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272544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学科大类核能与核电原理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姓 名 杨欣 学 号 U200911880 专业班号0905 指导教师 陈忠勇、程芝峰、陈志鹏 日 期 2012年11月20日 成 绩 评 阅 人 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杨欣(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摘要:本文将围绕日本特大地震伴随海啸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及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讨论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事故对核能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类事件给我们的诸多启示。关键词:核电站事故;防护措施;核能立法0 引言目前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电力能源三大支柱,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之一。世界50多年的核能发展表明,核能不失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毕竟对能源提出快速增长要求,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相关,所以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能源结构重要途径之一。核电开发是我国“改变火电为主的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建成运行的11个核电反应堆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共19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30%以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伴随特大海啸,次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这是自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核泄漏以来,人类发生的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非常复杂,很难确定事故何时才能处理完毕,此次事故处理可能长期化,影响也将长期存在。再加上受原子弹恶名声的株连,以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后果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核能的各种装置,如核电站、核供热堆等心存余悸,甚至在核电站和核炸弹之间划上等号,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评估和研究,民众更是谈核色变。一时间核能要不要发展?核电技术能否保证安全?成为当前世界主要话题。1 日本核泄露的原因 日本核电的安全与技术一直被称为“世界一流”。但形势依然并未明朗化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却暴露了日本核电安全并非像外界印象中或日本宣传的那样“神奇”。这就恰恰说明,日本可能一直“固封于”核电的“安全神话”光环之中,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危机发生的预防意识,以及危机处理的预判意识。(1)核电技术和装备成旧。从日本选用的核电技术来看主要为二代沸水堆技术,除了核电站超龄工作、设备陈旧为事故埋下隐患,沸水堆设计上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根据国际核电协会统计,全球正在运行的反应堆一共有426个。其中轻压水堆258座占比约为61%,重压水堆约为41座占比10%,沸水堆为92座占比约为22%。沸水堆比例相对较小。从建设期来看,压水堆在80年代后被选用作实施的数量远超过沸水堆技术,体现了其更高的安全性能。(2)自负致使危机升级。日本核电站众多,弹丸之国竟达57座,技术也相当成熟,长期的安全运行让日本政府与国民对核电安全有极强的自信心。若不是此次核泄漏,几乎没有一个日本人会认为自己的核电会受到泄漏威胁。或许正因为对技术的过分自信,才致使东京电力公司一再忽略国际社会希望予以其援助的请求,忽略了危机初期应该采取更为果断的补救措施,致使核泄漏危机逐步升级。(3)政府与企业协调不力。在这次核危机处理上,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多次说法不一,在人员调遣上也多次出现分歧,都显示了日本政府与企业在应对重大危机时缺乏协调性,暴露了日本在重大危机处理机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2 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影响 众所周知,核是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把利剑,把握和利用好核能给人类带来的福音需要各国一起努力。 由于日本核泄漏事故导致全球“核恐慌”情绪持续上升,国际核能利用受到的冲击远远大于日本国内,全球与核能相关产业的股价相继承压,有些甚至出现大跌现象。如为福岛第一核电站设计全部6座反应堆的通用电器、日本核反应堆供应商法国阿海砝Areva股价以及全球多家主要铀供应商股价都曾出现大幅下滑。而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全球多个国家相继在空气、云层或农作物中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微量放射性物质,有关核能的担忧和怀疑情绪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有迹象显示,在民众反核声浪的推动下,不少国家已被迫对本国核电政策作出调整。如在日本核事故之后,德国政府宣布暂停延长使用过期核电站计划3个月,并关闭7座核电站,对143座核电站进行安全检修。其环境部长更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逐步淘汰核能。此外,瑞士也宣布停止修建核电设施申请的审核,并对境内所有核电站提前进行安全检查。历史经验表明,自从 1951年12月20日美国开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先河以来,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均会导致核能发展陷入停滞或萎缩。由于各国政府与民众对本次核事故的反应强度远超预期,未来核能发展将面临更严格的安全审查等问题,其增长速度势必趋缓。安全利用核能始终是核电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削减碳排放的今天,核电已经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安全方面的担心很有可能阻止核电行业复兴至少在西方的很多国家,民众都强烈反对政府兴建核电站。核事故不会去理会什么国界。日本也远不是利用核技术的唯一地震高发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核世界。日本此次的核事故,正好也为其他拥有核技术以及合理发展核电事业的国家敲了警钟。我们该如何确保核设施安全运转,在发生类似情况下我们的应急措施是否完善,我们自己的硬件设备与人为业务是否过硬,等等诸多问题,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3 核电站事故给我们的启示(1) 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核电站尽量建在不易发生重大灾害的地区。此次日本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伴随海啸袭来从而引发的,而近几年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灾害丛生地震频发。因此,中国核电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在设计的层面上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在当前东部率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2) 核电设施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严格禁止这些设施出现超期服役现象,而且不管在怎样的紧急情况下,电站内都必须拥有稳定可靠的“多路”供电系统。据报道,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海啸引起的滔天洪水将柴油发电机房淹没,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并且福岛一期核电站原本设计寿命已经到期,但出于成本考量而继续运作,尽管在今年2月份的评估报告中,东京电力认为这种超期服役不存在风险,但由于其安全设计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了事态的恶化。(3) 核电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核电是人类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核电高速发展的时期,核电一旦建成,将会接受时间的考验长期运行,中国同时或者陆续建设这么多台核电机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建设质量,不能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设质量。(4) 对类似核电这种含有潜在高风险的行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日本作为世界上利用核能最早也最普遍的国家,核能安全领域中的措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更是加大了对核电设施的防护力度,设计了多重应对措施,然而,在这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来袭之后,其既有防护措施却显得捉襟见肘,用于应急启动的电源无法运作,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危机的产生和蔓延。中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的预案,对于一些有着潜在危害性的设施,管理者更应当加强事故处理和应对训练,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模拟演练更需提上议事日程,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5) 我国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核能领域基本法原子能法立法一拖再拖,至今依然没有出台,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问题突出。在核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核安全立法。虽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但这只是属于政府部门规章的范畴,只是涉及核电厂的选址和环境标准问题,法律层级和效力都明显偏低。在原子能法的立法进展缓慢的现实情况下,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出台核安全法,对核能安全监督、核能监管主体及责任、核事故应急处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全面规范。4 结论如今这个一次能源日益匮乏的世界上,石油与煤炭也不能够撑起我们日常庞大的能源开销,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技术又受到了极大技术层面的限制,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长远可行性的发展而言,核能都不得不首当其冲地成为竞争性极其优越的首选能源,而核电也就不能不成为当今以致以后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难道只是因为担心核电带来了一定负面效应,我们就要因噎废食吗?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利端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了弊端。一个封闭严密、安全系数超高的核电设施都有他的风险性,都可能因政策、人为的造成周边乃至大半个世界的不安。深藏在世界核武库中的数万枚杀伤力远大于类似核能事故的核弹,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其实更大!能否正确和平安全地利用核能,这将成为世界各国正视的现实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