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考语文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湖南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487873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中考语文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湖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湖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湖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汇编(湖南专版)2016年中考一、【2016年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后面小题。(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为妙绝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皆以美于徐公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4分)【答案】9躬:亲自,自身; 卑鄙:低微鄙陋。10C1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12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理解:略。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卑鄙”古今异义词,低微鄙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课解释为:“用”、“拿”,A:因为;B:认为C:用,拿;D:认为。故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注意“受”“ 际”“ 于”,2句注意“此”“ 所以”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二、【2016年中考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臣之妻私臣 时时而间进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皆以美于徐公。(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21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2分) (1) ;(2) 【答案】19偏爱(1分) 间或、偶然(1分)20大家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21要点:门庭若市;无可进者;皆朝于齐。(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9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以”,认为;“于”,比。2句中“期年”,满一年;“虽”,即使。【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概括即可。本题答题要点:门庭若市;无可进者;皆朝于齐。都有夸大的成分。【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翻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三、【2016年中考湖南郴州卷】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 (2)困于心衡于虑(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分)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答案】11(1)狱官。(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4)臣服,服从。1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13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14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如本题中“衡”是通假字,“虽”为古今异义,要根据句意理解准确。【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本题中关键词“所以”“忍”“曾益”“能”“数”“谏”要理解准确。【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甲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判断出其主要观点即“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再据此分析乙文中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四、【2016年中考湖南娄底卷】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惟长/堤一痕C是/非木柿D夫/大国难测也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答案】BC(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试题分析:“之”是文言文中最常见虚词,根据本文内容结合所学积累,分析各句中“之”的含义,判断正误。C句“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判断。A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是详写。【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2015年中考一、(2015届中考湖南常德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年且九十 且: (2)杂然相许 许: (3)寒暑易节 易: 20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2分)(1)惩 山 北 之 塞(2)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2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4分)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19(1)将要,快要 (2)赞同 (3)变换20(2)(1)惩 /山 北 之 塞 (2)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21(3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了?(采分点:“以”“毛”“如何”的句式)22(4分)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1分)和“土石的处置”(1分)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疑问)。(答出“他们的质疑相同”者,可给1分)不同点:“妻”的疑虑中又担心和关心,“智叟”的之义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答出“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者,可给1分;答出“妻赞同,智叟反对”者,可给满分)【解析】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以、山之一毛、其”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2试题分析:分析其妻和智叟所说的话,二者都在年龄、体力及土石的安排提出了疑问,不同的是态度。【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2015届湖南郴州中考)文言文阅读(16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1)连月不开( )(2)杂然而前陈者( ) (3)长烟一空( )(4)游人去而禽鸟乐(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答案】11(1)天气放晴 (2)摆开 (3)全 (4)离开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评分标准:4分,每题2分。意近即可。14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解析】11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结合注释翻译紧扣“微”“斯”“归”和倒装句式; “乐其乐”等关键词。【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根据老师所讲,应该是“春和景明图”和“与民同乐图”。【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2015届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三峡,完成9-12题。(12分)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 D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11翻译下列句子(4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2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答案】9溯:逆流而上素:白色10 D1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日月。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确实有许多趣味。12雄奇壮丽(壮美、雄壮也可);略【解析】10试题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作用。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虚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进行比较。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顺序。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亭午”“分”“曦”“清荣”“峻茂”,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内容,即写了三峡的“水”“山”“树”,抓住文中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感知作者笔下三峡景象的壮美,加以概括作答。所举诗句描写山水即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四、(2015届湖南娄底中考)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影布石上 B无丝竹之乱耳C盖竹柏影也 D余因得遍观群书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隶而从者(随从)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酒)C乃记之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 D以其境过清(因为)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选文第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B选文第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C选文第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D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选文第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5分)【答案】10C 11B 12 A 13 (1)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1分),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1分),水很清澈。(1分)(2)(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1分),像蛇爬行那样弯曲(1分),隐约可见(1分)。或“(溪流)曲曲折折(1分),一段看得见(1分),一段又看不见(1分)” 。14写了鱼和水(2分)。本段实写鱼虚写水,写鱼同时是写水(1分)。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无处藏身,好像在空中一样,突出了水清澈的特点(1分)。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在水中嬉戏,一动一静,写出了鱼活泼可爱的特点(1分)。【解析】10【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翻释义,辨别正误。B错,“白”指“酒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古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中相关的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A项表述错误,“青”“翠”两者交错使用,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的特点。【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尤”“斗“蛇”“明灭”“见”,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五、(2015届湖南益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6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苔痕上阶绿 D可以调素琴 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B怀民亦未寝、 (动词,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芙蕖则不然(芙蕖) D孔子云:“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6【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2分) 【答案】12(3分) D 13(3分)D 14(3分)A 15(4分)(1)(2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 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准确译出比喻句、判断句1分,语意正确1分) (2)(2分)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分,语意连贯1分) 16(2分)借景抒情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解析】12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丝竹”是指奏乐的声音,代指是指嘈杂的声音,【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A:在。B:的样子;这样C:就;却D:主谓之间;代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结合注释翻译“如、盖”“斯、惟、馨”等关键词。【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2015届湖南张家界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1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此:指滁州。刻:清晰地。宣:宣扬;上:皇上。剌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 饮少辄醉 (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2【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2分)1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3分) 【答案】10(1)就(2)取名11(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得:领会。1分,句意通畅1分) (2)就每天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日:每天。1分。句意通畅1分)12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13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答对任意三点即得满分)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每天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以此与民同乐,这是刺史的应该做的事,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来给这个亭子取名。【解析】10【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 “得、心、寓、乃、日、仰、俯”等关键词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理解,从乙文中找出写四时之景的句子即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围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滁州人爱戴他,愿意与他一起游玩阐释即可,即“与民同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七、(2015届中考湖南株洲卷)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20翻译下面的句子。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答案】19很,非常 洗涤20(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的了。21不蔓枝【解析】19【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注意“同予者”的翻译和句子的语气。2句注意“宜、众”等关键词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12014年中考一、【2014年中考湖北孝感卷】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后面题目。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牝(pn):母马。牡:公马。骊(l):纯黑色马。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穆公见之,使行求马。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答案】B【解析】【答案】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解析】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答案】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学生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我的子侄都是些下等之才,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挑担子打柴草的人,叫九方皋,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请让我引见他。”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二、【2014年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岳阳楼记(节选),解答后面题目。(11分)(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去国怀乡( ) 把酒临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殚其地之出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1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答案】离开 端着【答案2】B【答案3】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答案4】作者表达了“先忧后乐”的忧乐观;第二问,能联系生活实际即可。试题分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B中二者都是代词;A:承接/转折;C:这样/样子;D: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为互文句式,学生将上下句结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为宾语前置,学生要调整句式。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14年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囊其口(口袋)B贼易之(轻视)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2分)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每空限填一至两个四字短语)(2分)【答案】AD(1)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2)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区寄智杀强盗。有备而来,主动出击 智勇双全,胆识过人(意思相同即可,用词不求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每空1分)【解析】 试题解析:A“布囊其口”中“囊”原意为口袋,但这里用作动词,堵住的意思。其它几个选项的词语解释都是正确的。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中“为”表被动,被的意思。A“一人去为市”中“为”是做的意思,B“不足为外人道也”中“为”是向的意思,C“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D“贤能为之用”中“为”表被动。因此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选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解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童”“荛牧”“诣”“怀”“将”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2)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有备而来,主动出击。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2014年中考湖南株洲卷】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便要还家 乃不知有汉 翻译下面的句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