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DI有关的理论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80847387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FDI有关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与FDI有关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与FDI有关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垄断优势理论(Oligopolistic Model)1代表人物:l 美国学者Stephen Herbert Hymer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 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1960)l C. P. Kindleberger(美,Hymer 的导师)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1969)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1、能够从事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拥有独到的特点,使它们具备不为同一外国市场上的其他公司(包括当地企业)所有的垄断或独占竞争优势;2、市场不完全竞争造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存在,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3、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至少拥有四种垄断优势。东道国的民族企业至少拥有三方面的优势:1、民族企业更能适应本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诸因素所组成的投资环境;2、民族企业常能得到本国政府的优惠和保护;3、民族企业不必负担跨国经营企业所无法逃避的各种费用和风险。(如直接投资的各种开支,汇率波动等)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销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2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些优势。市场不完全的表现形式:l 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l2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l3 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l4政府的(贸易)政策、管制措施等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至少拥有四种垄断优势:l1 技术优势l2 规模经济l3 资金和货币优势l4 组织管理能力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1)解释了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观条件和动因(2)无法解释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是唯一途径(3)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1代表人物l 英国经济学家R. H.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1937);l 英国学者Peter J. Buckley, Mark O. Casson,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1976);l 加拿大学者A. M. Rugman。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1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是造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2四种因素影响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为实现内部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3通过FDI实现内部化是有条件的,内部化过程需要进行成本分析内部化带来的成本节约:集中的原材料和军火长期供应市场的成本是昂贵且有风险的。企业资源的不完全市场(如企业管理和品牌),因为它们不独立于企业本身。由于分销出口的垄断控制而造成的产量不完全市场,尤其是在小国。由于政府设置市场准入壁垒(如关税)而造成的产品资源不完全市场。公共产品的无形资产(如知识或者专利)市场-一旦卖出,无形资产就是免费的,不能再产生收入。内部化造成的额外成本:额外的交流成本(地域和文化差距的作用)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运营的成本克服政治和社会对外企的不公平待遇的成本管理内部市场的管理成本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1)划分了中间产品市场与最终产品市场的完全性的区别,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定位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2)与“垄断优势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更具普遍的理论意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1)代表人物:(美)Raymond Vernon于1966年首先创立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1966),Vernon于1977年修正了他的理论Storm over the Multinationals(197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FDI的主要观点产品变革或创新阶段(Innovation)l 发达国家的国内需求对新产品的开发具有充分的诱导作用;l 创新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小,对国际市场主要通过出口来满足。产品成熟阶段(Mature)l 较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得到培育和发展,进口国企业开始生产类似产品,和发达国家产品进行竞争;l 较发达国家采取保护政策,削弱发达国家产品的竞争力;l 发达国家为有效占有海外市场而向较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产品标准化至衰退阶段(Senescent)l 标准化的产品使之在各类国家进行生产成为可能,价格竞争成为市场营销中的决定因素;l 发达国家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将生产转移至劳动成本更低,市场潜力更广阔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FDI解释的评价:l 从产品发展不同阶段的角度解释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l 揭示了企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还需考虑东道国(目标市场)的区位因素或区位优势;l 未能解释为什么FDI在这些阶段比直接出口或许可方式更为有利可图。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1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John Dunning 在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The Location of International Firms in an Enlarged EEC:An exploratory paper(1973)、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1977)。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观点(1)决定企业(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方式的主要因素有三类:l 企业(厂商)优势(Firm-specific advantages),或称为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s)l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l 区位优势(Location-specific factors)(2)企业必须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有利的区位因素,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才有利可图。(3)企业拥有的优势类型与强弱决定了其国际经营方式的选择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1)从微观的角度更全面、综合地概括了企业采用包括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内的跨国化发展的主客观因素。(2)还不能解释所有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如不同类型国家的FDI,跟随市场领先者的FDI,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FDI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1)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John Dunning,1981(2)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对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实现以及本国区位优势的状况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决定该国直接投资的地位和状态。以人均GDP为标准划分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直接投资的流出入状况:第一阶段,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由于没有产生所有权优势,因而没有直接投资输出,由于本国投资环境太差,只有少量直接投资流入;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加,外资大量流入,但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资本输出仍然十分有限;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有可能超过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但净对外投资仍为负值;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它们拥有了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对外投资,缘于它们自身不断增长的所有权优势。影响各国在投资发展周期中所处阶段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资源禀赋的结构、对外开放的程度、国内市场的大小、国家的经济制度、政府对吸引外资以及对外投资的政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所拥有的不同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不同国家吸引外资和引进外资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并最终决定了各国在某一特定时点在投资发展周期上所处的不同的阶段。2小规模技术理论(Small-scale TechnologyTheory)(1)代表人物美国学者Louis T. Wells,1983第三世界跨国企业(2)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来源于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带来的低生产成本等比较优势能够使生产者获得比较利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包括:(1)保护出口市场,由于贸易壁垒重重,出口不断受到威胁,而正是扩大对外投资才使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国外市场受到保护;(2)越过配额限制,这实际是保护出口市场的自然延伸;(3)谋求低成本,寻求工资比本国水平更低的劳动力,以对付其他国家厂商的出口竞争,有时也为了节约生产过程中的运输开支;(4)分散资产,一些国家国内政局不稳,社会动荡,造成国内企业的资本外流,防避政治风险;(5)其他动因,如国外的侨缘联系,本国和东道国政府的倡导与推动等等。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缘于小规模技术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正是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其二,倾向于当地采购。由于普遍存在的外汇短缺和收支逆差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都采取了各种限制进口和鼓励进口替代的措施,这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积极探寻用本地投 入来替代特殊进口原材料的技术;其三,具有低廉的企业管理和营销费用。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薪金收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同时,由于对企业形象的重视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厂房建筑方面节约了大量支出;其四,能够提供特殊产品。发展中国家一部分对外投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这些投资往往以海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立,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使用传统知名品牌,具有生产成本优势,并且能够在侨民散布的世界各地投资经营。3技术地方化理论(The Theory of 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1)代表人物英国学者Sanjaya Lall,1983(2)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对成熟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应用和改进,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进而实施对外投资。同时,由于差异化产品和规模经济在现实经济中也广泛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成熟技术的改进而形成其特有的国际竞争优势。技术地方化的优势表现在:通过对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成熟技术进行当地化改进,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拥有与本国的要素价格条件和产品质量要求一致的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适合于发展中东道国市场需求和消费偏好的产品,甚至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差异化产品。特别地,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及产品与本国的供给和需求条件相协调,而且还来源于当地化改进中内在的创新活动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1)代表人物英国学者John Cantwell、Paz Estrella E. Tolentino,1990(2)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它们对外投资的累积增长直接相关的,技术能力的积累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其对外投资的形势和增长速度。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技术积累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则是一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并没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主要是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现有的技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深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在地域分布上,由于受“心理距离”的影响,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轨道。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它们的产业结构实现升级,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逐步进入复杂技术领域。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是在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生产要素创造某些优势,从而提高了竞争力和综合优势来实现的。5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理论(1)代表人物日本学者小泽辉智(Ozawa),1992(2)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阶梯形的等级结构,这种阶梯等级结构为发达国家创造了转移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了赶超机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模式必须与工业化战略结合起来,将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跨国直接投资作为互相作用的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要从吸引外资中提高本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动机是发展中国家从纯吸引外资转变成向海外投资的国家的基本原因。这种转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二阶段是外资流入并向海外投资转型阶段;第三阶段是从劳动力导向的对外投资贸易支持型向技术支持型的对外投资 过渡;第四阶段是资本密集型的资金流入和资本导向型对外投资交叉发展阶段。地缘商务理论的主要观点:l 探讨所有厂商的行为(包括,但不仅仅限于跨国公司);l 国际商务活动的地理范围受诸多重要变量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l 企业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动力,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而进行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商务结构。地缘商务理论使用的三大类变量因素(1)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s)l 概念: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机会是否存在。l 内容:n 产品或劳务的特性(Product/Service- specific)n 国家特性(Country-specific) 母国,东道国n 国际因素(International factors)(2)动因变量(Motivation Variables)l 概念:是否具有利用机会实现收益的动机。l 内容:企业特有因素(Firm-specific factors)竞争地位(Competition position)企业的战略取向(Strategy)Market seekingResource seeking 寻找资源Production efficiency seeking 寻求生产效率Technology seeking 寻找科技Avoiding risks 避免风险Defense/exchange of threats 抵御威胁(3)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l 概念: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限制或激励行为。l 内容:n 国家(母国,东道国)控制n 国际控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产生背景和代表人物(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ichael E. Porterl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990)l Competitive Strategy(1980)lCompetitive Advantage(1985)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模型波特的“金刚石”国家竞争优势决定的“四因素”1要素禀赋(1 )基本要素(Basic factors )和高等要素(Advanced factors)l 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的区分n 来源不同:u 基本要素得自“先天”赋予u 高等要素源于“后天”投入和开发n 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不同:u 基本要素的重要性地位日益下降u 高等要素的重要性地位与日俱增l 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的关系n 基本要素提供最初优势并通过高等要素的投资得以加强和扩展n 基本要素供给的劣势可能促进高等要素优势的增强(2)通用要素(Generalized factors)和特殊要素(Specialized factors)l 通用要素易获取,可共享l 特殊要素开发难,供给少,垄断性强(3)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是一国在某一产业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要素条件2需求状况(1)需求特征l 是否具有全球代表性l 是否具有超前性l (消费者)是否精明而挑剔(2)需求规模和需求拉动方式l 需求规模大,增长率快l 消费偏好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3)需求国际化一国(市场)的开放程度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l 发挥群体优势l 产生对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l 构造有利的外在经济和信息环境4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状况(1)造成国别差异的两个因素l 不同国家的不同“管理理念” 或正,或负的影响l 某个行业中,国内竞争的激励程度 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立和保持是正相关关系(2)影响的主要方面l 人才流向l 企业战略l 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l 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附加因素1机遇和偶然性 国际环境的变化(突变)为符合条件的国家的某产业(企业)提供了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2政府政策 通过政策引导改进本国产业的“四因素” 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1. 要素推动阶段2. 投资推动阶段3. 创新推动阶段4. 财富推动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