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394637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录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2.怎样实现科学发展3.以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为例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之前土生土长的中华文化,相对于目前的现代文化而称之为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传统节日等等什么是中华腐朽传统文化? 按精华与糟粕又分为两大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腐朽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华腐朽传统文化? 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家指导思想。 以儒家文化为例,核心思想是以“人人效忠皇帝”为中心而依次展开并递进的三句帝王思想: 1、国以帝为本的皇权思想; 2、帝以刑为本的刑罚思想; 3、刑以杀为本的暴政思想。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核心思想是以“仁者爱人”为精髓而依次展开并递进的三句精华思想: 1、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2、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 3、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体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行、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做到三点一、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例子:三纲五常)必须具体分析和仔细剥离,切忌一锅煮和一刀切。二、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三、还要处理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民族性存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中以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为例:社会诚信缺失现象:一些人缺乏诚信理念,排斥理想和道德的精神价值,一味着眼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一切向钱看,将一切社会关系都看做是交易关系和利益关系,甚至在少数人群中出现了诚信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丧失了人性为什么:传统的诚信文化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需要 吸纳西方诚信文化的精华,实现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1.积极吸纳西方诚信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和法制建设,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基础上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打造“善治”政府,促进公平正义。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有效行使的有益做法,从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入手,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3.打造诚信社会,建立完备的诚信体系。全方位的打造诚信社会!特别是要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记录和监督系统! 弘扬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实现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创新性发展1.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注重个体诚信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养。在当代社会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还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华部分。(儒家文献倡导知耻慎独修身养性)3.继承和弘扬传统培养个人诚信品德的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一是学思并重的方法!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伪善,以诚待人!二是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不诚实守信倾向“不良念头,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三是慎独自律的方法,在无人知晓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诚信道德信念,自觉按诚信道德要求行事!四是积善成德的方法,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踏实做人,诚信办事!五是知行统一的方法,把提高诚信道德认识和躬行诚信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促进诚信道德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总结中国诚信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吸纳西方诚信文化的精华,立足于依法治国和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的整体诚信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推进诚信道德建设,注重提升公民个人的诚信道德修养,修身养性!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