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76358142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言 2地层 2构造1. 断层 32. 褶皱 43. 断层与褶皱间关系 5岩浆岩 构造发展史引言本次实习所用地质图为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 100000),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峰为:孤峰、奇峰、雨峰。最高点为渚岭约 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约 800m地 势较为平缓。河流支流自西部、东北部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 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 ) 。村镇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地区, 多沿河流分布且较分散。 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 形成 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并且有岩浆岩体的侵入。本次实习目的有二。 其一: 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 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 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其二 : 学习编制、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 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本次实习完成了金山镇地区 AB剖面地质剖面图、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的编制,和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的编写。地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下三叠统(T1)、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 )和新近系(N)地层。该地区的地层主要有古近系地层(E)、白垩系地层(K)、三叠系地层(T)、二叠系地层(P)、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其中,古近系地层分布在西北角,白 垩系地层分布在西北部及东北部, 三叠系地层分布在东北角及中部断层带区域, 泥盆、石炭、 二叠系地层分布在其余地区。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 覆地层为整合接触。D3: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海一浅海沉积, 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 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C1:下石炭统砂岩、沙砾岩,为滨海沉积,呈北东一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 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C2:中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海一浅海沉积,呈北东一南西条带状分布,与上覆地 层为整合接触。C3: 上石炭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沿北东一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 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1: 下二叠统砂岩,为滨海浅海沉积,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北部, 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2: 上二叠统灰岩、 页岩,为浅海沉积, 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 与上覆岩层 T2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T2: 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 部,与上覆地层 K2 呈角度不整合接触。K1: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 T2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K2: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海一浅海或者湖相沉积,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E:古近系砾岩和砂岩,为河流沉积相,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下伏地层K2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 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 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 和“白垩纪构造层” 。构造金山镇地区主要为褶皱断层构造地形,发育褶皱与断层。主要褶皱(f1f6):背斜、向斜;主要断层(F1 F11):逆冲断层、正断层。在奇峰一雨峰逆冲断层(F1)发育两组走滑断层(F3、F4)。褶皱轴线走向与逆冲断层带及正断层带走向基本一致,走向都为北东。两条 同性质逆冲断层(F1, F2)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在图中的东南角有由伸展构造形成的 一系列正断层组成的堑垒系。图中雨峰和奇峰处发育右行 (F3)和左行(F4)走滑断层,但是不 能判定其是否为同期断层;同样在王家庄和金山镇附近也发育相同的右行(F5)和左行(F6)走滑断层。 金山镇地区褶皱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 背向斜的交替出现, 整个区域中 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1. 断层金山镇地区共发育正断层 5个,逆断层 2个,走滑断层 4个。a. . 雨峰奇峰逆冲断层 (F1)该断层位于该地区中西部,通过雨峰、奇峰,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断层面产状约为320Z 25。上盘出露地层为 C1、C2,产状约为 325Z 50;下盘出露地层为 C2、P1、P2,产状约为315/ 40 。上盘有背斜及向斜,有地层重复;下盘从C1 P2,无地层缺失和重复。该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断面倾角约25,为逆冲断层。该断层在中部被两个平移断层错开,止于 K2 地层,形成于 P2K2。b. 桑园- 五里河逆冲断层 (F2)该断层位于该地区中部, 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 通过桑园、 五里河附近。 断面产状约为315/ 20。上盘出露地层为 C1,C2, C3和P1,产状约为 310/ 45;下盘出露地层 为C3 P1、P2、T2,产状约为310/ 40。上盘有一倒转背斜及飞来峰,无地层重复及缺 失;下盘有一倒转向斜, 及两个构造窗。 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 位推覆距离为 3.2 千米。 该断层为逆冲断层, 穿过花岗岩, 形成于花岗岩侵入之后 K2 之前。c. 奇峰走滑断层和雨峰走滑断层 (F3, F4)这两个断层都位于该地区中西部, 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 切断了雨峰奇峰走向断层F1,北部王庄斜歪向斜(f2)和奇峰-雨峰背斜(f3),和出露地表的C1与C2, P1与C3的地质 界线。其中 F3 为右行走滑断层, F4 为左行走滑断层。该断层形成于雨峰奇峰断层 F1 之 后。d. 王家庄走滑断层 (F5) 和金山镇走滑断层 (F6)这两个断层都位于该地区东南部河流流域, 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 切断了出露地表的P1和C3的地层界线。王家庄走滑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金山镇走滑断层为右行走滑断层。 这二个断层形成的时期均晚于 P1。e. 河北村正断层系 (F7F11)这一系列断层都位于该地区东南角河北村附近, 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 切断了出露地表的 D2、 D3、 C1 间的地质界线和河北村背斜( I 型褶皱)。这些断层均为正断层,形成了一 系列地垒和地堑。这些断层成时期均晚于 C1。2. 褶皱金山镇中西部及东南部共有东北西南走向的背斜 4个,向斜 2个。a. 王庄斜歪背斜( f1 )该褶皱分布在该地区西部,延伸方向为东北一西南。其核部为C1地层,两翼为C2地层,为背斜。西北翼岩层产状约为 330/ 45,东南翼岩层产状约为140/ 70,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轴面向西北倾斜,倾角约为65,属斜歪水平褶皱( IV 型褶皱)。该 背斜形成于 K1 之前。b. 王庄斜歪向斜( f2 )该褶皱分布在雨峰西北部,穿过王庄,延伸方向为北东南西。其核部为C2 地层,两翼为C1地层,为向斜。西北翼产状约为140/ 70。,东南翼产状约为 330Z 50,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轴面向西北倾斜,倾角约为 60,属斜歪水平褶皱( IV 型褶皱)。 该向斜位于王庄斜歪背斜 fl和雨峰-奇峰斜歪背斜f2之间,形成于 K1之前。c. 奇峰-雨峰斜歪背斜( f3)该褶皱分布在西部, 穿过雨峰、 奇峰,并被一个逆冲断层切断,且被两个平移小断层错开,其延伸方向为东北一西南。核部为C1,翼部由C2、C3组成,为背斜。北西翼产状约为330/ 50 ,东南翼被断层切断,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水平,轴面向西北倾斜,属斜歪 水平褶皱( IV 型褶皱)。该背斜形成于 K1 之前。d. 渚岭-五里河倒转背斜(f4 )该褶皱分布在该地区中部,核部为C1,翼部为C2, C3, P1,延伸方向为北东-南西。西北翼产状约为 315/ 40, 东南翼产状约为 315/ 45,转折端为弧线。 枢纽近于水平, 轴面西北倾斜,属斜歪水平褶皱(IV型褶皱)。该向斜形成于 P1之后,F1、F2断层形成之 前。e. 安村倒转向斜( f5)该褶皱分布在该地区中部, 在南部出露地表,延伸方向为北东-南西。其核部为T2地层, 两翼为 P2、 P1 地层, 为向斜。 西北翼产状约为 275/ 85,东南翼产状约为 330/ 45, 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于水平,为弧线,轴面向西北倾斜,属斜歪水平褶皱(IV 型褶皱)。该向斜形成于T2之后。f. 河北村直立背斜( f6 )该褶皱分布在东南部河北春附近,延伸方向为东北一西南。其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为背斜。西北翼产状约为 320/ 40,东南翼产状约为110 / 40, 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线性水平,轴面近于直立,属直立水平褶皱(I 型褶皱)。该背斜被河北村正断层系(F7-F11 )错段,形成于 P1之后。3. 断层与褶皱间关系雨峰一奇峰断层F1为逆冲断层,且错断雨峰-奇峰斜歪背斜f3,同时被奇峰平移断层F3 和雨峰平移断层 F4 错断。该断层 F1 使奇峰 - 雨峰褶皱 f3 在上盘的一边核部变宽,且使核部错开导致上盘出现新地层C1、C2。该地的奇峰平移断层 F3和雨峰平移断层 F4使奇峰-雨峰褶皱 f3 的核部和轴迹都错开。桑园 - 五里河断层 F2 是逆冲断层, 形成逆冲推覆构造, 在平面图上其东西两侧共形成两 个飞来峰和一个构造窗。 F2 错断了中部倒转向斜 f5 ,使其上盘核部变窄,轴迹错移。王家庄倾向断层 F5和金山镇倾向断层 F6为平移断层,错断了 P1、P2在地表的出露界 线,使其错移。东南角河北村正断层 F7、 F8、 F9、 F10、 F11 使该地形成了一系列地垒和地堑:F7、 F8间为地垒, F8、 F9 构成阶梯状正断层, F9、 F20 间为地堑, F10、 F11 之间为地垒。这一 系列正断层错断了河北村直立背斜 f6 ,使其在上盘核部变窄。 同时,由其所断地层 D2、 D3、 C1 在平面上出露宽度发生变化。岩浆岩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 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 位于雨峰西侧和陵庄东侧的斑岩脉。花岗岩: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 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 面积约为6k m2,与围岩呈角度不整合 接触关系。 该花岗岩体侵入 T2 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 并且它被桑园 -五里河逆冲断层 ( F 2 )所切穿,因此它形成于褶皱形成之后而逆冲断层的形成之前。斑岩脉:二者均呈条带状分别位于雨锋西侧和陵庄东侧, 前者走向为北东南西向, 出露地表面 积约为0.7k m,穿切K2, K1, C2地层;后者走向为南北向,出露地表面积约为 0.9km2,穿 切花岗岩,T2, P2, P2地层。二者与围岩成侵入接触关系,其侵入时间为&之后。构造发展史中泥盆世时期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上,为河流相沉积,沉积了砂岩、砾岩;之后地壳下 降,地面下降到了海平面以下, 并且于晚泥盆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 沉积了页岩、 泥岩; 晚泥盆世晚期地壳开始抬升, 到早石炭世时, 该地区已经抬升到地表, 并且开始接受河流沉 积,先沉积了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早石炭世晚期, 该地区地壳下降, 并且接受滨浅海沉积, 于中石炭世时期沉积了中石 炭统粉砂岩、页岩;中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继续下降,并且开始接受浅海沉积,于晚石 炭世沉积形成了上石炭统灰岩、 泥岩。晚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抬升,但并未完全抬升出 地表,在早二叠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并且沉积了一套下二叠统砂岩。早二叠世晚期, 该地区地壳又下降, 下降到海平面以下, 于晚二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 形成了上二叠统灰岩、页岩。早三叠世时期, 该地区地壳抬升出地表, 接受风化剥蚀, 因此缺失了早三叠统地层。早 三叠世时期晚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到海平面以下, 于中三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 形成了中三 叠统泥灰岩、灰岩。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到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因此缺失了也 上三叠统地层。同时于中三叠世之后时期, 该地区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整个地区受到了北西南东 方向的挤压应力, 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断层和褶皱构造。 褶皱与断层形成之后, 在该地区 的西部和东北部发生了岩浆岩体的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和斑岩,同时由于风化作用在桑园 五里河断层 F2 所成逆冲推覆构造周围形成一个构造窗和二个飞来峰。东南角由南西 - 北东向的拉伸形成了由一系列地垒和地堑构成的伸展构造。白垩纪之后,本区构造趋于平静,地层开始持续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