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记录下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2056083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组记录下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研组记录下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研组记录下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下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一、 学情分析: 九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最重要时期,直接影响到一年后是否能顺利升学。九年级中优等生比较多,但后进面也很大,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班与班之间差异也比较大。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上好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5、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以及介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6、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三、工作具体安排:九月份:1、开学初,学习上级文件,强调教学常规的要求,并制定备课组本学期授课进度计划。2、组织学习教参内容、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3、确定学科竞赛辅导的内容,安排落实本学科“扶优补缺”的具体措施;4、配合学校做好第一次月考的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工作。十月份:1、积极参加校级公开课,并为公开课做好研讨准备,听课、评课。2、集体备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3、做好学校期中考试的复习迎考工作。十一月份:1、继续进行常规教学;2、对期中考试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3、九年级(下)新课开始十二月份:1、集体备课;2、做好第二次月考的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工作;3、组织学生一次数学竞赛活动;4、完成本组教学常规工作的自查。一月份:1、制定期终复习计划,上好复习研讨课,组织学生参加县统一考试;2、进行备课组工作总结;3、完成各种上交材料,做好课件、教案、论文、案例的收集,整理业务档案。总之,我们九年级备课组将全力以赴,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九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达到成绩与能力的双丰收! 九年级备课组2011年9月2011年上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以党的教育方针,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及区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共同推进全校数学工作的全面进步。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组教师应以高度的集体精神相互促进,认真细致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全面透析知识与能力要点,归纳题型和考点,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知识技能的整理与提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总结,学会反思,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学期,计划具体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充分利用双周星期二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学习;二、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为继续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1、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经常开展教材分析,教案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指导,抓优补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2、严格执行每月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不迟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切实探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节课,使每节课都有收益,每节课都有成功感。并认真进行教学反思。4、教学反思是本学期教学设计中重点检查项目,并加强教案等教学常规查。5、在常规教学中,做到统一进度,统一作业量,统一命题要求,统一考察时间,统一阅卷及评分标准,是每次的试卷格式与中考题型要求保持一致;6、坚持每月认真写四篇教学反思,体现真实性,有针对性反应评价教学中的得与失。7、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并撰写教学论文,且积极投稿。8、安排好备课组内互相听课人员,继续做好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工作,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9、每位教师积极参与搜集历年来特别是去年中考数学好的试题,建立中考数学题库,为三月底总复习做准备;10、 认真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了解九年级数学新动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1、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切工作,随时接受学校对我组的教案,作业,上课等一系列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督导。总之,备课组的工作计划以及落实都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对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都要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和正确评价,我们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认真,富有工作热情,教学能力,业务水平都相对过硬的集体。相信在集体努力下,我们会有所成就,争取让我们能在2011年中考中取得圆满成功。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2011年2月2009年龙山一中数学备课组总结(下)2008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包揽了全州前三名,在我校生源不好的情况下,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与领导的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分不开的。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工作一学期又结束了,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了以下的工作:1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并集体讨论如何利用现有的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2. 及时审势度势,制定科学实际的计划。3根据学校的安排布置,首先做好了教学环节中的最重要的一环集体备课。我们坚持每月集体备课一次,主备人先把自己备好的课印发到每位老师手中,每个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预备的内容加以扩充使之更完善,并形成定稿。使用基本统一的教案进行上课,可以使新教师能很好地把握好教材,教学上不走弯路,老教师能更深地理解教材。4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由集体备课时的主讲人根据大家讨论的教案定稿高质量地出好每课的小练习。5 不计个人得失,构建“小我而大家”的团体。一个家庭,和睦是立家之本,一个团体,团结才有力量。在我们的备课小组里,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息。虽然我们这个备课组每个人的年龄,性格不同,但是同事之间是团结和睦的。每一次的备课活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研究教材、教参的重点、难点,探讨中考命题的方向,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等等。虽然班与班之间有竟争,但是教师之间亳无保留,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统一考试、资源共享。记得今年年底的一次月考之后,由于模拟试题难度太大,有的班级考的成绩不理想,可是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成绩高于其他的老师,而是着眼于整个年级。为了数学组这个大家,我们组的成员心中装的是整个学科,年级和学校。 当然,我们也还有一些做得不够,比如说对补充作业的编写还不够精选,有时会出现偏难的现象,有时对暂差生的关注和辅导还不够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改正不足,争取做得更好。 数学备课组2010年1月 2010年龙山一中数学备课组总结(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的“前沿阵地”,而备课组是构成教研组的最小单位,组织好备课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形成团结、和谐的教研集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初三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在学校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 团结一致, 关注每位学生,努力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中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中考语文总复习,得益于中考复习路线的正确,得益于全体学生的勤奋努力,得益于九年级全体数学老师的刻苦钻研精神,得益于学校领导关爱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一、 确立中考复习原则,制订中考复习计划九年级数学承担着讲授新课、系统复习、稳步提高的重任,如何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完成九年级的教学,在田校长与廖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我们制定了“滴水不漏保基础,见缝插针提能力的复习原则,并分阶段抓重点的制定了一整套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大撒网:条分缕析梳理课本知识,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回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知识积累为目标 1、 逐 单元总结知识点,将所有练习题进行精选。 2、以点联线,以线结网。突破教材局限,既纵向延伸又横向比较。(二)针锋相对:从考试题型方面入手,结合教材分板块专项复习各个考点,以加深理解知识、注重迁移知识并初步提高能力为目标。 1、按照中考题型的六大板块梳理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归纳。 2、课内强化重点训练。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的总结。3、 按照练习-方法-练习的形式专项复习,方法指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熟悉题型方法技巧规律。(三)完善:讲练结合模拟冲刺,精选试题查漏补缺,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进一步迁移运用知识,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提高各项能力为目标。 1、 对于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的“回炉补火。 2、 研究中考试题,从作题中找答题规律。 3、 精选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题目强化。 总之,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前级大展开,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搞压题猜题。后期小收口,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最后一周放手复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复习,不能搞“满堂灌”。 重视积累 ,着眼运用 , 鼓励创新,重视数学基础 , 培养综合能力 , 提倡创新精神 , 才能更好适应中考的要求。 二、 刻苦钻研、 团结协作 中考数学成绩的取得是个人的劳动,集体的成果。在我们的复习计划中,需要每一位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造性的去劳动。我们遵循各尽所能、优势互补原则,充分老教师多年的初三数学经验,把脉重点知识;充分发挥年轻老师精力旺、干劲强的特点,做好试题精选、方法归纳工作。正是这种个人的努力加上团体的协作,使得各班数学中考成绩比较理想。三、 领导指挥和督促,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 回望来路,脚印深深,亦步亦趋,已成往事。这是我们用汗水和泪水,用不倦的脚步踏出的一条无法用尺来度量的路,希望去年的风景能够为今年的九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并预祝在明年的中考中再创佳绩。第六周初三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主持人:田华记录:彭尧参与人: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地点:中心会议室田华:今天,我们初三数学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齐聚一起,就是讨论怎样复习八年级学习的四边形这一章。彭尧:我按照章节复习。邓雨霞:我把四边形进行分类,然后以边、角、对角线分别进行复习。何芳:我们今天把它们总结为17个判定定理 17个判定定理 廖开波:我来总结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侯国兵:下面我来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向蓉:我来总结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张勇:我来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王学凤:我来总结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代春树:既然大家总结了判定定理,我来总结它们的性质 :等腰梯形: 1两腰相等 2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3对角线相等 平行四边形: 1对边平行且相等 2对角相等 3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其特性: 1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角线相等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其特性: 1四条边都相等 2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田华:今天,大家讨论很热烈。对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做了很好的归纳。大家就按照今天讨论的进行复习,还可以加一些自己的见解。数学教研活动 记录主持人:田华记录:彭尧参与人: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地点:中心会议室田华:我们今天讨论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教学。 课程学习目标 代春树: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 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张勇:2. 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 邓雨霞:3. 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廖开波:4. 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通过解直角三角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问题对微积分的思想有所感受。 二、本章编写特点 廖开波:(一)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本章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两大块内容,这两大块内容是紧密联系的。锐角三角函数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又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强硬有力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沃土。因此本章编写时,加强了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两大块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例如,在章前引言中利用确定山坡上所铺设的水管的长度问题引出正弦函数;结合使用梯子攀登墙面问题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方法等。再有,教科书利用背景丰富有趣的四个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教科书这样将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看到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将数学问题的答案回到实际问题的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侯国兵:本章编写时一方面继续保持原有的通过设置“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归纳”等栏目来扩大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本章内容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本章内容的学生已经是九年级),对于本章的一些结论,教科书采用了先设置一些探究性活动栏目,然后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而将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完全留给学生,不像前两个年级那样,将这些探究过程通过填空或留白等方式展示探索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教科书在详细研究了正弦函数,给出正弦函数的概念之后,设置了一个“探究”栏目,并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之确定,那么,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呢?为什么?”,接下去,教科书直接给出了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而将“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也分别是确定的”这个结论的探究过程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再如,对于、这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科书也是首先设置一个“思考”栏目,在栏目中提出问题“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然后教科书用一个表格直接给出了这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而将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过程留给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种编写方式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开阔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揭示数学内容的本质 向蓉:本章的一个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学生以前所学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有所不同,它反映的不是数值与数值的对应关系,而是角度与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对应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这种对应关系对学生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又有很大帮助,因此,教科书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了对锐角三角函数所反映的角度与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刻画。例如,对于正弦函数,教科书首先研究了在直角三角形中,和的锐角所对的边与斜边的比分别是常数和,然后就一般情况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当一个锐角的度数一定时,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常数,这样就突出了锐角与比值的对应关系,即对于每一个锐角,都有一个比值与之对应,从而给出正弦函数的定义。同样,教科书在阐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时也突出了锐角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锐角与“对边和邻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边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函数关系: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A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A是A的函数。同样地,cosA,tanA也是A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变量的性质以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李卓煜:微积分的思想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思想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这个基本思想是很朴素的,是可以在初等数学中反映的。教科书在本章最后,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采用与测量大坝的高度和测量山的高度相对比的方式,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在确定山的高度时,如何将山坡“化整为零”,如何将山坡的长度“化曲为直、以直代曲”,又如何将每一部分的高度“积零为整”,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要体现微积分的基本思想,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例子对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综上所述,本章编写时注意突出数学内容的本质,强调数学思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何芳:一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第27章“相似”为本章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打下基础,因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以解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合理性。例如,教科书在研究正弦函数的概念时,利用了“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 ,那么这样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因此,不管这样的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这也就是说,对于,虽然教科书是从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分别是70和50)归纳得到的,但这个结论是可以从三角形相似的角度来解释的。同样,对于有类似的情况。当然,教科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结论解释了在一般情形中正弦定义的合理性。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与相似三角形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田国才: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理论对理解本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研究解直角三角形时,教科书通过探索得到结论: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在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下来了,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两个元素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这个结论的获得实际上利用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理论,因为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已知两个元素对应相等,并且其中有一个元素是边,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也就是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下来,因此就可以利用这两个元素求出其余的元素。因此,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理论,有利于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王学凤:另外,本章所研究的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锐角与数值之间的函数关系,这虽然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所反映的数值与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这些不同函数之间的共同特征,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注意数形结合,自然体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田华: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本章内容又是数形结合的很理想的材料。例如,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科书是利用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引入的,结合几何图形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将数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本质。再比如,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将这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时,离不开几何图形,这时往往需要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通过分析几何图形得到边、角等的关系,再通过计算、推理等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形结合,在引入概念、推理论述、化简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都要尽量画图帮助分析,通过图形帮助找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直角三角形本质的理解. 田华:领悟正弦的概念,找好对应关系(注:在直角三角形中) 邓雨霞:理解锐角余弦,正切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何芳:重点,概念应用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会使用计算器)。 田国才: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各元素,能根据三角函数进行对应边各元素的求解。 总结:大家讨论很详细,我们根据讨论形成共性教案,在集中讨论,然后形成个性化教案,让学生掌握好这一章。 九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月考分析(第五周)主持人:田华记录:彭尧参与人: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地点:中心会议室田华:我们今天讨论第一次月考,总结经验,加强以后的教学。邓雨霞:此次试卷难度稍显偏大,不是很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所以最高分只有107分,有点偏低,另外也说明学生的总体素质不是很好。何芳:一、选择题难度适中,得分率较高,错误较多的是第8、9、10三题;廖开波:二、填空题的14、15、16失分率较高;侯国兵:三、解答题中有三个题目都是平时做过的,但是还有好多学生得不满分,且涉及一个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一个题目,学生基本上没有做对,说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太好,还有就是分类讨论思想的掌握与应用虽然已经教了好长时间,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好好利用。王学凤:下阶段我们准备针对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作一些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实与应用.九年级数学教研活动-第二次模拟考分析主持人:田华记录:彭尧参与人: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地点:中心会议室田华:我们今天讨论第二次月考,也就是期中考试,着重就二次月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总结经验,加强以后的教学。 张勇:我觉得这次考试有很多问题:(一)非智力因素方面:一是学生答题规范性问题;二是作图问题;三是书写认真不认真问题;四是解题的习惯方面。(二)智力因素方面基础知识还是有待加强,综合性强的题目还有好多学生难于下手和找到门路。 向蓉:根据张老师的提示,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建议:1、及时收集中考信息,了解本年度的考试的最新动态,研究好考试说明,近三年中考题,有效地对教学进行宏观指导。 2、教师明确“推”哪一部分,“稳”哪一部分,“保”哪一部分,“拉”哪一部分,据此,在教学中实施“高频点击,个体交流;分层推进,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策略,对关键分段的关键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让每个学生3、用好“边角料”时间,给学生分析当前形势和中考意义,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障碍,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紧张而有动力。第十一周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田华记录:彭尧参与人: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地点:中心会议室内容:1、讨论本星期课时安排;2、上星期期中测试卷分析; 3、期中放假的作业布置; 4、期中考的准备和复习。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第十三周教研活动记录时间:2009年11月23日主持人:田华记录:彭尧参与人: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地点:中心会议室内容:1、本周课时安排;2、二次函数第3课时教研;3、课本疑点探讨。4、九年级(下)教学内容开始九年级阶段考复习研讨时间第十七周地点初三办公室主持田国才出席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缺席无主要内容1、二次函数复习研讨2、相似三角形复习研讨3、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数学技能4、锐角三角函数学习研讨第十四周教研活动地点:中心会议室参加人员: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内容:1.中考试题难度稍有提高. 2.提高学生的主动解题能力,注重动态过程. 3.点评各开课教师的优缺点方面. 4.讨论相关问题之余,订复习参考书. 5.各位教师讨论积极性第十二周数学教研活动地点: 中心会议室 出席: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主持:李卓煜 主要内容:1. 本周进度 2.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方法,顶点式为重点,一般式为选学,两根式为选学。 3. 有关二次函数的难题猜测,二次函数与圆、相似综合 4.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第十八周数学组教研活动 地点: 中心会议室 出席: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田国才 主持:田国才 主要内容:一. 九年级第三次阶段考质量分析: 1. 试卷总体太难,例如画二次函数的绝对值的图像中考不要求。 2. 学生自身基础不够扎实,课后作业没有落实到位 3. 班级同学成绩落差较大,E档越来越多 二、本周安排: 1. 锐角三角函数 2. 试卷一张第十七周数学组教研活动地点: 中心会议室 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 主持:田华主要内容:1、九年级数学复习安排2、模拟考复习卷的选择3、相似图形复习研讨4、二次函数复习研讨5、圆复习研讨第十二周数学教研时间第十一周地点初三办公室参加人员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主持人廖开波缺席无1、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难易搭配不合理,层次不明显。2、 学生成绩分析:大部分成绩不理想。3、对今后打算: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数学技能。第十周初三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时间第十周地点初三办公室主持田华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缺席无主要内容1、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高分很少。2、学生成绩分析:大部分成绩不理想。3、对今后打算: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数学技能。4、作好第二轮复习工作。第二周初三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时间第二周地点初三办公室主持田国才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缺席无主要内容1、 制订本学期计划。2、 制订教研计划 3、 制订研讨顺序 九年级教研活动地点: 中心会议室 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 主持:田华一、讨论函数及其图象和知识点二、分析第二章试卷内容,讨论疑问探究难题三、探究各类函数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应有针对性四、安排课时进程五、提示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第九周九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地点: 中心会议室 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 主持:田华主要内容:一、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1,精题精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重点突出,使学生对整个初中内容有个较完整的理解 3 抓紧时间,尽早进行专题训练 二、本周教学安排 彭尧讲述“圆的基本性质” 邓雨霞讲述“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王学凤讲述“圆的弧长和图形面积的计算” 代春树讲述“几何作图” 李卓煜讲述“视图与投影”初三教研地点: 中心会议室 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 主持:田华一.讨论优秀生资料复习稿二.交流解题思路,讨论优劣.三.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解题时间.四.复习内容顺序:1.探索型问题2.开放型问题3.阅读理解型问题4.分类讨论型问题5方程型综合问题6.函数型综合问题7几何型综合问题初三数学备课组教研会议记录出席:田国才、田华、彭尧、邓雨霞、何芳、廖开波、侯国兵、向蓉、王学凤、张勇、代春树、李卓煜 主持:田华内容:评彭尧老师的一节课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每位老师评课的内容摘要:1、 彭尧: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强,和老师配合得很好。体现了课改师生互动的理念但是时间把握得不够好,第一个例题讲解时间较长,导致其它题目时间分配不充足。另外,我由于比较紧张,所以对学生的板演是否符合标准答案表达的不详细。总之,以后我要多向其他所有老师学习,汲取他人优点,尽早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2、何芳:彭老师的课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整个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理念,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设计中,巧妙的层次设计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在问题中,引入班级学生的真实姓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体来讲,这是一堂充满教改理念的课。3、 代春树:彭老师上的“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设计新颖,特别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第一题拿本班学生作为素材编入题目中,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课件制作也比较好,唯一不足的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堂笔记,都做在一张纸上,并且解题过程不够规范,这应该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4、 邓雨霞:这节课是课改教材在我校实施背景下的一节研讨课,听下来给我的启发很大。彭老师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数学例子贴近生活,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把数学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学生学有兴趣,有收获。5、 向蓉:教学目的明确,对教材研究透彻。课题引入贴近生活。教态清新自然,注重师生互动。6、 李卓煜:彭老师的课设计非常好,环环相扣,紧密联系。问题1、问题2的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能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每个问题又由浅入深设计了三至四个小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循序渐进,层层铺垫。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还需恰当、精炼,如人的量词用“几口人”有点欠妥等等。7、 侯国兵:彭老师的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能巧妙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很注重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一、数学教学生活化,通过学生的真名实姓和大家熟悉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引入、上课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很好的体现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本节课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等功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数学课教学应提倡的。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育等思想教育切入得恰到好处8、田国才 :首先她把用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加以复习之后,便出示了一个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旅游.两家旅行社不同的优惠方法,选择哪一个更实惠.同时她还把学生的名字也出现在例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了.每个人都很投入.包括她的第二个例题,学生也很感兴趣.因此,着样的情景设置是符合课改的精神的. 9、 廖开波:彭老师这堂课,选题比较好,围绕高一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话题,展开一系列 的问题探究,由简单到复杂,层层入深,紧扣主题,重点突出. 教师年轻,上课有激情,充满年轻人的朝气,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板书整洁.这节课,体现课改理念,是一堂成功的教学研讨课.10、 王学凤:彭老师的这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符合“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两个例题较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密切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数学的理论知识回到生活,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逐步把学生引入如何建立较复杂的函数关系式。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进去。彭老师的教态也很亲切自然。课改“以学生为本”这理念体现出来了。11、田华 :首先,在例题设计上,彭老师联系实际生活,在每个问题又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学生的参与性高,师生互动性强,体现了课改的师生互动理念.再者,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使问题更为形象直观.12、 彭老师关于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从课堂内容的组织到实施,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例题贴近学生生活,突出教材重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3、邓雨霞:本节课设计巧妙,课题引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层次明确,师生互动比较到位,能体现课改的理念。张勇:总结,彭老师的课讲解清晰,思路清楚,引课新颖,设计巧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彭老师的课讲的非常成功,首先教学理念符合课改要求,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材的处理上,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能亲身体会到学习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