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

上传人:1ta3****9ta1 文档编号:76392630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创新创优目标介绍:开展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和技能中的作用,提高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市红十字会以“防灾减灾”纪念日为契机,联合市健康办大力推进急救知识和技能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以“提升市民防灾避险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救护知识培训,以总结探索红十字会在弘扬人道、关注生命和防灾避险中的独特作用。一、项目实施背景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红十字会是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的社会救助团体。积极开展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是法律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也是红十字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一项重要举措。杭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在市民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我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二、目标完成情况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红十字会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美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培训讲师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并与市健康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月月送培训,健康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重点对社区居民、农村村民、企业高危作业人员、在校师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共培训64214人。(一)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为增强救护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市红十字会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重点分析红十字会在各行业、各类人群中开展救护培训工作的难度和有利条件。还充分借鉴了国外对社会公众进行救护培训的成功经验。红十字会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急救训练,不仅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护、救助和救援,还有助于防止意外发生。当人们经过急救培训后,他们受伤的危险会明显减少,因为他们能快速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并知道如何防止或避开危险。我们还积极探索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开展培训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既不断改进完善传统的培训方式,又不断创新了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二)明确目标,细化内容根据培训工作任务,明确了培训的指导思想、年度目标、培训对象和内容、总体安排和具体要求等。并加强了与各区、县(市)的联系、组织、协调和安排,确保了培训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依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结合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培训中着重进行了四大内容的施教(即意外伤害紧急避险、逃生技能,心肺复苏,四大救护技术),还针对高危行业实际,增加了与行业相关的常见伤害急救知识。学员们认为培训内容非常实用,都是平时经常碰到的、用得着的知识技能。并且,还纠正了原先在意外伤害处理中的误区,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帮助很大。(三)注重实效,提高能力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强调注重实效,既重视课堂教学,更注重实践操作动手,努力使培训对象达到应知、应会的要求。培训前多数学员缺乏必要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认为灾害离他们很遥远;或认为学习培训技能作用不大,但通过培训,使学员们认识到了学习自救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既了解并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也增强了自救意识。三、创新项目的难度开展全面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实施过程复杂,难度较大。(一)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多数市民认为,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现场的紧急救护是专业医务人员的工作,所以人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在出现车祸或是其他紧急情况时,人们的反应并不是那么有效。人们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限的技能对伤者施救,而更多人因为不知道怎样提供帮助只好袖手旁观。(二)急救知识普及不足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抽样调查的近600人中,急救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7,掌握心肺复苏术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不到。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美国约有25人受过专业健康教育,北欧国家的急救知识从青少年就开始普及,知晓率达到90以上。挪威有90%的居民经过了急救培训,奥地利和德国经过急救培训的人数也分别达到人口总数的80%,英国已有四分之三的中学目前开设了急救课。在我国香港,对非急救运输人员同样要求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课程培训。而在我国,急救课程目前不仅没有被列入政府常规教学,公众专业培训严重不足。(三)自救互救能力不高据了解,市民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普遍存在。仅举2例。2005年8月22日上午,家住杭州古荡新村的87岁老人陈大伯,因被泡饭噎住食管不幸窒息身亡。据老人的家属说,当时老人在家好端端地吃着早饭,突然憋得满脸通红。家人束手无策,只能送医院。虽经近2小时抢救,终因窒息时间过长未能挽回生命。医生说,由于家人不懂急救方法,导致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2007年10月16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一名中年男子路过东河东岸时,发现有一位老人倒在一张石椅子前,一动不动。他赶紧拨打了110和120急救电话。警车和救护车先后赶到事发现场。然后,老人终因心跳停止时间太长而无力回天。医生说,老人极有可能是心脏病突发而导致猝死的。如果当时那位中年男子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就可能救回患者的生命。心跳呼吸停止后的5分钟,是抢救的关键时刻。由此可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多么重要。四、创新项目的亮点(一)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各级红十字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宣传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市红十字会在5.8“红十字博爱周”、和9.12“世界急救日”之际,联合有关单位在杭州学军小学、省人民大会堂和杭州百货大楼前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向市民分发宣传资料,演示急救技能。今年,全市各级红十字会还组织了近万名学生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举办的防灾避险知识竞赛。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了万名师生高楼逃生演练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市民了解到应急培训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学习掌握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二)突出重点,扩大培训普及面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意外安全事故易发的工厂企业、交通运输、建筑工程、警务保安、酒店旅游、电力通信等高危行业,其次,抓好救护知识和技能进校园、进家庭工作。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志愿服务惠及社会,进而扩大应急救护的辐射范围,覆盖各行业、各类人群。在市健康办和各区、县(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市红十字会开通“月月送培训,健康进万家”救护培训直通车,排出日程表,每个月由区、县(市)红十字会组织社区居民、学生、高危行业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市红十字会负责师资、教材等工作。区、县(市)红十字会还根据当地实际,组织机动车驾驶员,电力、旅游、消防、建筑等行业职工进行培训。经过各方努力,2009年培训人数为2008年的140.63%。为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市红十字会分别与市公安局、交通局、教育局分别联合下发了开展救护培训的文件,启动了红十字青少年暑期安全救护培训活动,开展了对学校卫生体育老师和高一新生救护培训工作。各区、县(市)红十字会也分别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了对建筑工人、机动车驾驶员和中小学生等人群的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工作。(三)创新方法,吸引群众参与市红十字会着力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培训质量和工作效率,凸显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社会效益。根据受训单位和受训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工作需求,科学合理组织培训活动。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和影像资料,由浅而深、通俗易懂的教学,使培训对象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每讲解一项,就要求反复操练、人人过关。每次培训结束前,分组上台演练,大家评判考核,既提高了培训对象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培训教学的效果,深受培训人员的赞同和欢迎,增强了培训实效。五、工作绩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是践行“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的国际红十字宗旨,使更多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志愿者、青少年和市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以及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能够第一时间为自己或伤病者提供有效救助,使更多的宝贵生命在紧急关头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一)推动城市应急管理建设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除表现为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外,还包括社会大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分别就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批示:“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做好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对于全面推动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建设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这样告诫过世人:“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挽救同胞?我们应该知道,必须知道”。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上下展开了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规模空前的千里大救援、史无前例的伤员大转运。虽然如此,地震灾害还是夺去了我们8万多同胞的性命,这就给我们的应急救护工作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生还的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要靠自救获救的,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是挽救生命的最宝贵时刻。生命系于千钧一发,赢得时间意味着留住生命。处于事故第一现场、能够对伤员进行第一时间救治的往往不是医护人员,而是伤病员自己、或是现场目击者、或是普通社会营救人员。因此,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就是这样的一项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三)推广“第一目击者”急救新理念据急救部门的统计显示,因灾害事故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需要急救的人群,以上发生在院外,死亡者中有在救护车到达前已死亡。由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报警居民没有提供准确有效的联络方式或急救地点等因素,救护车接到呼救至到达现场或病人被亲友送到医院时间,平均需要10-15分钟,而最初的分钟是严重创伤死亡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心跳骤停复苏的“黄金时间”。医学界将心脏初停后的分钟称为“黄金分钟”,如果此时心脏病、溺水、触电、药物中毒等猝死患者得不到紧急抢救,生命复苏的机会每过一分钟会减少。在这个宝贵的短暂时间内,如果家人或邻居这些“第一目击者”能懂得急救知识,实施较为有效的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外伤的简单包扎固定和止血等,等待急救专业人员的到来,必然会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死亡和伤残,提高救治水平。但是由于“第一目击者”的缺失,使到急救的“生存链”不健全,制约了急救抢救成功率。今年,市红十字会开展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对“第一目击者”培训理念的推广。当然,我们培训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比例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在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从而真正地让更多的目击者可以及时救人,让猝死者在急救车到来前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四)探索应急培训的长效机制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涉及面广、培训人数多、持续时间长,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我们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对创新项目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将进行总结检查、分析评估、完善提高,逐步形成能确保工作性运作、长期管用、切实有效的运行体系和工作机制。今后,我们要争取将救护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争取相关政策、建立协调机制。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严格训练,确保在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有所作为。要积极组建红十字紧急救援队,在灾情易发地区、公里沿线、旅游景点等建立红十字救护站。重点抓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青少年等人群的救护培训工作。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根据不同受训的情况制定培训标准,研究制定救护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和效果评估体系。要巩固完善市、区(县)两级应急救护培训网络平台,使应急救护培训成为政府倡导、社会需要、群众受惠,各界支持的常态工作。整个社会自救互救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将通过培训质量的提高、救护能力的增强、服务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向更广泛、深入的方向发展,使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