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道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 题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主备人吴学菊备课组成员邦桂丽群晓英掌兰隆武课 型新课一课时授时课时总课时一课时授课人集体备课内容教学 目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 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教学 重点 难点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教法学法讨论法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学案二次备课(修改)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一诗作主旨、创作本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诗作的意象、意境、情感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作神韵、气势、风格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赏析指导”,思考:什么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合作探究:(一)“因声求气”的概念1、诗句的节拍2、诗歌的格律(平仄押韵对仗)(二)“吟咏诗韵”的概念三、展示交流:(一) “因声求气”的概念因:依据;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求:探求;气:诗的精髓。“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1、诗句的节拍(1) 四言诗的节拍:2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2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2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222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21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2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 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4) 五字句中有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 盈袖”(5) 七字句中还有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 管/烦弦”(6)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 秋影/初雁飞”;(7)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8)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 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2、诗歌的格律(平仄押韵对仗)【平仄】(1 )、古汉语四声:平、上(sh Eg)、去、入(2)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3) 、平声和仄声:A平声:阴平,阳平。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B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如:“忍”为上声,“禁”为去声。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 当于仄声。入声:汉语调类之一,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 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古诗词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在节奏点上的字音通 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 创设音调的起伏、和谐。【语调的高低变化】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1)平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的句 子可以用平直调,表示庄严、严肃、悲痛、冷淡、沉重、思索等感 情。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表示疑问、反诘、号召、 兴奋、惊讶等感情。(3) 降调(7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表示坚决、赞扬、 祝愿,请求沉痛、惭愧等感情。(4) 曲调(/、句子语势有低一一高一一低的曲折变化, 或者末一二个音节音调 曲折并且拖长。疑问句、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意外、 讽刺等感情。【韵脚】韵脚是指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一般要相应延长。【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滕老树昏鸦ya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断肠人在天涯ya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 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律诗】近体诗: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律诗、绝句。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 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各方面 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 40字;七律规定 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 不用对仗悉听尊便。5,律诗各联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二) “吟咏诗韵”的概念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1、朗诵的气息控制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 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内的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 这种声波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再 经过口腔唇、齿、舌、牙、腭的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生了, 这就是朗诵发声的简单原理。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一一掌握胸腹联合呼 吸法: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对气息的控制收纵自如,二 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2、调控朗诵的速度语速说话时吐字的快慢。朗诵的速度,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决定语速的因素】:A.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慢读。B.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 望的心情宜慢读。C. 、辩论,争吵,急呼,宜快读;闲谈,絮语,宜慢读。D.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慢 读。3、定准诗歌的基调 轻快型语调轻松快捷,声音形式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节少,词的 密度大。多用来表示欢快、欣喜、愉悦、诙谐的情感。 凝重型话语凝重,声音较低。音强而着力,多抑少扬,音节多,多用 来表示严肃、庄重、沉思的意味。低沉型语势下行,句尾落点多显沉重,音节拉长,声音偏暗,多用来表示悲痛、伤感、哀悼的感情。咼亢型语速较快,步步上扬,声音多重少轻,多连少停,语调咼昂。常用来表现热烈、豪放、激昂、雄浑的气势。 舒缓型语调舒展自如,语节多连少顿,声音较高但不着力,用来描绘 幽静、淡雅的场景,表达平静、舒展的心情。 紧张型语速快,多扬少抑,多重少轻,声音较短,气息急促。表达糸 急、气愤、激动的情绪。4、感f青基调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喜悦的感情:气满声高。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爱的感情:气徐声柔5、感情变化很多诗歌在感情基调之下,往往还融汇多种情感,在诵读时就要 注意情感的变化。我们来通过一些诗句看看随着诗歌的情感变化后 诵读时的气息与音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6重音回忆一下你读诗的时候,通常什么地方需要重读?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要重读。(1)红杏枝头春意闹。(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明月几时有?7、拖长音朗诵时在哪些地方需要拖长声音呢?结句的末字,往往延长,能表现出一种余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四. 师生小结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教材的编者们期望用“因声 求气 吟咏诗韵”这一教学单元唤起现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 爱,在诵读中走进诗境,在诵读中提升审美情趣。五. 巩固拓展:学生诵读练习,跟读朗诵范读将进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