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简答题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6327004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 . 六书一词 , 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 “养国子以道 ,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 二曰六乐 , 三曰五射 , 四曰五驭 , 五曰六书 , 六曰九数 . ”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 , 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 . ”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 , 察而见义 , 上 , 下是也 . 象形:画成其物 , 随体诘诎 , 曰 , 月是也 . 形声:以事为名 , 取譬相成 ,江 , 河是也 . 会意:比类合谊 , 以见指 , 武, 信是也 . 转注: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 , 考 , 老是也 . 假借: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 令 , 长是也 . ”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 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 亦称“六书”.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及亡新居摄, 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 , 自以为应制作, 颇改定古文 .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 , 即古文而异者也. 三曰篆书 ,即小篆 . 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四曰 , 佐书 , 即秦隶书 . 五曰缪篆 , 所以摹印也 . 六曰鸟虫书, 所以书幡信也.”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 ,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 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 540 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 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 “雨”部,第一个是 “雨”,接下来就是 “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 ,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 ,“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 、“霜”。我们可以看到, “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 ,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 ,有其排列顺序。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 ,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第四,文字之证。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 ,为什么呢?它从 “需” 声,“需”有柔的意思, 比如糯米的 “糯”,相濡以沫的 “濡”。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 “儒” 的特征,恐怕不够。“需”,许慎解释为:“頁也。 遇雨不进, 止頁也。”“需” 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 “需” 不是不出去, 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 ,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5、许慎对六书是如何解释的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1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一曰指事 , 指事者 , 视而可识 , 察而见意 , 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 象形者 , 画成其物 , 随体诘诎 ,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 , 形声者 , 以事为名 , 取譬相成 , 江河是也;四曰会意 , 会意者 , 比类合谊 , 以见指伪 ,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 , 转注者 , 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 ,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 , 假借者 ,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 令长是也 .1)指事 : 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 , 察而见意 .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 , 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 如 :上、下、中、亦(腋) 、本、末、未、寸、刃、甘等.2)象形 : 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 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 , 随体诘诎” .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3)形声 : 由两个部分构成 , 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 , 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 , 叫声符 .如 : 江、河、杨、柳等.4)会意 : 许慎 : “比类合谊 , 以见指挥” , 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 , 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 如 : 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转注 : 许慎 : “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 .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6)假借 : 许慎 :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 , 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 后来习惯了 , 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 如 : 莫简单说就是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画出词义所概括的有关事物以暗示某些无法直接画出的特征;会意就是画两个形体通过它们彼此的关系来显示一个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已造出的形体 , 一个取义 , 一个取声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都是讲字和字的关系 , 转注是把类似的意义灌注到同一个义符中去再造一个新字, 假借是词义发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旧体, 都不是分析汉字的结构 .6、教材对六书是如何分类的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排列7什么是古今字,什么是通假字,什么是异体字?古今字: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 “古今字”。新造的字是 “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 ” 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 表示日暮、 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古今字古今字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 “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8假借字和通假字有什么不同?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 , 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 .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是本有其字 , 假借本无其字 . 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 , 就是被通假字 . 换句话说 , 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 , 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 . 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 ),“芸” 通“耘” .“芸”是通假字 , “耘”是本字 , 两者同时存在 . 又如“孝子不匮 , 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 ) , “锡”通“赐” .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 如“东” , 本指一囊橐 , 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 . 又如“难” , 本是鸟名 , 借作难易的“难” . 借完后 , 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难) , 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 . 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 , 但却可以产生新义 . 上面所举“东” , 字虽仍是一个 , 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 , 东 ( 方位词 ). 又如“自” , 本义指鼻子(说文:自 , 鼻也 , 象鼻形) . 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 产生了新义 . 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 , “甚矣 ! 汝之不惠” , “惠”在这里作“智慧”讲 , 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 , 仍作“贤惠”讲 , 并没有产生新义 . 由上我们看到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 “同音代替” 的共性 , 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 , 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 , 一经借用 , 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 , 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 , 语言环境变了 , 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 . 假借字产生新义 , 通假字则不然 . 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 , 而不是包容关系 , 应把它们区别开来 , 不能混为一谈 .9汉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是什么?通假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充当通假字。 音同音近是通假的必备条件。音同音近中的“音”指的是上古音,而不是现在的读音。相同,指声母和韵部相同;相近,是指声母相同、韵部相近,或韵部相同、声母相近,或声母相近、韵部也相近。如“蚤”“早”同属于精母幽部。- 2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别。10判断异体字的条件是什么?几个字形原本表示的是否为完全相同的一个词。第一,有些字常被借用,但不是异体字。1、寔:止也,从宀是声。 因本义少用而常被借用表 “实”的“确实”等义。实(实):富也,从宀贯声。2、寘:置也,从宀真声。放置。置:赦也,从网直。赦免(本义)弃置安置放置设置置办第二,有些字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使用上也有交叉,但不是异体字。1、游:水中移动。不可写作“逰”。逰:行走。可写作“游”。2、获:猎取禽兽。不写作“获”。获:收割谷物。可写作“获”。第三,有些字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混用,但不是异体字。1、修:干肉;与“修”通假。 修:修饰、研究;不用于表示“干肉” 。2、升:容器单位, 量器。上升。升:太阳升起、升平、上升3、雕:猛禽、雕饰、凋零雕(已淘汰) :雕饰、凋零。凋:凋零、凋敝。4、紬: chou2 丝织品(异体字,淘汰); chou1 抽引、引出。绸: chou2 丝织品。11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2什么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13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答: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不是同时)经常具备(不是临时)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法功能的词。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不同。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特色,而活用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14什么是名词、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答: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15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几种情况?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有三种: 1. 动词的使动用法。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中的 劳 ,意思是 使.劳累 。2.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 使 .成为 .的意思。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16什么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有几种情况?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 “认为 .”“以 .为 .”“对 .感到 .”等。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 3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意动用法有几种情况: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17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语义区别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 怎么样 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 .的意思。有三种:1. 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中的 劳 ,意思是 使.劳累 。2.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 使 . 成为 . 的意思。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 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中的 王,意思是 以.为王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而耻学于师 中的 耻 ,意思是 以为耻 。语法区别1. 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省略宾语。2. 谓语灵活性不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属于词类的活用范畴。构成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 , 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宾语有兼语的性质。其意就是表动作的谓语在其前主语的客观作用下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 “使(让)宾语怎么样”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意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 , 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 的意思, 译成现代汉语时, “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什么”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18如何翻译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三种翻译方式,但是,有人对此不甚明了,以致在对它进行判别或翻译时,产生了模糊认识或不能灵活翻译看到课文注释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注释为“削弱”时就对它的使动用法产生怀 疑在翻译使动用法时 一律使用“使 动”的格式。从而显得有点生硬现从高中课本中选取数例例说如下希望能给太家带来一定的帮助。一、使用“使 动”的格式进行翻译。二、使用“动补结构”的格式来翻译。三、根据意思进行意译。总之,三种翻译方式各有千秋第一种翻译方式是最基本的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后两种翻译方式有其灵活性、简洁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使动用法都能用这两种方式来翻译。 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和“外连衡而斗诸侯” ( 贾谊过秦沦 ) 两句中的 “朝”和“斗”就只能译成“使 朝”和“使 斗” 。因此我们在翻译使动用法的时候要灵活地选择翻译方式不可拘泥于一种方法。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 那就是意动关系 . 意动 中的意 , 就是主观认为 ,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举个例子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认为天下变小了;以天下为小。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句子中的两个 小都是形容词而且都带了宾语,意思是 认为 ?小 了,全句的意思是: 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一样,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下如同变小一样。 鲁 天下 都是客观存在,是主观上认为事物发生了变化。公式:常用的是 以 为 ,或者用:认为(觉得)十宾语十意动词,也可以翻译成把(对)十其语十当作(感到)十意动词。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的词有: 怪 羞 耻等,如 孟尝君怪之 ,这个 怪 就是 对 感到奇怪 的意思,简单说就是 以之为怪 。再看一个例子,韩愈的师说里有这样一句话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这里的 耻 是 认为(觉得) 羞耻 的意思。最后举一个名词的例子韩愈的师说里有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的句子,这里的 师 是名词作意动用,当 把 作老师 讲。- 4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9古代汉语名词状语主要有几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 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 “隶使”“当作奴隶使唤”。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 +一般名词,例如:(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 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 则虫集冠上, 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 ,“用力叮着不放” 。(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 “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四、人或动物名词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 +一样”(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20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类型?三种:1、疑问句中 , 代词做宾语 , 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 , 代词做宾语 , 宾语前置3、”是“字提前宾语, 表强调 , 宾语前置。- 5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6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