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及广场地雨水利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3336153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及广场地雨水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道路及广场地雨水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道路及广场地雨水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城市道路与广场的雨水利用王玉轩 王武林 燕摘要:以城区道路年集雨量为出发点,采用排放渗透一体化模式,增加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存储与渗透利用,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与城区雨洪负荷过大等问题。关键词:道路集雨;雨水利用;本钱;适用性城市在不断进步,田野、草地、树林、荒滩等土地逐渐被道路、广场、厂房、住宅所替代。原本要渗入土壤的降水雨水却被不断增加城市硬化地面拦阻,并通过城市雨水管道排走了。渐渐地,城市的水源吃紧了,雾霾却日渐严重了。“雨水是资源,综合利用在前,排放在后, 是城市雨水利用途径的指导思想。有多少原本属于土壤的降水雨水被迅速排走?这些被迅速排走的降水雨水能否被利用?本文给出一个“把雨水请入土壤的设想,并提出一个模块式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先认识一个新的概念:“年集水吨面积。一、从“年平均降水量到 “年集水吨面积一个地方年平均降水量是一个常数,用P表示,单位:米m。那么,在该地方一年中平均收集降水一吨所需要的面积,这是一个新概念:地方平均年集水吨面积,简称“年集水吨面积,也是一个常数,用A表示,单位:平方米/吨m2/t。二者之间关系如下:1吨水=1立方米水=年集水吨面积*年降水量即:A*P=1年集水吨面积*年降水量=1 (3-1)故年集水吨面积:A =1/P平方米/吨 (3-2)集水面积为S平方米m2每年的集水量为: V=S/ A吨 (3-3) 年集水吨面积侧重于表现建筑或集水工程的积水能力,也可以称作为该建筑或集水工程需要提供的排水能力。(3-3)式明确每增加S面积的硬化地面,每年将会有V=S/ A吨的未被利用的雨水,随城市雨水管道流失。二、用“年集水吨面积概念认识1,由公式(3-2)知地区年集水吨面积为:A =1/Pm2/ t=12.00m2/ t也就是说,在,每1.71平方米集雨面每年均可收集雨水一吨,本文取值A =2.00m2/ t。50米是常人一分钟所走的距离每步约0.6米,一分钟约90步,也是城市道路两侧相邻两个雨水口之间的最大距离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 50220-95,第条要求, 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其道路设计应满足:主干路4555 m,次干路4050 m,支路1530m的宽度要求。这里我们以主干路50 m,次干路40 m,支路20m宽为例,分别计算一个雨水口一年所能收集的降水量。由(3-3)式: V=S/A 可以算出一个雨水口一年所能收集的降水量分别为:V主= 1250吨、V次=1000吨、V支=500吨。并由此推知,一公里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每年可收集雨水分别为:25000吨、20000吨和10000吨。城市道路的集水能力是随着城市开展而增大的。“截至2014年年底,城市道路长度3146公里,道路面积7199.75万平方米3,该道路的年集水量达3600万吨。城市道路的集雨能力与其开发利用空间巨大;假如不被利用,原本属于土壤的雨水被白白地迅速排走。三、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含排放环节和渗透环节两局部,并以渗透环节满足雨水自然渗透且渗透区域结构不受影响为前提条件。沿道路方向有不小于3米宽的绿化带是道路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前提条件。本文以道路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为例进展论证说明,广场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与之类似。该系统如图1所示。图1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示意图排放环节:设计或改造道路的直接排放雨水口为间接排放雨水口,即溢流式雨水口。该方案将雨水口由传统的一个出水口,变为现在的两个出水口组成,即溢流口雨水排放出水口和渗透出水口;且满足溢流水位高程差为0.4-0.5米。当雨水汇入溢流式雨水口时,先从渗透出水口流出,直到水位达到溢流水位时,才从溢流口流出,完成先渗透再排放的取舍过程。溢流式排放渗透示意如图2所示。图2 溢流式排放渗透示意图4m处布置管径为DN200或DN315的普通渗透排水管,管外填配砾石层;同时对应道路雨水口处在渗透排水管线位置上建造渗透检查井。雨水渗透检查井并不参与渗透,以道路雨水口面为深度零面,其长宽深截面尺寸分别为1.2 m1.2 m1.4 m。雨水渗透检查井临道路雨水口一侧,以管径为DN200的雨水管与渗透出水口相连接;另外两侧或三侧依绿化带宽度与走向而定连接收径为DN200或DN m m。渗透管填埋示意如图3所示,其数据关系为:b=DD为雨水渗透管管径、b管壁到砾石边的距离; H= h+b,h为道路雨水口面到渗透雨水管口下沿的距离。图3渗透管填埋图四、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调蓄雨水量与一昼夜的渗水量1、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储水量将一个雨水口处的雨水渗透检查井和道路相邻两个雨水口间50 m长的雨水渗透管所组成的单元,称之为一个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模块,简称排放渗透模块。本系统模块的储水量由“渗透检查井和 “雨水渗透管的储水量组成。雨水渗透检查井的储水量m m。故雨水渗透检查井可调蓄最大雨水量为:Q井(m3)雨水渗透管的储水量雨水渗透管填埋图3所示,DN200 m m,50米DN200渗透管道可调蓄最大雨水量:Q管200500.60.3.14500.1=(m3) ( 其中为渗透管道外围配填砾石的孔隙率)。同理,50米DN315渗透管道可调蓄最大雨水量:Q管315500.234=(m3)。经上述计算可得出, DN200排放渗透模块或DN315排放渗透模块,所能调蓄雨水量分别为:Q200储Q管200+ Q井5.0+=(m3)。Q315储Q管300+ Q井+= (m3)。2、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一昼夜的渗水量由于排放渗透模块在沿道路方向的绿化带中,依渗透管填埋图,按砾石层含水量饱和且侧面面积按1/2折算成底面面积参与渗透,并取壤土的孔隙度5565%的均值60%,按其60%10-4cms-1,砾石的孔隙率。排放渗透模块一昼夜所能渗透的雨水量为: Q 200渗60%60%8.40 (m3) 8.40吨,Q 315渗60%60%12.60 (m3) 12.60吨。该计算明确,DN200排放渗透模块和DN315排放渗透模块,均能在一昼夜间将本模块中的雨水全部排完。五、了解的降水情况,年平均降水日数96.6天。其中夏季降雨最多,其次为秋季,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7.50。每年7月降水日毫米5;对于相应以主干路50 m,次干路40 m,支路20m宽且道路地面径流系数0.8,分别计算一个雨水口一天的实际径流量分别为: V主 =18.52吨、V次=14.82吨、V支=7.41吨以上三种道路的雨水径流量值,与DN200或DN315排放渗透模块所能调蓄雨水量6.15吨或12.85吨相比,我们可以得出:当道路宽度不大于20米时,采用DN200排放渗透模块较为适宜;当道路宽度不大于40米时,采用DN315排放渗透模块。一般情况而言,一个DN200或DN315排放渗透模块,可以吸纳1000 m mm mm的地面径流,在24小时吸纳量为12 mm或24 mm的地面径流。该结论也是不同集雨面选择不同排放渗透模块的依据。六、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模块本钱计算由排放渗透系统模块示意图知,本系统模块由“从雨水口到渗透检查井工程、 “渗透检查井工程和 “雨水渗透管土方工程三局部组成。按市场价计算,DN200排放渗透模块本钱约为1.52万元; DN315排放渗透模块本钱分约为2.66万元。其中三局部组成本钱如下:从雨水口到渗透检查井工程造价约为710.5元;渗透检查井工程造价约为1497.6元;DN200雨水渗透管50 m工程造价约为12927.7元;DN315雨水渗透管50 m工程造价约为24408元。七、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模块的特点综上文所述,排放渗透一体化系统模块能有效地减少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排放,并通过渗透方式实现“把雨水请入土壤,该系统模块有以下显著特点:1、该模块集雨与减轻雨洪负荷成效好,一个DN200或DN315模块,可以吸纳1000 m2 mm mm的地面径流;2、该模块本钱小DN200模块1.52万元,DN315模块2.66万元、技术要求低、便于施工,维护方便;3、该模块设计方案适应性强,既可以在道路上连线实施,也可以在适合地点单独实施;4、该模块推广区域广泛,既可以在新建区域规划实施,也可以对已建地域适宜改造。5、该模块不另占规划用地。参考文献:15自然地理志 自然环境 气候降水 降水2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14-2006)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连接收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雨水口连接收长度不宜超过25m。3 辉,人均住房面积超33平方米,晚报 2015年11月3日 版次: 03 4 kangoor100,雨水收集三大方法 (百度文库/专业资料/工程科技/建筑/土木 2014.05.31)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