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439092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达小康 建设新扬州 在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季建业 (年月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顾总结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扬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基本经验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取得新的成就,在扬州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亿元提高到年的亿元,五年累计亿元,是“九五”的倍,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元;财政总收入从年的亿元提高到年的亿元,五年累计亿元,是“九五”的倍;全部工业总产值从年的亿元提高到年的亿元,翻了一番多;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调整为年的:。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为进一步做大经济、做优产业、做强财政夯实了基础。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的五年。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相继建成,扬州人百年梦圆;环城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扬州港扩容,安大路开工建设,新建连接县乡村的农村公路多公里;我市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今天,我在这里欣喜地向大家报告,联合国人居奖专家委员会已通过扬州获联合国人居奖的评审。扬州区位优势显著凸现,投资环境、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发挥优势、集聚优势、创造优势开辟了新的空间。过去的五年,是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招商引资不断突破的五年。扬州出口加工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启动建设;全市省级开发区开发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沿江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已占到全市的以上。五年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累计亿美元,是“九五”的倍,年均增长;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亿元,是“九五”的倍,年均增长。发展框架的全面拉开,承载能力的明显提高,各类产业和资本的加速集聚,为扬州进一步开发开放打造了新的平台。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激发了发展的活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体制机制支撑。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和;银行各项存款从年的亿元到今年初突破亿元;老百姓密切关注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住房、医疗、就学条件明显改善,富民进程加快,为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创造了新的条件。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的五年。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取得成效,党风明显好转,各级干部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不断解放,思路不断拓宽,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过去的五年,我们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推进扬州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道路。一、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不移推动发展上新台阶。五年中我们遇到防治非典、百年罕见洪灾等重大考验,遇到宏观调控、经济环境趋紧和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交织的巨大挑战,市委始终把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主旋律,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的奋斗目标,对“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作出部署,不断以新的标杆推动发展。特别是主动适应宏观形势的变化,积极应对房市、股市、汇市以及国际贸易市场波动等带来的挑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创新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积蓄了较强的发展后劲。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推进扬州更快更好发展,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发展才有实力,发展才有地位,发展才能致富百姓,发展是解决全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始终高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旗帜,抢抓发展新机遇,明确发展新目标,落实发展新举措,创造发展新业绩,才能推进扬州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以思想大解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我们坚持从扬州实际出发,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强力推动观念转变和经济发展。市委每年紧扣一个主题,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小农经济意识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解放出来,从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特别是近两年开展了“跨越长江、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正确处理大聪明与小聪明、大算盘与小算盘、大突破与小突破、做大事与做小事“四大四小”关系大讨论和“市县学昆山、乡村学华西”思想解放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和经营、国企改革、土地招标拍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实践告诉我们,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要突破思想的瓶颈,有了思想的大解放,才有发展的大跨越。唯有解放思想、勇于进取、敢于突破、善于创新,才能真正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攀上发展的新高峰。三、坚持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强势推进重点工作,以新的思路和务实举措赢得跨越发展的新突破。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既总揽全局、谋篇布局,又突出重点、强势推进、狠抓落实。五年来,我们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强力推进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连续五年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向海内外整体推介城市、推介产业,吸引了一批国际资本和产业聚集扬州;推进沿江产业带建设,带动沿河地区的开发开放,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扬州经济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第一方略,着力推动工商企业改革,攻坚克难,解决了江扬船厂等难题,进而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集聚重要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培植重点企业的“双创”、“三重”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扬州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初步形成了“江海河沟通、水公铁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区划调整,开发建设新城西区,全面实施城市道路改造、水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商业、会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功能性设施,推动了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扬州“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进一步彰显,受到中外来宾的普遍好评,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大大增强。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实施“农民三年人均增收千元”计划,兴办通达、碧水、安居等农村八件实事,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工程,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践告诉我们,从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去谋划,从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去突破,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坚持聚焦重点、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才能推动全盘、搞活全局、跨越发展。四、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着力致富百姓、关注民生,不断营造和谐发展的新环境。我们在全市推进“全部放开、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全面小康”活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我们切实关注民生,致力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市委连续五年下发号文件部署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以及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等难点、热点问题,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离退休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困定销房和廉租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市区万多户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特别是“”安居工程的实施使近户特困家庭住上了新房。五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建立“寄语市长”、“市长信箱”等通道,深入开展“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的“三在”主题实践活动,建立“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开展人大代表与选民见面日和“市民日”活动,多渠道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汇聚民智,建立起民意表达新机制;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创建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实践告诉我们,致富百姓、关注民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只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富民安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我们的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才能共同创造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新生活。 五、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协调发展的新成果。五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启动实施城市文明建设工程,全面开展现代市民、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向高仁林、陈先岩、朱快乐、刘应启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双拥、国防教育、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我们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法治扬州”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扩大基层民主,顺利完成“四五”普法各项任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扬州、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和全省首批安全市。统一战线、知识分子、群众团体、党校、党史、老干部、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和市属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迈出新的步伐,新建扬子津科教园区和职大电大新校区,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推进“文化扬州”建设,实施文化名城解读工程,新建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等多个博物馆,雕版印刷技艺、扬州清曲等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出版、信息传媒、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改造和新建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新区体育馆等一批全民健身设施,承办了一批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在推进扬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不断促进执政能力的新提高。五年来,我们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市扎实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共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我们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等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和管理监督力度,促进了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化、程序化;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各级党校培训了万人次,选派多名干部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学习培训;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机关服务效能有了新的提升;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实施了“富民党建工程”,加强了新经济组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五年新发展党员万人,党员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我们坚持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制度制约,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及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推进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按照先进性要求,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战斗集体,才能承担起带领扬州人民奔小康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进扬州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五年的团结奋斗,我们开创了新世纪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夯实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基础。五年的团结奋斗,我们营造了发展的氛围、团结的氛围、干事的氛围,锻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团队,培育了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良好风气。五年的拼搏难以忘怀,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业绩来之不易,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齐心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打下良好基础、市级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和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扬州市委,向所有为扬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大企业大集团少,工业支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亟待提升;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老百姓的财富积累水平亟待提升;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不够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种制约因素和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改革发展稳定的压力加大,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和少数党员干部的观念、作风还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是扬州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历史上的扬州数度繁盛,新世纪的扬州生机勃勃。今后五年,是扬州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扬州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发展的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扬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让扬州名城更加辉煌,让扬州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纵观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和产业资本全球转移将不断加快,为扬州吸引国际国内产业、资本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对外开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增多,对我们的发展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环视四周,合作与竞争同在。长三角地区合作竞争、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有利于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加快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步伐。同时,城市间发展的竞争、实力的比拼、人才和资源等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给我们增加了发展的压力。回眸扬州,与五年前相比,发展的基础更实了,发展的空间更广了,发展的平台更高了,发展的后劲更足了,我们对扬州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充满信心。未来的五年,是充满挑战的五年,是充满机遇的五年,更是充满希望的五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新的发展阶段,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增创新的发展优势,用新的更高的目标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推动扬州实现新的跨越。近几年来,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扬州视察,充分肯定扬州的工作,希望扬州发展得更快更好;去年月,江泽民同志再次为家乡题词:“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省委明确要求,扬州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争做苏中崛起的排头兵,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未来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扬州的伟大实践,是贯彻中央、省委对扬州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新一届市委的崇高使命,也是扬州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达小康,就是按照省定的四大类项个指标体系要求,确保年扬州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其中,广陵、维扬、邗江年,江都、仪征年,高邮、宝应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五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以上,努力向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的台阶迈进,全社会固定资产当年投资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建设新扬州,就是进一步做强扬州的经济实力、产业集聚力、文化软实力、名城影响力、环境吸引力,提升扬州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工商名城、宜居名城、旅游名城,努力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法治的新扬州。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是一个综合的发展目标,既有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的目标,又有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的目标;既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又有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推进,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更加注重速度、质量、结构、后劲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群众利益的共同提升,更加注重投资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在指导思想和原则上,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扬州更快更好发展;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理念、创新思路,促进发展的跨越;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激发发展的活力;必须以争先创优为路径,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超越;必须以富民为根本,进一步致富百姓、改善民生、惠及民众。 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是: 一、建设富裕的新扬州 富裕是新扬州的核心内容。富裕的新扬州,是更具实力的新扬州,就是经济总量进一步做大,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进一步壮大,老百姓财富积累水平进一步提高,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方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势推进工业新跨越,做强产业、做大总量、壮大实力,是建设富裕新扬州的基础和关键。要继续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集聚重要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培植重点企业的“双创”、“三重”工作,加快发展石化、电子信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扶持做大光伏、半导体照明等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大力做强机械造船、高档轻纺、电线电缆电工电器等特色产业。着力加大有效投入,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项目。着力培植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扶持扬农化工、大连化学、川奇光电、上汽(仪征)公司、亚星汽车、宝胜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打造一批亿元的企业和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扬州大学和驻扬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兴办一批研发中心,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同时,加快建筑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整合,拉长产业链,开拓市场,做大重点企业集团,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提升建筑业整体竞争力。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富裕新扬州的重要支撑。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做强旅游、商贸、物流业,到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实现倍增。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扬州港、火车货站、仪征石化、江都件杂货等物流园区为依托,加快各类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以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扩容建设为重点,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推动市县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实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提升,把扬州打造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以“数字扬州”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做优做强传统服务业,加快建设城区现代商圈、功能片区、特色街区和城郊市场群,推动农村商贸业发展,全力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富裕新扬州的重点所在。实现全面小康,差距在农村、难点在农业、重点在农民。要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充分发挥扬州在农业资源、农业科研、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强资源整合和技术集成,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开发效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工资性、投资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利用好耕地,积极探索土地经营制度创新,鼓励农村资产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使资源升值,让资源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股本,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升扬州整体实力,是建设富裕新扬州的有效途径。要针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以做强县域经济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分类指导,强化服务,推动发展。各县(市)要发挥各自资源、环境、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培植引进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特色经济板块,推动县域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创新与升级。到年,个县(市)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要由现在的提高到以上,财政收入普遍实现倍增。 加快开发开放,走开放吸纳之路,加快集聚外来生产要素,是建设富裕新扬州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加快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开发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沿江地区和产业园区是开发开放的主战场,是未来扬州经济的主要增长区。今后五年,要以构建沿江产业带,把沿江地区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旅游业新基地、现代滨江大城市和城镇组团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布局、整合资源、集聚产业、提升功能、配套环境,加快产业开发、功能开发、综合开发,打造专业园区,形成以出口加工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开发开放、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继续完善沿江和园区道路、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港口建设,发展临港经济,提高集聚产业的承载能力。要以沿江开发带动沿河开发,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安大公路、内河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域环路、沿江沿河为骨架布局工业集中区,加快沿河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按照量质并重、引资与选资并重、一二三产并重的思路,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招商,整体推介投资环境和产业基础,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推进产业、资本和人才向扬州集聚。 推动全民创业,激发民众创业活力,提高老百姓财富积累水平,是建设富裕新扬州的关键之举。创业富,才能真正富。要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完善指导服务体系,实施创业培训工程,让有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让有劳动技能的人就好业,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充分就业,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继续有效引进民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持续创新,加速做大做强。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创业,加强对职业经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与激励,推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业中心等载体建设,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资本的结合,促进创新与创业的结合。 二、建设文明的新扬州 文明是新扬州的显著标志。文明的新扬州,就是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全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工程。要在整治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在的精气神,塑造开放包容、创业创新、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城市精神。要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环境,深入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学法律”、“诚信扬州”创建等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加强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净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着力打造文化扬州。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之根,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实施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高水平建设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古文化遗址广场,充分展示扬州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民俗风情,发挥扬州历史文化的经济社会功能,精心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博城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大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发展扬州工艺、扬州书画、扬州木偶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发展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现代传媒等主体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以大型文化节庆和重大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共同繁荣。 繁荣发展科教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充分发挥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着力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普及程度,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努力办好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农村实行全部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扬州大学做大做强,加快地方高等院校的资源整合与提升,支持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到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三、建设秀美的新扬州 秀美是新扬州的鲜明特质。秀美的新扬州,就是打造绿杨城郭,建设生态市,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人文、生态、宜居”特色更加彰显。 构建“大扬州”格局。今后五年是扬州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位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五年,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五年。到年建成平方公里、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构建扬州、江都、仪征“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式滨江城市群和高邮、宝应两个中等城市以及一批重点中心镇组成的“大扬州”城镇发展格局。要确立“大扬州”建设理念,加快扬州主城区与江都、仪征的重大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和产业对接,加快建设沟通各县市的市域环路。完善城区主干路网,重点加快三环路、东西主干线和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段改造、江海高速扬泰段新建、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扩容和京杭大运河“三改二”工程,争取宁扬城际轨道交通、淮扬镇铁路、京沪高速南延及过江通道、苏中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并启动实施,发展大交通,构建主枢纽,提升扬州的区位优势和承载能力。 建设人文名城。要用科学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在建筑、街景、道路、空间、绿化、水系等方面,保持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质和地方建筑风貌,凸现名城形象清丽、内涵深厚、精致典雅的个性,提升层次和品位。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重点做精做特古城区和古运河、瘦西湖,修缮一批古宅名园,传承历史文脉,展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推进新城西区建设,全面启动建设广陵新城,展现现代城市形象;加快建设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展现优美生态环境;加快开发滨江地区,建设沿江城镇带,展现经济实力和活力。 建设生态名城。按照打造“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用生态理念、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名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整治城市水环境,增加城市绿地,加快构建和完善“沿路、滨水、环城”的城市绿色空间。坚持环保优先,综合治理环境,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保育环境,让扬州人民和子孙后代都能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碧水蓝天的环境中生活。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生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确保未来五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 建设宜居名城。按照打造最适宜人居城市的要求,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各类城市配套服务,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完善数字城管,推进城市管理全覆盖、经常化,加强社区建设,让人民的居住环境更美好,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满意。 建设优美乡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面貌是扬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后五年,各县级市都要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上的乡镇、村建成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强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统筹安排农村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生态区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居住向社区集中。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清理垃圾、清洁河道、改厕、改圈、村庄绿化“两清两改一绿”活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区域集中供水,积极发展沼气,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力争到年的村基本建成“村强民富、村容整洁、村务民主、村风文明”的全面小康村,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 四、建设和谐的新扬州 和谐是新扬州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重要保障。和谐的新扬州,就是以人为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有效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社会政通人和。 在协调各方利益中促进和谐。坚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处理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让广大群众通过充分就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好困难家庭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和谐。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不断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确保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着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构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四道社会保障线。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城市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流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在深化改革中构建和谐。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构建面向市场、促进发展、充满活力的新机制,让市场更加完善、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具活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营运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目标,着力培育和发展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以建设和谐社区、和谐乡村等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改革,提高有效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和谐。 五、建设法治的新扬州 法治是新扬州的内在要求。法治的新扬州,就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知法守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部门公正执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扬,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健康,法制环境更趋完善,社会环境安定有序。 推进民主政治。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党管武装,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把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防、国家安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加强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社会团体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尊重人民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企务公开、村(居)务公开水平,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法治、高效、廉洁、责任政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建立和完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机制。 推进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以解决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和实现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大力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信访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保证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知政权,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反映渠道。深入开展“平安扬州”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安定、投资安全、百姓安宁、生活安康。 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是惠及多万扬州人民的伟大事业。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全市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新的事业需要先进思想的引领。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培训的重要任务,要真学、深学、常学,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深入学习贯彻党章,以党章为准则,规范党员行为,切实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巩固和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新目标,必须有观念的领先、思路的突破和精神的振奋。解放思想,就是要有争创一流、争先进位的志气,立大志、创大业、谋大发展。小家子气立不了大志,小打小闹创不了大业,小胜即满成不了大事,小步慢走超越不了别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攀高争先的意识,确立更高的发展标杆,胸怀大志,有大聪明,打大算盘,求大突破,干大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跨越。解放思想,就是要有勇于创新、善于创优的锐气,再创新优势、再求大突破。如果说扬州前几年靠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区位优势,今后几年就要靠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来再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开放才能前进,创新才有突破,创优才是水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墨守成规、精神懈怠,就会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必须坚决克服一切因循守旧观念的束缚,敢于突破超越,敢于创新创优,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举措进一步推进。解放思想,就是要有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勇气,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务实奋进。现在外部环境变化大、挑战多,我们的事业需要党员干部既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战胜困难的勇气,又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本领。我们要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在挑战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解放思想,就是要有顾全大局、团结干事的大气,着眼全局、服务中心、共谋发展。团结出形象,团结出力量。“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是全市工作的大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着眼长远,着眼大局,着眼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下之间多沟通,部门之间多协作,对基层多支持,对群众多服务,齐心协力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大事的干部团队 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为发展配班子,凭实绩用干部,为事业聚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团结干事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性文件和党员干部任期、交流、回避等制度,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重视培养女干部、党外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当前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们要着眼新扬州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锻炼的力度,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要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这是干好党务、履行政务、管好社会事务的前提和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前瞻性。要多谋善断,勇于负责,事关长远的超前决策,涉及全局的果断决策,看准了的大胆决策。要提升统筹协调的能力。这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要把握大局,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相互衔接、重点突破;准确把握推进工作的时机和力度,注重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的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要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这是实现思想转变、工作突破、发展跨越的核心能力。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善于学他人之长,创扬州之新;必须创新发展环境,加快各类优秀人才和各种生产要素向扬州集聚;必须创新发展机制,用新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增添发展的活力。要提升执行落实的能力。这是执行党的决策、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好的决策需要落地执行才能见效,宏伟的目标需要务实推进才能实现。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意识,对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带头执行,认真实施,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绩效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改进考核办法,强化督查督办,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基固本、激发活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强基固本,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适时调整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大胆选派有能力、有活力、有号召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基层领导班子,积极培养“双带型”、“实业型”村支书和村干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维护一方稳定的作用。以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为关键,进一步加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建设。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目标,积极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以提高服务效能、增强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继续加强学校、科研院所党建工作。 要教育好、发展好、管理好党员队伍。广大党员要增强先进性意识,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促进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时代先锋。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积极探索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重视关心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鼓励他们为建设新扬州建功立业。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构建党群干群新型互信关系 党的根基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建设新扬州的力量所在。全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群众观、利益观、政绩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里记着老百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利,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明明白白为老百姓主持公道,兢兢业业保障民安。要深入开展“三在”主题实践活动,完善“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拓宽“寄语市长”、“市长信箱”等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有序的利益诉求机制、有效的群众动员机制、稳定的联系群众机制、广泛的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建立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凝万众之心,聚万众之力,推动事业前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主动顺应群众的需要,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反腐倡廉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好。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自律意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在任何时刻都经得住各种考验,经得住各种诱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造福人民,用不好就会贻害一方。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权力来自于人民,自觉做到为民用权、谨慎用权,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既要勤政、又要廉政,树一身正气,扬两袖清风。继续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掌握重权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权、财、人的管理,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有效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合力。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既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要有正确集中的能力,善于把集体智慧转化为正确决策,努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继续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干部谈话谈心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十项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为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宏伟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