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楼测量施工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383639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楼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研发楼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研发楼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目 录1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仪器及人员准备24工程定位放线25基坑放线46建筑物基础放线57 楼层主体结构放线68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99 边坡监测1010建筑物沉降观测1111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及质量保证措施1212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313测量人员岗位要求及职责范围1314施工管理各项措施1415安全注意事项16附: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控制点成果、工程定位测量图17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规范标准1.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1.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1.2.5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1.2.6工程设计文件(正式图纸、技术规范)1.2.7测绘、规划部门出具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资料 1.3本工程其他施测依据为测绘院提供的工程水准测量成果、普通测量成果报告书。2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振兴路与振超路交叉处东南角。该工程建筑面积约15824,包括1栋研发楼(102)、1栋服务楼(104),其中B研发楼(102)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高度22.65m,地下建筑面积1393.940、地上建筑面积6431.210;后勤服务楼(104)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高度29.25m,地下建筑面积889.582、地上建筑面积7129.810;建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小、专业作业队多、西侧和南侧临近居民区,是这个施工现场的特点,给安全文明施工带来很大难度。3仪器及人员准备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及用途名 称误 差用途NTS352全站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0.3”固定误差 a=1.2mm 比例误差b=0.4mm/km建筑物定位DT-02电子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0.99”建筑物定位,建筑物轴线竖向投测DSC228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高差数中偶然误差小于毫米建筑物的一般高程测量5m水准标尺每米间隔长度平均值及各分米分划误差范围1.0mm建筑物的一般高程测量50m钢卷尺每米间隔长度平均误差范围1.0mm一般距离测量5m盒尺每米间隔长度平均误差范围1.0mm一般距离测量DZJ3激光垂准仪建筑物引控制轴线的交点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准仪、50米钢卷尺,5m盒尺,必须经过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仪器、工具应定期清洁保养,经纬仪、水准仪按检定规程规定,在其检定周期内,每季度要对仪器主要轴线进行校核,保证观测精度。选用的施工测量人员及验线人员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证书,并具有多年的测量经验,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项目部测量施测人员:*验线人员:*4工程定位放线4.1本工程定位放线的基准点为北京京昌工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本工程建筑物外墙角点。B研发楼(102)(Y1=491393.738, 37728.139、Y2=491392.376,337699.489、Y3=491460.560,337713.258);后勤服务楼(104)(H1=491459.021,337661.199、H2=491395.486,337666.576、H3=491396.958,337653.636),先由我单位测量人员将测绘院给定的控制点进行复核,待准确无误后才有经纬仪测出楼的第四个外墙角点,形成正交控制网。4.1.1挖土前先用全站仪对测绘院给定的定位桩点进行复核,保证定位桩点的准确性。然后按现场实际情况对基础轴线交点的桩点往外垂直于基础外轮廓边线引出,并确定引出点离开定位桩点及轴线的距离和该引出点的坐标。4.1.2土方开挖完工后回引定位桩。先根据红线点对引桩点进行校核,无误后再用全站仪回引建筑物的定位桩点。建筑物的工程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4.2 建立高程控制网:测绘院提供的原始高程点为BM1=58.298、BM2=58.342、BM3=57.168、BM4=56.702原始高程点。BM1、BM2位于振兴路北侧,世涛天朗小区外;BM3、BM4位于振超路,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东侧;具体位置详见控制点成果表。B研发楼(102)0.000相对绝对标高57.850m,后勤服务楼(104)0.000相对绝对标高57.950m,因此将两点换算后导入施工现场内。控制点引测精度应为三等水准测量并在施工期间内定期复测,遇特殊情况应及时经行复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BM3、BM4点作为原始高程向现场内引点,设立四个能长期保存,且通视条件较好高程控制点,控制基础施工并引测各楼的标高控制线。现场设置四个高程控制点,分别设置在现场南侧围挡两个及西侧工地大门门柱上和围挡上。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技术部门,通知监理单位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4.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要求图示中有指北针、建筑物四角纵横坐标、高程、及控制桩点位置等。后附水准测量原始记录,观测者、持尺者、校对者签字齐全并后附上岗证,同时后附测量器具检定证书。5基坑放线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点或轴线桩点,依据施工图纸及放坡要求,投测出基槽边线、塔吊基础边线拉线撒灰。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监理单位验线。验线合格后才可正式开挖。按本工程楼座图纸要求,B研发楼(102)基坑开挖坑底绝对标高为B研发楼(102)52.040m、后勤服务楼(104)43.640m,预留300mm厚人工清槽。因此基槽开挖的控制标高B研发楼(102)51.740m、后勤服务楼(104)43.340m。并测量基槽外扩线及各部位集水坑粗略位置并布设钎探点布置图。基槽验线记录要求图示中有“三线”即基坑上口线、基坑下口线、建筑物基底轮廓线,有指北针;标注基底相对标高及垫层相对标高,同时标注集水坑及电梯井尺寸、位置、标高;基槽平面图旁边附基坑剖面图(剖通),并注明断面尺寸、放坡比例、放坡角度等。(保存原始记录附在基槽验线后)6建筑物基础放线6.1基础放线:当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后,基础施工轴线控制,根据工程定位引下的控制线,地下室结构施工图纸引放其他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线的放样必须单独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根据平面轴线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轴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等。6.2 0.000以下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基于本工程坑底高程的传递采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进行。如下图所示。其中钢尺下段悬挂10kg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为减少摆动,将重锤放入油桶中,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位置,进行测量重复测量,以便校核。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度):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0.000012m/;钢尺检测时温度为20。利用前面提到的水准尺与钢尺联合测量的方法与场区高程控制网联测,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基础放线经项目技术及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请监理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7 楼层主体结构放线7.1楼层放线及标高程序:以轴线控制点引轴线顶板放线监理报验竖向钢筋绑扎以标准高程点向上引测本层高程点抄测结构+1.000m标高点(钢筋上红漆标记)在固定钢筋上丈量上一层结构+1.000m控制线模板及混凝土工程各层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结构+1.000m标高控制线并报验,用以控制上一层梁底标高及后续施工。7.2轴线控制网竖向投测: 以轴线控制线为依据分别采用内控法施工和外侧法校核。 内控法施工,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投测,在0.000顶板处每楼(每流水段)按轴线且使用方便处设置预埋铁板(100*100mm),均在每层(每段)形成井字控制线一道,且必须交圈闭合,楼座每层施工设置两个水平流水段,其中一段设置4个内控点、二段设置2个内控点,二段施工放线时可以使用1段的内控点,形成井字控制线(内控点设置在每个流水段四个边角上,距轴线距离1m处的交点处)。铁板的预埋位置均设在所用楼轴线控制线的横纵线所交会的交点处,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于施工轴线的内部传递。 内控点的竖向投测:把激光铅直仪安置在首层内控点上,在施测层相应位置放置半透明磨砂玻璃作为接收靶。投测时应严格整平仪器,激光器启动后仪器照准部旋转一周,以光斑轨迹中心作为内控点在施测层上的竖向投测点。每次投点不少于三点,投点结束后使用DJ2经纬仪和钢卷尺复核其几何关系,合格后作为细部放样的依据。如下图所示。竖向投测允许偏差值,见下表:项目允许偏差(mm)每层3总 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20作业层轴线、细部放样的方法: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外控法校核,在地面所设各个轴线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并对中、定平,相对各个大角处所须且使用方便处采用经纬仪竖向投侧法及盘左、盘右分中法投测。外部控制线的投侧须与内部激光垂准仪所投测上来的控制线校核无误后再进行所有细部轴线的放样。7.3高程的竖向传递:对楼体竖向高程的控制和校核,可将以悬吊钢尺法将各楼层控制标高抄测在塔吊上,楼体施工时在进行回引,保证各楼层标高的准确。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且层层校核,不得逐层向上丈量。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1.000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控制标高,且必须校核无误。7.4楼层平面放线记录:平面图中要有控制线、控制点、所有墙柱边线、所有门窗洞口尺寸及位置线、结构面标高、指北针等。对控制点按整栋楼进行大排号,不能按流水段来分,应有文字说明控制点是如何测设得来【例如铅垂仪内控点及施测方法】,并附所有控制点平面图。7.5楼层标高抄测记录:楼层平面抄测记录在竖向构件上应有结构+1.000m水平控制线,顶板下标高线、顶板200mm控制线、底板【楼面】建筑面标高线,并对标高进行说明8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8.1 二次结构放线程序放二次结构位置线二次结构砌筑抄测建筑+1.000m控制标高其他项目施工8.2.1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他墙体、构造柱、门窗洞口尺寸线。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1.000m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围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8.2 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1.000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8.2.2地面面层施工测量在四周墙面与柱身上测出建筑+1.000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的标高控制线。8.2.3屋面施工测量:首先检查各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并测定实际偏差,在屋面四周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卷材防水屋面测设十字直角控制线。8.2.4墙面装饰施工测量:装饰墙面按设计需要分格分块时,用铅垂线法在建筑物四角吊出铅垂钢丝并固定牢固,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位置。8.2.5楼梯测量:根据上下层弹在墙面上的+1.000m线,按踏步数量均匀分布作为楼梯施工控制线。9 边坡监测9.1边坡位移监测基点的设置监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下视基点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设在地面(同下视基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监测基点应尽量远离基坑,最小距离不小于3.0m。9.2水平位移观测点的设置(1)边坡水平位移观测,在土钉墙散水硬化地面上设置一条视准线,观测点布置在视准线上。当坡顶有重要建筑物、管线或构筑物等需要进行特殊注意的部位。观测点点位可偏离基线控制在20mm之内,点位分布均匀合理,其变化能反应边坡的位移状况。(2)观测点应保证其位置固定,间距宜为1020m。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方便查找;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9.3边坡位移观测:本工程护坡完成后,在地下作业时间约为2个月,边坡为重大危险源,无特殊情况需要每半月观测一次;若中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观测。待地下室完成后尽快进行肥槽回填。9.4本工程4#、5#、8#楼边坡距离现场运输主路较近,为确保安全,在此两处边坡处设置水平与沉降位移观测点,由专人负责每日定点(上午10:00)对此处边坡进行观测,并形成观测报告,观测结果需每日向项目总工汇报。边坡观测由甲方委托专业测量公司进行观测并应将观测数据反馈给我单位。10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按图纸设计,在建筑物四角外设置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本工程高层楼主体每增加2层观测1次。并形成沉降观测记录。随时对建筑物及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控。本工程沉降观测由甲方委托专业测量公司进行观测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我单位。11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及质量保证措施11.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操作必须按测量规范中的要求执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1.1.1 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 1/7000(相对误差); 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11.1.2 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11.1.3 标高小于5mm。11.1.4 层高5m的垂直度8mm,层高5m的垂直度10mm;总高偏差不得大于H/1000及30mm(H为建筑物全高)。11.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11.2.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11.2.2 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直及倾斜改正。11.2.3 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11.3 细部放线应遵循下列原则11.3.1 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11.3.2 细部测量必须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11.3.3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11.3.4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12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2.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12.2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12.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12.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12.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12.6仪器现场使用时,使用者不得离开仪器,如有离开需派专人看护。12.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脚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13测量人员岗位要求及职责范围13.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13.2 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测量的规范和要求。13.3 到现场放线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13.4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13.5 测量人员应经常与技术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13.6 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13.7 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14施工管理各项措施14.1 放线的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政策、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严格校核起始依据的正确性,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放线工作程序;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要合理、相称。认真学习公司的程序文件,严格按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图纸有关的洽商和设计变更中的结构尺寸变动部分及时向测量人员交底,测量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并反馈到设计部门。平面控制点要选择在控制性强、安全、易于保护位置,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本工程的一级、二级导线点布置在每个施工区域建筑物四周。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校核,发现桩移位等问题及时修改,控制桩有明显标识以防错用。作好质量检查工作: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审图,放线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线进行检查。加强验线工作:坚持“三检制”,每次放线均请技术部门验线,重要部位报公司和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对于验线成果与测量成果的误差处理如下:1)、若误差1/限差时,成果计为优良。2)、若误差1/限差时且误差限差时,成果计为合格。3)、若误差限差时,成果不予以验收,要返工重来。14.2质量标准:定位测量的精度一级导线不小于1/20000、二级导线不小于1/10000,基础放线轴线投测、高程控制的精度执行北京市测量规程的要求。14.2.1测量仪器要正确使用、方法要科学:全站仪:按要求准确输入坐标及方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钢卷尺:要考虑三差改正,量距进行往返测量;经纬仪:严格对中、整平、观测盘左盘右读数;水准仪:严格定平、水准路线要闭和复核,前后视等长。14.2.2平差提高精度为了提高放线精度,在控制测量中,我们要进行平差,计算出改正量,修改测设的点位坐标,以取得准确可靠的点位。14.2.3测量数据的记录与计算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部部校核、结果可靠。14.3各类证件的有效性。所有使用仪器检定证书的齐全、有效以及检查复测人、施测人上岗证书的有效。14.4测量工作的管理14.4.1测量实行“三级管理”,项目部成立测量组,公司机关设专人负责,技术协调部门检查、监督。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主要有:验线、交接桩、护桩制度;14.4.2测量资料管理制度;测量仪器使用台帐和验校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14.4.3测量仪器管理测量仪器设专人管理,同时进行保养,仪器由专人使用,定期校测,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使用。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法定专业计量部门鉴定,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仪器不能使用。测量仪器必需正确使用,注意防止外界的干扰、破坏,其购置、鉴定、报废、封存、降级的使用应遵守检验、测量、试验设备控制程序。14.5其他注意事项施测时,应对测绘院提供的定位桩点进行保护,防止碰触。工程定位及轴线引测完成后,及时保护轴线桩,防止破坏。定位及放线应多次校和,防止过大误差。15安全注意事项15.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15.2不准在测量放线期间嬉笑打闹,更不准在施工层上吸烟和做危险的动作。15.3在进行高程传递时,严禁从楼梯间处向下仍东西,以免无意中砸伤他人。15.4在施工层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15.5与其他各专业、各工种做好配合,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附: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控制点成果、工程定位测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