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思维而教——观《三角形的分类》有感

上传人:wan****g1 文档编号:64613598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学生思维而教——观《三角形的分类》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学生思维而教——观《三角形的分类》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学生思维而教——观《三角形的分类》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学生思维而教观三角形的分类有感今天,听了一节三角形的分类 ,正好昨天晚上在看吴正宪老 师评北京黄城根小学薛铮的三角形的分类 ,于是在听课的时候有 意识地对比着听,颇有感触,让我再次坚定了要“为学生思维而教” 的教学信念。两位老师上课的环节如下:【片段一】A老师:猜谜语引入新课“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杆首尾 连,学问不简单。”先让学生猜谜,并说出怎么想的,激发学生兴趣, 巩固三角形的特征。然后回归生活,引出对三角形分类的需求。薛老师:直接出示8个不同的三角形,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形态各 异的三角形, 要想进一步研究它们, 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分 别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测量或比较或分类, 教师相机揭示课题今天就运 用分类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两位老师处理引入环节方法各不相同,前者用谜语激发学生兴 趣,同时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后者摒弃了情境,节省了时间,直奔主 题,直接关注学习本身的东西,关注学习方法的引领。【片段二】A老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白学习要求,然后组织小组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说明分类的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展示同时相 机点拨,总结概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板书,齐读,同桌互相描述等活动反复巩固这三个概念。薛老师:提出合作要求,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再分类;试着把每 一类的独特之处表示在图上。学生小组合作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教 师引导观察画在图上的小标记,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锐角三角形中的要把三个角都画上?”引发深入思考。这个环节的处理,两位老师的思路相似,但是处理时薛老师却独 具匠心。前者重视了学生对合作学习要求的理解,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 指导,交流展示时利用展示平台让学生交流说理,基本做到了让学。 但在概念的概括和巩固方面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告知式的教学,害怕学生记不住,理解不到位。后者在处理合作要求时,要求简单明确,并 紧紧围绕本课的目标,确定分类的标准,再分类,突出了分类活动的 本质要求,同时巧妙地提出了“把每一类的独特之处表示在图上”的 具体要求,操作性强,并且为后面的核心问题“为什么锐角三角形中 的要把三个角都画上?”做了好孕伏。显然后者没有从纯粹字面上过 多地去理解,而是学生通过标注“特别之处”的标记活动将思维活动 外显,引领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寻找图形本质特征。 在标记活动中特别 追问“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标注三个角”,这个问题与合作要求相呼 应,帮助学生理清三种三角形的联系,使迷糊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从而深刻理解这三种角的概念。相比而言,后者设计的活动思维含量 更高一些,课堂上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深入,更突显了数学本质的东 西。【片段三】A老师:组织猜角活动,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三角形,怎么想的?通过这个活动制造认知冲突,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种三角形概念的联系。 然后开始提出了按边分类的要求, 并通过老 师对折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 形,并通过板书、课件演示等加深巩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一个三 角形有不有2个直角?一个三角形有不有2个钝角?”薛老师: 从前面分类活动中抽取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指 出她的各部分名称, 当一个学生找不着这个图形的顶角的时候, 老师 从数学本质出发,直面学生认识中出现的问题,反问学生“什么是顶 角呢?”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白,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不受位置的干扰。 完成对三角形另一种分类标准分类后再组织了小蚂蚁进洞和猜角的 活动。在这部分的处理中,两位老师的思路开始有了很大的差别了。 前者在处理这个环节时, 思路有些混乱。 讨论活动可以放在按边分类 之前教学。在处理猜角活动中,两位老师前面处理方式相同,不但让 学生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还让学生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什 么样的三角形?”处理猜角活动时,前者到此就截止了,也没有深入 利用好猜角活动这个学习资源的价值,忽略了它与后面学习的联系。 而后者则深挖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猜是等边三角形呢?” 学生 思考后老师摘下黑板上的等边三角形和露出的锐角直观比较, 让学生 隐约感受到直观比较的方法,同时领略到了等边三角形“变化的边” 中隐藏着“不变的角”的特点。接着,老师还没有到此截止,继续露 出两个一样大的角,让学生继续猜,追问学生: “为什么不是等边三角形呢?”在这个活动中,后者是用心抓住有思考价值的学习资源, 提出有思考力量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直观比较的方法进行比 较,验证自己的猜想,加深对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相比而言,后者 活动设计更有深度,更厚重。小蚂蚁进洞是教材上第五题, 前者在课堂上也处理过, 但是在快 下课时,早早收兵。 而后者在处理教材和活动组织上就更突显思维的 含量。她先组织学生帮助小蚂蚁进洞,汇报中,抓住关键点等腰锐角 三角形,追问学生“一个三角形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呢?”通过追问再 次直面数学本质,使学生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分 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从而感受到分类的多样性。【片段四】A老师: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 红领巾等让学生回归生 活,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并进一步巩固分类, 然后通过填空、 判断练习巩固概念,最后处理蚂蚁进洞。薛老师:出示三根小棒(5厘米、6厘米、6厘米)让学生思考 “可以围成什么三角形?”教师提示: “按角想,会是什么三角形?” 电脑先显示边长为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然后把腰改为6厘米,想象 顶角的样子,得出结论。然后底边不变,把腰变成7厘米,9厘米, 让学生继续想象。把腰的长度不变,改为底边后,让学生继续想象。 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练习,让学生充分借助想象,借助电脑演示帮 助学生再一次在头脑里建构, 明确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并让学生带着 一个新的问题走出课堂,继续新的思考。薛老师整节课,始终围绕三角形的分类,以大问题导向,以问题 呈现方式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巧设核心问题,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通 过不露痕迹的追问深化认识,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有效的 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基本的 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提升分类思想,感受想象创造的价 值。一节好的数学课就应该是有思维分量、有思考深度,一节好的数 学课应该是一节真正为思维而教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