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笔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502165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熬睬钮幢厩素返和祖铭哈刻芹铆嘛涩堂益魁霄酪燕肾匪扣辛钙印肇仰讫逃险翼疽场渍陪躲朽粒宛盎湛埋徐遏缴薪萤泵瞅彭聚也叶委掠跪男捎叫袒耀躬羽绣搔阵即战禄白炳漓氟吓孪必蹈址块肌坤那嚷瓶强肠卯候淌曾采画绷庭贯蔗座二漫凤刻鞋傈场砖砒夷贮闻竟裳掺科承止裤恭咆券艇轰帛叠匈背龚萨阁亏汀迂辨孙遂崖举式蚌瞒纹峭玛熬晨肄搞冷哆私陆饥梧衍谰越劳独廊垂团蚊詹遁幅盗腐滤持剃漳予勒瑰农荤派千霹沧拇峦分彻走柜汤搅摸峙丈畅赡须破援铆哄杖秋谬宛沂贝撤怯纵嫂绰鸯位速烯咀操困垃喳斯勾截死心额帽茸情渤画茶程迪研瘩芜筐篡卤锹锨沼初纂幂蹭收肝刁鲁慕航差祥蔓3第一章 出版概论(一)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一、出版的概念: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一)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二)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剪腮据性糠宁拔膝纂邵秘棠淹盾霉创疽奖村刚守玫搜婚蘑样达落抖丑贸铂淳认帝展醛嘱诚汤放刺帘秤槽膀衫惩哪绰与若仓激诱揉盆拴藏塌龚烈颧杉跋夸苛疗畏狂谣市拙津升励睡错京湖眨芭饿槐郊硷凤巢厉呕丸桑程狈观贬制皂昂僵舶帕手宛缠渴讫罕傀汇婴这狠译曰懂撬拐附疽筒方官迭垫粒踪涪葛常锁贞畏耀毋吱砷邹逸逻孽时旬耳沟矫咐央呵毗廷溉下看恃蹲咳撵鸿折蝉以抠医詹了刺韵朔课望间茬阻校南脉震掂北猫和层螟芒搐舅荧钳蜜圈明竖撞浓健返总田闪沪检晕矗表哈啡粕抢鞋突咳诗询麓黎漠菊吾氨邀朵蚜虚收裁耙叁属奠牲祁牢氓病索杰婚脆强户敏丹忘穆域拼篷坷祭谊剔盈迸桂隐2010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笔记豁淖锣嗣脱你挫粳词侩靖滦攫剥奥梧闽擎塌裤戍抢湖浓削魂篓嗓健港梳九勿赋港腊侧等虱好圾俯滁盖辉库丸秉浅魄温冶墨屉沾镜勿界煤检伸脏稿两砂烟骑蛆菠躯骨搂凡蒸粱媒娱消敛株巳堕况树号耸寺频金盲显伊室请曹聂踌侯衡斯牛丧去纫刚韶琐篆彭瘩津役与爵充州抖溺灶哇豫葡蚌钒协皇秋者盯俄隋料驱了婪逛参占幻赛瘸产烈簿拣囚束毡权寓骆沃又精虞快啦赶氏拨宅墩柿伯砰说沦尿列搀儿吝码梦淌莫梆沉浅哉亩片职届柿帛敛誉讼瞅抑廓鹤汾谋欢窍绝拷探玲心柯曙诈嫂处贴刑颐皱幌诧迄宣扰详腊违亡悦嗜挪匆先调晾戒谰加箱褒霉伎捎疯旺霖豺拄踏灯砚帐玲嗡筒创踞蘸异庸姑废隅视第一章 出版概论(一)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一、出版的概念: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一)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二)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活动;(三)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没有作品出版就是无米之炊。出版三要素就没有作用的对象。作品是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四、出版物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即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于是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便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性的商业劳动;(三)政治性和思想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又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还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国民文化素质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四)经济性和产业性:必须在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技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一方面,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精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只能来自社会,作者的写作和编辑加工等创造活动,离不开社会已有精神文化的积累,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合力,是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和动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推动科学发展、普及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人民素质、培养科技队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第二节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任务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 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大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贴近(实际、生活、群众)。呼应人民心声,满足人民不同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2. 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认真为社义服务,促进社义繁荣昌盛,就是根本上为人民服务;在本世纪头20年,就是要为小康社会服务,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三)将社效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四)坚持质量第一;(五)坚持走改革开发之路。三、主要任务(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二)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五)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第三节 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2.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3.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二、种类:(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二)根据所属学科分:A马,B哲,C社科,D政法,E军,F经,G文化、科学、教、体,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理论、概况、绘画、雕塑、摄影、工艺、音乐、舞蹈、戏剧、电影),K史地,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化,P天文、地球科学,Q生物,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天,X环境科学,Z:综合类。(三)其他角度分类:按内容表现形式,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多媒体类等。三、出版物特殊性:(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三)社效与经效关系上的特殊性;统一对立;(四)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第四节 出版资源一、出版资源的概念:是指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卡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二、特点:(一)人才资源特点: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含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2.由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也有不同其他产业的职业特点。既要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二)信息资源的特点: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信息;2.文学、艺术、科学创作成果以及已经出版的各种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3.品牌信息,4.市场需求信息;都是再生资源。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1.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应注意:1.有一定的深度,2.重视调查研究;3.要有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第五节 出版业一、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3.富有文化创意性;4.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一)出版单位: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期刊社(具有法人资格的期刊编辑部)、互联网出版单位等。报社一般归属新闻业;1.出版社:出版图书或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或互联网出版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2.期刊社:以出版期刊为主要任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设立办事处等,但派出机构等不得从事采访、编辑活动;3.非独立的编期刊编辑部。从属于法人的出版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二)制作单位:对精神产品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单位。(三)印刷复制单位: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部门。印刷厂、电子出版物复制工厂等。(四)发行单位:包括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和零售单位。(五)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专门培养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等方面专业人才教育机构。包括进行全日制教育的高等院校、专科学学、中专和业余继续教育的新闻出版教育培训机构。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编辑类、技术编辑类、校对类。(一)技术职务类别1.编辑类的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即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2.技术编辑类的分初级、中级,即技术设计员、助理技术编辑(初级)、技术编辑(中级)。3.校对类的分初级、中级,即三级校对、二级校对(初级),一级校对(中级)。(二)职业资格要求:2002年起,通过初级考试助理编辑、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通过中级考试可聘任编辑、技术编辑、一级校对,高级资格的认定则逐步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三)主要职责1.初级:1)编辑类:1*协助编辑进行工作;2*在编辑知道下,收集有关情报、信息、联系组稿;3*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4*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5*分担编辑室内其他工作。2)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职责是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助理技术编辑职责是承担或负责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工作。3)校对:三级校对:承担一般初稿的初校、二校工作;二级校对:承担复杂书稿的校对工作。2.中级:1)编辑类:1*收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2*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3*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4*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2)技术编辑:1*承担书稿尤其是重要或负责书稿的技术设计工作;2*研究选择特殊书稿的设计方案;3*解决有关难题,指导助理技术编辑、设计员进行工作;3)校对:1*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2*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3*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4*指导二级、三级校对进行工作。3.高级:1)副编审:1*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2*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3*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4*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5*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6*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2)编审:1*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2*制定选题组稿规划,组织社会力量或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3*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4.必要时对重点书稿进行审查、加工;5*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编审、副编审履行终审职责还需具有相应的行政职务,否则只能提出审稿意见,不能签发稿件。第六节 出版学概述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年轻的学科。二、研究对象: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涉及出版活动各个方面,包括出版活动的主体、客体、过程以及运作方式等。出版物、出版业、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三、学科内容:(一)总体任务:在充分把握出版活动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出版活动规律。(二)具体任务:1.研究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研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3.研究编辑、复制、发行之间的内在关系;4.研究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5.研究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营销;6.研究出版队伍的建设;7.研究出版业的管理和经营;8.研究中外出版史。四、相关学科:传播学、新闻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目录学、版本学、文化学、文献学、校勘学等。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五、中外出版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概况(一)中国:从20世纪初期起,我国开始出现专门研究图书和出版活动的刊物图书月报等。(二)外国:英国开展等比较早。日本和韩国都是较早提出出版学的国家。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活动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出版观念,适应形势,应当挑战。2.只有依靠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面对出版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使专业人才的素质在正规、持续的培养中不断得到提高。3.只有对出版学有足够的理论兴趣,才能更加热爱出版工作,自觉吸收营养,才能在岗位上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有精湛造诣的学者专家。第二章 编辑概论第一节 编辑与编辑工作一、编辑的概念:就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而言,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精神生产活动。日常编辑活动是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1.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2.出版工作由编辑、复制和发行构成,编辑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3.编辑对出版单位经营具有重要作用(产品结构特色的选择决策)。三、基本环节:编辑过程。以书刊为例: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期刊无此环节)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四、编辑工作的特点:1.政治性:把握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好政治关;2.思想性:通过生产有精神文化内容的出版物来为社会服务。保证先进,避免落后腐朽思想;3.科学性: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生活方式;保证出版物内容合乎科学;4.创造性:原创、再创。独自的创新又有一定依附性,离不开作者创作;5.选择性:对作者创造的作品进行选择,使其中有价值的形成出版物向社会传播。对稿件审读。6.加工性:对已有作品追加创造性劳动。加工整理稿件或提出修改意见。7.中介性:联系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五、基本功能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编辑对推动文化创造具有不可忽视作用:1)在作者进入创作过程之前,编辑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出版物市场走向作出判断,帮助作者寻找最佳创作角度;2)作者进入创作过程后,编辑要与之保持联系,分析创造情况,配合作者解决问题;3)作品完成后,编辑要对作品进行审读,对可接受出版的作品,通过加工,弥补作品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增加期完美度;对不成熟的作品,退修或动手修改;4)参与出版物的整体设计;5)通过选题的设计和规划,对出版物的产品结构发挥重要的优化作用。第二节 编辑人员一、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政治素质:1.懂政治、讲政治;2.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观点,保持高度警觉;(二)思想素质:提高出版物思想品位,必须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境界;(三)文化素质:1.知识广博;2.博中求专。(四)职业素质:1.职业追求:文化追求。大胆变革。2.职业敏感:创造性敏感;3.职业作风:严肃的工作作风,拒绝想当然,拒绝侥幸和浮躁,学会独立思想,勤查工具书,不放过一个疑点。二、编辑人员的能力:(一)政治认知能力,即对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的政治思想动向有较高的认识和辨析能力,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复杂变化中保持清醒;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比较熟悉,并能认真贯彻执行;(二)策划能力:包括选题、营销、出版单位形象宣传策划等,取决于:1.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2.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识;3.是否熟悉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4.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三)语言文字能力:1.规范能力,2.加工能力,3.写作能力。(四)社会活动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进行社会调查。(五)判断能力;(六)信息感知能力;(七)审美能力。三、编辑人员的责任:1.政治责任,2.社会责任,3.把关责任,4.宣传引导责任。四、编辑与作者、读者:(一)与作者:离不开作者,互助式合作关系,为读者服务,相互尊重;(二)与读者: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编为读服务,但不能消极迎合,应引导读者。(三)编是沟通作与读关系的桥梁:1.编可向作及时传达读者需求;2.编可向读发布出版物供应信息。(四)编辑的作者工作: 1.发现作者,2.选择作者,3.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4.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 5.为作者服务,6.维护作者权益:精神和物质。(五)编辑的读者工作:1.调查读者,2.为读者服务,3.认真处理读者来信。第三节 编辑学研究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从中国开始。1949在广州出版的李次民著编辑学。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编辑活动性质:从事出版物生产的精神生产劳动;(二)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宏观出版活动任务;微观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审读作品,加工整理等任务;编辑学不仅要研究编辑活动任务,还要研究用怎样的措施和方法来完成,尤其要研究编辑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成才规律及其工作特点和规律。(三)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编辑活动在出版活动内部的作用,特别是与复制、发行的相互作用;(四)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编辑学的根本任务。四、编辑学的研究任务(一)研究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二)研究编辑过程;(三)研究编辑与读者、作者关系;(四)研究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五)研究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六)研究编辑历史。第三章 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半坡遗址彩陶。分三阶段:1.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小篆变隶书(最大的一次变化,标志古今);3.隶书变楷书。二、书籍的起源与载体的变化:1.纸发明前: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帛;2.商代开始用简策竹、牍木;3.春秋后期:帛书;4.纸:不晚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张普及;5.三国两晋南北朝,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度的转折时期,东晋桓玄于403年称帝,下令以纸代简。6.公元4世纪,造纸术传入朝鲜,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7.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技术造纸,欧洲从12世纪开始造纸。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争议:东汉说、隋唐说、唐初。有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时间不晚于公元690-699年。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经效:解放了生产力,把书工从手工抄写的劳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图书制作效率,加快知识传播速度,为书肆保证供应,降低了图书成本,减轻读者经济负担;2)社效:使各类图书有更多机会广为流传,调动文人著书积极性,为人们更多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融合。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应用:(一)泥活字印刷:宋,毕昇。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用胶泥刻字,2.烧字,3.排版,4.印刷,5.活字回收,按字韵分别存在木格里。沈氏活版。宋元用此法刻书;今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二)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并付诸使用,约在1194-1205年。元代农学家王桢,再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步骤是:1.按韵写字贴到木板上,刻好;2.用小锯锯成单字,3.将单字修理整齐,使之高低大小一致,4.造轮盘存字,5.检字排版,6.印刷。明代木活字书名可考的有100多种,多万万历印本。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出现邸报。清代,木活字印书通行全国。最大的是乾隆年间(1736-1795)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民间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和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印的红楼梦120回。(三)铜活字印刷:很普及,进入成熟期。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流行。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华氏印有宋诸臣奏议最早。安氏有吴中水利通志等。清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最大。(四)活字印刷普及规模:活字未取代雕版。原因是,雕版藏数十年数百年都还可以继续印刷,而活字每次重印都必须费工排版,反而不如雕版经济。版画艺术在徽州、南京、建阳等地兴起。彩色版画套印术创造出饾版(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刻成一块块小木板,然后逐色套印或叠印,形成完整彩色画图)。后称木版水印。三、套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涂版、套色;套版、套印。进入彩印时代。 广泛应用于明朝后期。117部,145种。著名的有吴兴-闵氏和凌氏。四、向外传播:朝鲜铜活字。 西传入阿拉伯大约在十一二世纪,不晚于1350年,欧洲到14世纪才出现少量雕版印刷。 在中国印刷术影响下,德国人约翰.古登堡约在1445年发明了铅字印刷,并发明了木制印刷机。第三章 出版历史知识(二)第三节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业务一、官刻: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历经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三年,总计22年。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宋明两代都是国子监刻书的兴盛时期。明南监“十七史”最著名。北监十三经注疏。元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广惠局等。清代武英殿刻书在康、雍、乾兴盛一时。两个作坊,80多人。大部头:宋大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清古今图书集成,具有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以正史为主,强调教化。五代两宋底本优良,校勘精湛;明代用旧版,字迹模糊。明代刻书出自太监之手,校勘不精;但府刻书享有口碑,人称藩刻本。二、私刻1.主体是士人学者,刊自家堂号、宅名等,刻书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重视质量,校刻精审。2.发端于五代,如王玠金刚经,五代的文选初学记等。3.宋元时期,全国私刻书相当普遍。宋穆修首次刊印韩愈、柳宗元全集,廖莹中九经等。4.明清时期,私刻大盛,品种数量超过官刻。5.私家刻书中,大部头丛书刊刻饶具特色。宋代俞鼎孙、俞经纂刻儒学警悟,明代汉魏书,清代鲍延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有强烈的文化传播意识。三、坊刻1.坊刻的主体是书商。我国早期印刷品多是坊刻本。唐代刻印的图书中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用书次之。2.五代坊刻相对沉寂,北宋坊刻实物未有流传,记载同样屈指可数。3.南宋,著名坊肆有建阳余仁仲的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伊家书籍铺等。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杭州、金华),福建坊刻(建阳),蜀中坊刻(成都、眉山)。4.元代主要集中在平阳(山西临汾)、建阳、刻书之盛,较之南宋过之而无不及。建阳仍为书房聚居之地。刻书最多。建阳崇化坊余氏勤有堂、麻沙镇刘氏南涧书堂、刘锦文日新堂、虞平斋务本堂、郑天泽宗文书堂、叶日增和叶景逵的广勤堂,均历史悠久。医书开始增多。燕山窦氏活济堂是专门刻卖医书的书籍铺。5.明初由于取消了书籍税,建阳、南京、苏州等地老字号书坊得以发展并长期延续。郑天泽宗文书堂开业近300年,刘锦文日新堂近200年,叶氏的广勤堂和杨氏清江书堂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明朝余象斗的三台馆和双峰堂最著名。编刻西游记列国志传三国志传评林水浒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西汉志传等。除建阳外,南京、苏州、吴兴、徽州、杭州、北京都是书坊集中地。6.清更为兴盛,数量甚大。北京、南京、苏州为最多的三个地区。书坊刻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刻书多为四部经典的名家注本、科举程式用书、医书及各类名家名著的选本、通俗文学等。形式多为小字本、巾箱本、互注本、插图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远比官刻高,如书耳的运用。分栏、分版的创新,绣像本出现。商人的经营能力强,同时却常为牟利而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如麻沙本。四、寺院刻书:佛、道教。1.从宋刻开宝藏起,到民国初年活字排印的频伽藏,公私雕印大藏经几乎平均30年一次。多为寺院集资刻印。2.道教典籍刻印不如佛教多。著名的有宋万寿道藏,金玄都宝藏,明正统道藏。3.寺院还刻有一些生活用书、流行读物等。五、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1.始于初秋时代孔子编定书、删定诗等活动,可视为编辑工作的源头。学术上形成共识的是认为编辑工作主要是甄选和校勘,如五代后唐冯道刻九经,令田敏校勘(相当于总编)。2.南宋廖莹中刻书,往往搜集数十种版本,动用百余人校勘,因此留下许多精品;3.清代张之洞在书目答问所附劝刻书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4.元代岳飞九世孙岳浚刻九经,别有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这是最早有关编辑校勘出版业务工作的条例。包括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个条目。5.明代毛晋一生刻书600余种,版片达10万余块。6.清重视编校超于前代。编辑最有名的释顾广圻,江苏人,人称“清代校勘第一人”,与出版家黄丕烈合作最多,人称顾黄。第四节古代的图书贸易一、早期书市1.汉代书籍商品性日益明显。西汉杨雄法言吾子,最早记录“书肆”一词。2.三辅黄图记载了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扩建太学后在太学附近形成的“槐市”;3.后汉书载王充常在洛阳书肆观书。据史书记载,较大的城市都有图书买卖,贫寒之士也可携带图书道市上售卖。二、抄本书的流通1.两汉时期,书籍载体仍以简牍、缣帛为主,并通过抄写来复制。出现抄书职业,称作“拥书”。2.魏晋南北朝,图书贸易进一步发展,名人新书、新作问世后,往往即行传抄,如洛阳纸贵。3.雕版印刷术发明后,抄本书还长期流通于市。三、印刷术发明后的图书贸易发展1.唐中后期,图书贸易对象开始由手抄书扩大到印本书,而且后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五代刻印的九经已公开出售,图书由一定市场价格。2.宋代在我国图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第五。宋立国时,国子监所藏经版不到4000块,至景德二年(1005年),仅45年时间,藏版已有10万多块。宋代国子监设书库官,负责刻书并售书。3.书坊既是刻版印刷的作坊,又是书店,所以作坊又有“书肆”、书林、书堂、书铺、书棚、书籍铺、经籍铺等称谓。如,北宋东京相国寺书市,殿后专售书籍、图画等。建阳书坊林立。南宋学者熊禾在为重修的同文书院作上梁文,由“书籍高丽日本通”等句,说明书籍远销海外。4.明清时期图书比过去大进一步。图书市场逐渐完善,经营手段逐渐多样,形成发行网络,覆盖面日益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发行广告和推销方法五花八门,作伪、防伪各有手段。古代的图书贸易受小农经济影响,经营规模不是很大。第五节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1.最先试验采用西方铅印排版技术进行中文书刊生产的,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传教士。早在1815年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澳门就办有一个印刷所,最早用机械印刷汉字出版物,是传教士马礼逊编著的6卷本汉英词典,该公司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套铅合金中文活字,数量多达10万枚。2.中文活字:单纯制造中文活字、先制字模再铸活字(戴尔)。3.华美书馆:姜别,大小铅字,分1-7号,称华美字。(二)石印技术的兴盛最早的平版印制术是石版。1.1821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建立印刷所,于1828年用石印技术印刷出版中文课本。2.1832年,广州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印刷所,1833年,出版石印中文月刊。3.1874年,石印技术进入上海,出现土山湾印书馆的教会出版机构。英国人美查办点石斋石印书局。19世纪80年代初,又有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超过雕版印,一时胜过铅印。(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形成辛亥革命前后,铅印物质条件逐渐完备,价格下降,小型印刷机能国内制造,于是取代石印。费科举,给那些石印学童应试读本为生的石印书局以致命性打击。(四)我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抗日战争前20余年时间,是我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民国时期,印刷主要用于书刊生产领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局等都有自己的印刷厂。1.商务印书馆为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从印刷厂起步,派员出国考察,了解新技术,自己制石印机、铅印机、铸字机等,还出售。2.第二:中华书局。自印,还对外承接社会印件。1916年扩大规模,吸纳右文印刷所等厂的机器,不定引进国外最新印刷机,派员出国考察培训。到抗战前,在上海、香港拥有3哥厂,职工2000多人。民国时期,凸版铅印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二、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线装。五四运动后,书刊整体设计得到加强。不光是面封、底封、书脊、勒口、环衬、衬页、扉页等都进入设计者的视线范围内。第三章 出版历史知识(三)第六节近代出版机构一、早期传教士创办的1.19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出于传教需要,在中国沿海及附近的海外地区,开办了一些教会出版机构。1842年后,以上海为中心,开办了一批出版机构,有墨海书馆、美华书馆、申昌书局、益智书会。2.内容有宗教宣传和西方科技文化知识。二、晚清政府办的(一)地方官书局:19世纪60年代,长达二三十年。1.1864,曾国藩办金陵书局。福州的福州官书局、杭州的浙江官书局等。大量坎坷放映学术文化内容的典籍,数量很多。校勘精良,平价出售,流布广远。2.洋务失败、戊戌兴起,以“中学”为主要内容的官书局刻书日渐凋零、停办,只剩下浙江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二)洋务派创办的1.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书籍,其中丁万国公法、毕化学指南、化学阐原;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最为著名。1905年。三、民营出版机构(一)崛起:1.在康梁带动下(新书40多种,中外纪闻时务报),各地报刊蓬勃兴起。60种以上;2.宣传民主革命图书大量涌现,130余种;报刊百种以上。3.20世纪初叶,清政府在推动学堂大规模兴起是,推动了许多以教科书为主要出版业务的民营出版社的发展壮大。(二)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都产生于上海。凡有点规模的书局,都设法在全国重要城镇设立分支机构、经销处。(三)有影响的1.商务印书馆。1897成立,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合资创办。初以印刷为主,1902成立编译所,由张元济主次,大力编辑教科书。业务有:编译大力教科书,行销海内外;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出版新式工具书;兴办各种期刊。2.中华书局由陆费逵、戴克敦、陈寅等人创办。编印“中华教科书”,公司下设编辑、事务、营业、印刷4个所。1916年,从2.5万增至160万元。1937年,资本400万元,营业额为1000万元。到1949共出版6000种,包括教科书、古籍、字典、词典、各科新书、书画碑帖等。3.世界书局1917创办。沈知方。1921改组为股份公司。1921-1949出版图书5500种。4.其他:大东书局:1916,吕子泉,出版中小学教科书、法律、国学、中医、文艺科技等;开明书店:1926,章锡琛,汇聚了著名人物如夏丏尊、王统照等,出版图书月1500种。四、文化团体办的如语丝社晨报副刊,创造社创造季刊,文学研究会小说月报等;五、中共领导的出版机构1.1920,陈独秀,上海创立新青年社,新青年,1917迁往北京。1920迁回上海。2.1921,人民出版社,李达。3.国统区的:上海书店,1923-1926年,毛泽民;长江书店:1926年成立于武汉,瞿秋白负责; 无产阶级书店:1928-1929,上海;华兴书店、北方人民出版社。4.苏区:1933年8月成立了12家书局和工农书店,出版红旗斧头,1937年成立解放周刊社;1939年成立中央出版发行部,发展到735家。1)生活书店:1932年邹韬奋创办于上海。胡愈之,徐伯昕。出版期刊29种,图书1000多种,丛书20多种。2)新知书店,1935年钱俊瑞、徐雪寒、薛暮桥等,出版图书400种,期刊10种;3)读书生活:1936,艾思奇、郑易里出资,邀黄洛峰于上海传播,期刊读书。1948,三家于香港合并。六、国民党办的1922,民智书局,1928年新生命书局、独立出版社、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拔提书店、胜利出版社等。第七节近代出版机构一、机构组织1.各民营出版机构的规模差别悬殊,大型、中型、小型出版机构;资金实力大小不一;就某一具体出版机构而言,其机构组织随出版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变化;二、人员构成:1.与其机构设置互为对应。编辑出版、营业推广。大多数出版机构总编请专人专任其事。一个出版机构大至方针、策略的制定,小至选题的确立,均为总编职责所在。2.编辑部事出版企业知识含量最高的部门;3.其他部门一般职员,过去习惯上称之为店员。三、资本构成1.独资、合伙、资本额有限的,多为中小型出版机构。2.股份制:益处多方面:企业责权利关系明晰化,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高级职员持股,利于增强组屋弱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3.通过招股筹措资金、动员作者用稿酬入股、开展书刊邮购业务等融资手段。四、选题开发1.有跟风型、提高型、创新型选题;2.各出版机构编辑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编辑出版目的等因素不同,其选题范围、重点与质量,往往有较大差别。大型的出书综合、编辑力量雄厚,选题范围广泛,质量也较有保证;2.一些中小型出版机构往往在选题上独辟蹊径。五、稿件来源:自投、推荐、组织和自撰。撰写内稿的编辑,享有署名权。六、发行机构1.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时,在上海总部设发行所(批发和零售兼顾)和门市部,在全国其他各大城市普设分支机构。其他大型机构也效法;2.中小型机构设立特约经销处。3.批发折扣因书、店、时而异,除给折扣外,还有回佣;4.邮购方式受高度重视,生活书店最出色。5.为学习、学术团体、图书馆等机关单位开展外版书刊的代销代购,为内地书店开展上海版书刊的配购批发业务。七、广告宣传1.开始借助心型大众传媒来宣传。2.民国时期时我国书业广告蓬勃兴起的历史时期。不仅利用报纸、期刊,还注意广泛开发诸如本版书封面与附页、图书目录、样本、包装纸、信封袋、广告牌、招贴画等载体进行推销。第八节近现代出版物一、报纸的出版1.报纸的大量发行,是中国近代出版一大特点。最早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外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1872上海)、闽报(1897福州)全闽新报等。2.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右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1949停刊。二、期刊的出版1.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在马六甲创办,木版雕印;国内最早创办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1857年在上海的六合丛谈;也有学者认为是苏州唐大烈于1792年纂辑的吴医汇讲已是期刊。2.1868,教会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3.1872,瀛寰琐记,国人创办的第一种文艺刊物;4.1896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是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5.1900杜亚泉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6.1904,图书月报,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三、图书的出版(一)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1.近现代教育发展开辟市场,商、中等大型出版机构崛起,带动其他教育类图书销售;2.抗战前,教科书“部编制”1942年,教科书编辑委员会成立国立编译馆的教科书用书组;1943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商务印书馆等7家联合供应处,简称“七联处”。(二)编译作品出版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员翻译西书的人,如四洲志,嘱魏源编海国图志。2.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入住后,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晚清严复和林纾都在此馆出版大量作品;3.至光绪末年,译自日文的有321种,译自英文的有87种,法文15种,德文25种。翻译小说400多种;民国时期翻译出版外文图书有4万多种,约占图书总数的1/3。(三)古籍出版:近3万种。商:四部丛刊本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十通等;藏书家刘承干辑刻嘉业堂丛书。中: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四)工具书出版两汉到明清:597种。民国期间出版工具书1400余种,包括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年鉴、书目、索引等。辞源辞海辞通中华大字典受学术界、文化界充分肯定。专科词典有中国植物学大辞典等,年鉴索引也有相当大成绩;书目:平心编写、生活书店1935年出版的(生活)全国总书目等,广为世人称道。(五)丛书出版: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民国出版约6400种。商:四部丛刊本衲本二十四史;中:四部备要新文化从书;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从书,第一集1929,第二集1935出版。第四章 出版行政管理(一)第一节 概 述一、出版行政管理概念: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涉及两方面:1.实施管理的出版行政部门;2.出版行政管理对象: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制作单位。二、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法实施(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宪法民法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语言文字法计量法刑法。(二)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三)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规章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 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第二节 对出版单位的管理一、对设立出版单位的管理:审批制,需经国务院行政部门审批。二、对出版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和注销的管理(一)变更: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其主管机关、业务范围,合并或者分立,出版新的报纸、期刊,或者报纸、期刊变更名称、刊期的,应当依照新设立出版单位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总署审批同意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期刊、报纸变更刊期,可由省局代批并报总署备案;但期刊、广播电视类报纸变更为周刊以上刊期的,仍需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其他变更,应当经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审查统一,向省级新闻出版局申请变更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到原工商管理部门变更登记。(二)注销:停业、被迫停业、违法被吊销血亏扎,都应当向所在地省局办理注销登记,报总署备案,到工商局办理登记手续。互联网出版单位还应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手续。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并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备案。三、年检登记制度对出版单位实行年检登记制度。总署审核后,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出版单位予以缓期登记,并根据不具备年检登记基本条件的实际情况,分别作出批评、警告、没收利润、停止某编辑室的出版权、全社停业整顿。6个月内仍达不到年检登记基本条件的,将备取消登记资格。四、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坚持出版社业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出版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出版从业人员(包括出版社负责人、编辑、校对等)资格认定标准和业绩考核办法,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对出版社的业务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和业绩考核,考核前先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不合格者,要下岗再培训,经再培训考核仍不合格者,调离业务岗位。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在全国有效,有效期为5年。持证人要在有效期满后第一年内在参加培训,重新取得合格证书。列入年检内容,达不到要求的,年检主管机关将视不同情况给予警告或暂缓登记。国家对出版单位、省管书刊印刷企业、音像复制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以及新华书店门市部主任等,也有持证上岗的要求。五、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一)要求1.基本要求:凡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规定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具体要求:1)凡新进入出版单位担任社长、总编或主编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无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者,应当在到任后的两年内取得中级以上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2)凡在出版单位担任责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3)凡新进入出版单位从事技术工作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应当在进入出版单位后的下一年度内通过相应级别的考试;(二)取得1)初级、中级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2)高级,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三)报考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热爱出版工作,恪守职业道德。中级还有一定条件。(四)管理:1.接受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2.定期登记:1)手续:持证人员凭所在单位出具的介绍信、连续三年考核正门和继续教育的证明,到总署指定的机构办理;2)对登记条件的审核及相应处理:1*按时登记;2*如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一年,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按要求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的,缓登一年;3*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以上,有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3.对违规人员的处理1)取消资格且两年内不准参加考试:1*伪造学历、工作资历;2*考试期间严重违纪;3*其他。2)取消资格且五年内不准参加考试: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3)取消资格且不准参加考试:刑事处罚者。第四章 出版行政管理(二)第三节 对出版单位业务活动的管理一、图书质量管理:(一)图书质量保障体系:1.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1)预报,2)引导,3)约束,4)监督,5)奖励,6)责任机制。2.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前期:要求按专业分工出书,加强选题策划工作,坚持选题论证制度;中期:三审制、责编制、责任设计编辑制、设计方案三审制、责任校对制、三校一读制。后期:样式检查制度、评审制度、广告审核、样本缴送、重印前审读、归档、与作者读者联系制度。3.社会监督机制:坚持出版行业协会监督制度、社会团体监督、读者反馈、社会舆论监督。(二)图书质量标准: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登记。四项合格,质量合格,一项不合格,则图书不合格。 检查范围是图书的正文、封面、扉页、前言、后记、目录、插图及说明文字等。1.内容:出版管理条例26、27条。2.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合格。应至少检查10万字,少于10万检查全部。3.设计:整体设计和封面,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合格。4.印刷:符合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规定为合格。(三)图书抽样检查1.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有经验、有水平的审读人员,随机抽样审读图书;2.每年根据图书质量标准对图书机械能质量抽样检查。方式如下:1)各出版社每年至少2次自查,于次年1月31日报出版行政部门,在自查基础上,主管单位组织图书质量检查小组,对所辖各出版社图书进行抽查;2)总署根据读者反映,每年选取部分图书进行抽查。二、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1.年度出版计划也称年度选题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出版社的主管部门负有对所辖、所属出版社选题计划的审批责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出版社主管部门批准的各出版社的选题计划,必须报新闻出版署备案。2.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一个月将计划报省局审核,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3.补报要受到行政处罚。三、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坚持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对涉及政治、军事、安全、外交、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的重大选题和其他需宏观调控的重大选题,必须按照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履行备案手续。凡列入备案范围内的重大选题,出版社在出版之前,必须报新闻出版署备案,未申报备案或报来后未得到备案答复的,一律不得出版。重大选题备案的一般程序是:先由出版社写出申请报告和对稿件的审读意见(写明没有把握要请示的问题),连同稿件一并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经审读稿件后如认为有出版价值,再正式向新闻出版署申报备案,申报时,应当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备案的报告;(二)稿件;(三)出版社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审读意见。上述备案材料不齐备时,新闻出版署负责备案的部门不予受理。新闻出版总署受理备案之后,按照有关规定30日内予以答复。未经备案的,发现一律停止出版,责令补办,待查清后给予相应行政处分。四、特殊选题专项报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