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6883886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 (重点章节)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名词解释,若是问答题则加上下面三点) 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教育心理学:A. 从学习进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关系来看,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不同角度的理解B. 教育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住挂能动性.C. 学校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彼此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产生交互作用,引起双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改变。这种师生间的互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A.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B.学习理论, C.学习的过程 D.影响学习的因素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A.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并利用这些研究所得到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尽管教育学 与教育心理学涉及的都是教育领域,但两者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是不同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B.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关心的客体包括教学的要素、教育与认知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师生在教学中的做哟个与地位等,单但两者的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两者有互相交错的地方,也有区别4.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揭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与动态,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儿童性能力现象的发展变化特点,它的着眼点是在于理解儿童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利用儿童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 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是互相交叉,相互补充的,他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也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5.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其意义 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 意义:A.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B.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也有较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b.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6.教育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辨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矛盾统一以及质量互变等基本观点对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有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判断一段话体现了什么原则)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实验、观察法、调查法 教育心理实验概念:教育心理学实验是自然实验法的 一种重要形式,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研究他们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影响下某些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点:生动自然,结果富有真实性,可以扩大被试的数量,开展起来方便灵活 缺点:控制条件不如实验室严格,进行因果分析不太容易 观察法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使用时应注意:A.在观察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细的计划;B.观察中的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C.对同一类的行为要尽可能多次重复观察,尽量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概念: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 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的可能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三种,使用问卷法应注意: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问卷内容应生多有趣,回答方式简单扼要;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问卷不宜太长,排列要合理有序;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客观。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综合化趋势,表现在: 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3.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9.教育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1877.俄国,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1887.美国.詹姆斯的与教师的谈话 美国,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人,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其特点是: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建设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特点是:内容趋于集中;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我国于1962年成立中国心理协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63年我国心理学家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与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念(若名词解释则回答广义,若简答题则需加上包括的三点内容) 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包括:1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2.数量以及质的变化;3.不仅指向推进个过程,同时也包括某些心理方面衰退消亡的过程;4.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狭义: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是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直接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若是大题,则详细阐述其后的两点) 1.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A.教育应考虑到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B.注重儿童进行某种新的学习的准备状态,包括儿童生理发展状态,能力发展状态和学习动机状态。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成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2.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的作用。(A.儿童的心理发展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B.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和环境) A.遗传因素:指那些与遗传基因相联系的生物有机体内的因素,是以基因特质的展开为基础的,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成熟 遗传决定论观点: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前遗传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儿童智力和个性品质在生殖细胞的遗传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环境在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先天素质的自我展开,而并不能改变其本质。 缺点:由于片面强调家庭出身,过分夸大先天遗传的作用,因而忽视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创始人:英国,高尔顿,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霍尔,其代表性的一句话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影响生物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环境决定论观点:片面和机械的强调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否认人的住挂能动性以及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缺点:否认心理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代表人物:英国,洛克的“白板说”, 华生的经典语录是“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可以把他培训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C二因素论:德国斯腾,美国-沃德武斯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认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不正确的,认为主要是摆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关系。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3.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4.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矛盾运动发展的.五.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心理飞发展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构建新的结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量的和质的变化。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该观点认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1.5) 婴儿期(1.53岁) 学前期(36、7岁) 学龄期(6、7-12岁) 青少年期(12-18)成年早期(18-25) 成年中期(25-60) 成年晚期(60岁以上) 3.维果茨基(前苏联)认为心理发展是在与周围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的不断发展B.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的提高C.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D.心理的个性化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既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比儿童原有水平稍高一点的课题和任务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前两节属于重点章节)一学习概念 学习理论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 1.最广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系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简答题则加上以下三点)A. 学习是人与动物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B. 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 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2.狭义(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简答题则加上以下三点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A.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得多 B.从方式上看,动物的学习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 C.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3.最狭义(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 A.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B.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地进行的 C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学习的分类 1.我国学者讲学习分为四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3.盖齐将学习分为五类:应答性学习、接近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 4.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四类: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三.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问答题)学习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理论意义是:由于有机体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其心理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习实质的研究,即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投入最多、花费精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重大课题.应用意义:A.有助于人们掌握学习的实质及其规律,改进自身的学习,更有效的通过学习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有助于学校教育工作者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四.个体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类:元学习与一般学习 1.元学习/学习机能的学习: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 元学习理论:讨论学习机制的获得的学习理论 皮亚杰、列昂节夫的理论属于元学习理论 2.一般的学习:个体获得经验的学习 学习理论:讨论一般的经验的获得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华生、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家、托尔曼、布鲁纳、加涅的理论属于一般的学习理论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重点章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一.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桑代克是美国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心理教育学的心理学家.1. 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学习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2. 实验:饿猫开迷箱吃鱼的实验3. 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A.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是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者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准备律-是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练习律-联结的强度据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组成.B.五条从属的学习规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多重反应-又称多变化的反应,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心向与态度-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态度,这种状态决定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者愉快.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分或者元素会引起不同反应与之联结.联结变化-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逐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组后亏对一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类比反应-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的.4. 评价优点:A.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 B.提出了自己的试误联结说,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C桑代克做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局限:A.最大弱点是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 B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 C抹杀了人的学习的住挂能动性这一最突出的特征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替代联结说) 1.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包含:(1).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或联结(2).联结的实现过程,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是条件刺激与原来智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建立了联系,这个过程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2.实验:巴甫洛夫-狗流唾液实验,华生-恐惧形成实验 3.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消退律和泛化与分化律 消退律-如果条件出现多次儿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种由抑制过程所引起的较完全、较长期的机能性遮断. 泛化与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成为泛化。泛化条件反射的强度与两个条件刺激间的相似程度有关。相似程度越高,反应强度越强. 华生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 频因律-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就形成得越迅速. 近因律-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5. 评价优点:A.巴甫洛夫把比较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生理与心理统一起来,揭示了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对科学地、唯物地说明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是有历史功绩的B.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强调使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对于促进对有机体学习过程的了解与研究,促进学习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局限: A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只可以解释部分简单的、低级的学习B.对于复杂、高级认识过程学习,用这种条件反射原理来解释,会犯简单化和机械论的错误.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联结说)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之一.1.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儿提高了该 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操作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2.实验:老鼠压杠杆吃食丸3.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A.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前提是,有机体要习得的行为(反应)都可以由某个无条件刺激引发出来,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所要习得的行为(反应)是自发产生的,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B.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不需要动物的行为就可以得到强化,因而这种强化是必然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动物的偶然行为产生的. C.经典性条件反射有机体知道外界事件与事件之间的一定的关系,得以预见与避开有害刺激,预见与趋近有益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获悉自己的行为与外界刺激的关系,从而可以操作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4.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斯金纳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行为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5.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主要由连续接近法和强化理论组成. 连续接近术-是指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它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强化的原理与技术-是斯金纳关于学习规律的核心观点,斯金纳认为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键在于强化,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强 化: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强化是针对反应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有机体而言的;强化物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强化物的作用之在于提高有机体某项行为出现的概率.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不需要学习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水 二级强化物-是指开始时不起作用,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学习教学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置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方法和基本思想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基础.程序教学遵循以下原则: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的理论依据仍然是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原理.程序教学的优点:A.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因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发脾气等而造成的恐惧、反感心理. B.强化及时,反馈及时,不像传统教学中反馈和强化太少,耽误时间长,降低了强化的效果. C.最大限度的照顾了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D.使教师能清楚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所在,以便于有针对的进行指导 E.机器可以记录学生的反应情况,为教师修改程序教材提供有效信息.7.评价.优点:A.斯金纳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是行为主义的集大成者(P85浏览了解) 局限:A.他试图以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解释人类的一切学习行为,过于偏狭. B.忽略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C.没有对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的机制和内部过程进行研究 D.不注意人的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机制,把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几乎等同起来,把人看成了学习的机器.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联结说)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提出了以观察学习为核心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个人的直接实践活动,这个直接经验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2.替代学习-在某些情境下,只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就可以 在间接中学到某种行为,这种学习就称为替代学习。 3.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4.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行为的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5.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观点:三元交互模式。三元是指行为、个体、环境 模仿-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向所观察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 模仿的四种形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儿童模仿的榜样的特点:(应用题)A. 儿童最喜欢模仿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B. 儿童最喜欢模仿与他同性别的人C. 儿童最喜欢模仿曾经获得荣誉、出身于高层社会及富有家庭儿童的行为D. 同级团体里,有独特行为甚至曾受到惩罚的人,不是一般儿童喜欢模仿的对象E. 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间喜欢相互模仿 6.期待分为两种-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莫一结果(强化)的推出 效能期待-亦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管推断.功能:效能期待对人们的行为起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7.班杜拉的教学观及其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应用题:如何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行为的观察学习,示范作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过程所学习的对象称为示范。示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示范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子过程:A. 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B. 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C. 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 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A. 分析拟示范的行为:行为的性质、序列步骤、关键点.B. 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C. 发展教学序列D. 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第五章 认知派学习理论(重点章节)格式塔-完形学习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1.代表人物:德国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该学派以现象学为基础,认为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是认知派学习理论的鼻祖.德国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2.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A.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B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里主导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知觉的重新组织是突然的顿悟,学习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顿悟-指学习者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者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其产生的原因是: A由于学习情境的整体性与结构性 B.脑本身具有的组织功能,能够填补缺口或者缺陷.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知觉重组是学习的核心3.评价(浏览了解) 优点:A.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有重要的贡献,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实现的顿悟的过程B.顿悟学习理论是格式塔学派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他们先驱性的研究成为当今认知心理理论的经典C.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A.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功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B.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完全否认试误学习,这是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的 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间的明显对立是顿悟和试误二.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考纲不作要求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探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布鲁纳用“认知结构”这一概念取代了格式塔的“完形”.1.分类的意义(布鲁纳是如何看待人类的分类能力的?) 布鲁纳认为人具有分类的能力,分类是人的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认知活动,认知过程的基本操作就是对外界事物的类别化和概念化。他认为分类具有五种认知功能:A. 对表面不同的事物作出相同的反应,使复杂环境简化B. 使人认识事物,不能分类则不能认识事物 C.减少必要的经常性学习D. 为工具性活动提供方向 E.有助于将事物相互关联,进行分类2.关于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别编码系统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 (1.)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认知结构-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果,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叫做认知结构.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认知结构对学习的意义: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也就是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认知结果既是在先前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又是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和基础。 (2)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 类目化:人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类目编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或者借助已有的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由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这种将事物置于类目编码系统之中的过程,称为类目化活动.(名词解释)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类别编码系统.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的特点:A.发生较早;B.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学生必须独立的分析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发现起着的规律和原理C.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 发现学习的优点:A.发现法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B.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C.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D.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新知识的获得过程、新知识的转化、对新知识的评价(3)关于促进学习的条件1.知识的呈现方式:布鲁纳认为要是学习者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必须选择与他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知识2.学习的内在动机:定势和内部动机起着重大的激励作用。所有的学生几乎都有学习新知识的内在愿望,这些内在愿望包括:好奇心、成功感、满足感、自豪感。布鲁纳很重视对学习结果反馈在提高学习效率中的作用,有效的反馈应出现在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时候.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浏览了解) 发现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A.教学是围绕一个问题情境展开 B.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C.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发现法教学模式的步骤:A.提出和明确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B.让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 C.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和线索 D.协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提出可能的假设 E.协助、引导学生审查假设得出的结论发现法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的任务:A.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 B.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 C.帮助学习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 D.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E.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F.启发学生进行对比4.评价:优点:布鲁纳是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克服了以往学习理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而推演到人的种种的学习缺陷,把研究的重点房子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题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他的认知发现学习是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注意流派之一。 局限性:A.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再生产过程与知识的生产过程的差异B布鲁日认为“任何科目都可以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C.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 D.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E发现法适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四.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言语材料学习的研究. 他主张接受学习法,提倡循序渐进,使学生按照有意义接受的方式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指出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这一原理是奥苏贝尔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原来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2)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个标准是:A. 新的学习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否具有实质性的联系B. 新旧知识之间是否能形成非人为的联系.(3).奥苏贝尔反对发现学习的三个理由(简答为什么发现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A. 发现学习可能浪费太多的时间B.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得C.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取新知识,当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得到满足时,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取新的知识 2.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 奥苏贝尔强调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性的联系.同化的结果: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同化的过程:A.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学习的知识祈祷固定作用的观念,即寻找一个同化点.B.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 C.在新知识与其他相应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 3.有意义学习的结果:形成认知结构 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A.学习材料本身具备逻辑意义 B.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C.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的观念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认知结构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主要是取决于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及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 5.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了解,可以根据例子判断属于哪类) 代表性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学习,是指“学会一些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有概念的发现和概念的同化两种. 命题学习-是“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念的新意义”.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类型 6.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认为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 概念-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有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意义-A.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能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之上 B.为新知识提供一个框架 C.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的学习方式 分类-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7.评价 优点: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注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他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局限性:A.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B.他的教学思路比较符合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不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C.过去强调接受学习与讲授方法,没有给予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注:本章其余章节未被纳入考试大纲)第六章 其他派别的学习理论一.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加涅是折衷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加涅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1969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为教育心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1.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由于经验的结果而产生的心理与行为稳定的变化2.学习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其中前五种属于联结学习,后三种属于认知学习。最低级的学习是信号学习,最高级别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3.加工模式图(P150)4.关于学习的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包括三方面人际交往的态度、对某些活动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5.学习的条件 学习条件学说是加涅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他认为学习的条件包括两类: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6.评价 加涅的学习理论有如下特点: A.学习基本观点的折衷性 B.学习条件学说的开拓性 C.学习理论研究的独特性 加涅的学习理论一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刺激反应传统,提出了新的以信息加工认知观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浏览了解)1.形成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那个年代“科学主义”被奉为时代的核心,一切都科学化、程序化、精确化,人们的情感、价值和需要被冷落.2.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学习与教学的目的: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培养怎样的人浏览了解P158) 人本主义指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其中意义学习有四个特点: 学习涉及了个人;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4.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已考过简答题) A.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B.让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C.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D.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5.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做法是: A.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B.学生选择信息源 C.师生共同制定契约 D.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 E.由学生进行学习的平丁6.人本主义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原则是: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7.评价 优点:A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将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使学习与教学的目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注重学习与学习者个人意义的关系,强调意义学习,对于传统纯粹从认知的角度的学习分类是一种突破 B.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能自我实现的,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学习、自由学习. C.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愿望;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本主义的观点有力的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学派对教育心理理论与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教育革新,为学习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局限性: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的作用,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这是一种片面强调遗传决定发展的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C. 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学习中的主导作用,降低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影响教育与教学的质量.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教学(重点章节)一.知识与知识学习1.知识的概念-狭义:一般仅指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 广义:是指个体通过环境与其相互作用后获得得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贮存在个体身上,称之为个体知识,贮存在书籍等媒体中,则称之为人类的知识. 2.知识的分类.仅浏览了解(P166),其中注意 奥苏贝尔将知识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3.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 (1)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水平分为:字面的理解、解释水平的理解、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2)知识理解的过程:两个阶段-对学习内容的直观和对学习内容的概括.A. 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感性知识的活动B. 对学习内容概括是指将对学习内容的直观多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加工,最后获得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是获得理性知识的活动 (3)学生对感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对学习内容的直观中完成的。学习内容的直观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