂时储存、初步消化食物。 结构:前肠是从口到中肠的一条管状通道,在大局部昆虫中,有明显的分段现象,通常由前肠:口咽食道素囊前胃以喷门瓣为界 ,5局部组成。在前肠与中肠之间,以伸入中肠前端的贲门瓣分界。中 肠功能:中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合成消化酶;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结构:中肠又称之为“胃,只有一个器官,是一条前后粗细相当的管道,前端与前胃相接,后端以马氏管着生处与后肠分界。后 肠功能:后肠的主要功能是排除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同时从食物和排泄物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类。结构:后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前端以马氏管着生处与中肠分界,后端终止于肛门。一般分化为回肠、结肠和直肠3局部。二消化道的变异昆虫的消化道常因种类不同,而在构造上发生很大的变异,一般来说,这种变异常与食性的分化相适应的。1、取食固体食物的咀嚼式口器昆虫1消化道粗短;2前肠多具嗉囊和前胃,前胃内具齿状或板状的表皮质突,有磨碎食物与调节食物进入中肠的作用;3中肠多具有胃盲囊的构造,以扩大中肠分泌和吸收的面积;4后肠中多具直肠垫,以增加自食物残渣和排泄物中回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机能。2、取食液体食物的刺吸式口器昆虫1消化道主要是中肠局部,多比拟细长;2前肠一般无前胃,多数也无嗉囊,但在咽部常形成具吸泵作用的食窦卿筒和咽喉卿筒;3中肠多无胃盲囊的构造4后肠一般也无分化,多无直肠垫。二、昆虫的排泄系统昆虫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保证各内脏器官和组织进展正常的生理活动。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马氏管、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与围心细胞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马氏管。一 马氏管的构造和类型1、马氏管的构造1起源:外胚层2位置:马氏管一般着生并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顶端盲状,游离并浸浴在血淋某某,基端如此与肠腔相通。有些种类其顶端埋于直肠组织中,以加强对水分和无机盐类的回收作用 。2、马氏管的数目和外表积1其数目因种类而已,原始数目为6条。常为偶数。 除弹尾目和蚜科等少数昆虫没有马氏管外,绝大多数昆虫都具有数目不等的马氏管。一般情况下,不全变态昆虫比全变态昆虫的马氏管数目变异更大。其数目因种类而异,原始数目为6条。常为偶数。如介壳虫2,半翅目、双翅目4,鳞翅目6,直翅目20100,多着达300条,蚜虫0。 2各种昆虫总的排泄面积差异不大。各种昆虫马氏管的数目虽有很大变异,但其总的排泄面积差异不大,因而并不致影响其排泄效能。一般马氏管的数目与其长度成反比,即马氏管数目多的,一般都比拟短;而数目少的如此比拟长,因而可使马氏管与血淋巴保持着充分的接触面积。二 昆虫的其它排泄器官1、体 壁体壁的主要排泄作用:是将呼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经由体壁和气门排除体外。此外,昆虫周期性的脱皮,也具有定期排泄的意义。某些昆虫的皮细胞,还可向体外分泌各种化学组分的胶质、丝质、蜡质和毒液等,也都具有广义的排泄意义。2、消化道消化道具有排泄作用。膜翅目、弹尾目昆虫的中肠肠壁细胞可周期性脱落,并随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蚜虫类因无马氏管,即以消化道作为主要排泄器官。3、下唇肾局部双尾目、缨尾目昆虫都无马氏管,但在头部内有数对腺体,其中的一对管状腺,具有一根公共导管开口于下唇基部,类似其它节肢动物的肾管,称为“下唇肾。实验证明这一结构具有吸收和排泄机能,是该类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4、贮存排泄器官昆虫血液中的一局部代谢产物,可以被某些器官和组织吸收并贮存起来,而并不马上排出体外,这一现象称为贮存排泄。昆虫体内的贮存排泄器官,主要有围心细胞和脂肪体等。(一)围心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围心细胞能自血腔中选择性吸收马氏管不能排除的大分子物质,特别是各种胶体粒子等,所以又称为“积贮肾。 (二)脂肪体:许多脂肪细胞形成的外被结缔组织薄膜的片状组织。脂肪体是昆虫(特别是幼虫)体内一类特别的组织,有时可占据血腔的大局部。脂肪体贮存营养物质,参与中间代谢,并具有解毒作用。在没有马氏管的昆虫中,脂肪体的贮存排泄常常是尿酸排泄的重要途径,而在其它昆虫中,这种贮存排泄方式可与马氏管排泄同时并存。三、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循环系统属于开放式血液循环,其血腔就是整个体腔,所有内脏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 昆虫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1) 将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和激素送到作用部位;(2)将组织中产生的代谢物和废物送到其它组织或排泄器官中进展中间代谢或排出体外;(3) 维持身体各部位的渗透压、离子平衡和PH值。 昆虫血液循环的主要搏动器官是背血管。此外,背膈、腹膈和辅搏动器等,对血液循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四、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组成的气管系统。气管在组织学上虽然构造简单,但在虫体内的分布却非常兴旺,它们在体内有相当固定的排列方式,将氧直接输送到呼吸组织中。一 气管系统的根本构造昆虫的气管系统:依据其构造和生理功能可分为气门、气管和微气管3个组成局部。 1、 气门与其类型气门:是气管内陷留在体壁上的开口,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胸部气门位于侧板上,腹部气门多位于背板两侧或侧膜上。全气门式 :具有10对有效气门,分别位于中、后胸和腹部第18体节上。如直翅目蝗科周气门式: 具有9对有效气门,l对位于前胸(为中胸气门的移位),其余8对位于腹部第18体节上。如鳞翅目幼虫。半气门式 :具有8对有效气门,即1对前胸气门(中胸气门的移位)和7对腹气门。如双翅目覃蚊科幼虫。两端气门式 :具有2对有效气门,分别位于前胸和第8腹节上。如双翅目蝇科、丽蝇科幼虫。前气门式 :只有l对有效气门,位于前胸节上。如双翅目蚊科的蛹。后气门式 :只有1对有效气门,但位于腹部最后一节上。如双翅目蚊科幼虫。二 昆虫的其它呼吸方式昆虫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气门气管的开闭式呼吸,但随着某些昆虫生活习性的改变,其呼吸系统的构造与呼吸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些特殊的呼吸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1、体壁呼吸2、气管鳃和直肠鳃呼吸3、物理性鳃呼吸五、昆虫的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联络着各种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能感受和整合外部信息,使相应的器官系统作出适当反响,并与内分泌系统协同对整体进展协调控制,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展。一 神经系统的根本构造昆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神经的支配,并与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相联系,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湿、光、风等。昆虫神经系统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外胚层内陷的局部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细胞与其发出的神经纤维以与神经胶细胞组成了神经系统。每个神经细胞与其分支称为神经元。无数神经元构成大脑和神经节与其神经,组成了神经冲动的传导网络。1、神经元与其类型2、神经分泌细胞3、神经胶细胞 4、神经节二 神经系统的分类与功能昆虫的神经系统除脑以外,主要是由一系列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属腹神经索型。昆虫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局部组成。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消化道前端背面的脑和腹神经索,两者由围咽神经索(围食道神经)相连,是神经脉冲和内分泌的控制中心。包括:脑神经、食管下神经、腹神经索。 2、交感神经系统昆虫的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消化道的口道交感神经和控制气门与背血管的中神经和腹部最后一个复合神经节组成。其作用主要是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六、昆虫的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系统:是产生卵子或精子,进展交配和种族繁衍的器官。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吸收营养物质,供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生长发育。一般地讲,只有成虫期才具有较完善的生殖器官,性细胞才迅速生长发育。一 雌性生殖系统昆虫雌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一对卵巢、一对侧输卵管、一个中输卵管、交尾囊、一对附腺、受精囊。1、卵巢的根本构造和卵子的形成2、侧输卵管 3、中输卵管4、生殖腔与其附属结构二 雄性生殖系统昆虫雄性生殖器官包括:l对睾丸(或称精巢) 、1对输精管、一条射精管、附腺、贮精囊。七、昆虫的内分泌系统昆虫分泌激素的器官,包括神经分泌细胞和腺体两局部,分别形成神经内分泌和腺体内分泌两类。各种激素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和腺体的排放,一局部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大多如此进入血液中,形成统一的内分泌系统。主要内分泌器官与其激素 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脑激素;前胸腺或脂肪体产生蜕皮激素;咽侧体产生的保幼激素。脑激素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激素,而后两种为腺体激素。它们在形成和分泌过程中相互依赖并相互作用,决定昆虫的形态、生长发育和变态,以与调节一般生理作用。(一)脑神经分泌细胞与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位于前脑,以特有的方式成簇地排列在前脑脑间部,并在两侧各成一个细胞群。脑神经分泌细胞:由细胞体(合成神经分泌颗粒的中心)、轴突(转运神经颗粒,传递神经冲动)和膨大的轴突末梢(贮存和释放神经分泌颗粒)3局部组成。脑激素(亦称活化激素)是昆虫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在幼虫期,幼虫脱皮之前,血液内脑激素的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可促使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幼虫开始进展脱皮。因此,脑激素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控制昆虫幼期的脱皮作用,因而脑激素又叫“促前胸腺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还能分泌其它脑激素,如羽化激素、利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二)前胸腺与蜕皮激素前胸腺在脑激素的激发下能分泌蜕皮激素。蜕皮激素有两种:e蜕皮素,又叫蜕皮酮;P蜕皮素,又称20羟基蜕皮酮。这二种蜕皮激素在昆虫体内普遍存在。 蜕皮激素的效应是启动昆虫脱皮,但它本身不能决定昆虫脱皮后的发育方向,因此它的作用都是同保幼激素联合协调进展的。此外,蜕皮激素还具有激发体壁皮细胞中酶系活动和激发蛋白质基质(如细胞色素)与酶类的合成作用,并有增高细胞呼吸代谢的作用。【教学小结】【课后要求】1、昆虫体内各系统的主要构造与其功能?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