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课程答题纸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650980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论课程答题纸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邓论课程答题纸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邓论课程答题纸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座位号试卷代号:7008上海电视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题纸2012年12月得分评卷人一、作为期末测试的论文基本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见考核方案):1.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在社区生活变化 的实际,联系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这里强调,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不能以单纯的理论代替,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发议论。2. 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3. 字数在1500字3000字之间。4. 题目自拟。5. 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6. 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第十六周末。二、文章需打印在试卷上,格式要求如下:1. 题目:字体,宋体加粗;字号:小三号。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2. 正文:(1) 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 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三、 请同学们下载此模版,不要删除本页(相当于封面)。文章的内容从第二页开始。文章打印后,将第一页左侧相关信息填写清楚。评语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革开放也伴随着我们 20多年 ,其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珍藏。我们新家的墙壁上有三幅“画”,记录了我们家三十年的变化。第一张照片,黑白的, 摄于 1976 年冬。午后的阳光下, 爷爷奶奶正襟危坐于长条板凳上, 身后站着大伯、 爸爸、姑 姑三人。一家五口清一色的灰布袄,千层底的棉窝窝。背景是自家三间斑驳的土坯房,窗棂 上糊着毛边纸,泥瓦上晒着自家种的大白菜。那时爷爷工资低,奶奶工分少,大伯、爸爸、 姑姑又要上学,大白菜就成了全家人冬天唯一的蔬菜。全家人表情:凝重、严肃,奶奶眼里 闪着淡淡的忧愁。第二张, 彩色的, 摄于 1987 年秋。那年爸爸大学毕业, 村里也早已包产到 户了,我们属于那种既有余粮又有工资的家庭。照片上爷爷脸上有了笑意,爸爸一身笔挺的 西服, 还穿上了皮鞋。 身后是一砖到顶的机瓦房, 四开扇的玻璃窗, 屋檐下挂着金黄的苞谷, 机瓦上晒着火红的辣椒,房顶高耸入云的是14 英寸黑白电视的天线。全家人的表情:渴望、坚定,爸爸眼里透着跃出 农门的自信。第三张,彩色的,摄于 2007 年春。爷爷七十大寿。 此时我已是大二的学生。在那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里,满头银发的爷爷奶奶身穿唐装,安坐 于太师椅中,怀抱姑姑的一对胞胎女儿,脸上露着慈祥的微笑,接受着儿孙几代人的祝福。 刚装修过的楼房里彩灯高悬,斗大的寿字端贴堂前,楼内电热器楼上太阳能,有线电视无线 电话应有尽有。三张照片,由黑白到彩色、由傻瓜到数码,图像越来越清晰、色彩越来越鲜 艳。三张照片,从愁眉到笑脸、从沧海到桑田,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坦。改革开放 30 年晋城市居民消费 “八巨变 ”200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 30 个年头,回顾这 30 年,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作为每个晋城市居民感受至深的莫过于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家庭生活,切身体验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 保障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着由温饱到全面小康的生活历程。改革 开放 30 年,我市居民收入增长 40.3 倍,年均增长 8.6% ,给居民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了生活水平上台 阶与生活质量的大提升。 2007 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7636.63 元,比 1978 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 32.17 倍,年均增长 10.8% 。居民在消费支出逐 年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显著增 长,吃、穿、用支出比重明显下降。其中代表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食品 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56.9%下降到 2007 年的 35.1% , 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从 16.4% 下降到 15.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从 11.7% 下降到 7.2% 。而居民的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比重从 0.1% 增至 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比重从 1.0%提高到 9.4%;教育文化娱 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从 3.1% 增长到 12.7%。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生存型 消费下降,享受型消费上升;物质型消费下降,精神型消费上升的趋势,折射出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市城市居民的生活从 “温饱型 ”跨越到“小康型”的巨变。吃、穿、 用、住、行等方面的质量均跨上新台阶。具体表现在 “八个巨变 ”:一、吃求营养、求方便 食品消费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行为, 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30 年来居民在食 品消费结构上的变化,便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 高。1. 粮食消费量减少。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温饱与否的关键在粮食。温饱前,食品 消费增长首先表现为粮食消费增长;温饱后,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在食品 上的选择度加大,副食品摄取量不断增加,而对粮食的需求日益下降,食品消费 增长则表现为副食品与动物类食品的增长。 2007 年我市城市居民的粮食消费量 为人均 52.54 公斤,仅为 1978 年的 45.21% 。2. 动物类食品消费增加。居民在粮食消费量减少的同时,动物类食品消费量大幅 增加,调查资料显示, 2007 年居民人均禽类消费量为 0.84 公斤,比 1978 年的0.03 公斤,增长 27 倍;蛋类消费量由 1978 年的人均 1.55 公斤上升到 2007 年 的 12.94 公斤,增长 7.35 倍;水产品类的消费量为人均 1.41 公斤,比 1978 年 的人均 0.37 公斤增长了 2.81 倍。动物类食品消费量的大幅增加,表明居民的食 品消费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3. 营养、新鲜、快捷、方便食品受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食 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吃的新鲜、吃的便捷、吃的科 学、吃的方便成为居民的新追求。居民在外用餐激增,如今亲朋好友节假日的团 聚,同学同事间的空暇小聚,都喜欢在饭店 “撮”一顿。调查数据显示, 2007 年居 民在外用餐消费支出为人均 460.63 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 6.03 ,而 1978 年 还不到 1。二、穿着求美、求品位 在改革开放之初,无论男女老幼,黑、灰、蓝成了人们衣着的主色调,人们在穿 着上没有选择、没有个性,消费支出也很低。 1978 年我市城市居民用于穿上的 消费支出人均仅为 43.1 元,到 2007 年居民家庭衣着消费支出已达人均 1297.93 元,比 1981 年增长了 29.11 倍。30 年来,随着收入的增长, 人们在穿着打扮上越来越舍得花钱, 尤其服装的消费 经历了从扯布找裁缝做衣服到去大商场或者专卖店购买成品服装的变化历程。改 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对服饰美有所追求,鲜艳亮丽的服装色彩取代了黑、灰、 蓝。但是,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和成品服装款式的局限,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 居民购买面料制作服装的比例都比较高,那时的晋城街头巷尾布满服装加工小 店,以满足居民衣着消费的需求。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服 装市场的繁荣,市场上做工细、款式新、面料优、更新快的成品服装为追求品牌 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居民提供了消费保证,居民购买成品服装的比例大增,扯 布做衣服的比例大幅下降。三、用求新潮、求时尚回顾 30 年的变化,我们每个晋城人都清晰地感受着家庭大件耐用品的 “三级跳 ”。 在改革开放前期,居民家庭为能拥有 “三转一响 ”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和收音机)而欢欣鼓舞, “老四件 ”也以极快的速度在居民家庭中普及,形成了第 一轮消费热点。调查数据显示, 1978 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 车 68 辆、手表 53 只、缝纫机 8 台、收音机 13 台。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结构发生着变化。到 80 年代后期,出现了一度供不应求的 “新六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 照相机),形成了第二轮消费热点。因为当时商品供不应求,市场采取了凭票供 应。据调查, 1988 年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 51 台、洗衣机 77 台、电风扇 81 台、 电冰箱 18 台、照相机 9 架。这轮消费热点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居民的消费欲 望极大地释放出来。到 2001 年晋城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 110 台、 电冰箱 79 台、洗衣机 95 台、电风扇 88 台、照相机 34 架。 进入二十一世纪,居民家庭以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和家用轿车为代表的高档耐用 消费品购买量显著增加。到 2007 年末,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 55 台、移动电话 140 台、家用轿车 5 辆。近年来,小家电商品市场较为繁荣, 数码产品(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也持续升温,居民购买各类小家电以及数码产 品热情大增。 到 2007 年末,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家庭拥有微波炉 43 台、照 相机 34 架、摄像机 7 台、淋浴热水器 63 台、消毒碗柜 4 台。四、游玩求爽、求潇洒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更多闲暇时间,我国先后实行了双休日和 “黄金周 ” 制度,为居民外出游玩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为了发展假日经济, 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市场建设,旅游业蓬勃兴旺,为居民的旅游消 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近几年,居民利用 “黄 金周”7天长假或者寒暑假出境游、国内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已经成为居民家庭 消费的一道靓丽的 “风景线 ”。城市居民用于旅游的花费成倍增长,假日经济对消 费市场的繁荣和拉动日趋明显。 2007 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用于旅游的花费达 119.12 元。可以预计, 随着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增加, 利用 节假日外出,领略祖国的大好风光或异国风情正成为居民享受生活的重要体现, 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将继续升温,旅游消费方兴未艾。五、居住求大、求舒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是百姓最大的追求,居住条 件的好坏成为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过 30 年的努力,我市城市 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7 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9.43m2 。目前 93%的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成套化, 96%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房 产,住宅内卫生设备齐全的家庭比重达 91%,两气使用率达到 82% 。六、交通通讯求快、求方便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和通讯的便利要求越来越高。近 30 年来,我市城市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 出由 1978 年的人均 2.8 元上升到 2007 年的人均 1008.61 元,增长了 359 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家用小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成为新的代步工具,家用 汽车消费增长拉动居民交通方面的消费迅猛增长。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城市居民 2007 年人均交通消费支出为 602.47 元,比 1978 年增长 859.67 倍。截止 2007 年末,我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私家小汽车 5 辆,摩托车、助力车 55 辆。30 年前,居民家庭的通信费用多为邮电费,每年支出也微乎其微,到 2007 年我 市城市居民的通信费用达到人均 406.14 元。 2007 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 140 部、普通电话 94 部。七、教育求多、求成才 重视教育是中国人的传统,再苦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居民家庭的共识。随着收入 增长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城市居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 教育已经成为居民家庭的一项刚性支出。很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幼儿 园起就择园,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择校热,从孩子学龄前的琴棋诗画培训 费用,到孩子入学后的奥数外语家教费用。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压力的增 大,很多成年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业务时间投入到再教育和学 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行列,都极大刺激了居民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注重 教育投入,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文化品位已被众多家庭所认同。 2007 年我市城 市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为 382.27 元,比 1978 年的人均 4 元增长了 94.57 倍。八、身体求强、求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高质量生活的保证,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就必须要有健康的身 体和充沛的精力,因此,生活富裕的居民对健康的投资格外关注,花钱买健康的 人越来越多, 各类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 医疗保健消费成倍增长,健康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新时尚。调查数据表明, 2007 年我市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为人均 472.61 元,比 1978 年增长 229.54 倍。30 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而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不平凡的 30 年。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实实在在给居民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了每一个百姓的身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30 年前,迎婚送嫁才会选择酒家饭店,而如今 “下馆子”成了寻常百姓家庭的 常事;30 年前,穿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也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 如今大街 上满是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踏着合拍或不合拍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 30 年前,家中有台电风扇就是莫大的满足,如今空调恒温成了家庭冬暖夏凉的必备品; 30 年前,一家有辆自行车很风光,现如今开着私家车上班或者打个车出门已经习以 为常;30 年前,有个急事赶到邮电局去拍电报,如今手机的漫游遍及天涯海角; 30 年前,外出旅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今随团旅游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30 年 前,仅有的几份报纸是我们了解国际大事的窗口,今天互联网让我们与世界零距 离接触;30 年前,有套单元房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设施齐备、功能 齐全的商品房成了我们的温馨家园 0 盘点过去,我市城市居民生活已经从温饱跨进了小康,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个经济更加发展、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晋城市居民的 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0改革开放变化了我们的生活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谓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变革生产和上 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0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作出了实行改革开 放这一决定当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旧体制阻 碍生产力发展,造成人民贫困国家落后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改革,邓小平在 谈判改革的动因时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 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0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得 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旧的体制造成了社会生产力 发展缓慢,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穷0从1958年到 1978年的 20年中,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甚至停滞的状态0在科 学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0在农村还没有普及小学教育, 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0在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村生活水平方面,可 以说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和提高,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殊的历 史和严峻的社会局势,邓小平惟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此,必须进行改革,坚持改革开放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2.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是要选择好的政策,扫除障碍,以调动 起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国原有的经济和 政治体制不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原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不能调动 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经济上,因为我们把三大改造时期一些确有成效的经 济措施和方法不加改变地沿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因为我们照抄照搬了国外 主要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果形成了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 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 活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 和科技教育等其他体制,就必须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 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包括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对已不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各种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邓小平在谈到改 革的迫切性时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 会被葬送。3.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内在要求。改革是必要的,改革的性质是我们在进行改革时必须明确的问题。今天的改革就 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讲,是一场革命,但这种革命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 会革命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夺权斗 争,它的对象是社会根本制度,改革的性质可以从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对象改革 的目的改革的原则和改革的方法的阐述中获的清楚的理解。二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1. 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改革旧体制,解放生产力,还要对外开 放,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外开放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 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接互补,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 相互衔接。对外开放是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 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 界,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走过弯路。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依据当今时代发展的大势,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 教训,提出我国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实行对外开放。2. 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要求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可以与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 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和生产优势,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节约社会劳 动,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而且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利用 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起步,加速经济的发展。三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生活砌实体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电脑、电视及各种方便快捷的高科技产品也阔步走 进千家万户 ,今天人们足不出门便可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 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而且给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如通过电话联通国内外,通过 电脑搜索全球信息及商务运作 , 为了让我市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在信息时代如何 学习、如何相互沟通。专家们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了家校互动平台市 民信箱, 零时间沟通零距离接触 ,及时获取教学信息 ,方便联系老师和同学营造健 康向上的班级园地,“家校互动”系统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 了一个便捷的渠道。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谈,而 是拓展到了网络空间,实现了家校沟通的手段信息化。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 过“家校互动”系统进行双向交流。充分弥补了学校教育不足及教育资源不平衡 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