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68500867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作为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10 年的历史, 其功能日益丰富和完善,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了一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 ( 1999 年) 高新区发展态势与其建立之初 ( 1994 年)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动态做出一个总体评价,旨在为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1 评价的背景1.1 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回顾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 3 个阶段: 19831988年为孕育期,国家先后建立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高新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881992年为诞生和成型期,开始实施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火炬计划),至 1992 年底,全国共形成 52 个国家高新区,除西藏和青海之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有了高新区,全国高新区的布局基本成型; 1992 年至今,为我国高新区的壮大期,形式出现多样化,并建立了面向科技农业的杨凌专业性园区。表1 大致反映了我国高新区飞速壮大的过程,总收入增长了 10 倍多。与我国高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是, 1992 年以来外商投资飞速增长,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很多高新区以其独特的禀赋成为引进外资的主阵地,大量吸收外来技术,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生产,率先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区外企业的迅速集聚直接推动了高新区 的滚动发展,充实了区内产业,提高了高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了 高新区的超常规发展,使许多高新区的发展规模迅速突破其早期规 划。表1 中国高新区19931999年总收入变动表年度 总收入(亿)1993563.61994942.619951528.919962300.219973387.719984839.619996774.8(%)-67.262.250.447.342.840.0资料来源:1994200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表2 中国19911999年实际利用外资量年度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199143.661992110.081993275.151994337.671995375.211996417.261997452.571998454.621999403.18空间规模,即已开发面积和已建成建筑面积;经济实力,包括企业数、人员数、全年总产值、全年总收入和全年R&D支由;人才实力,即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中高级职称人数和研发人员数;开发效益,为全年出口创汇、全年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2.3 高新区发展现状评价 根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发展情况最好,珠海、包头、宝鸡、海南和乌鲁木齐等高新区发展不甚理想。为此,本文将全国52个高新区(不含杨凌)的发展现状分为三个等级:I级发展良好、n级 一一中等、田级一一较差,其中I级分为两个 层次,n、m级分为三个层次(见表 3)由于我国高新区是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并不能以单纯的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的科技园标准来衡量,当 前高新区所采用的是技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在这一发展结构中,技术性收入只占 3.8% ,产品收入则达82.6%( 1999 年),产业的技术特点仍然以常规技术为主。并且各高新区立足于城市,其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城市开发行为,还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推动。因此总体上,高新区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综合实力相一致,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好于中小城市的特征。在I、nn类等级,不过都比1994年的评价结果略有下降。n类等级以上的中西部地区高新区还有长沙和绵阳,这两者升幅较大,长沙上升10 位,绵阳上升21 位。长沙的人均在校大学生数位居全国第一,而绵阳被誉为西南科技城,较为雄厚的科技资源和以长沙远大、绵阳长虹为代表的支柱企业的壮大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其它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的发展虽有所变动,但都处于田类等级内。(5)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智力资源的密集区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发展高新区的条件得天独厚,高新区的发展也基本与城市规模相一致,其中除石家庄、济南分别下降13 位、青岛上升到 14位外,其它各高新区在全国的位置与 1994 年相比变化不大,北京仍然有较大的优势,科技实力是它的保障,如中关村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培育形成的中小科技企业集群对在我国国情下发展高新区创新机制有很大借鉴意义。(6) 东南沿海地区与1994 年相比, 深圳、 佛山和厦门分别上升13、17和6位,广州下降13位,但这一地区在I、n类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这与该地区城市规模小、重工业基础差、科技力量薄弱有很大的关系。整个地区发展与外贸关系密切,从珠江三角洲到闽东南再到环北部湾逐步随外资引入的减少而呈趋弱的态势。这一地区虽然有开发较早的优势,但早期外资多数为港资、台资和东南亚投资,属 “三来一补 ”型,多为单纯制造基地,所发展的外向型加工业虽然促进了许多专业性城镇的发展,但普遍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布局分散,对高新区的促进意义不大,随着投资中心的转移,优势也在丧失。(7)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外资引进量开始快速增长,此后保持了一个恒定的高位, 1993 、 1994 年成为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由于目前高新区的主要活动仍然是吸引跨国公司的生产转移与研发机构,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外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1999 年与 1994 年的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外资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高新区空间上的分异与跨国公司资金和技术进入我国的流量和流向基本一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成为我国高新区发展最为活跃的地方,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则随着外资重心的转移,高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并呈下降趋势。以苏州、无锡、青岛、深圳为代表的一些沿海开放地区的高新区都有较快增长,这些高新区的升幅都在10 位以上,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促成了高新区规模效应快速形成, 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而且这一时期这些地区外资引入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对国内产业的 “外溢 ”作用明显。概括起来,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较好,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周围的高新区的发展虽有下降但也算较为稳定,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如海口、珠海、南宁、宝鸡、包头、乌鲁木齐等一直没有发展。通过这次高新区发展情况的定量分析,可以较为直观地给出目前各个高新区的发展情况, 在技术、 人才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开发状况良好的高新区为其自身的再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高新区是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具体工作落实在城市,因此它具有城市开发区和实现国家科技产业化战略的两重性,即使定量分析给出了高新区目前的开发状况,却无法反映各高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定量结果虽给出了一个参照,但对各高新区宏观政策的引导仍然需要分析各高新区内在发展机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收稿日期: 2002-04-05【参考文献】1 王学伟 . 论我国开发区城市化功能开发 J. 南开经济研究, 1998 (增刊)2 顾朝林 .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 M. 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83 郑静 . 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 J. 城市经济, 19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