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变电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77033461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变电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变电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变电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变电部分)目 录一、变电一次及土建部分1第1条 关于户内GIS设备应用条件1第2条 关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阻剂的采用1第3条 关于接地材料的选择2第4条 关于接地材料的选择3第5条 关于接地引下线的要求3第6条 关于屋内配电装置绝缘对地间隙问题4第7条 关于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安全距离差异问题5第8条 关于安全净距要求不同问题6第9条 关于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6第10条 关于照明配电箱的安装高度7第11条 关于选择难燃性电缆的范围7第12条 电缆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电缆的场合8第13条 关于3/2接线主变进串接线9第14条 关于含SF6气体设备的检修安全措施10第15条 关于SF6浓度报警仪的设置11第16条 关于变电站的消防供电11第17条 变压器消防系统要求12第18条 变压器总事故油池的有效容积13第19条 关于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的问题13第20条 关于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要求15第21条 关于站内道路的转弯半径16二、变电二次部分17第22条 关于断路器失灵保护电流判别元件的动作和返回时间17第23条 关于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要求18第24条 关于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配置方式20第25条 有关充电装置的技术参数22第26条 关于通信机房独立设置的问题23第27条 关于通信蓄电池组的单独供电时间24第28条 关于直流系统绝缘电阻值24第29条 关于直流系统电压调节范围25第30条 关于屏柜内接地铜排的接地方式26第31条 关于防爆性能的空气调节装置29第32条 关于两组蓄电池的布置问题29第33条 关于通信设备布置的维护间距30第34条 关于直流系统供电方式32第35条 关于直流熔断器与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配合级数32第36条 关于通信光缆/电缆进入通信机房的路由33第37条 关于220kV变压器和母线装设双重化保护34第38条 关于变压器保护是否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36第39条 关于变电站通信直流电源的设置37第40条 关于220kV500kV变电站通信直流电源的双重化38第41条 关于变电站是否设置专用的蓄电池室38第42条 关于直流系统电压水平39三、设备及试验部分41第43条 关于50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41第44条 关于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41第45条 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交流耐压值43第46条 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空载电流测量44第47条 关于在可随意接触金属护层时的正常感应电压值44第48条 关于50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45第49条 关于瓦斯继电器使用前的校验46第50条 断路器的合闸不同期性问题47第51条 关于断路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取值47第52条 关于高压开关柜带电显示装置及其联锁方式48第53条 关于断路器SF6容器中含水量标准值的规定49第54条 关于变压器中油的氢气(H2)含量要求50第55条 关于变压器绝缘状况的判别指标51第56条 有关SF6新气瓶抽检率52第57条 关于气室年漏气率的规定54第58条 关于断路器或开关断口的爬电距离应用系数55第59条 关于互感器绝缘介质性能试验56第60条 关于互感器交流耐压57第61条 关于互感器二次耐压取值58第62条 关于电压互感器空载试验电压59第63条 关于电力变压器电气设备交接试验项目60第64条 关于变压器油的测量项目、标准62第65条 关于变压器油的测量项目、标准63第66条 关于断路器合分时间的规定65第67条 关于瓷质设备超声波探伤及隔离开关触指压力测试66一、变电一次及土建部分第1条 关于户内GIS设备应用条件1条款原文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第条,“级污秽地区、大城市中心地区、土石方开挖工程量大的山区的110kV和220kV配电装置,宜采用室内配电装置,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电装置。”2主要差异靠近沿海地区且工厂较多、污染有严重趋势的变电站是否可采用户内GIS配电装置。3分析解释户外GIS设备均采用适用于户外安装环境的材料及防腐措施,一般可满足户外运行的条件,其价格比户内GIS设备略高或持平。但采用户内GIS设备,将大大增加变电站土建投资。4协调方案一般情况下,GIS设备宜采用户外型。对靠近沿海地区且工厂较多、污染严重、站址条件受限、技术经济合理的变电站可采用户内GIS设备,但应进行专题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第2条 关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阻剂的采用1条款原文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第条3款,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用“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压力灌注降阻剂等以改善土壤传导性能。”2主要差异工程接地能否降阻剂使用。3分析解释降阻剂目前缺少权威标准,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环境影响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不宜大规模使用,但可用于小型集中接地装置。4协调方案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局部采用“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压力灌注降阻剂等以改善土壤传导性能”,但降阻剂仅限用于小型集中接地装置。第3条 关于接地材料的选择1条款原文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2条,“对于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2主要差异铜质材料接地网的应用范围。3分析解释新编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规程对腐蚀程度有明确界定方法,待正式颁布后可依照执行。“18项反措”意见:“对于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是定性要求,因接地网腐蚀损坏在220kV及以下电压变电站同样会造成人员和设备危险,故接地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腐蚀情况确定。同时,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应注意由此造成加大对其他埋地钢构件的电化学腐蚀影响。4协调方案对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的变电站,可采用铜质材料接地网,但是对腐蚀的严重程度应进行论证,接地材料选择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于户内型城市变电站及地下变电站等接地网腐蚀难以修复的场所宜采用铜质材料接地网。第4条 关于接地材料的选择1条款原文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6.c条,“在腐蚀严重地区,敷设在电缆沟中的接地线和敷设在屋顶或地面上的接地线,宜采用热镀锌,对埋入地下的接地极宜采用适合当地条件的防腐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2条,”对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2主要差异对暴露在空气中接地材料的选用。3分析解释接地材料采用铜材的抗腐蚀能力强于镀锌扁钢,但其造价高昂,约为常规扁钢接地的23倍,一般在腐蚀严重地区选用铜接地网。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接地体,由于腐蚀速度远低于在腐蚀性土壤中的腐蚀速度,且便于观测和更换,可采用热镀锌钢材作为接地材料。4协调方案对地上部分(电缆沟、屋顶或地面上)敷设的接地线宜采用热镀锌钢材接地。第5条 关于接地引下线的要求1条款原文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 条,“当利用自然接地极和引外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接。”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5条,“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2主要差异设备接地是否需双接地线。3分析解释因未明确重要设备范围,工程中绝大部分设备均双接地线。此要求过去没有,国外也很少见。目前大型变电站因接地短路电流大,接地材料截面往往相当大,一般机械外力不会使接地线折断,采取镀锌或铜材后腐蚀也处于可控状态,采用2根接地线使接地材料和施工工程量均大量增加。4协调方案变压器应采用2根接地线引至主接地网的不同点。对钢质地网,在入地处宜采用双接地引下线;对铜质接地网,原则上除变压器采用双接地引下线外,其余设备宜采用单根接地线引下。每根接地线截面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第6条 关于屋内配电装置绝缘对地间隙问题1条款原文3110kV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第300mm。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条,高压开关柜应选用“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其外绝缘应满足以下条件:空气绝缘净距离:125mm(对12kV),360mm(对40.5kV);爬电比距:18mm/kV(对瓷质绝缘),20mm/kV(对有机绝缘)。2主要差异断路器外绝缘对地间隙距离。3分析解释高压开关柜内电场强度复杂,一定气候条件会产生结露,发生闪络后果严重,根据经验适当加强绝缘距离是合理的。设计规范是对于常规空气绝缘导体(非开关柜内)的安全距离的要求。各自应用范围不同。4协调方案对于高压开关柜应选用“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按照“十八项反措”要求的空气安全净距,同时为减小柜体尺寸,可采用适合的复合绝缘材料等措施减小间距,但应满足凝露、污秽等电气试验的要求。对于常规空气绝缘导体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考虑安全净距。第7条 关于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安全距离差异问题1条款原文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 311- 2004)表,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20kV,500kV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 5009.3-1997)表.3,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220kV3m,500kV5m2主要差异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同。3分析解释带电作业与正常活动范围不同,带电作业专业要求高,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大于带电作业要求是合理的,故两个标准是不矛盾的。4协调方案无本质差异,在不同的适用条件下执行各自标准。第8条 关于安全净距要求不同问题1条款原文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A1值的安全净距,35、63、110千伏分别为0.4,0.6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第条规定,活动范围要求安全距离大于设计规定。2主要差异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同。3解 释带电作业与正常活动范围不同,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大于带电作业要求是合理的,两个标准是不矛盾的。4协调方案无本质差异,在不同的适用条件下执行各自标准。第9条 关于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1条款原文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第.3条,“应急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条,“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2主要差异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的最低值不一致3分析解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应急照明,与一般建筑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配置目的和场合要求不同。由于变电站的建筑物体量一般较小,且设计时均考虑有完善的消防通道体系,人员可快速疏散,采用功率较小且自带蓄电池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即可。4协调方案可以按照各自标准执行。变电站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第10条 关于照明配电箱的安装高度1条款原文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GJ 56-95)第条,“照明配电箱的安装高度,宜为箱底距地面1.31.5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第条,“;底边距地面为,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不小于”。2主要差异关于照明配电箱底部离地的高度存在差异。3分析解释变电站内一般不采用照明配电板,对照明配电箱底部离地高度考虑到安全运行和操作方便,1.31.5m无本质差异。4协调方案照明配电箱底部离地高度统一为。第11条 关于选择难燃性电缆的范围1条款原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GB 50217-94)第条,变电站不在可以选择难燃性电缆的范围内。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有关的条款和内容要求加强直流电缆防火工作,直流电源应采用阻燃电缆;两组电池的电缆应尽可能单独铺设。2主要差异直流电缆是否采用阻燃电缆。3分析解释对于变电站应综合考虑电缆防火隔离的措施,仅对个别电缆采用阻燃或者难燃电缆,难以达到阻燃的效果。4协调方案直流电缆的阻燃要求应与站内其它电缆保持统一。两组电池的电缆宜分别单独敷设;如无单独敷设的路径时,也可同路径敷设,但应做好防火阻燃措施。第12条 电缆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电缆的场合1条款原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第条,“在外部火势作用一定时间内需维持通电的下列场所或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1)消防、报警、应急照明、遮断器操作直流电源和发电机组紧急停机的保全电源等重要回路。(2)计算机监控、双重化继电保护、保安电源等双回路合用同一通道未相互隔离时其中一个回路。(3)油罐区、钢铁厂中可能有熔化金属溅落等易燃场所。(4)其他重要公共建筑设施等需有耐火要求的回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第条“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的铜芯绝缘电线。”2主要差异电缆敷设中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的要求。3分析解释明敷电缆执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暗敷电缆执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4协调方案两个标准互为补充,根据不同敷设条件执行上述标准。第13条 关于3/2接线主变进串接线1条款原文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500kV变电站分册中,采用2台主变进串,两台主变直接接在母线端头的方案。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SDJ 2-88)第条“330500kV配电装置的最终接线方式,当线路、变压器等连接元件总数为6回及以上,且变电所在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或双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的接线。”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条,“枢纽变电站宜采用双母双分段接线或3/2接线方式。”2主要差异多台变压器是否均应接入3/2接线串中。3分析解释通用设计与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05)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要求均无矛盾,变压器根据工程规模、系统条件等情况,可采用全部接入串中的方式,也可采用后两台通过断路器接母线端头的方式。4协调方案一般应根据变电站规模、进出线、系统条件、总平面布置等情况综合考虑变压器接母线的方式,合理选用通用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为节省占地,宜采用前两台变压器进串,后两台变压器经断路器接母线的方式。第14条 关于含SF6气体设备的检修安全措施1条款原文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第.12条,“取出六氟化硫断路器、组合电器中的吸附物时,工作人员必须戴橡胶手套、护目镜及防毒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第8.10条,“设备解体检修前,应对SF6气体进行检验。根据有毒气体的含量,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检修人员需穿着防护服并根据需要配戴防毒面具。打开设备封盖后,现场所有人员应暂离现场30min。取出吸附剂和清除粉尘时,检修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2主要差异(1)是否需要防护服;(2)打开设备封盖后,现场所有人员是否应暂离现场30min;(3)戴橡胶手套、护目镜及防毒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与应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之间应执行哪一种措施对人更安全。3分析解释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要求更加具体,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4协调方案设备解体检修前,应对SF6气体进行检验。根据有毒气体的含量,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检修人员需穿着防护服并根据需要配戴防毒面具。打开设备封盖后,现场所有人员应暂离现场30min。取出吸附剂和清除粉尘时,检修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第15条 关于SF6浓度报警仪的设置1条款原文生产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条,“室内安装运行的SF6开关设备,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氧量仪和SF6浓度报警仪。”2主要差异是否装设氧量仪和SF6浓度报警仪。3分析解释SF6是强温室效应气体,从环境友好和人身安全角度考虑,应在变电站内有SF6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安装能报警的氧量仪和SF6气体泄漏报警仪。4协调方案对于变电站有室内SF6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应安装氧量仪和SF6气体泄漏报警仪。但对于室内仅有少量SF6设备的房间也可不装设报警仪,其评价标准将做进一步的专题研究后确定。第16条 关于变电站的消防供电1条款原文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第条 变电站的消防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消防水泵、电动阀门、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应按类负荷供电。2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时,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条,“在新、扩建工程设计中,消防水系统应同工业水系统分离,以确保消防水量、水压不受其他系统影响,消防泵的备用电源应由保安电源供给。消防水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2主要差异消防系统是否设置由保安电源供给的备用电源。3分析解释保安电源来源于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要求。变电站的站用电源一般都比较可靠,消防泵均按两台互为备用设置,无需再设备用电源和保安电源系统。目前变电站内实际也没有设置保安电源系统的先例。4协调方案变电站不设置保安电源,消防水泵、电动阀门、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应按类负荷供电。第17条 变压器消防系统要求1条款原文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第条,“单台容量为125MVA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系统、合成型泡沫喷雾系统或其它固定式灭火装置。”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第条,“变压器容量在120MVA及以上时,宜设固定水喷雾灭火装置,缺水地区的变电所及一般变电所宜用固定的1211、二氧化碳或排油充氮灭火装置。”2主要差异安装喷淋灭火装置的容量规定及消防设施的变压器容量差异。3协调方案单台容量为125MVA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设置排油注氮灭火系统、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或其它固定式灭火装置,按照变电站通用设计要求,推荐采用排油注氮灭火系统、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第18条 变压器总事故油池的有效容积1条款原文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05),变压器总事故油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单台设备油量的60%。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变压器总事故油池的有效容积应按最大一台充油电气设备的全部油量确定。2主要差异变压器总事故油池的有效容积。3分析解释变电站总事故油池容量,是考虑单台设备贮油坑有效容量不小于单台设备油量的20%,设备残油容纳20%,考虑管道一定的容油,如总事故油池有油水分离的功能,油池容油量取60%是合适的。4协调方案对于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的变电站,总事故油池容量按单台设备最大油量的60%确定。第19条 关于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的问题1条款原文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第条,“地下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其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将火警信号传至上级有关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17.5条,“无人值守变电站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其火灾报警信号应接入有人监视遥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警。”2主要差异无人值守变电站是否安装自动灭火设施。3分析解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第条文解释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规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置范围。根据变电站的火灾危险性、人员疏散和扑救难度,地下变电站、户内无人值班变电站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置要求应高于一般变电站。变压器布置在室内时,具有更大火灾危险性,必须为固定灭火系统配备自动报警系统,以及早发现火灾,适时启动灭火系统。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提出了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要求。变电站中,除变压器外,电缆夹层与电缆竖井相对火灾危险性更大。显而易见,处于地下变电站或无人值班的变电站中的上述场所,其防护等级较地上或有人值班变电站应该提高。4协调方案地下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其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将火警信号传至有关单位。第20条 关于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要求1条款原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中规定“占地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厂房,建筑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的戊二类建筑,设室内消火栓。”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NDG 96-92)中规定“设有电气设备和通信设备等的房间,不得用水消防”。2主要差异变电站内的建筑物是否采用室内消火栓。3解 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相关要求具体说明如下:当变电站内建筑物符合“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物体积小于等于3000m3的戊类厂房,可不设置消防给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此时,建筑物的室内、室外消火栓均可以不设。当变电站内建筑物符合“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层、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物体积小于等于3000m3丁类厂房和建筑物体积小于等于5000m3的戊类厂房(仓库)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注)4协调方案变电站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照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一般为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按照变电站通用设计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单体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3时,全站不设室内、外水消防系统;当单体建筑体积大于3000m3,但不大于5000m3时,不设室内水消防系统,但应设室外水消防系统;当单体建筑体积大于5000m3时,应设置室内、外水消防系统。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建设导则要求:优化设计,控制建筑物体积,尽量不设屋外水消防系统。第21条 关于站内道路的转弯半径1条款原文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1996)第条“所内道路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主干道的弯曲半径应根据通行大型平板车的技术性能确定,220kV变电所为912m;330kV及以上为15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条文说明,第条“消防车的最小弯曲直径10m,”“普通消防车的弯曲半径为9m。”2主要差异消防通道转弯半径取值。3分析解释变电站一般设置有专门的消防环形通道,该通道内边缘转弯半径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要求取9m,维护、检修等其它道路的内边缘转弯半径按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1996)不应小于6m。4协调方案变电站维护、检修道路的内边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消防通道内边缘转弯半径取9m。变电站主干道的弯曲半径应根据通行大型平板车的技术性能确定,220kV变电所为912m;330kV及以上为15m。二、变电二次部分第22条 关于断路器失灵保护电流判别元件的动作和返回时间1条款原文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第.2条:失灵保护的判别元件一般应为相电流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组或变压器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判别元件应采用零序电流元件或负序电流元件。判别元件的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均不应大于20ms。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调继2005222号)第4.7条: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的动作和返回时间均不宜大于20ms,其返回系数也不宜低于。2主要差异失灵保护电流判别元件的返回时间能否大于20ms。3分析解释为提高动作的可靠性,断路器失灵保护的起动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1)故障线路或电力设备能瞬时复归的出口继电器动作后不返回;2)断路器未断开的判别元件动作后不返回。失灵保护的判别元件一般为电流元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第.2条规定失灵保护的判别元件的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均不应大于20ms主要考虑:当故障切除后,CT二次侧无交流分量,存在衰减的直流分量,保护需要一定的时间滤掉直流分量,但由于失灵保护误动后果比较严重,因此要求失灵电流判别返回时间不大于20ms,故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返回时间不应大于20ms。20ms主要考虑:当故障切除后,CT二次侧电流存在衰减的直流分量,即二次电流存在一定的“托尾现象”,可能导致失灵电流判别返回时间大于20ms,而失灵保护动作时间至少在100ms以上,因此允许失灵判别返回时间略微大于20ms。由于失灵保护误动后果比较严重,因此考虑失灵保护的重要性,其电流判别元件返回时间应该是越快越好,用“不应”较用“不宜”要求更严格。另外CT二次电流存在的“托尾现象”, 主要是TPY级CT较严重,P级CT并不是很严重,而目前失灵保护一般采用P级CT,导致失灵电流判别返回时间大于20ms可能性较低。4协调方案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电流判别元件的动作和返回时间均不宜大于20ms。第23条 关于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要求1条款原文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第条: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独立的接地网。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第条:发电厂、变电所的计算机宜利用电力保护接地网,与电力保护接地网一点相连,不宜设置独立的计算机接地系统。当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或低压配电网时,电力保护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计算机接地电阻的要求时,应补充接地体。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要求如下:a)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2000/I。2)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5)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但不得大于5欧姆,且应符合本标准6.2.2的要求。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DL/T 769-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478-2001),无接地电阻0.5欧姆的条款。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装设静态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收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应按规定不大于0.5欧姆,上述设备的机箱应构成良好电磁屏蔽体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调继2005222号)第条:装设静态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收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应按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1989)和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9361-1988)规定,不大于欧姆,上述设备的机箱应构成良好电磁屏蔽体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2主要差异接地电阻值要求不统一。3分析解释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调继2005222号)第条要求:装设静态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收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应按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1989)和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9361-1988)规定,但是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9361-1988)对接地技术的要求是应符合GB/T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的规定,而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1989)现已作废,更新为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现行的2000年版的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是: 接地电阻及相互关系.1 计算机系统直流地电阻的大小应依不同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而定。.2.2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3 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4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2.5 诸地之间的关系及接法应依不同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而定。正在编制的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64)中也增加了对接地网的地电位要求,其要求为“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R2000/I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适当增大接地电阻,但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且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地电位升高不宜超过5kV(交流有效值)。如当无厂、站用变压器向外低压供电的情况时,接地网地电位升高可提高到8kV”。这样规定的主要目是防止地电位对二次设备的绝缘等产生不良影响。4协调方案装设静态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收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应满足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的要求: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第24条 关于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配置方式1条款原文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第条:8 220kV500kV变电所应装设不少于2组蓄电池。当配电装置内设有继电保护装置小室时,可将蓄电池组分散装设。第4.4.2条:2组蓄电池:采用高频开关充电装置时,宜配置2套充电装置,也可配置3套充电装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20kV变电站分册(2005年版):直流系统电压采用220V或110V,设两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和双套高频开关充电装置,也可配置3套充电装置。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调继2005222号),第条: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直流系统应采用两组蓄电池、三台充电装置的方案,每组蓄电池和充电装置应分别接于直流母线,作为备用的第三台充电装置可在两段母线之间切换。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条: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应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第13.4.2条:重要的220kV变电站应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第5.2.1条:枢纽变电站直流系统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冗余,应采用两组蓄电池、三台充电机的方案,每组蓄电池和充电机应分别接于一段直流母线上,第三台充电装置(备用充电装置)可在两段母线之间切换,任一工作充电装置退出运行时,手动投入第三台充电装置。2主要差异反措要求重要的220kV和330kV及以上变电站应采用三台充电机,直流设计规程及通用设计220kV变电站分册要求宜按2套充电装置配置,也可设置3套充电装置。3分析解释对于两组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配置,如果采用相控型充电装置,其可靠性相对较低,原则上可配置1套备用充电装置,即2组蓄电池可配置3套充电装置;如果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其可靠性相对较高,整流模块可以更换,且有冗余,原则上可不设整套装置的备用,每套充电装置采用N1整流模块备用,即2组蓄电池也可配置2套充电装置。4协调方案一般宜按2组充电装置配置,对重要的220kV以上变电站也可采用3组充电装置配置。第25条 有关充电装置的技术参数1条款原文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第条:稳压精度相控型充电装置1,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0.5。第4.2.8条:稳流精度相控型充电装置2,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1。第4.2.10条:纹波系数相控型充电装置1,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0.5。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表中对高频充电装置的技术要求:稳压精度0.5、稳流精度1、电压纹波系数0.5。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1条:新扩建或改造的变电站选用充电、浮充电装置,应满足稳压精度优于0.5%、稳流精度优于1%、输出电压纹波系数不大于1%的技术要求。在用的充电、浮充电装置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应逐步更换。2主要差异充电装置技术参数要求不统一。3分析解释充电装置的型式有相控型和高频开关电源型两种。相控型充电装置接线简单,输出功率大,价格便宜,有较成熟的运行经验,但是纹波系数高,稳流和稳压精度低,效率低,体积大,目前的微机相控型充电装置的技术性能和指标也由提高;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自92年问世,模块电流从5A40A,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先进,可靠性高,纹波系数小,稳流和稳压精度高,效率高,谐波失真小,体积小,能实现对蓄电池的温度补偿,特别适合于阀控式蓄电池。因此相控型充电装置与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的技术参数要求应区别对待,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和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均以对两种充电装置的参数有明确要求,参照执行即可。4协调方案充电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应满足下表要求。项 目型 式相控型高频开关电源型型型稳压精度0.510.5稳流精度121纹波系数110.5第26条 关于通信机房独立设置的问题1条款原文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中220kV(含)及以下变电站均不设置独立的通信机房。2主要差异是否单独设置通信机房。3分析解释220kV(含)以下变电站通信设备较少,可不单独设置通信机房,按照“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要求,通信设备应与二次设备相对集中布置在一起,以适当减少建筑面积。4协调方案按照变电站通用设计要求,220kV及以下变电站不设置独立通信机房。第27条 关于通信蓄电池组的单独供电时间1条款原文220kV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5-2005):通信电源容量应按其设计年限内变电所通信设备的总耗电量配置。有人站的蓄电池组的单独供电时间不小于3h;无人值班站的蓄电池组的单独供电时间应不小于8h12h,蓄电池组数为12组,当装设两组时,每组容量为总容量的50%。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通信设备应具有独立的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供电时间一般应不少于4小时),在供电比较薄弱或重要通信站应配备柴油发电机,不允许采用厂站直流系统经逆变给通信设备供电。”2主要差异通信蓄电池组的单独供电时间不一致。3分析解释考虑到变电站站用电源的可靠性,即使站用电停电,也不可能超过4小时。4协调方案22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设备应具有独立的两套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每组蓄电池供电时间一般应不少于4小时),每套直流电源系统应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交流380V电源供电。第28条 关于直流系统绝缘电阻值1条款原文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订货技术条件(DL 459-2000),第.2条:绝缘电阻220V 25K,110V 7K。电力系统直流电源通用技术条件安全要求第.2b条:绝缘电阻220V 20K,110V 15K。2主要差异对直流系统绝缘电阻值要求不统一。3分析解释变电站的直流电源作为主要电气设备的保安电源及控制信号电源,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多分支供电网络。一般情况下,一点接地并不影响直流系统的运行,但如果不能迅速找到接地故障点并予以修复,又发生另一点接地故障,就可能引起重大故障的发生。因此实时检测直流系统绝缘是十分重要的。绝缘电阻太小,灵敏度高,但在气候潮湿时,容易误报警;绝缘电阻太大,误差大,绝缘电阻无法显示。因此,一般情况下采用220V 25K,110V 15K,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参数。4协调方案一般情况下宜采用220V 25K,110V 15K,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第29条 关于直流系统电压调节范围1条款原文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订货技术条件(DL 459-2000):表10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标称2V浮充电电压调节范围(90125)U。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浮充电调节范围90120。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表1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标称2V浮充电电压调节范围(90125)U。2主要差异蓄电池浮充电电压调节范围不一致。3协调方案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标称2V浮充电电压调节范围(90125)U。第30条 关于屏柜内接地铜排的接地方式1条款原文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第条:装设电子装置的屏柜应设置专用的、与柜体绝缘的接地铜排母线,其截面不得小于100mm2,并列布置的屏柜柜体间接地铜排应直接连通。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第条:当单个屏柜内部的多个装置的信号逻辑零电位点分别独立并且不需引出装置小箱(浮空)或需与小箱壳体连接时,总接地铜排可不与屏体绝缘;各装置小箱的接地引线应分别与总接地铜排可靠连接。各屏柜的总接地铜排应首末可靠连接成环网,并仅在一点引出与电力安全接地网相连。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调继2005222号):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竖井处可靠连接。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mm2的裸铜排(缆),构建室外的等电位接地网等电位接地网。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2主要差异盘柜接地是并联还是串联接地。屏柜内总接地铜排是否与屏体绝缘。3分析解释1)屏柜内接地铜排的接地当装有静态保护和测控装置的屏柜内有多套装置和多根外接电缆的屏蔽层都要在屏柜内接地时,为了使各接地点做等电位连接,一般采用安装接地铜排的办法。即在屏柜的底部安装一条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排,屏柜内的各接地点经导线接在铜排上。这就需考虑:该接地铜排如何与地网相连,是就近接入地网还是由接地引线拉到户外与主接地网相连;该接地铜排是否需与屏体绝缘。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并取决于装置工作接地的方式。如果屏柜上多个静态保护或测控装置组成一个系统,其逻辑信号系统的工作地是以大地作为参考零电位,此接地铜排即作为装置逻辑零电位的公共基准点。由于逻辑地是所有逻辑电路的公共基准点,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较严,其地电位也应十分稳定,为保证各装置零点位为同一等电位点,要求接地铜排与屏体绝缘,使工作地和保护地分开,且各行屏柜的接地铜排之间需用相近截面的绝缘铜导线首尾相连,并一点引至户外主接地网,以避免地中电流在各屏内铜排上产生电位差。如果屏柜内部多个静态保护或测控装置的工作地即信号逻辑零点位不是以大地作为参考零电位,而是分别独立浮空或需接机箱壳体,此接地铜排只作为装置保护和屏蔽接地点的汇集,为了可靠,此时则要将接地铜排与屏柜的金属体可靠的连接在一起,而不必绝缘,且各行屏柜的接地铜排之间仍需用相近截面的铜导线首尾相连,由于屏柜的金属体已与接地网相连,因此接地铜排是否再单独引至接地网应可不强求,即使引接,也应是就近接入地网,以适应安全接地。2)屏柜接地方式经向厂家调研,除个别厂家的屏柜内电子装置的逻辑接地零电位接机箱的壳体,采用接大地外,绝大多数厂家的屏柜内电子装置的逻辑接地零电位点均是浮空的,电路不需要引出参考电位,不采用接大地,以免受地电流的干扰。所供机箱的壳体结构上与屏体有接触性连接,机箱的壳体直接以接地线引至屏柜内的总接地铜排;屏柜内的总接地铜排与屏体是直接接触的;屏柜内的总接地铜排接的有装置机壳、通信线的屏蔽层、二次电缆的屏蔽层、电源抗干扰盒屏蔽地、装置内部所有隔离变(PT、CT、直流逆变电源等)的一、二次线圈间的屏蔽层。现在绝大多数厂家所供屏柜内的总接地铜排都是起保护和缓减EMC功能的作用。因此目前变电站的屏柜及屏柜内接地铜排的接地方式应按反措的第条及第6.1.3条执行。4协调方案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沟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竖井处可靠连接。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屏柜内的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屏柜内接地铜排可不与屏体绝缘。第31条 关于防爆性能的空气调节装置1条款原文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5-2004),第.4条:当夏季通风不能满足设备对室内温度的要求时,宜设置具有防爆性能的空气调节装置,并应避免空调送风口直吹蓄电池。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17.4条:蓄电池室、油罐室、油处理室等防火、防爆重点场所的照明、通风设备应采用防爆型。2主要差异是否采用防爆式空调。3分析解释目前变电工程中多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发生爆炸的几率非常小,可以不采用防爆式空调。4协调方案在变电站工程中可不采用防爆式空调。第32条 关于两组蓄电池的布置问题1条款原文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220kV变电站分册:两组蓄电池可装在同一间房间。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改造指导意见第条:直流电源系统运行环境技术改造c)多组阀控蓄电池宜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蓄电池室内。若安装一个蓄电池室内,应在不同组蓄电池组间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爆措施。2主要差异两组蓄电池是否能放在同一房间内。3分析解释目前工程一般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正常工作时,可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基本没有氢气和酸气逸出,蓄电池产生火险爆炸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为减少建筑面积,可以允许两组蓄电池布置在同一房间。但是为防止万一发生氢气泄漏,仍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4协调方案两组蓄电池可布置在同一房间,不同蓄电池组间应采取防火隔爆措施。第33条 关于通信设备布置的维护间距1条款原文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T 5025-2005):“微波机室需要背面维护的通信设备布置的维护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1机背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m。2机背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3机面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T 5095-2000):“设备排列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3机列之间的距离相邻机列背与背之间的净距应为0.70.8m;相邻机列面与背之间净距应为1.01.2m机背与墙之间净距应为0.60.8m;2主要差异屏间距离要求不一致。3分析解释电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