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浙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2634349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龄化背景下浙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老龄化背景下浙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老龄化背景下浙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老龄化背景下浙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一、 选题的背景、意义浙江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家庭”多、“未富先老”及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特点。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不仅是老年群体的问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并带来深远影响。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商业养老保险是人寿保险公司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创造的金融工具,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浙江城乡人民的生活显著改善,养老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老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大力发展商业商老保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浙江仅仅依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家庭养老是明显不够的,作为商业保险之一的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商业养老保险能顺利实施并推广开来,那么未来浙江的养老压力将会减轻不少本文主要从浙江老龄化现状及养老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入手,探讨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浙江借助商业养老保险帮助解决社会养老难题的路径。不难看出,与当今时代许多早就在探索和不断修改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虽说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公共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且在提高制度效率和促进公平、保障社会平稳运行与防范老年贫穷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改革道路,初步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层次体系框架,与国际上流行的“三支柱”保障理论相契合:二是通过全面和渐进的改革实现了由传统保障制度向社会化的责任分担制度转变,改变了依靠政府和单位的传统保障观念,适应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为一定数量的居民提供了养老保障,并开始形成了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离、退休人员能够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四是有效改善了公众的消费心理预期,促进了即期消费,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与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进程相比,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远不能与实际情况配套,并存在明显不足:第一,养老保险制度公平缺失,养老保障二元结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失;第二,效率缺失,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与拒缴率居高不下,费用分担苦乐不均;第三,在现行的养老制度中第二、第三层次发展滞后,多层次体系成为形式;第四,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统筹基金的缺口和个人账户的名义化等。养老保险制度的这些缺陷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加快建立更为完善和健全的、惠及全体人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加深的老龄化背景下,浙江更应该从现行有缺陷的养老体制中找到一条通往公正、和谐的养老保险之路,结合当今社会趋势和浙江的实际情况,我省应该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现在和将来所有的老人能安享晚年做出一点实实在在的成就。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关于养老保险的研究动态1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类型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其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选择一部分社会成员参加,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费(税)相关联,保险对象一般为工薪劳动者,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型养老保险以英、澳、加、日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强调国民皆有年金;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很低;混合型养老保险,原来实行福利型养老保险的国家,目前大多已经或正在向一种混合型制度转轨,即福利型养老保险与 “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同时并存;国家型养老保险,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储金型养老保险制度在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行,以新加坡、智利等国家为代表,实行完全积累的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或“公积金”账户,其中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2西方经济学理论对养老保险的研究养老金经济学大体上包括两个流派。第一个流派可以称为政治经济学派,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为代表,它着重研究养老金制度的变迁,强调非经济的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在方法上以经验描述为主。第二个流派则可称为新古典学派,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它基本上是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框架之内,运用严格的新古典主义的方法,对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进行研究:它不研究养老金制度的变迁而是把着重点放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对于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上。(1)20世纪80年代前政治经济学派在养老金研究方面占主导,约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古典主义学派开始占主导地位。相较之下,新古典学派更注重对各种养老金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的研究,强调其对收入分配、劳动力行为、个人和国民储蓄、资本市场及财政预算等经济交量的影响,而这一点却是政治经济学派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当既有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被理论和实践提示了其严惩的弊端后,政治经济学派的声音就日渐式微了,而新古典学派取而代之,开始在指导养老金制度改革上发挥重要的作用。(2)政治经济学派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评价及其政策主张。众所周知,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替换几乎是任何一种养老金制度都无法回避的矛盾。在这一基本问题上,政治经济学派更倾向于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他们的观点是:二战后兴起的、以现收现付制为基本结构的福利制度,在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存在着众多问题,但他们又不同意在政策主张上对其进行根本性质的改革,而更倾向于对原有制度的有限的改革以增强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性为目的。政治经济学派反对基金制取向的改革,认为基金制有三大缺点。所以他们愿意采取一种现收现付的部分积累。另外,政治经济学派不主张削弱国家对养老金计划的管理,即削弱公共养老金计划在整个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在他们看来,要依靠私人养老金计划向所有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和有保障的退休收入体系是根本不可能的。(3)新古典主义养老金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学派与政治经济学派不同。它从人的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出发研究养老金问题,同时还有比较坚固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方法体系。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市场制度,注重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角度考察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起源问题,更倾向于分析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养老金和退休收入的来源、劳动力行为、个人储蓄和国民储蓄、金融市场及财政预算等经济变量。由于传统的影响,新古典主义学派在其政策主张上更注重养老金制度的效率问题,即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古典学派政策主张实质上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通过削减养老金计划的税收融资、实行养老金计划的私人管理,把国家的直接干预降低到最低水平;二是扩大市场机制在这一领域的作用,并试图以基金制的形式来提高养老金计划对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支持。(二)国内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动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到目前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这期间,改革从个别城市的试点开始,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引导,逐步建立起了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并逐步统一、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对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我国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着隐形债务过大、企业缴费率过高、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困难的问题,从而造成了财政困难、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现象,而且这些问题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国内许多学者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并对现有的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浙江老龄化的背景提出了发展商业养老模式的若干建议:宋国宏(2008)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不仅是老年群体的问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文章从浙江老龄化现状浙江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居住状况、健康与医疗状况、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照料状况、老年人的精神思想状况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加大,人口老龄化使医疗和护理负担、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加重,同时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现代社会应该给予养老这一社会问题高度的重视,同时国家、社会、个人等应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创新养老模式,发展和谐文化,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养老新模式。季盼盼(2008)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部分出发,探讨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内涵及养老保险多层次化发展的困境等,文章认为我们虽然已经在养老保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不可否认我国社会在养老保险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在分析了多层次化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中的困境后,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有效的对策,认为解决隐性债务这一历史性问题是关键,同时应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与替代率,促进各层次之间的共同发展;另外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提高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对企业年金进行规范化经营管理,加强构建监管体系及规范保险业发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良策。总之,只有突破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这三个层次的发展限制,才能使中国的养老保险更加完善,真正起到保障人们生活、安定社会的作用。余利民(2009) 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着的覆盖面不宽、社会化程度偏低、保障体系不完全、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入手,指出社会商业保险的功能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文章系统分析了强化了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支柱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政策层面就如何发挥商业保险的支柱作用、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三点建议:一是在法律制度建设上明确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三是从管理机制上促进养老年金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张健(2010)从国家出台的若干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方针入手,强调政府对社会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就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与人民养老保障需求存在的巨大矛盾为依据,点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由单一层次向多支柱模式的过渡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的现实,结合当代世界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潮流,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完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可能健全。文章从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商业保险的现实要求出发,着重分析寿险公司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及企业年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寿险公司如何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一是寿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的建设;二是寿险公司要抓住发展企业年金的机遇,推动“第二支柱”又快又好地发展;三是寿险公司要大力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巩固“第三支柱”的核心地位。陈永佳(2010)指出截止 2008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1.6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0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凸显,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经济条件的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认为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确立和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柱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角度出发,通过针对个人的关于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情况的实际调查及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缺陷与局限性的分析中得出商业养老保险将在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结论,并对如何确立和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柱作用提出建议。张敏杰(2010)面对浙江老龄化与“老有所养”的问题,分析了建国以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特点,并对浙江省农村以家庭为主的养老传统及变革和城镇养老保障的沿革与推进等养老保障实践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正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养老重点由赡养型向照护型转变、养老服务由给型向购买型转变、养老内容从救助型向福利型转变。朱佳(2010)针对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遭遇了很大困境和挑战,对浙江省养老服务基本情况进行定性研究分析,通过对杭州、嘉兴、湖州三地的老年人经济收入、养老方式、所需服务等项目的调查整理结果得出浙江省社会化养老需求客观存在的结论,并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建立新型社会化养老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等三方面建议和对策,最后得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化养老为辅,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的观点。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主要从浙江老龄化现状及养老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入手,来探讨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浙江借助商业养老保险帮助解决社会养老难题的路径。通过分析浙江老龄化及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其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对浙江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基本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及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措施等。(三)研究难点本文的难点是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虽有很大缺陷,已和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因为浙江经济发展状况、老龄人口分布不同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均衡问题使得推行商业养老保险困难重重,无法得出一个较为全面而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四)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分析,得出浙江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的未来养老制度等进行展望。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1月中旬 确定选题,检索文献;下达任务书; 2011年1月上旬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 2011年2月下旬3月上旬 上交论文初稿; 2011年5月上旬 论文修改和完善; 2011年5月上旬 论文定稿、评审; 2011年5月下旬6月上旬 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陈晓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J.学术探索, 2006,(5).2季盼盼.我国多层次化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7(11). 3三心.体面养老还需商业养老险J.中国保健营养. 2008,(10).4王韧.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规划的探析J.中国市场,2008,(18).5孙玉德.从人口老龄化看中国的养老保障J.财贸研究,2008,19(6).6余利民.确立和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柱作用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09,(12).7张敏杰.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养老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10,(1).8张健.商业养老保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0,(2).9赵婷范,李彤.加快发展全省商业养老保险的思考J.发展,2010,(3).10杨超.利用商业保险推动老龄人健康养老J两会专题.2010,3.11刘静,赵晶.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2陈永佳.确立和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柱作用J.中国商界,2010,(6).13朱佳.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浙江社会化养老需求调查J.时代经贸,2010,(17).14蓝霞,王伟.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中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15项丽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8(2).16覃笺.浅析我国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的融合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5.17陈强.论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18宋国宏.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思考从浙江老年人现状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19沈枕.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0901.20肖迎春.论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和谐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09,12.21Wolfgang Lutz,Warren Sanderson, & Sergei Scherbov. The coming acceleration of global population ageing.Nature PublishingGroup 2008.Vol 451 /7 February 2008/doi:10.1038.22 Peter W. Harvey, & Ian Thurnwald. Ageing well, ageing productively:The essential contribution of Australias ageing population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Pty Ltd. Health Sociology Review (2009) 18:379386.23 Zachary Zimmer & Linda G. Martin.Key Topics in the Study of Older Adult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are Experiencing Population Aging. J Cross Cult Gerontol (2007) 22:235241 DOI 10.1007/s10823-007-903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