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突破(云南版)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539530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新突破(云南版)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1概括归纳论点 (1)“总结法”。仔细阅读,抓关键词语,归纳段意、层意,整体感知,然后从文中概括出中心论点。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考点一归纳论点考点一归纳论点 2找论点的方法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一般题目属主谓短语。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一般文章的结构是总分式结构。 (3)找承上启下句。文章中间提出中心论点,一般会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 (4)结尾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结构一般是层进式,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因此”“所以”等等。 1“论点式标题”。即以提炼出的观点(寓意)为标题。 2“论题式标题”。“论题式标题”,即题目就是文章讨论的内容、分析的话题,通过对“内容”“话题”的讨论去归纳出论点。 3“文学性标题”。即标题常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寓示论点,启发我们去发掘论点。当然,文章的标题是多姿多彩的,远不止上述这几类,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才智,在把握材料本意的情况下,另拟出新颖的标题来。考点二拟写标题考点二拟写标题 1加点词的含义 首先解读词语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选文内容和文章语境,最后分析其深层含义。 2代词指代内容 (1)辨认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后。 (2)归纳含义。找关键词、关键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 (3)代入验证。找出指代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考点三语言品析及词句理解考点三语言品析及词句理解 3删掉某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明确词性。这类题主要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先后顺序、因果关系,我们可从判断词性分析其作用。 (2)给出结论。这类题答案一般是“不能删”。 (3)阐述理由。理解词语并联系句子分析其在原句中使原文表达什么意思,若去掉后原文在意思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4品味议论文语言 (1)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品味。注意被选择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确保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从限制词语的使用上品味。考点四论证方法及作用考点四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特点(判定)作用(答题模式)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证明的分论点,即跟材料最接近的观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论点。论证方法特点(判定)作用(答题模式)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填论据),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抓显性标志。首先抓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其次是起到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过渡句等,既是层次转换的标志,又是文章组合的手段。 2抓隐性标志。指文章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 3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做了哪些事。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考点五分析论证思路考点五分析论证思路 1分析论据 (1)判定文章论点。当文章只有一个总论点时,论据是论证中心论点的;当文章有分论点时,论据更多是在证明分论点,但间接支撑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定位。判断论据应放在文章何处时,论据材料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能完全支撑论点。 2补写论据 (1)审清题目,判断补写论据类型。 (2)围绕论点补论据。论据必须做到准确、真实、有说服力;同时还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表述力求简洁流畅。考点六分析补充论据考点六分析补充论据 1整体感知。理解全文内容,明确文章论点。 2锁定区域。明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的关键位置。 3筛选信息。对一些关键词句作标记,比较分析。 4提炼概括。找相关概括性语句,分析相关文字层次,做到不遗漏内容要点。概括时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作归纳。考点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考点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看清题干要求,理解出题人目的。 2结合文本,抓住文本所表达的观点。 3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具体要求如下: (1)谈启示:既要围绕阅读材料,又要结合实际生活,有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答案组织上贴合选文的中心论点,态度和感悟要注意积极向上,紧密联系生活。考点八拓展延伸考点八拓展延伸 (2)提建议措施: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建议紧扣阅读材料;要合理,可操作性强;陈述理由,自圆其说;答案组织分条陈述,一目了然。 (3)“见解类”的题型:首先要进行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来发表见解。三年中考讲练 (2015曲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乐果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2015年第5期,选文有改动)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浸染”的本意是指沾染或逐渐感染的意思。它在文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读者被书中的知识、道理、艺术等逐渐感染和熏陶的过程。 3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粗浅了解作品内容,而且是漫游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和升华。 4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80字左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励了无数人,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不平凡经历,鼓舞了张海迪。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扬起生活的风帆,自学成才,成为时代的楷模。 5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读书可以陪伴成长;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读书可以愉悦精神;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丰富阅历;读书可以启迪人生;读书可以让我们有信仰。中考真题精选 (一)(2015河南)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段的观点相符。 (二)(2015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在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 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选自只有一个人生,有删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成为你自己。 2第三自然段中“由此可见”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此”指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 3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 “你自己”具有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有自己的内心生活。怎样成为“你自己”: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 4文章运用了大量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 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